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Life is a wonderful journey, its on the back of the train. With the new and old people together to experience it! Perhaps this is a person can not resist the fate, have you, have me, also have him.,明清到49年的翻译家,翻译二班第二小组整理,梁启超,生平简介 Liang Qichao (February 23, 1873 January 19, 1929) Chinese scholar, jou
2、rnalist, philosopher and reformist 翻译思想 翻译强国思想“今日中国欲为自强第一策,当以译书为第一义矣”; “翻译文体革命”思想:“著译之业,将以播文明思想于国民也,非为藏山不朽之名誉也。” 翻译活动的特点政治为先,应时而变 翻译策略的选择 1.采用所谓“豪杰译” 2.采用白话文,沿用中国传统章回体格式 3.语言有明显的汉文化倾向 4.译意不译词 5.译名混乱,林纾,人物简介:(18521924年),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林纾不通外文,经朋友口述,使用古文归化意译,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文坛的开山祖师及译界的泰斗,并
3、留下了“译才并世数严林”的佳话。 翻译著作:英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德、 英哈葛德天女离魂记、俄托尔斯泰恨缕情丝、笛符鲁滨逊漂流记、法国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英比彻斯托夫人黑奴吁天录 译作赏析:I will fight for my liberty to the last breath I breathe.You say your father did it;if it was right for them,it is right for me. 林译:盖吾之自由,必与持压力者抵死争之,必胜而 后已。且美国之自由,美国同英伦力争而得。今吾之 自由,必当力与美国争之。,林纾的翻译作品大多也是小说翻译
4、,顺应了当时的翻译风潮。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林纾的翻译目的包括两个:政治和文化。 翻译思想,林纾提出注重翻译的目的与功能,既强调译品要能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要求译作能够完成肩负的任务。(林纾的翻译目的是爱国,其译作中就能看出倡导兴办实业来实现“实业救国”的理论),林纾翻译中的“讹”:一种是不通西文和粗心大意的“讹”。另一种是明知故犯,创新性的“讹”。,林纾过分注重其译作中救国思想的宣扬,对原作进行删减和增加,导致一定程度上对原作的不忠实。,林语堂,个人简介 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福建龙溪(现福建漳州)人,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贫穷的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
5、改语堂。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八十二岁。林语堂既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诣,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主要作品 1. 小说类 京华烟云 Moment in Peking,又名瞬息京华。 风声鹤唳 A Leaf in the Storm 朱门 The Vermillion Gate ,1953年 2. 散文和杂文 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又名中国人 剪拂集,1928年,上海北新书局 欧风美语,1933年
6、大荒集,1934年,上海生活书店,马建忠 人物简介:马建忠(1845.2.91900.8.14), 别名乾,学名马斯才,字眉叔。江苏丹徒(今属镇江)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因愤外患日深,开始研习西学,马建忠还是韩国国旗的设计者。著名的翻译评论家,早期的维新思想家 翻译贡献:马建忠呼吁创设新式翻译书院,勾画了清末译学馆的基本框架,提出“善译”理论,构建了中国近代重要译学理论的发展基础 善译:马建忠认为,要达到“善译”,译者首先必须通晓汉语和外语,因为任何通汉语而不达外语,或达外语而不通汉语者都不可能在翻译中准确传递原文的神韵。其次,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更要努力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充分应用语义学,“委
7、曲推究”所有相当之实义;应用语音学,“审其音声之高下”;应用文体学,“尽其文体之变态”;应用语用学,“析其字句之繁简”;应用修辞学,研究“其义理精深奥折”。在“确知其意旨之所在”的基础上,“摹写其神情,仿佛其语气”,准确传递原文的神韵,这样的翻译才是“善译”。,许渊冲 人物简介 1921年4月18日,许渊冲生于江西南昌。他的母亲受过教育,擅长绘画,赋予了他爱好文学和追求美的天性。表叔熊适逸是翻译家,他将剧目王宝钏译成英文,在英国上演时引起轰动,并受到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的接见,使得年幼的许渊冲对英语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立下了学好英语的志向。他在当地最好的省立南昌二中上学时,英语就已出类拔萃,并在19
8、38年以第7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 译作成就 1.翻译的作品包括论语、诗经、牡丹亭和桃花扇等。 2.2014年8月22日,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研究院在北京举行颁奖仪式,代表国际翻译家联盟,授予许渊冲国际翻译界文学翻译领域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3.1941年,许渊冲为美国志愿空军做英文翻译,在欢迎陈纳德司令的集会上,他将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解释并翻译为美国林肯总统的“民有,民治,民享(of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知识储备和翻译功底令人赞叹。 翻译理论贡献 许先生曾提出文学翻译
