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八章 犯罪主体要件,第一节 犯罪主体与犯罪主体要件 第二节 自然人犯罪主体一般要件 第三节 自然人犯罪特殊主体要件 第四节 单位犯罪主体要件,高等教育出版社,1.犯罪主体的实质及意义 2.决定自然人刑事责任能力的条件 3.单位犯罪及单位犯罪主体的认定,本章重点提示:,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节 犯罪主体与犯罪主体要件,高等教育出版社,一、犯罪主体与犯罪主体要件,(一)犯罪主体 1犯罪主体是人。(法律意义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律拟制的人两种情况。) 2犯罪主体是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的人。 3犯罪主体是应负刑事责任的人。 根据刑法第16条、第17条、第18条以及刑法分则相关条文
2、的规定,只有具备一定条件的人(如达到一定年龄、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才对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负刑事责任。,高等教育出版社,(二)犯罪主体要件 1. 犯罪主体要件与主体承担刑事责任的条件 2. 自然人犯罪主体要件 自然人犯罪主体要件,是指刑法规定的自然人作为犯罪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刑法第17、18条) 3. 单位犯罪主体要件 单位犯罪主体要件,是单位犯罪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刑法第30、31条) 4. 刑事责任能力是犯罪主体要件的核心 “刑事责任能力”以主体对犯罪行为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为基本内容,具备相应的刑事责任能力是主体承担相应的刑法义务的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一) 犯罪主
3、体要件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之一 (二)犯罪主体要件是区分一罪与他罪的标准之一 (三)犯罪主体要件是影响刑罚轻重的法定情节之一,二、研究犯罪主体要件的意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节 自然人犯罪主体一般要件,高等教育出版社,一、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 刑事责任能力,即行为人对于犯罪行为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是一切犯罪主体都必须具备的条件。 行为人对犯罪行为的辨认能力,是指行为人认识犯罪行为的性质及其危害的能力;行为人对犯罪控制能力,是指行为人能在认识到犯罪行为危害性质的基础上,控制自己不去实施犯罪行为的能力。 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不
4、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高等教育出版社,二、刑事责任年龄,(一)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刑法规定的主体为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达到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是刑法推定自然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起码要求,因此也是任何自然人犯罪主体都必须具备的条件。,高等教育出版社,(二)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 1. 应对所有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刑法第17条第1款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 只对少数严重犯罪承担
5、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高等教育出版社,3. 应当从轻或减轻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 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 完全不承担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关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等八种犯罪负刑事责任的规定,完全可以得出未满14周岁的人实施任何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都不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结论。
6、 5. 对因不满十六周岁而不予刑事处罚的处理 刑法第17条第4款特别规定:对“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一般应“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高等教育出版社,(三) 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 1.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 刑法第17条规定,我国刑法中的刑事责任年龄都是按周岁计算。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这里的“周岁”,是按公历计算的实足年龄 2. 跨越年龄阶段行为中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 3. 在不同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分别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四、精神病及醉酒对刑事责任能 力的影响,(一) 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1. 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能力的
7、精神病人 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行为人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时,处于精神病发作状态中 (2)行为人因精神病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 (3)须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高等教育出版社,2. 精神正常的间歇性精神病人 间歇性精神病人,是指患有精神病,但是精神病症状时有时无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条第2款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高等教育出版社,3.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是指经法定程序鉴定,行为人确系精神病人并处于精神病的发作期,但是精神病尚未严重到足以使行为人完全丧失辨认或控
