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礼县东城区北山地质灾害治理生物技术措施规划设计方案要点 一、基本情况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现地经过林业、水保等部门的多年努力,特别是近几年的退耕还林建设,现有植被覆盖度达到80以上,郁闭度达到60以上,主要树种是:刺槐林、侧柏林、白榆林,山杏、核桃、酸枣,杜仲、花椒、臭椿等。站在秦汉大道上纵观现地,绿色已基本显现出来,缺的主要是三个方面: 1、一是缺少高度层次大多植被为灌木,乔木稀少,因而从立面上看缺少高度和层次。 2、二是缺少色彩变化大多植被为绿色,色叶树和花灌木较少,因而从色彩上看缺少红色和黄色。3、三是黄土裸露偏多由于现地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坎裸露较为严重,为最大的视角冲击。 二、功能定位与
2、园区命名 1、功能定位 以地质灾害治理为根本目的,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并重,兼顾城区绿化景观效果,满足灾害治理(先期)与生态休闲(后期)的双重功能。重点解决行人在秦汉大道上远观的视角效果,同时为东城新区的开发建设提供色彩亮丽的绿色屏障,又为构筑“三山两水人文礼县”形成先入为主的视角亮点。 2、园区命名从礼县城区绿地系统的角度来看:序号位置主题主要功能特色1西山秦公园注重流览、修闲突出秦文化内涵2北山五彩苑注重远观突出植物色彩效果3南山百果山注重近赏、采摘突出经济实用两水(西汉水、燕子河)把三山串联为一体。 三、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1、遵循礼县“三山两水”布局的大框架(大思路),三山既要相互联系,更
3、要互有侧重,北山突出植物色彩远观的特色。2、注重“动态”(秦汉大道车行)远观视角效果,追求自然和谐与清新亮丽,嘉则收之、俗则屏之。 3、兼顾地质灾害治理与城区绿化景观的利害关系,在沟道以地质灾害治理为主,在坡面土坎以城区绿化景观为主。 4、追求大色块、亮色彩与自然植物群落的绿化景观效果,在绿化中突出彩化,如果有可能再突出亮化。 5、因地制宜、随机应变,以能望见秦汉大道为施工选择点,乔灌花草藤综合采用,宜林则林、宜花则花、宜灌则灌、宜草则草。 6、植物选择在满足阳性植物(阳坡)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根系发达、固根性强的植物,如刺槐、紫穗槐等。四、整体构思理念 针对北山为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实际,充分利
4、用原有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成果,重点对电杆以下的三分之二迎坡面进行绿化美化。根据三条沟分为四个山头的具体情况,将四个山头按季节划分为四季植物景观,以满足不同季节的人们来礼县的观赏需求,给人以耳目一新、不断变化之感。 1、四季五彩山 从东到西依次为春夏秋冬四季景观,这也就是景区的划分:(1)春夏观花春季追求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的景观效果,夏季可稍微淡雅一些。(2)秋冬观叶秋季追求大面积色叶的景观效果,层林尽然;冬季增加常绿景观(赤土山)。2、立体构图层面 (1)山麓杂果成林,果木飘香嵌底; (2)山腰灌木片植,大块色带缠腰; (3)土坎藤本攀爬,上下绿带镶边; (4)梯田植物成群,高低错落丛林;
5、(5)沟谷刺槐成林,密林丛生挡泥; (6)山坡地被满铺,绿色铺底映衬; (7)山顶乔木成林,苍松翠柏压顶。 五、因地制宜的绿化景观类型 绿地位置的选择,以三条盘山路为依托,顺路逐步延伸。整体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 1、黄土坎(线一) 裸露的黄土坎,采用下爬上垂的藤本植物,追求自然野趣。 2、盘山路(线二) 除保护好侧柏之外,增加落叶乔木,加强立面景观效果。 3、梯田(点一) 梯田块状混交造林最好,为了节省投资、又有一定的视角效果,采用分、段植物群落,不求树种好,单求树杆高大。 4、道路拐点与坡面两头(点二) 花灌木高低错落搭配,形成花灌木群落景观。 5、三沟道(面一) 为了配合工程措施,主