9、的三个公式: 一、译词:1+1=1(形似); 二、译意:1+ 1=2(意似); 三、译味:1+1=3(神似)。 比如,他将毛泽东为女民兵题照中的名句:“不爱红装爱武装”翻译为: To face the powder and not to powder the face(敢于面对硝烟,不爱涂脂抹粉)。Powder一次用法灵活,译文也有对仗的美感。,杨绛,个人简介 杨绛是杨荫杭之女,祖籍江苏无锡,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
10、究所工作。 主要成就 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文革”后主要的散文创作成果是干校六记,记述作者1969年底到1972年春在河南“五七干校”中的生活经历。另一个随笔集将饮茶,部分也写到了“文革”期间的遭遇,但更有价值的,是回忆亲人往事的部分。另出版有杨绛译文集,朱生豪 人物简介 朱生豪(1912年2月2日1944年12月26日),原名朱文森,又名文生,学名森豪,笔名朱朱、朱生等,中国浙江省嘉兴人,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和最多的一人,译文质量和风格卓具特色,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朱生豪共译出莎士比亚悲剧、喜剧、杂剧与历史剧31部半。 主要译著 1947年,莎士比亚戏剧全集
11、,上海世界书局出版,1949年再版。 1957年,莎士比亚全集,台北世界书局出版,收朱生豪译剧本27部,其余剧本和长诗、十四行诗由虞尔昌补译完成。 1954年,莎士比亚戏剧集,作家出版社出版,收世界版27部及世界版未收入历史剧4部,共31部剧本。1957-1978年间,香港大光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作家版31部剧本的单行本。 1978年,莎士比亚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全集对作家版全部朱译莎剧重新进行了校订,并由国内名家补译了朱生豪未译部分,全集中部分剧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在1978年上半年出版了单行本。,译作欣赏 哈姆雷特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
12、stion: Whether t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Or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 And by opposing end them?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 或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 通过斗争把它们清扫, 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人物简介 辜汤生1(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字鸿铭,号立诚,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自称
13、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自幼让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学博中西,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翻译贡献 一,将我国经典古籍论语、中庸、大学等译成英文,在清末民初的中书英译中最享盛誉;二,将外国诗歌等翻译成中文,主要有威廉柯伯的痴汉骑马歌和柯勒律治的古舟子咏,成为近代中国向国内译介西方诗歌的先驱。,辜鸿铭,翻译儒经特点 优:一,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意译法,即采用动态对等的方法,使译文在
14、表达思想方面起到与原文相同的作用,而不是原文与译文之间字栉句比的机械性转换。 二, 引用歌德、卡莱尔、阿诺德、莎士比亚等西方著名作家和思想家的话来注释某些经文,这在儒经翻译史上还是第一次。 三,还在注释中将书中出现的中国人物、中国朝代与西方历史上具有相似特点的人物和时间段作横向比较。如将颜回比作圣约翰,子路比作圣彼得,尧比作亚伯拉罕等。 缺:一,辜氏译经最大的缺点在于过分意译。其表现之一就是在把握大意的前提下,随意增添许多原文没有的内容 二 ,译文中出现的大量中国人命、地名删掉。,傅雷 人物简介 傅雷(19081966)上海南汇人。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译文风格:译文以传神为特色
15、,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 翻译成就 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主要译著: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巴尔扎克全集、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伏尔泰:老实人、扎第格、伏尔泰小说选 梅里美:嘉里美科隆巴 翻译理论 神似论-“神”与“形”的和谐 一、“重神似不重形似”。 二、“神”与“形”的和谐源于译者的再创造。 形似:指保留原文的形式,即从字面上追求译文与原文的对等。 神似:指译文要惟妙惟肖地再现原文中的颇具神采的意象和韵味无穷的意境。,译文赏析 A cette nouvelle
16、,il (Zadig)tomba sans conscience;sa douleur le mit au bord du tombeau 一听这消息,查弟格当场昏倒,痛苦得死去活来。 Etes-vous sujet a cette cruelle maladie?Elle me met quelquefois au bord du tombeau,. “这种痛苦的病,你可是常发的?”“有时候几乎把我命都送掉;”(伏尔泰:查弟格) au bord du tombeau:“将某人置于坟墓的边缘”。 上面两句直译便是:“他的痛苦将其置于坟墓的边缘”,“它有时候将我置于坟墓的边缘”。 在规范化汉语中