8、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程度的情况。 刑法第18条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高等教育出版社,(二)醉酒的人 刑法第18条第4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病理性醉酒”应属于精神病范畴,行为人因病理性醉酒而丧失对犯罪行为的辨认和控制能力的,情况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不应当负刑事责任。,高等教育出版社,五、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的刑事责任能力问题,“又聋又哑的人”,是指丧失全部听觉和语言功能的人;“盲人”,是指丧失全部视觉功能的人的人。 只哑不聋或者只聋不哑的人,不属于这里所说的“又聋又哑的人”;没有完全
9、丧失视觉功能的人,不是这里所说的“盲人”。 刑法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节 自然人犯罪特殊主体要件,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自然人犯罪的特殊主体与特殊主体要件,我国刑法分则某些条文规定的犯罪,除要求主体应该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以外,还要求主体在犯罪时必须具备一定的身份(特定的资格、地位或者状态)。 法律规定以行为人特定身份作为定罪或量刑依据的犯罪,在刑法理论中被称为“身份犯”。其中以行为人特定身份作为犯罪成立条件的,被称之为“纯正的身份犯”;以行为人特定身份作为法定量刑情节的,被称之为“非纯正的身份犯”。(定罪身份
10、、量刑身份),高等教育出版社,二、自然人犯罪特殊主体要件的分类,1.国家工作人员 根据刑法第93条的规定,我国刑法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等四种情况。,高等教育出版社,2.特定职业或行业的从事人员 从事特定的职业或行业(如医生、律师、交通运输、工程设计),意味着行为人进入了刑法所保护社会关系的特定领域,因而也就具备了在这些领域内实施犯罪行为的可能。,高等教育出版社,3.其他负有特定刑事法律义务的人
11、员 (1)因自主活动产生特定义务的人员。如因赢利性活动而产生对国家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刑法第201条);因从事生产、销售活动而产生的遵守相应行政法律法规的义务各种商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刑法第140条 第148条); (2)因参与国家职能活动产生特定义务的人员。如国家侦查、审判活动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刑法第305条);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刑法第306条); (3)因与其他社会成员特定法律关系产生特定义务的人员。如因婚姻或血缘而产生相互扶养的义务的配偶,父母与子女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节 单位犯罪主体要件,高等教育出版社,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
12、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在理解我国刑法中关于单位犯罪的规定时,应当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 单位犯罪只能由有资格代表单位的人在履行职务的过程中以单位名义组织实施 2. 单位犯罪只能限于法律明文规定为单位犯罪的范围 3.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应根据刑法分则的规定具体确定,一、单位犯罪的概念,高等教育出版社,二、单位犯罪主体要件,(一)单位犯罪主体与单位犯罪主体要件 单位犯罪是由单位实施的犯罪,单位犯罪的主体当然是实施犯罪的单位,或者说单位犯罪的主体就是刑法第30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我国刑法分则规定,有的单位犯罪可以由一般的单位实施,有些犯
13、罪则只能由特定的单位实施 同自然人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可能成为犯罪主体一样,一个单位要成为刑法中单位犯罪主体,同样必须具备与其承担的刑事责任及其范围相应的条件。这些单位犯罪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单位犯罪主体要件。,高等教育出版社,(二)单位犯罪一般主体要件 1. 刑法意义的“单位”与单位犯罪主体一般要件 单位犯罪,是单位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因此,只有能够独立地承担刑事责任的单位,才可能成为我国刑法中单位犯罪的主体。这里的“能够独立地承担刑事责任”,即单位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能力。这是任何单位犯罪主体都必须具备的条件,也是单位犯罪主体要件的核心。 刑法中的单位必须具备的条件: 1. 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功能 2. 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对外开展相对独立的社会性活动 3. 具有相对独立的财产,高等教育出版社,(三)单位犯罪的特殊主体要件 我国刑法分则中有关单位犯罪特殊主体要件的规定,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是规定单位犯罪主体必须具有特定的所有制。 二是规定单位犯罪主体必须具有特定的职能。 三是规定单位犯罪主体必须具有特定的身份,高等教育出版社,1.为什么对犯罪行为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办公空间办公室合租协议书
- 2025版IT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与维护合同规范文本
- 2025版财务咨询与风险管理合同示范文本
- 2025版拆除工程安全培训与应急预案合同
- 二零二五年市政道路清扫保洁劳务承包协议
- 二零二五年食品加工企业原料采购合同
- 二零二五年UPS电源设备维修服务及备用电源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工厂土建工程施工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铁路安全承包合同范本
- 2025版新能源发电设备采购合同
- 外耳道肿物的护理查房
- 学堂在线 生活英语进阶 期末考试答案
- 2025年医生执业资格考试题及答案
- 张掖辅警考试题库2025(有答案)
- 2025年广东省中考生物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版)
- 招商部安全生产职责
- 设备操作维护培训
- 沟通力培训课件
- 2025-2030中国光伏组件回收技术经济性分析与政策激励效果报告
- 住院患者健康宣教的重要性
- 街区防灾规划方案(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