李俊峰-从院系角度看学分制的运行与实践1_W_第1页
李俊峰-从院系角度看学分制的运行与实践1_W_第2页
李俊峰-从院系角度看学分制的运行与实践1_W_第3页
李俊峰-从院系角度看学分制的运行与实践1_W_第4页
李俊峰-从院系角度看学分制的运行与实践1_W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学院角度探讨学分制的运行与实践以清华航院为例清华大学航院李俊峰内容一引言 二大类招生与培养三通识教育与金课四新生研讨导引课 6一、引言 学分制是与学年制(基础教育?)相对比。 q 历史:19世纪末首创于哈佛大学,1918北大实行, 1978年国内一些大学开始试行,现在已推开。 q 分类: p 完全学分制:必须取得毕业总学分作为毕业标准 ,(高考录取?)学时量确定课程学分,设置必修和选修,规定各类课程比例。 p 绩点学分制:能显示学生学习成绩,学分绩点 p 加权学分制:根据课程确定权重系数,区分成绩优劣,选拔(研究生?)、评优、评奖依据 分类p 完全学分制 p 绩点学分制 p 加权学分制 p

2、附加学分制:在最低学分外规定附加学分才能毕业,如竞赛,社工,学术、文体与公益活动 p 学年学分制:学年制 完全学分制,一定范围内的自由 优缺点 p 优点:p 刚性变为弹性p 学生自主选课p 教师竞争p 整合教育资源p 收费透明p 缺点:p 集体:意识和益处p 新生迷茫我看各级教育的不同 p 基础教育 p 大学教育 p 硕士 p 博士 二、大类招生与培养:从专业到大类p 2004年以前的工程力学系的招生与培养专业:p 1985 以前, 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物理,三个班分别对应三个教研室,对应研究生的三个二级学科p 1985-1999,工程力学(含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工程热物理,三个班分别

3、对应三个教研室,对应研究生的三个二级学科p 1999-2002,工程力学(含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三个班分别对应三个研究所,对应研究生两个一级学科中的三个方向p 2002-2004,工程力学(含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能源与动力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四个班分别对应四个研究所,对应研究生三个一级学科中的四个方向 8p 2004年成立航天航空学院p 2005-2012航院设一个合并的新专业: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 工程p 2013年航院两个专业:工程力学、航空航天工程p 2015年航院设一个专业大类:航空航天类p 2017年参加两个大类:机械航空动力、数理p 2018年参加三个大类:机

4、械航空动力、数理、能源p 2013年以后,航院毕业生可在三个专业中自选一个:工程力学、航空航天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航院本科培养:更多特色类型 p 飞行学员:2011p 钱学森班:2009p 国防生: 2002p 航空定向、航天定向、兵器定向 毕业专业确认 p 2013级开始 p 可选的毕业专业 :工程力学、航空航天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p 时间安排: 1、大三春季,专业介绍 2、大四秋季,学生确定最终毕业专业。 3、大四秋季末,上报教务处 (毕业专业)。 钱学森力学班、飞行学员班、国防及定向班不参加 特色教学探索-钱学森力学班 隶属教育部基础科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工程和技

5、术科学基础班(注重数学、物理、力学、化学、生物、材料、信息等基础) 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性的创新教育模式,以有利于学生成长为工程技术领域中,具有社会责任、专业、人文关怀、领导力、国际视野和突出创新研究和发明能力的人才。 教学培养遵循知识、能力、价值三位一体,协调统一发展的原则,深耕基础、践行研究、以人为先, 精心设计独特的培养方案。特色教学探索-联合培养飞行学员班我校自2011年起,与联合培养飞行学员。开创了与地方院校联合培养飞行人才的新途径,成为新时代军民融合的典范和样板工程。 航院作为培养主体单位,已经在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教师选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培养模式:3+1、双学籍配等方

6、航院教师与学生 p 教职工120多(退休160多) 教师约110,力:约1/2,航:约1/3,热:约1/6p 本科生400多名(统招普通生不到200) p 研究生600多名,曾获全国百优博士论文15篇 三、通识教育与金课 p 通识教育的学习与调研 p 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p 大类培养 走向 通识教育?两者的关系? p 我们的通识教育与美国的一样吗? p 我们做通识教育的原因、基础、目标与美国大学的异同? p 前苏联(俄罗斯)教育是否与通识教育截然不同? p 我们的思政课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p 课程思政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p 讨论这些问题的基本前提是搞清楚: p 什么是通识教育? p 切忌望文

