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一 汉代儒学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汉代儒学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汉代儒学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汉代儒学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_第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汉代儒学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一 汉代儒学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3【大成目标】(2分钟)1、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重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难点);2、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程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使用说明】1、 预习导学案内容,结合课本知识,完成基础案和巩固案;2、

2、 合作探究,大胆质疑;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激情投入;3、建议使用两个课时,一节课完成基础案与升华案;一节课完成巩固案与课堂小结。基础案(15分钟)课前30分钟自主完成,课中用15分钟完成展示和点评,教师作指导。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李斯 的焚书的建议得到秦始皇的采纳。2影响:“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洗劫。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向死气沉沉,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思维拓展: “焚书坑儒”加快了秦朝的灭亡,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

3、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焚书坑儒”一直是秦始皇残酷暴戾的证据,被后世天下学人唾骂了两千多年。“焚书坑儒”虽然加强了思想控制,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成功;但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不利于社会发展,钳制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毁灭了古代许多典籍,造成文化史上难以弥补的损失。 二罢黜百家学法指导:对秦汉儒家思想的认识,采用对比法:秦罢汉尊。1背景: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汉武帝初年,起用儒学之士,并向其咨询治国方略。2过程: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等。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得到汉武

4、帝的认可。汉武帝时代,完成了罢黜百家、提升儒学地位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3评价:思维拓展: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于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对于以德治国、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家庭伦理观念对现代家庭的和谐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消极影响:结束了各学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积极影响: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三太学的出现1性质: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2意义: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带动了民间积极

5、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得到改变。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思维拓展: 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也说明了儒学地位的提升,说明了汉王朝统治者对儒学和教育文化的重视。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学法指导:联系比较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1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儒学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2有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也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3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4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思维拓展:“ 科学制

6、度下,知识分子能够因学得仕,并不受到家庭等级的严格限制,反映了社会对文化的普遍重视。同时,由于知识分子以仕途辉煌为人生理想,以“治国平天下”为唯一志向,这就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中国古代士人价值取向和社会人才流向的这一特征,也是导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严谨完备以及科学的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升华案(23分钟)10分钟自主学习思考,合作探究;十分钟完成展示点评;3分钟由学科班长进行总结。探究一 如何理解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思维启迪:思想要为政治服务;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提到儒家思想时,往往会想到孔子的“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还有孟子的“

7、仁政”的学说,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而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是“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即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全国人民和诸侯要服从皇帝。如果人君无道,天即降灾异谴告和威慑。如果人君面对灾异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强勉行道”。董仲舒发挥的不是孔子的“仁”和孟子的“仁政”,而是孔子的“礼”的那套理论,即要像西周礼制所规定的那样“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不能越轨”,做到臣子忠于君主,子女听从父辈,下级服从上级。董仲舒将这种关系蒙上了君权神授、威严无比的色彩,其理论更加系统,更加符合现实。至于“仁政”是继承下来了,然而却加人了法

8、家、道家等学派的观点,奉行外德内法,这也是董仲舒对孔孟儒学发挥的一个表现。探究二 汉代儒学怎样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思维启迪:一种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统治思想,说明它能够为统治阶级服务,是巩固统治的需要。董仲舒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改造,他探合道家、法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儒表法里”的新思想体系。他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以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学说,以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用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使之适应了当时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的推崇。汉武帝在思想上全面肯定了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采纳

9、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在政治上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在教育方面兴办大学和郡国学校,使天下文人都学习儒家经典,提高儒学的地位。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多年之久。探究三 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认识思维启迪: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认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在于新儒学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同时,“罢黜百家”并不是消灭其他各派学说,”而是把儒学思想作为其统治的主导思想而加以扶植。背景: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迅速恢复了元气,但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汉武帝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成为

10、当务之急;董仲舒对儒家经典重新解释,创立新儒学。新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实质:思想文化专制。评价: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由此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也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确立了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探究四 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思维启迪:采用对比法。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能够取得统治思想的主流地位,主要还是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新儒学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糅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这些思想

11、都是先秦儒学所没有的。而先秦儒学所宣扬的“仁”“礼”“仁政”“民本”也为新儒学所继承,并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汉武帝以后的官方学说。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课堂巩固案(40分钟)20分钟由学生自主完成,15分钟进行展示点评,5分钟完成课堂小结【实战训练】一选择题A级训练1(2009安徽文综高考)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C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

12、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2(2009高考海南单科)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B级训练3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指出:“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这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而奋斗。”思想上的统一是政治统一的重要保证。中国古代在思想上最早实现大一统的是( B)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元代4(2010年金考卷九)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弟,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

13、、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C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C级训练6(2010年北黄卷文综三)汉成帝建始三年十二月戊申朔(公元前29年1月5日),日有食之,其夜未央殿中地震。皇帝问杜钦,杜钦说:“日以戊申食,时加未。戊未,土也,中宫之部。其夜殿中地震,此必適妾将有争宠相害而为患者。人事失于下,变象见于上。能应之以德,刚咎异消;忽而不戒,则祸败至。”杜钦这一回复所依据的理论是(

14、C )A为政以德 B礼法并施C天人感应 D格物致知7(2010山东淄博一次摸底)西汉宣帝时发生了一次日食,宣帝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做法体现了(C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的思想 C董仲舒倡导的“天人感应” D“无为而治”的思想8赵鼎新在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形成中指出,“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结合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 “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 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

15、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仁政”被剔除,儒家思想沦为法家思想的附庸A B C D9春秋繁露中写道:“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之不可不备也。”以上材料反映的是( D )A春秋时,道家思想 B战国时,法家思想C汉初时,黄老学说 D汉武帝时,儒家思想10“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谕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 C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

16、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二(B级训练)材料题思维启迪:参考儒家思想发展历程小专题,熟悉主要思想家的思想观点及主张,找出不同点与相同点,注意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1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孔子 孟子 董仲舒上述三人分别对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做了怎样的贡献?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孔子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孟子:仁政学说,还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主张人性本善说,倡导先义后利。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主张君权神授。司马迁认为孟子的思想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怎样理解?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断,靠仁政学说不能实现国家的统一

17、,因此司马迁认为孟子的思想是“迂远而阔于事情”。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就是“显学”,为什么到汉武帝时期才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两汉时期,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14(A级训练)阅读下列材料:思维启迪:做题前梳理西汉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统治思想的原因及表现。透过现象看本质。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材料二 当孝惠、高后时,百姓新免毒蠚,人欲长幼养

18、老,萧、曹为相,填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是以衣食滋殖,刑罚用稀。前汉书卷二三刑法志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史记卷一二一儒林列传材料三 至汉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仟佰之间成群。汉书食货志材料四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春秋繁露请回答:【课堂小结】本节教材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内容:第一目,汉代以来对“焚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