6、要密植刺槐成林,增强阻挡泥石流效果。 6、斜坡面(面二) 不要破坏自然地貌,利用原有杂草种植一些开花地被一类,形成缀花草坪的景管效果。 六、造林树种推荐 1、基调树种 烈槐、杨树、侧柏、紫穗槐、黄刺玫、迎春。 2、骨干树种 国槐、钻天杨、小叶杨、毛白杨、火炬、臭椿、元宝枫、白蜡、毛刺槐、紫荆、丁香、珍珠梅、棣棠、锦带、紫薇、木槿、金叶莜、连翘、榆叶梅、玫瑰、月季、爬墙虎、多花蔷薇。 3、特色树种金叶国槐、红叶杨、金叶榆、金叶过路黄、金银花。 七、特殊措施及建议 1、在黄土高原造林成活率普遍较差,根据天水南山造林经验,采用保水剂、使用保水带,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 2、引水上山,建高位蓄水池,以备
7、干旱时急用。也可做一些喷灌、滴灌试点。 3、建议用亮化工程(彩灯),以增加四季植物景观效果。 4、除赤土山之外,另外三个山头分别建一个礼县有代表性的景观建筑。 5、高起点总体规划、分期分批建设实施;先绿化、后景观。 基本情况分析 1、地理位置 礼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地区北部。地处东经104。37,-105。36,北纬33。3 5 34。3 1,东邻天水市、西和,西连宕昌、岷县,南界武都,北接武山、甘谷。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1825米。西南系岷山山脉,山大沟深,森林茂密;东北为秦岭山脉,土壤肥沃,山川适宜耕作。嘉陵江一级支流西汉水,纳14条长年河和季节河纵贯全境。 2、地形地貌 礼
8、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峦重叠,坡陡谷深,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山谷切断较深,山地面积大,占全县总面积的9 1,而川坝地,沿西汉水的盐官、永兴、城关、石桥等地有极少部分,仅占全县总面积的9。境内流水,由东北向西南径流,在西部、北部、南部的山区,有天然次森林,植被覆盖较好。 北山属于轻切断黄土梁峁中山区,坡度1 52 5度,海拔1501900米,相对高差500米左右。区内沟壑纵横,梁峁相间,梁峁上有黄土,沟壑和滑坡地带的黄土受到侵蚀,泥岩、砂岩、砂砾岩裸露,遇到雨季,水土流失更为严重,泥石流到处皆是,阴雨季节常有滑坡出现。 3、土壤条件 全县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东北部黄土梁峁沟壑区。红土是
9、由第三纪或第四纪早期的红色土质泥岩和红色沙岩的风化疏松层,经人类耕作熟化而成的幼年性土壤。该土层薄,透水性差,既不耐旱,又不耐涝,遇旱口皮坚硬,遇涝滑坡,水土流失。红土母质本身具有自然肥力,耕种粮食作物能获好收成。为碱性土壤,该土要加固护坡林,防水土流失,还要深耕搀沙,加厚土层,发展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掌握地皮水分,适时耕作,只要认真耕作仍是较好的农业土壤。 4、气候条件 县内气候因地区差异而表现不同,川坝河谷地区,温暖干燥,高寒阴湿;山区寒冷湿润,全年雨量较充沛,四季分明,属大陆温带季风气候区。季节特征明显,冬长、夏短、春、秋适中。 (1)春季,3月至5月,70天左右。入春后的天气,处于冷暖
10、空气交替期,天气多变,冷暖起伏大。“有一日三变”现象,这时期常伴低温,有连阴雨天气发生。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春暖花开,气候宜人是一年的第一个好季了。 (2)夏季,6月至8月。5月以后逐渐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雨量集中,暴雨频繁,常有山洪暴发而造成洪涝灾害,有的年份雨季结束早,梅雨最少而造成高温伏旱。7、8月正值盛夏,以晴热天为主,午后到夜里多有雷阵雨。气温高,日照强,蒸发大,有一段干旱期,时令正二伏天,雷雨常带来冰雹,在部分高寒山区,受其雹灾,毁其禾苗。 (3)秋季,9月至11月,夏末秋初,冷暖空气再次交汇,9月以后,时值农历8月前后,一般有一段阴雨绵绵的天气。1 0月份天气比较稳定,常呈现天
