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作文评改促进学生“自能作文”.doc_第1页
加强作文评改促进学生“自能作文”.doc_第2页
加强作文评改促进学生“自能作文”.doc_第3页
加强作文评改促进学生“自能作文”.doc_第4页
加强作文评改促进学生“自能作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加强作文评改,促进学生“自能作文”加强作文评改,增进学生“自能作文”当前小学生的作文训练,通常为学生把作文写好后交给老师,就算大功告成,至于哪些地方需要修改,为何要修改等,则是语文老师的事情。待老师将批改好的作文本发下后,许多学生一看分数了事,连老师辛辛苦苦写的评语也不读。这类典型的“教师辛苦批阅,学生收效甚微”的做法,严重阻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致使学生作文缺少责任心。很多教师虽已意想到应通过学生自改、互改等方法,激起学生写作热忱,但在指点方法、训练方式等方面还缺少具体招术,因此效果甚微。“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如何有效地指点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增进学生自能作文,从而推动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呢

2、?这是摆在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眼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在作文教学“自改”、“互评”、“师批”等方面摸索出了一些具体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学模式为: 一、自读自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写话作文源于“说话”,但是,从说话到写话,从口头语上升到书面语,其间的复杂,自非随便说话可比。但是我采取的“自读自改”指点学生修改作文这一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关。 一读:修改字词病句以大声朗诵的方式通读全文。由于人的思惟在不断递进或跳跃,文章难免出现表达障碍,或词不达意,或写字笔误等情况。特别是有相当数量的小朋友在写话时,斟酌不周,信手写来,结果造成一些不该犯的“低级毛病”,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

3、“太粗心”。因此小作者在作文脱稿后,回头理一理全文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采取大声朗诵的方式,来提高注意力,要求学生在第一遍修改时务必出声,发现错别字、用错词、不通顺的句子,立即加以改正。如,有一名四年级的学生作文中写道:“奶奶的生日要到了,我想送一样礼物给奶奶,表表晚辈的一份孝心。送甚么呢?我突然想起,奶奶的眼睛少了一个盒子。对了,我用自己的零化钱给奶奶买一个眼睛盒吧!”难道非要取下奶奶的眼睛放在盒子里不可?毫无疑问,小作者的用心是好的,由于粗心而至,把“眼镜”误写成“眼睛”了,闹了一个大笑话,当小作者大声朗诵时,发现了毛病,自己笑出了声。 二读:圈点好词佳句在教学中以默读、轻读交替的方式,赏读

4、自己的习作。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每篇文章都会有成功的地方,大至布局谋篇,小到标点词语的妙用。第二次读时,我让学生圈出自己习作中的“神来之笔”。程序为:默读圈点思考好在哪里用赞美的口气轻读精彩部份。只有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成功”,才能唤醒其情感体验,从而激起写作热忱。 三读:检查作文思路如果说前两遍读改基于感性认识,那末第三遍的修改则搀杂了更多理性成分,正是有了这类理性思考,才能更扎实有效地增进学生向“自能作文”方向发展,第三遍的修改主要着眼于学生安排了作文材料的思想。逐段默读,完成该段主要反应甚么?理顺要表达的意思。把段落主要意思写在作文旁。 四读:批注推荐的地方以阅读的方式再读全文,把

5、要向他人推荐的地方(重要内容的安排,中心思想的贯穿,写作技能的应用等)在稿页旁作好批注。 五读:写出综合评述默读写出总评,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字迹;好词佳句的应用;条理;详略;连接;中心;修辞;感情;不足等级每次训练有所侧重。 (注:中低年级重点训练“一读”、“二读”,高年级逐渐过渡到综合训练。)二、互评互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学生作文后,经过自读自改,作文的质量已有了提高,但每一个学生的基础、能力有差异,对作文能力差的学生,仅让他自读自改,明显还不够,所以我在每次作文后首先是进行自读自改,再次安排第二步:互评互改。 1、父母评价。叶圣陶先生教子作文时,要求孩子每天写些“东西”,然后大声读给先生听

6、,先生听后只说“懂”或“不懂”。若是“不懂”孩子必将反复修改,直至听者“听懂”为止。这类做法既有序(从小每天写每天改);又有法(改得让人听懂)。我在指点学生修改作文时也鉴戒了这个成功经验。也要求学生每次习作后,将作文读给父母听,直至父母写上评价:“听懂了”。 2、同学互评。同学之间相互交换习作,仔细浏览对方的作文。然后发表见解,最少谈两点:一成功的地方,二不足的地方。互评互改共同提高。首先在评价同伴的作文时,要谈自己的观点、看法,就要用语言来表达,就要有一定的逻辑、判断、概括等能力。因此在互评中不但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惟,从而也增进了学生自能作文。其次在评价中,欣赏了