7、生义! 30什么是通识教育? p 容易混淆概念:素质教育、艺术教育、通识教育、人文教育 p 百度: p学者根据general education,liberal education的思想翻译,也有将generaleducation译为:一般教育、普通教育、通才教育,将liberal education译为:自由教育、博雅教育 p 我们经历:1940-1952通专结合,1952-1978专业教育, 1978-1995纠偏专业教育,1995-从文化素质教育到通识教育的探索。(考生及家长:选大学or选专业?) p 美国:1830年代起,“没有通识教育就没有大学” p 教育大辞典:大学生均应接受的有关

8、共同内容的教育, 引用了哈佛“红皮书” p 2015年2月115随团赴美、韩调研5所大学 p 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是调研主题,重点通识教育 p 出发前通读了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1945年出版,美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关于通识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与专业教育之关系等论述,得到广泛认同,是高教研究引用最多的文献,六十年始终以卓越见解和严密论证吸引着学者和管理人员。 p 回国后又重读了一遍该书,下面做简要介绍,再 补充一些斯坦福的通识教育 p 近几年又不断阅读文章、听报告,也有些思考, 穿插在以下介绍中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要点 p 核心观点:坚持通识和专识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p 第1章 美国的教育(当年的

9、状态) p 社会的创造性产生于成员自信,也导致社会标准混乱和分歧 。既要帮助青年人成为独特、个性化的人,又要使其适应公共生活,与他人共享文化传统。(我们?) p的冲击:工业化、城镇化、教育不均衡(我们?) p 杰斐逊主义:应发现并为有天赋的学生提供机会(我们?) p 杰克逊主义:应提高学生的平均水平(我们?) p 研究目标:探索有总体逻辑性、相对稳定的理论框架,指导高校完成既多元又统一的任务 第2章 通识教育理论 p 遗产与变革:教育的真正任务是协调来自遗产的范式、方向 与来自科学的实验、革新,使它们有效共存和相互促进p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无论在什么学科领域,二者区别都不 在教学内容上,而在

10、方法和观点上。把稳定的教育目标与多 样化的实施方式结合起来,是通识教育的关键。教育目标是 既掌握某特定职业技能,又掌握全人的普通技艺p 知识的领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p 科学借助形式逻辑和数学研究能够被测量的自然对象,侧重描述、分析和解释,判断正确或者错误,存在科学真理共识p 人文学科是探索与展示价值观的,侧重评价、判断和批评, 判断优或劣,缺乏精确真理或正确性标准,存在学派和学说p 社会科学综合了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既解释也评价第2章 通识教育理论(续) p 教育不是用各种事实塞满学生头脑,应培养能力:p 有效思考能力:逻辑思维(数学)、关联性和想象力 p 交流思想能力 p 判断能

11、力(将全部思想运用于经验领域的能力) p 辨别价值能力(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培养) p 全人p 熟练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三个领域的任何 一个,对学生的作用都是微乎其微的,除非能够将这些知 识和现实经验、实践关联起来 p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人,即好人、好公民和有用的人 第3章 多元化问题 p 学生的差异性,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解决方案!p 通识课程不能居高临下地面对学生,不能太抽象深 奥,必须充满热情地、不断用感性的素材直接吸引 学生,感染学生p 专业教育通过具体任务 学生,更有竞争性,更直接通向世俗的成功。而通识教育代表了一种体现 在课程中和社会中的非竞争性的力量p 基本规

12、划:同样的要求而非同样的实现方式!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应占学生在校时间一半左右,即8个学 分:英语3学分,科学与数学3学分,社科2学分。第5章 哈佛学院的通识教育 p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不是竞争关系。专业教育 学生做什么和怎么做,通识教育 学生需要做什么和为什么需要。通识教育应该渗透在所有的专业教育中(课程通识?)p 每门课都应该对通识教育做出可识别的贡献(课程通识?)p 错误的做法是将某一段时间用于通识教育,另一段时间用于非通识教育。p 在学位要求的16门课程中应有6门属于通识教育类课程。任何人的计划中都不可以有既算专修课又算通识课(我们?)p 6门课中人文、社科、自然科学都至少有一门。在人文、

