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课件:局解2014研究生第一讲绪论_第1页
局部解剖学课件:局解2014研究生第一讲绪论_第2页
局部解剖学课件:局解2014研究生第一讲绪论_第3页
局部解剖学课件:局解2014研究生第一讲绪论_第4页
局部解剖学课件:局解2014研究生第一讲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 兰州大学人体解剖学与 组织胚胎学研究所,课前说明,课程安排和设置 考勤 考试与成绩,September,2009.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绪 论,一、局部解剖学的概念 二、人体的系统和分部 三、局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局部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人体各局部由浅入深的组成结构、形态特点及其层次和毗邻关系的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一、局部解剖学的概念,二、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骨骼,关节,肌肉,运动系统,消化系

2、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脏学,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脉管系统,视器,前庭蜗器,感觉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人体系统,January, 2007,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二、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一) 人体结构层次,皮肤(厚薄、移动度) 浅筋膜(浅血管、皮神 经、淋巴组织) 深筋膜(肌间隔、骨筋 膜鞘) 肌肉(走行其间的结构) 骨骼 腔隙,三、局部解剖学的研究内

3、容,经过哪些重要区域 走行中的相互位置,(二) 走行关系,内容之三、构成关系,怎样构成? 有什么内容物?,如内脏器官的位置毗邻,内容之四、毗邻关系,第八章 下肢,第一节 概述,一、下肢境界 前方:腹股沟 后方:髂嵴 上端内侧:会阴,二、分 区,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间连线,髌骨底上方两横指的环行线,胫骨粗隆的环行线,外、内踝尖的连线,膝部,小腿,踝部,股部,足部,内、外踝基部的环行线,一、股前内侧区,(1)、浅动脉,脂肪层(Camper筋膜),膜性层(Scarpa筋膜),(一)浅层结构,2、浅筋膜,1、皮肤,第三节、股部, 腹壁浅动脉 旋髂浅动脉: 阴部外动脉 临床常将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及其分

4、布区作为带血管游离皮瓣移植的供区,2.浅静脉:大隐静脉,起始: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端。 行程:内踝前方、股骨内侧髁 后方约2cm、耻骨结节外下方 穿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 伴行大隐静脉在小腿内侧与隐神经伴行,在大腿内侧部与股内侧皮神经伴行。,穿静脉:借穿静脉与下肢深静脉交通,穿静脉的静脉瓣朝向深静脉,允许浅静脉的血液流入深静脉。 交通支:借交通支与小隐静脉吻合。 静脉瓣:9l0对,可防止血液逆流。近侧段有两对静脉瓣,一对位于穿筛筋膜之前,另一对位于注入股静脉处。这两对瓣膜若关闭不全可致大隐静脉曲张。,股内侧浅静脉 股外侧浅静脉 阴部外静脉 腹壁浅静脉 旋髂浅静脉,大隐静脉的5条高位属支,Copyr

5、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临床意义,大隐静脉切开 大隐静脉曲张,股神经前皮支 股外侧皮神经 闭孔神经皮支 股神经内侧皮支,3、皮神经,上群收纳脐以下腹壁、臀部、会阴、外生殖器、肛门的淋巴。 下群收纳足和小腿内侧,大腿的浅淋巴、臀部、会阴的部分淋巴。,4.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二)深层结构,1.深筋膜 2.前、内侧骨筋膜鞘 3.股三角 4.肌腔隙与血管腔隙 5.收肌管 6.股内侧的血管和神经,1、深筋膜 (1)髂胫束 (2)隐静脉裂孔 (3)肌间隔,1. 阔筋膜:大腿内侧部分较薄弱,外侧部分则非

6、常坚韧。 髂胫束:髂嵴前分连至胫骨外侧髁的部分特别强厚,呈带状,称之。束上份分两层,包容阔筋膜张肌并提供附着,束的后份有臀大肌附着。,(2)隐静脉裂孔(卵圆窝): 位置:阔筋膜在耻骨结节外下方34cm处,形成一卵圆形的隐静脉裂孔,孔的外下缘锐利而明显,称镰状缘,向上内和下内伸延的部分,分别称为上角和下角。 筛筋膜:隐静脉裂孔表面覆盖的一层多孔的疏松结缔组织,出入隐静脉裂孔该筋膜的结构有:大隐静脉、股动脉发出的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阴部外动脉等。,(3)肌间隔 由阔筋膜、三个肌间隔及股骨骨膜共同围成三个骨筋膜鞘。 前骨筋膜鞘 内侧骨筋膜鞘 后骨筋膜鞘 (在股后区讲),三个骨筋膜鞘互不相通。化脓