11、高云淡,爽气宜人的气象,这是一年第二个好季节。 (4)冬季,1 2月至2月。这个时期往往因西伯利亚和蒙古冷空气的侵入,气候变寒冷,缺雪干燥,成为寒冷干燥季节,河水结冰、草树脱叶。次年“立春”后,因寒潮强度影响,出现霜冻灾害,气候反常时,有的年份出现春雪,果木花蕊受害,南山地区小麦受影响。 5、气温条件县气象站资料记载年平均气温9.9,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 1.3,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3.1,气温的年较差为24.4。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5.6,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0.1。0的平均活动积温3816.1,10的平均活动积温3163.9。(1)无霜期多年平均183天,最长无霜期208天,最短无霜期1
12、40天。霜期终日为5月9日,初日为9月1 8日。县境内气候垂直差异很大,无霜期有明显悬殊最长的西汉水下游河谷地区,无霜期平均天数可达200天左右,而高寒阴湿山区还不到1 0 0天。霜日一般出现1 0月至次年4月之间,对农作物最有危害的是农历4月8目前后的霜,群众称为“黑霜”,杀伤力强,受害小麦颗粒不收。(2)礼县地表温度平均12.5度。地表面年极端最高温度67.8度,地表面极端最低温度22.4度。结冰期,最早冰冻在11月中旬,最晚在元月上旬,平均1 2月下旬。解冻开始最早元月下旬,最晚2月中旬,平均2月上旬,封冻天数最多6 0天左右,最少2 0天,平均4 0天左右,由于气候不太寒冷,故冷冻不出
13、现灾害。6、降水条件多年实测为400700毫米,年均降水量499.4毫米,最多降水是为644毫米,最少是为254毫米。1984年超过历史上最大量,年为751.9毫米,相对变率为13,自然特点差异,全县降水不均匀。(1)东部及东北部的一般山区、川区,年雨量大致为500559毫米,据气象站资料记载:城关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99.4毫米,年降水量最大值为7519毫米,年降水量最小值为2542毫米。一年四季的降水量变化较大,春季(35月)降水为120.9毫米,夏季(68月)降水为235.2毫米,旱时期大风所起的“土雾”,风沙、浮尘所及,对小麦有一定害处。(3)雷暴,从1960-1 9 8 5年2 6
14、年平均雷暴目数2 O天,最多年份34天,最少年份1 0天,最早3月9日出现,最晚1 1月1 9日结束。严重的雷暴能伤人畜,摧毁树林、房屋,危害人民生命财产。(4)气压,多年平均气压860.毫升,最高886.7毫升,最低839.5毫升。气压一般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冬季最大,夏季最小。(5)冷、冻灾害。据气象站1960年一1980年21年的资料记载:19年受冷、冻灾害,占90,仅2年无冷、冻灾害。其中冷灾有倒春寒10年,秋低温3年,春低温7年,秋寒潮5年,春寒潮8年,冻灾有晚霜冻5年,早霜冻5年。从危害时间上,倒春寒35月,秋低温91 0月,春低温35月,秋寒潮10月,春寒潮34月,晚霜冻5月,早霜
15、冻10月上旬。1979年4月份的两次强寒潮降温,使4月1目的日平均气温降至-3.3度,4月2目的日平均气温降至-0.1度,两日均有白霜出现,冬小麦受灾严重,1976年秋季的一次低温冻害,造成玉米和晚熟作物普遍成熟不好。(6)冻土。城关地区海拔1400米,土壤封冻期长度多年平均28天,最大封冻期56天,一年最大冻土深度的平均值24厘米,其中最小值为9厘米,最大值为5 4厘米,冻结初日平均值日为1月7日,最早出现日期为1 2月1 4日,最晚出现日期2月5 EI。解冻日期平均值2月3日,最早出现日期1月6日,最晚出现日期3月1日。 植树造林技术要点 一、造林整地 整地是山地、丘陵人工林培育唯一广泛应
16、用、时间较长且有明显效果的栽培措施。通过整地,拦截径流、蓄水保墒、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改变光照条件、调节土壤温度,提高土壤肥力,消灭杂草、保证林木正常生长。 1、整地方法 针对现地坡度不大、植被较多、条件较差的实际,主要采用以下整地方法: (1)水平沟整地 是沿等高线挖沟的一种整地方法,水平沟的断面以挖成梯形为好。主要用于土层较为深厚25。以上几个方面坡面。 (2)鱼鳞坑整地在坡度超过30。土层薄、地形又比较破碎时采用。一般挖掘近似半月型的坑穴,排列呈三角形。 (3)坑穴整地常用于地势平缓和缓坡地带的梯田,分方形和圆形两种。 2、整地季节 提前整地、细致整地、以土蓄水、以土保水对现地来说尤其重要