13、社科应各有一门课程是所有学生必修课。除了导论性和指定的通识课,建议学生另外修习三门更高深的通识课。斯坦福大学的通识教育 p 2012年发布斯坦福大学本科教育研究报告 p 报告回答:希望学生在大学期间获得什么?如何 为学生成为地方、国家、世界公民做准备? p 报告主要结论是 p 两个统一:知识广度与深度的统一,通识教育与主修专业教育统一(很像中国智慧?) p 两个经历:为学生提供整体性学术经历,自由的、创造性的、可发现并追寻自己爱好的学习经历 p 报告要求超越以往仅从课程组织来对人才培养进 行思考,通过强调技能与能力、思考与行为的方式,尤其是努力整合本科生的学术经历 斯坦福大学的通识教育(续)

14、p 提出斯坦福教育目标的4个代表元素: p 知识,包括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 p 能力,包括有效沟通,批判思维、审美,形式逻辑推理和定量推理,历史思维,科学分析,创造力 p 个人和社会责任感 p 自适应学习 (我们提的“三位一体”?) 斯坦福大学的通识教育(续) p 对本科毕业要求做了几方面界定:p 专业:可供选择的专业越来越多,允许学生自己设计专业经历,三分之一学生跨专业学习p 书面与口头交流能力:这是美国大学的特色与优势,有细致的教学委员会、课程、实践训练安排(我们?)p 外语要求:这是成为负责任公民之必须p 思考与行为的方式:加强广度,少关注教学内容,重视 教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强调学习

15、的自由,满足每 个学生的需要、兴趣、意愿。着力发展学生七个方面能 力:审美、社会调查、科学分析、形式推理与定量推理、融入多元化、道德与 推理、创造力。课程不再按知识领域而按照这些能力进行排列、选课 回到前面的几个问题 p 大类培养 走向 通识教育?两者的关系?p 通识教育不一定要通过大类,大类或倒逼走向通识 p 时代大类(宽广、共用)通识(宽广、深厚 、能力与方法、观念) p 我们的通识教育与美国的一样吗?p 我们做通识教育的原因、基础、目标与美国大学异同p 多而窄的专业少而宽大类,人散开、课聚焦; p 完全自由选课(按人自设专业)课程分类、选课设限,人聚集、课不变 p 实用性:专业教育对少数

16、人短期实用,远期未定; 通识教育对所有人短期不实用,远期或有帮助。 回到前面的几个问题 p 大类培养 走向 通识教育?两者的关系?p 我们的通识教育与美国的一样吗?p 我们做通识教育的原因、基础、目标与美国大学异同p 前苏联(俄罗斯)教育是否与通识教育截然不同?p 我了解并体会过的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在专业教育中有很强的通识教育思想、方法 p 在没有“水课”的年代,我们在专业教育中也有很多通识教育痕迹,但实用主义思想导致了打折扣 p 我们的思政课与通识教育的关系?p 思政课、思政工作都是好的通识教育! p 课程思政与通识教育的关系?p 同向同行! 金课 p:挑战度、高阶性 p 吴 岩:高阶性

17、、创新性、挑战度 总结“金课”六要素 同意 挑战性、高阶性、创新性,可以再增加: p 三位一体: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课程具体内容本身及其引申) p 学为中心p 教是手段,学是目的p 学是手段,学到是目的p 随时调整教与学p 共同成长:师、生、课p 教育是复杂实验,看结果,也看设计和过程p 学生成长增量:金课成色鉴别指标学为中心 p What? p 教为中心:教材、教师、教室,教师在教室讲 教材 p 学为中心: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学习效果 p 教是手段,学是目的 p 学是手段,学到是目的 p 随时调整教与学 p 知识传递 心智训练、大脑发展 p Why? pHow? 31学为

18、中心 p What? p Why? p 不是更道德,而是更科学!大量研究大脑、青 春期发展、认知与学习为支撑。 p 1822岁人主要发展系统抽象思维能力,生成 自己的抽象原则能力,大学教育后显著不同 p 大脑通过构建认知模型来认识和表征世界,模 型影响大脑:大脑模型,心理生理 p 学:构建专业认知模型,教:协助构建模型 学为中心p What?p Why?p How?p 教为中心:老师笔记学生笔记,不动脑p 学为中心:课前阅读、课上讨论、课后练习p 课前:学生建初步认知模型p 课上:相互碰撞、质疑,彼此矫正认知模型沉默-回答-互动-质疑-辩论(Silence-Answer-Dialogue-Cr