7、性感染时,病变常局限于某一个鞘内,但可随血管神经束上、下蔓延。,前群:股四头肌和缝匠肌,(4)肌肉,内侧群:耻骨肌,股薄肌 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4. 股三角 股前内侧区上1/3部、肌肉形成的一个三角形区域。 境界: 上界:腹股沟韧带; 外侧界:缝匠肌的内侧缘; 内侧界:长收肌的内侧缘(此肌倾斜); 尖:缝匠肌与长收肌相交处,向下与收肌管的上口相连接; 前壁(顶):阔筋膜; 后壁(底):内外:长收肌、耻骨肌和髂腰肌及其筋膜。,(2)内容及其排列,从外向内依次为 股神经 股鞘及包含内容 (股A、股V、股管) 腹股沟深淋巴结和脂肪等,1)股鞘 femoral sheath,构成: 为腹横筋膜和髂

8、筋膜向 下延伸的筋膜鞘。被二 个纵向的纤维隔将鞘分 为外、中、内三部分。 内容: 外侧容纳股动脉 中间容纳股静脉 内侧部即股管,2)股 管femoral canal,位置:股鞘内侧,长约12cm。下端为盲端,适对隐静脉裂孔。上口为股环,覆有股环隔。 境界:前壁:腹股沟韧带,腹横筋膜,隐静脉裂孔和筛筋膜;后壁:髂腰筋膜、耻骨梳韧带、耻骨肌及其筋膜;内侧壁: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外侧壁:股V内侧的纤维隔,前界: 腹股沟韧带 内侧界: 腔隙韧带 后界: 耻骨梳韧带 外侧界: 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股环境界,临床意义:股疝,股疝的形成: 腹内压升高时,腹盆腔脏器可被推向股凹,经股环至股管而形成股疝。,因

9、女性骨盆较男性宽大,而女性股血管较男性细小,故女性股环相对男性更大。,因股环三面均为韧带,缺乏伸展性;同时股环较小(直径平均1.25cm)。,【 附】股疝的特点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股疝容易嵌顿,3)股动脉及其分支,(1)来源及走形 (2) 分支: 3条浅动脉(前已讲) 股深动脉 旋股内侧动脉 旋股外侧动脉 穿动脉(45条),下肢外伤大出血时,可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将股动脉压向深部的耻骨上支,以止血。,活体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可摸到股动脉搏动。临床上常在此行股动脉穿刺或紧急时的压迫止血,在此处也可行小腿动脉或主动脉造影。,4)股静脉及其属支,股静脉与股动脉伴行,向上移行为髂外静脉。主要属

10、支为大隐静脉。,5)腹股沟深淋巴结,位于股静脉上部周围及与股管内。收纳下肢、会阴部、臀部等处的淋巴,其输出管注入髂外淋巴结。,分支: 肌支:支配股前群肌和耻骨肌。 皮支:分布于股前面皮肤。 主要皮支为隐神经,向下 进入收肌管。,6)股神经,走行:腰丛(L24)发出髂筋膜的深面肌腔隙进入股三角,位于股动脉外侧 。,股神经阻滞定位:常用腹股沟血管旁阻滞,即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缘、股动脉搏动的外侧1cm处进针,垂直刺入可找到异感。,5. 肌腔隙和血管腔隙,腹股沟韧带与髋骨之间有一间隙,是腹、盆腔与股前区重要通道 髂耻弓:髂筋膜增厚形成髂耻弓,自腹股沟韧带中份向后内连至髂耻隆起,将该间隙分成外侧的肌腔隙

11、及内侧的血管腔隙。, 肌腔隙: 境界: 前界:腹股沟韧带; 后外侧界:髂骨; 内侧界:髂耻弓。 内容:髂腰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肌腔隙与血管腔隙的境界及内容, 血管腔隙: 境界: 前界:腹股沟韧带; 后界:耻骨梳韧带; 外侧界:髂耻弓; 内侧界:腔隙韧带。 内容:股鞘、股动脉、股静脉、生殖股神经股支、淋巴管。,位置:股前内侧区中1/3段,长约15cm。 境界: 前内侧壁: 缝匠肌及大收 肌腱板 前外侧壁: 股内侧肌 后壁: 长收肌、大收肌 上口: 接股三角尖 下口: 收肌腱裂孔,通腘窝,又称股腘管。 内容:,5.收肌管 Hunter管,收肌管通过内容 从前向后为: 隐神经 股动脉 股静脉

