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1第一章 绪论.ppt_第1页
语言学1第一章 绪论.ppt_第2页
语言学1第一章 绪论.ppt_第3页
语言学1第一章 绪论.ppt_第4页
语言学1第一章 绪论.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语言学史,主讲教师:邢永革,本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先秦时期的语言研究 第三章 秦汉魏晋时期的语言研究 第四章 南北朝至明代的语言研究 第五章 清代的语言研究 第六章 中国现代语言学,第一章 绪论,本章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念介绍 二、为什么要研究语言学史 三、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四、学习中外语言学史应取的正确态度 五、关于语言学史分期的讨论,一、基本概念介绍,(一)语言、语言学 1.语言与言语(语言Language言语parole) 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而是稳固的,具有相对静止状态。 言语:说话者利用声带及各种发声器官

2、发出语音,以传达意义使听话者了解的沟通历程。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这种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相对的运动状态。 语言是全民的、概括的、有限的、静态的系统(知识),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言语是个人的、具体的、无限的、动态的现象(话语) 。,一、基本概念介绍,2.语文学(philology)与语言学(Linguistics) 语文学是文字和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 语言学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致的、全面的语言理论。 中国在“五四”以前所作的语言

3、研究,大致是属于语文学的范围。 (王力),一、基本概念介绍,(二)语言学史 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研究语言的历史,包括中国的语言研究历史和外国的语言研究历史。 研究内容包括:研究语言研究历史中新的语言学流派和语言学家及其语言学著作,他们在语言学史上的贡献,从而了解语言学发展演变的规律;通过中外对比,找出各自的规律和特点,找出共同的发展趋势,等等。,一、基本概念介绍,(三)中国语言学和中国语言学史 中国语言通常指汉语。中国语言学是指研究汉语及其发展演变的学问,包括对汉字、汉语音韵、汉语语法、汉语修辞等方面的研究。 中国语言学史研究中国古代、现代的语言学著作的体例、主要内容、价值和缺点,研究某一

4、学术派别产生的原因,某一语言学家的学术渊源和对后代的影响等。,讨论,中国语言学史在世界语言学史上的地位:(1)西方的语言学史里没有中国语言学史;(2)中国古代语言学是“科学前”的语言学或者是“语文学”。 有人认为中国只有语文学没有语言学的理由 : (1)研究对象是文字,而不是语言; (2)语言研究成果比较零散,没有系统性; (3)中国古代的语言学是为了解经服务的。,?,讨论,先秦时期荀子的语言观、名实问题的讨论。 从汉代开始,语言学已经算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了。方言、说文、释名这三大名著的产生,是语言学独立成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扬雄、许慎、刘熙是语言学家这是毋庸置疑的。汉以后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人从事语

5、言学的研究工作,有很多重要的语言学家,他们在汉语、汉字研究方面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创造了一套完整的研究方法,形成了优良的传统。 音韵学方面,我们的古人在东汉末年就已经能用二分法分析汉字的音节,从魏晋以后,就能很好地对汉语的声、韵、调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反映汉语实际语音系统的韵书(如六朝韵书以及中原音韵等),宋元时期又产生了声韵调相配合的等韵图,明清时代还产生了历史语音学,有的人已明确认识到:“今音不同唐音”,“唐音不同古音”,“音韵之不同必论其世”。,讨论,我们的古人无论是对汉语语音的研究,还是对汉语文字、词汇的研究,都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属于语言学性质的。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把这种

6、性质的研究划在语言学的范围之内。 古代的语言文字学和经学的关系的确非常密切,但古代哲学与经学的关系更为密切,就是史学、文学与经学的关系在先秦时代也不是那么分明的。诗经是地地道道的“经”,但它是不折不扣的文学作品,书经是地地道道的“经”,但又是不折不扣的历史著作。如果我们还跟古人一样,只在“经学”这个概念中兜圈子,却看不到语言学的独立存在,就连文史哲的独立存在也成问题了。 参考教材2-8页,讨论,西方语言学:自乔姆斯基以来,对认知科学、心理学、医学、电子计算机以及人工智能等学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人文学科的领先学科。 中国语言学:在中国一直处于一种低迷状态。,二、为什么要研究语言学史,(一)

7、语言学史是人类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有五千年文化需要继承,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仍然需要有人去做,即以整理古籍而论,我们就需要训练一批具有语言学修养的人才。 (二)总结人类研究语言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为将来语言学的发展找到更好的途径。 从语言理论方面看,中国古代也有很多可资借鉴的东西。中国是世界上语文学兴起最早又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祖国的语言学遗产,并且把它发扬光大。,三、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汉语史是研究汉语本身发展的历史,如汉语语音史、汉语语法史、汉语词汇史; 汉语研究史是研究汉语被研究的历史; 中国语言学史是研究中国人研究汉语的历史。 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

8、对象和任务:研究中国语言学的历史发展,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三、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国内学者研究语言学史的成果: 20世纪30年代: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中国训诂学史,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 195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语言学通史性著作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 王力著第二部语言学通史中国语言学史(该书先在中国语文1963年第3期到1964年第2期上连载,1980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三、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985年第三部语言学通史何九盈著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95年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增订版,2006年