17、。 3、整地深度 整地的深度在4060cm较为适宜,使造林后的苗木根系能很快地深入疏松土壤内,而且又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土层内。 二、造林方法 一般按造林时所用的材料分为植苗造林、分殖造林和播种造林,只介绍前两者。 1、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造林方法。造林要点是“选好苗,护好根,深埋实砸”。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育良好和无病虫害的优良苗木。护好根就是在起苗时少伤根,运苗时不晒根,栽植时不窝根。栽时要使根系舒展,要砸实土壤,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植苗造林成活与否,关键在苗木内部水分的平衡。 (1)苗木准备 苗木种类 主要是播种苗(原生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苗木规格一般大面积山地造林
18、,多采用12年生小苗。局部选用较大规格的苗木,以增加绿化景观效果。 (2)植苗深度随树种、苗龄和造林季节而有所不同。一般掌握比原土印深23cm,在干旱地区阳坡、陡坡宜深一些;在质地较粘的造林地、阴坡、缓坡应浅栽。总之,干旱黄土高原造林侧重于适当深栽。 (3)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十种:深栽浅覆、截干造林、压埋苗干、修剪枝叶、带土栽植、泥浆蘸根、穴面盖草和立石遮荫、地膜盖穴、采用高分子吸水树脂抗旱造林、深栽造林。 2、分殖造林 分殖造林是指利用树木的某段营养器官(茎干、根、蘖、地下茎等),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以所用营养器官及栽植方法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1)插条(干)造林插条(干)造林是黄
19、土高原群众常用的一种造林方法,成活与否关键在于插穗能否生根。插条采集一般在秋季开始落叶时到春季发芽前为宜。插条长度一般在3070cm,杨柳插穗直径应在1.5cm以上。 (2)埋条造林主要用于沟坡和地埂造林,春秋都可进行。要求“深埋、踏实、少露”。 (3)分根造林主要适用于根系萌蘖能力强的树种。 (4)分蘖造林适用于能产生桩蘖及根蘖的树种。 三、树种混交 1、树种混交的作用意义 一般把由一种树组成的人工林叫做纯林,而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人工林称为混交林。虽然营造纯林具有主要树种的产量高、操作管理方便等优点。但同龄纯林形成的单种单层结构,必将造成功能上的一些缺点,主要是:利用林地空间环境
20、不够充分,造成能源浪费;整体优势不明显,生物产量不高;生态效益较差,不符合当前“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要求;特别是容易发生极为严重的病害、虫害、鼠害和林火等自然灾害;当然,自然景色比较单调,略逊一筹。而混交林则相反,具有众多优点:有利于营养空间的充分利用,有利于立地条件的合理改善,有利于防护效益的最大发挥,有利于提高抗御灾害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木材及其他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利于社会效益的最终发挥。 2、树种混交的基本原理 组成混交林的各树种其特性各异,在长期共同生长过场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就是树种的种间关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树种种间关系表现为有利或有害,主要决定于各