12、,收肌管的境界: 前壁:缝匠肌及张于股内侧肌与大收肌之间的收肌腱板 外侧壁:股内侧肌; 后壁:大收肌、长收肌; 上口:通股三角; 下口:经收肌腱裂孔通腘窝。,闭孔动脉 闭孔静脉 闭孔神经,6.股内侧区的血管和神经,1. 大隐静脉曲张 原因:静脉瓣膜关闭不全、长期直立工作或慢性腹压增高,导致静脉血逆流,继而管壁伸长、迂曲。,手术方案: 高位结扎、抽剥术; 结扎、切断5条属支以及与深静脉的交通支以防复发。,四、临床要点,2. 股疝 原因:腹腔脏器经股环突向股管,进一步突至皮下,在耻骨结节下外方形成一肿物。 疝囊:内外:壁腹膜、股环隔(腹膜外筋膜)、股鞘前壁、筛筋膜、股部浅筋膜、皮肤。,股疝嵌顿原因

13、: 疝至隐静脉裂孔处向前转折时形成一锐角; 股环本身狭小(直径约1.25cm); 股环周围有腹股沟韧带(前)、耻骨梳韧带(后)、腔隙韧带(内)等坚韧韧带不易扩展。,3. 股动脉、股静脉 股动脉:动脉输血、采血、造影、介入疗法; 股静脉:静脉采血(或右心造影)常在股动脉内侧进行股静脉穿刺插管。,4. 下腹部皮瓣 优点:可利用的面积大;供区隐蔽;可直接缝合。 动脉来源:起自股动脉的浅动脉:旋髂浅动脉、腹壁浅动脉、阴部外浅动脉 相应的皮瓣: 腹股沟皮瓣 腹下部皮瓣 外阴部皮瓣,臀部,一.境界 上为髂嵴,下为臀沟,内为骶、尾骨外侧缘,外为髂前上嵴至大转子间的连线 二.浅层结构 (一)皮肤 (二)浅筋膜

14、 1、臀上皮神经 2、臀内侧皮神经 3、臀下皮神经,三.深层结构 (一)深筋膜(臀筋膜) (二)臀肌,(三)穿梨状肌上、下孔的结构,1.穿梨状肌上孔的结构,从外到内为: 臀上神经 臀上动脉 臀上静脉,从外到内为: 坐骨神经 股后皮神经 臀下神经 臀下动、静脉 阴部内动、静脉 阴部神经,2.穿梨状肌下孔的结构,从外到内为: 阴部内动脉 阴部内静脉 阴部神经,(四)坐骨小孔及穿行结构,股后区,(一)浅层结构 (二)深层结构 1. 后骨筋膜鞘 2. 坐骨神经,1.后骨筋膜鞘,容纳股后群肌肉和坐骨神经等 。,容纳股后群肌肉和坐骨神经等 。,2.坐骨神经,走行:起于骶丛,出梨状肌下孔,在坐骨结节与股骨大

15、转子之间下降进入股后区,行于大收肌和股二头肌长头之间至腘窝,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二终末支。,压痛点:在臀大肌下缘和股二头肌长头外侧缘夹角处。 安全侧:外侧,膝部,1、境界 2、分区 膝前区 膝后区,膝前区深层结构,1、大鹅足 2、髌支持带 3、髌韧带 4、 髌上囊 浮髌感,髌上囊,髌支持带,膝后区浅层结构,1、皮肤 2、浅筋膜 皮神经 小隐静脉,腘窝的境界,1顶 1底 4壁,腘筋膜,顶,底,由上到下:,股骨腘面,膝关节囊后部及腘斜韧带,腘肌及其筋膜,腘窝境界的总结,顶:腘筋膜 底:由上到下为股骨腘面、膝关节囊后部及腘斜韧带、腘肌及其筋膜 四壁: 上外侧壁:股二头肌 上内侧壁:半腱肌、半膜肌 下外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