19、itical-Debate) 教学理念差异,中西教育及文化差异 p 课后:实际运用自己的认知模型,培养应用与创造力p 知识记忆与数量 训练大脑思考、构建专业认 36知模型、进行高阶学习学为中心 p What?p Why?p How?p 教为中心:老师笔记学生笔记,不动脑p 学为中心:课前阅读、课上讨论、课后练习p 知识记忆与数量 训练大脑、构建专业模型p 课程设计:帮学生构建什么模型?学生在构建中 会有何困难?如何帮助?设计包括:内容、教学法、评价、技术、环境p 改革阻力:学生、教师、管理四、新生研讨导引课 p 2003年起,新生研讨课(本人从2005年起,“航天中的奇思妙想”,课容量15人,

20、选课学生15人来自理科、工科、文科) p 2017年起,新生导引课(本人从2018年起,课容量15人,选课学生14人来自理科、工科、文科的11个学院) 航天中的奇思妙想李俊峰 2009.04.20研讨课有什么不同? p 讨论为主p 学生是主人(演员),教师是主持人(导演)p 非老师要你们做什么,是你们要老师帮你什么p 可能有很多听不懂p 可以随时打断、提问p 知识零散,思路初步,主题(载体)松散p 课外时间是课内的N倍(N1)p 对你的影响将是深远的课程目标与任务 p 课程目标:培养独立思考习惯和团队合作意识p 课上任务:倾听、思考、置疑、论证p 课下任务:收集整理资料,准备讲稿p 学习过程:

21、欣赏别人的奇思妙想,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发现自己的问题,超越自我p 考核方式:评比报告“我最欣赏的奇思妙想”p 组织方式:每次课各小组(34人)讲解、讨论, 提出改进意见,多次重复最终形成报告p 获取技能:查资料、组织PPT讲稿p 选题方式:老师指定(见网上课程介绍)或自选研讨题目举例 p 问题1:宇航员在太空(距地面300公里)用肉眼能否看到长城?p 问题2:甩摆(引力辅助、借力)的思想还在哪些问题中使用?p 问题3:如何将威胁地球的小行星“变废为宝”?p p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奇思妙想?航天中的奇思妙想 引告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李俊峰 报告内容n 嫦娥援手救 n 太阳相助会嫦娥n 直面小

22、行星的威胁n 深空轨迹设计竞赛n 航天史引发的思考新生导引课 第一次课主要内容 李俊峰 2018.09.18博士生导师 教授 1983年09月1987年07月 北京大学力学系本科学习 1987年07月1989年11月 北京大学力学系助教、研究生 1989年11月1993年12月 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研究生,获PhD1993年12月1995年11月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 博士后 1995年11月至今,先后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 现任航天航空学院的党委书记 44李俊峰 科学研究方向:航天动力学与控制近期科研兴趣: 小行星探测 电 话 : 62797719(办公室) 邮箱: 课程教

23、学经验:每年讲 2 门课程 教师介绍 新生交流经验:新生研讨课、新生专题报告、钱学森班新生导师 同学自我介绍 n 每名同学用 12 分钟 的时间自我介绍 n 姓名、家乡、喜好、院系、 ANYTHINGn 突出个人的特点,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记住 n 过程中,师、生可以随时提问( 我讲课、讲话过程中也可以随时提问) 自 | 我 | 介 | 绍 n 每名同学有 2分钟 的时间 n 讲述自己对于新生导引课程的期待 n 提 3个 最想了解的大学的学习、生 课程期待我 | 的 | 期 | 待 活的问题 课程简介 清华精神 自我认知 帮助新生了解清华历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自史,理解清华精神和我认知、思考大学规划 文化传统 认识大学 融入集体 帮助新生了解大学学习生活,尽快适应新帮助新生认识到融入集体和实践的重要性 课 | 程 | 目 | 标 的角色 树立信心 帮助新生正确面对挫折,树立和保持自信 能力提升 帮助新生提高阅读、表达、沟通、交往的能力 心 参观校内: 探寻清华最深沉的记忆(校史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