21、树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一般生态习性悬殊或生态要求不严、生态适应幅度较宽的树种混交,种问多显现出以互利促进为主的关系;相反,生态习性相似或生态要求严格、生态适应幅度较狭义的树种混交,种间多显现出以竞争、抑制为主的关系。 不同树种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有五种,即机械的作用方式、生物的作用方式、生物物理的作用方式、生物化学的作用方式以及生理生态的作用方式。其中,生理生态的作用方式是指一树种通过改变小气候和土壤水肥条件,而对另一树种产生影响的作用方式。生理生态的作用方式,是不同树种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也是当前营造混交林搭配树种及选择混交方法、比例的重要依据。 3、树种的混交类型 组成混交林的树按其在林分中
22、所处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可分为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三类。树种的混交类型主要有四类:(1)乔木混交类型 即由两种以上乔木组合搭配而成,通常都较喜光,经济价值高,可以充分利用地力,同时获得多种木材,但种间关系较为紧张。(2)主伴混交类型 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林分稳定性较强,生产率较高,防护效能较好。(3)乔灌混交类型 这种树种搭配组合,种间关系缓和,生长稳定。多用于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在黄土高原的北部和西北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4)综合混交类型 由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组合而成,因其结构比较复杂,种间矛盾往往出现较早,而且变化多。 4、混交方式 混交方式是指各树种在林地上排列的方式,
23、正确的混交方式对种间关系的调节和林分生长状况有重要作用。常见的混交方式有六种:(1)株间混交 两种以上树种在行内隔株或隔数株混交,一般用于乔灌混交类型(2)行间混交 两种以上树种彼此隔行混交,常用于针阔混交、主伴混交和乔灌混交等类型。(3)带状混交 一种树种连种数行成带,与另一树种的带依此交替配置,适于初期生长速度悬殊、种问矛盾较大的乔木混交类型。 (4)块状混交把一种树种进行块(片)状种植,与另一树种的块(片)依此配置。又分规则和不规则两种,前者一般用于地形较平整的地方,后者多用于山地造林。 (5)星状混交是一个种树种的单株散生于另一树种的行列之中。 (6)簇状混交是在一小片块状地上密集种植一种树种,与一定距离外密集种植另一树种的小块地交互配置。 5、混交比例 混交比例是指混交林中各树种株数占林分总株数的百分比。正确掌握混交比例是调节种间关系和达到预期混交效果的重要技术环节。确定混交比例的原则,首先要保证主要树种在林内始终占据优势,生长稳定,所占混交比例一般要大一些;伴生树种所占比例要有利于主要树种的生长,初植时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05讲 热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暑假自学提升讲义
- 菲律宾外汇投资管理办法
- 西安市东郊供热管理办法
- 衡阳市惠农资金管理办法
- 西宁市重点车辆管理办法
- 西班牙斗牛饲养管理办法
- 许昌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
- 证监会资金归集管理办法
- 财务性金融投资管理办法
- 贫困村共享单车管理办法
- 浙江省湖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 2025年村干部公务员试题及答案
- 煤矿采矿制图培训课件
- 羊水栓塞个案护理
- 2024年萍乡市县区事业单位引进人才笔试真题
- 2025-2030中国透明无色聚酰亚胺薄膜行业发展动态及应用趋势预测报告
- 2025中国白酒酒业市场中期研究报告
- 紧急疏散培训课件
- 2024年石嘴山市直机关遴选和选调公务员笔试真题
- 17.2 直角三角形 课件
- 2025年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应急救援知识题库高频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