17、,这样的句子读起来不通顺,会使译文欧化;原文流畅、自然的风格会荡然无存。傅雷并不拘泥于个别字眼,这里将同一词组还作了不同的译法,所以他的译笔文从字顺,前后衔接得天衣无缝。,季羡林 人物简介 季羡林(19112009):中国山东省聊城人,字希逋,又字齐奘,毕业于清华大学。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文等多种语言,尤精通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主要译著 罗摩衍那
18、、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 翻译贡献(或理论) (1)研究印度文学及对印度文学作品的翻译,翻译了印度古代著名史诗罗摩衍那,堪称翻译史上的盛事。 (2)提出“生态平衡”的翻译观点,即译者与原作写作风格保持一致,译者译文与读者文化保持一致。 (3)信守严复的信达雅。且更倾向于信。,译文赏析 It was not much of a place, a small, modernized, stucco villa, with a hot pebbly garden, and in it a stone basin with torpid gold-fish, and a statue of Diana
19、 and her hounds against the wall. 其实别墅并不出彩,不过是一座灰泥粉刷而成的现代小别墅,花园里面有许多卵石,天气炎热,石盆中的金鱼无精打采,戴安娜和牧羊犬的雕像倚墙而立。(邵泽娜译) 这是一个小的现代化的,洋灰建筑的别墅,并不是怎样了不得的地方,里面有一个石子铺路的花圃,石子给阳光晒得灼热,园里有一个石池,养着金鱼,靠墙立着一个狄亚娜的石像,领着他的一群猎犬。(季羡林译)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季羡林的译文更倾向于“信”,多处用了直译。季羡林也更倾向于阐述性翻译方法,如将原文中的“hot pebbly”阐述补充翻译为“石子给阳光晒得灼热”,比前者译的“天气炎热”更
20、符合源语的语境。,鲁迅 个人简介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笔名鲁迅,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主要译著 果戈里死魂灵 翻译思想 一是五四运动之前的翻译初期 代表译作:法国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月光旅行、地底旅行等 二是五四运动至1927年的翻译中期 以译东欧、北欧以及日本作品为主,内容包括文学及文艺理论著作。 三是1927年以后的翻译后期,也是鲁迅的翻译高峰期 代表译作:卢那察尔斯的艺术论;法捷耶夫的毁灭;奥地利女作家至尔妙论的小彼得;鲁迅最杰出的译作是果戈里的死魂灵,也是一生最后所译。,翻译主张 一、“硬译
21、”-宁信而不顺,主张保持原作的丰姿。 二、鲁迅所说的“直译”并不仅仅针对“意译”而言,其含义有别于传统狭义的直译。鲁迅的直译实际上指的是“正译”涵盖了意译在内。 三、主张忠实原文,强调“信”的第一位。 注:鲁迅追求直译,反对归化,反对照顾国人陈旧的思维方式,是为了要国人睁开眼睛。,译文赏析 螃蟹-鲁迅 老螃蟹觉得不安了,觉得全身太硬了,自己知道要脱壳了。 他跑来跑去的寻。他想寻一个窟穴,躲了身子,将石子堵了穴口,隐隐的蜕壳。他知道外面蜕壳是危险的。身子还软,要被别的螃蟹吃去的。这并非空害怕,他实在亲眼见过。 他慌慌张张的走。 旁边的螃蟹问他说:“老兄,你何以这般慌?” 他说:“我要蜕壳了。”
22、“就在这里蜕不很好么?我还要帮你呢。” “那可太怕人了。” “你不怕窟穴里的别的东西,却怕我们同种么?” “我不是怕同种。” “那还怕什么呢?” “就怕你要吃掉我。” The Crab Lu Xun An old crab grew restless. Finding himself stiff all over, he knew it was time for him to moult his shell. He dashed here and there in search of a cave to hide. He was going to block up the mouth of t
23、he cave so that he could moult in secret. He knew it would be very,dangerous to shed his shell in the open because,with his new shell still being soft,he might be eaten up by other crabs. This fear was not groundless for he himself had really seen it happen to other moulting crabs. The old crab kept moving about in a hurry. A nearby crab asked, “Hey,brother, what,s the rush?” “I am going to moult,”answered the old crab. “Wouldnt it be all right to moult right here? I could help you out with it. ”,“How horrible that would be! ”,杨宪益 人物简介 杨宪益(19152009),祖籍淮安,毕业于英国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培训课件人员讲解
- 企业培训工会知识课件
- 企业垃圾分类培训课件
- 电力设施沉降监测与安全运行合同
- 机场候机厅场地租赁及商业合作合同
- 小区大门设计建造方案
- 厂房进度计划安排方案
- 物联网项目定金担保协议
- 服装服饰店转让及品牌代理销售合同
- 国际汽车贸易代理合同范本
- 2025至2031年中国格拉辛纸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庄浪县实验小学体育校本教材
- 2025-2030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及投资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课件:DeepSeek教师培训:从工具到伙伴的教育变革
- 2025光伏直流电缆技术规范
- 肾动态弹丸式注射流程
- 法兰加工合同协议
- 公司合同知识培训课件
- 成都市锦江区2023年七年级《英语》下册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
- 工程勘察设计实施要点
- 备战2025年中考英语时文阅读2(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