9、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新增订版; 1987年濮之珍的中国语言学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1987年出版的龚千炎的中国语法学史和胡奇光的中国小学史; 1990年出版黄德宽的汉语文字学史,一再重印,后又出版了韩文版,2006年增补修订后再版; 1990年出版的邵静敏的汉语语法学史稿; 1991年出版的由孙钧锡的中国汉字学史。,1.用先进的理论作指导,对中国古代一些语言学名著重新进行整理,开展断代语言学史的研究。 2.对古代语言学著作中的一些常见的名词术语要进行一番彻底的研究。 3.要写好古代语言学家的评传。,当前语言学界的任务,三、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李开戴震评传,四、学习中外语言学史应取

10、的正确态度,对于传统语言学,既要继承,更要创新。 (一)善于继承 说文方言尔雅切韵 (二)勇于创新 郭璞:尔雅注方言注(见P11) 周德清:中原音韵 马建忠:马氏文通,四、学习中外语言学史应取的正确态度,(三)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语言学史研究 1.了解语言学史发展的脉络; 2.了解各个时期的发展概况; 3.明确语言研究的成就和局限; 4.科学地继承发展。 语言学史的研究方法是整体描述和个案分析结合的方法。,五、关于语言学史分期的讨论,(一)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分期 1.上古先秦两汉时期(?公元3世纪初) 2.中古魏晋至唐宋(3世纪13世纪) 3.近古元明清(13世纪1898年),五、关于语言学史

11、分期的讨论,(二)中国现代语言学史分期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1898-194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2000),五、关于语言学史分期的讨论,王力的分期方法: 1.训诂为主的时期(经学时期) 2.韵书为主的时期(佛学与理学时期) 3.文字、音韵、训诂全面发展的时期(经学复兴时期) 4.西学东渐的时期(现代语言学时期),五、关于语言学史分期的讨论,何九盈的分期: (一)中国古代语言学史 1.先秦时期(?公元前3世纪) 以研究实物名称为特色。如尔雅 2.两汉时期(公元前2世纪公元3世纪初) 以研究文字、词汇为特色。如说文、 方言、释名 3.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世纪6世纪

12、) 汉语语音研究的开始阶段 4.隋唐宋时期(公元6世纪末13世纪) 汉语语音研究趋向稳固、统一的阶段,五、关于语言学史分期的讨论,5.元明时期(公元13世纪中叶17世纪) 中原音韵是其中的代表作 6.清代(公元17世纪中叶19世纪) 以研究古音古义为根本特色 (二)中国现代语言学史 (何九盈的分期) 第一阶段:清末至北洋军阀时期(18981927年) 标志:1898年马氏文通; 1906年章炳麟提出以“语言文字之学”代替“小学”。 第二阶段:20年代末1949年 方言学以1928年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为起点; 语法学以1936年王力中国文法学初探为起点; 修辞学以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为起

13、点。,五、关于语言学史分期的讨论,濮之珍的分期: 1.先秦时期 2.秦汉魏晋时期 3.南北朝至明代 4.清代 5.“五四”运动后的中国现代语言学,濮之珍(1922-),安徽芜湖人。 复旦大学教授,享受国务特殊津贴。研究范围与方向主要为理论语言学和中国语言学史。,拓展了解,外国语言学史的分期: (一)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1.“语法”研究时期:希腊人创立,法国人继承 2.“语文学”时期 3.“比较语法”时期 (二)新语法学派 1.科学前时期(十九世纪以前) 2.科学时期(十九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建立后),附录一:外国语言学史参考书,1.十九世纪末以前的语言学史,(丹麦)汤姆逊著,黄振华译,科学出版

14、社,1960年出版。 2.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史,(丹麦)裴特生著,钱晋华译,科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附录一:外国语言学史参考书,3.语言学简史(第二版),(英国)罗宾斯著,赵世开译,安徽教育出版社,1979年出版。 4.简明语言学史(第四版),(英国)罗宾斯著,许德宝 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5.欧美语言学简史,徐志民著,1990年初版,2005年修订本。,附录一:外国语言学史参考书,6.西方语言学流派,刘润清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7.现代语言学流派,冯志伟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附录二:中国语言学史参考书,1.语言学史概要

15、,岑麒祥著,科学出版社,1958年。 2.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 3.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增订第一版,2000年第二版。 4.中国语言学史,濮之珍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 5.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何九盈著,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2000年第二版。,附录二:中国语言学史参考书(续),6.中国语言学史,赵振铎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7.中国古代语言学史,邓文彬编著,巴蜀书社,2002年出版; 8.中国古代语言学简史,李恕豪著,巴蜀书社,2003年出版; 9.中国小学史,胡奇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初版,2005年再版。,思考题,1.中国古代对语言的研究是语言学还是语文学?简述自己这样认识的理由。 2.中国古代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相关参考书,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中国语言学史,濮之珍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0月。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何九盈著,广东教育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