7、同学作文的成功的地方,在不知不觉中取了人之长处,并加以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也就提高了作文的水平。 3、集体评改。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作文中的句、段、篇,在班上展现或小组交换,让学生来评改。请看:四年级的同学如何修改下面一句话: “这回的鞭炮响,我觉得比刚才的那个响多了。”同学们纷纭发言。 “这句话不通,要删去前一个响字”。 “我觉得三个字是过剩的,由于辨别声音固然要凭感觉。”“要使句子更简洁,干脆把多了两个字也删去。”经过同学们的讨论,老师根据大家的修改意见,将原句改成“这回的鞭炮比刚才的那个响。”又如,最近在四年级的看图习作训练接爷爷的作文讲评课上,我选择了一名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同学们提了

8、很多意见: “文章在描述人物对话中,加入了西部开发的话题,在浓浓的亲情中融入时期气味,老题材写出了新意。” “接爷爷时,用大量的笔墨描述西部开发后给西部农村带来的喜人变化,却撇开了对小聪爸爸的描述,主次不分,冲淡文章本意。”“结尾写小聪晚上梦见自己来到西部农村看到的情形,对接爷爷这个题目来讲,是弄巧成拙。”最后小作者再次对文章进行了修改,这篇作文被推荐参加县小学生苗苗杯作文比赛。 是的,在互评互改中,学生明白了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话:“写作的技能,其实其实不是写作的技能,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能。”三、教师评改,激起学生作文兴趣。 学生作文经过自改、互改、小组评改后,再交于教师批改,教师批改一

9、般分三步。 1、粗批教师把经过自查,互改好的草稿收来通览一遍,然后分甲、乙、丙三等,采取不同的方法批改,并第一次评分。甲等作文一般只“略输文彩”,或给它“锦上添花”,或在应当“添花”的地方加以注明,让学生自己去“找花”、“添花”;乙等作文语句比较通顺,但在选材立意方面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师则向他推荐某些甲等作文,指点他们适当选材,重新构思;丙等作文常常错别字多,病句多,内容不够具体,教师就在作文中画上各种符号,让学生自己修改。批改他们的作文时,尽可能多就少改,更不能越俎代疱。这类粗批,笔传口授,花时间少,针对性强,学生乐于接受,效果较好。 2、讲评过去常把作文讲评在批改完落后行,时隔一两周,

10、印象渐淡,无异是放“马后炮”。教师如在草稿上粗改后及时进行讲评,效果就好。讲评要本着目标施教和多鼓励少指责的原则进行,对甲等作文既肯定成绩又严格要求,让他们再攀高峰;对丙等作文则适当下降标准,肯定成绩要满腔热忱,指有缺点要婉转具体,让他们“一文一得”。 讲评后,学生及时(最好当天)修改作文,小组内再互念自己改后的作文,组内通过后,草稿方能腾正在作文本上。 3、评语心理研究表明,教师的评语有助于鼓励学生的学习,提高反馈的效益,因此作文的评语除要有“三性”、“三合”(“三性”即针对性、连续性、准确性;“三合”即评语扣合单元作文训练重点、评语与分数吻合、眉批与总批相结合)外,更要遵守“鼓励、尊重、培

11、养兴趣”的原则。一篇作文,凝结着学生的血汗,是学生创造性劳动的结晶,也是学生思想感情,自我人格的展现,因此学生对教师的评语尤其敏感(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把它作为折射自我形象,透视自我心灵的镜子。一般来讲,在老师眼中,学生作文总是显得很幼稚,毛病也很多,小的修改杯水车薪,大的修改又很难做到,所以常在评语中罗列出作文的种种缺点,忽视其中的优点。应当看到学生作文再“差”,也有“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肯定这些“闪光点”,不可求全责备,全盘否定,更不能使用尖刻,讥讽语言伤学生自尊心。我们常常发现每当作文发下后,学生急切地翻开本子,用充满期望的神情读着老师写的评语,当看到一段好的评语时,他们感到自己

12、的劳动得到了某种理解和肯定,心理上取得了某种成功感、满足感,脸上露出愉悦的笑意。例如,一次我出了个“快乐的星期天”的题目,让学生作文,一名平时讨厌写作文的男学生,写了与父亲下象棋的事儿,由于下棋是他的爱好,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这篇作文写得非常生动。在作文讲评课上我给大家介绍了他的作文。并写了一段这样的“评语”:我从你的作文中观看了一局非常精彩的象棋赛,这简直是一场无硝烟的战役,那紧张的气氛让我连大气也不敢出,一直为你捏着一把汗,终究你“未来的棋手”克服了下棋“高手”(你的父亲)。为你的成功喝彩!后来我批他的日记本时,看到了这样一段话:“今天的作文讲评课上,老师夸我的作文记叙清楚,描述生动,感情真挚,引得同学不谋而合地把羡慕的眼光投向了我作文本发下来了,本子上很多句子下划了红波浪线,许多词语上加了密圈,题目左侧批了个“优”,这时候的我比赢了棋更兴奋,更激动。”打这以后,这个学生不再讨厌写作文了,而且作文也愈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