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滥竽充数邯郸学步教案语文S版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滥竽充数邯郸学步教案语文S版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滥竽充数邯郸学步教案语文S版_第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滥竽充数邯郸学步教案语文S版_第4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滥竽充数邯郸学步教案语文S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3 寓言两则教材简析:寓言两则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本课是精读课文,包括滥竽充数和邯郸学步两则寓言。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常叫三百人的乐队一起吹奏给他听。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位,他的的爱好与齐宣王不同,他叫每个人单独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逃走。 邯郸学步讲的是战国时候,燕国寿陵有一个人到赵国首都邯郸去学走路的故事。 这两则寓言,都是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一个短小的故事之中,具有讽刺意味,给人以启发和教育。滥竽充数讽刺了没有真本领,混进行家里充数的人。后来作为成语来用,指不好的东西混进好的里面凑数。另外,也常常用来表示自谦。邯郸

2、学步比喻机械模仿别人,最后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记了。 学习这两则寓言的目的:一是理解两则寓言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理解寓意。二是能够在生活实际中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三是通过续写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教学目标: 1、认识“滥、竽、郭、腮、腔、雅、彻、械”等8个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彻、械、模”等10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优雅、彻底、机械”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两则寓言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3、能够在生活实际中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这两个

3、成语。教学准备:1、 生字,词语卡。2、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会认“滥、竽、郭、腮、腔、雅、彻、械”等8个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彻、械、模”等10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优雅、彻底、机械”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大意。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优雅、彻底、机械”等词语。难点: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大意。一、谈话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不少的寓言故事。谁来说说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的名字?(指名说)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通过

4、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么今天这两则寓言是通过怎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滥竽充数和邯郸学步这两则寓言故事。 2、板书课题:寓言两则3、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两则寓言故事,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字音。同桌之间互相自学生字。2、老师范读课文。3、指名读课文。4、检查自学生字情况。(课件出示生字)(1)8个会认字中,“彻”字读翘舌音。“械”“xi”字不要读成“ji”。(2)10个会写字中,重点指导“滥监”,“竽芋”,“编偏”,“腔 控”,“混昆”,“彻切”,“械戒”,“模摸”的区别。(3)指导书写重点字。(课件出示)“彻”、“ 械

5、”(“彻”字的第五笔是竖提,不小心就容易写成了“土”字,再来看看“械”字跟“绒”字的区别,一个是“戒”,一个是“戎”。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写这几个字。)5、读词语:(课件出示)“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优雅、彻底、机械”等词语。 理解词语: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竽,一种乐器;充数,凑数;这个成语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次的充作好的;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装腔作势:腔,腔调;势,姿势。故意装出某种腔调,做某种姿势,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待遇:本课指报酬。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期赵国的首都,故址在今河北邯郸市。学步:学走路。这个成语比喻机械地模仿别人,最后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

6、记了。优雅:本文指走路的姿势十分优美,有风度。三、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再默读课文,想想这两则寓言分别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指名说说这两则寓言的主要内容。滥竽充数讲的是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装会吹竽混在乐队里,齐湣王继位后,他因混不下去而偷偷地逃走的事。邯郸学步讲的是燕国寿陵有一个人到赵国首都邯郸去学走路,结果,新的走法没有学会,原来的走法倒全忘了,只好爬着回燕国。四、课堂总结我们学会了本课生字、新词,了解了寓言大意,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两则寓言的寓意。五、作业布置1、比一比,再组词。滥( ) 竽( ) 宣( ) 超( ) 编( )监( ) 芋( ) 旦( ) 起( ) 偏( )腔( )

7、混( ) 彻( ) 械( ) 模( )控( ) 棍( ) 切( ) 戒( ) 摸( )2、 读拼音,写词语。 ln y chng sh go cho zhung qing zu sh ( ) ( ) (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2、 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必定会原形毕露。3、 能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理解寓意。难点:能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一、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生字、新词。(课件出示)“滥、竽、宣、超、编、腔、混、彻、械、模” 等10个字。“

8、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优雅、彻底、机械”等词语。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第一则寓言滥竽充数1、 默读课文。想想:“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2、 指名读课文。质疑:课文写谁“滥竽充数”?南郭先生怎样“滥竽充数”?(随机理解复姓“南郭”)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1、学习1、2自然段。(1) 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2)课文中哪句话写南郭先生在“滥竽充数”。( 课件出示重点句:每逢吹竽,南郭先生总是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指名读句子,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能说明他“滥竽充数”?换词语理解:请给“装腔作势”换个词语(装模作样)请同学们想象他是怎样

9、装腔作势,怎样充数的?(让学生自己模仿“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这些动作,体验南郭先生怎样滥竽充数的情景。)(3) 思考讨论: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结合上文理解“讲排场”。(“讲排场”:表现在“吹竽的乐队有三百人,而听的人只有齐宣王等极少数人”,“三百人一齐吹竽”说明了乐队声势之大,同时,也点出了南郭先生能混在队伍里的原因。)(4) 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2、学习3、4自然段(1)分小组读3、4自然段。品读:齐湣王的爱好与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他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课件出示)比较:齐湣王与齐宣王的爱好有什么不同?齐宣王:常常叫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齐湣王

10、: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2)讨论:“这个消息”是指什么?指名回答。(齐湣王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3)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练习说话:因为( ),所以( )(3)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3、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要以假充真,讽刺了没有真本领,混进行家里充数的人。)4、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5、读写结合。 以“南郭先生逃走后”续写故事。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1、结合不同语境,灵活运用“滥竽充数”,把序号写在括号里。滥竽充数:a、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

11、人混在有才学的人里欺骗别人。b、比喻以假冒充真的,以次冒充好的。c、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己的水平不够,只是凑数而已。(1)、做买卖要按质论价,讲究信誉,不能以次充好滥竽充数。( )(2)、不懂就是不懂,不能混在大伙里面滥竽充数。( )(3)、班长小红谦虚地说:“这次我们被评为文明班级,都是全体同学干出来的,我不过是滥竽充数,挂个名而已。”( ) (4)、农贸市场有一些经营者把烂鱼放到鲜鱼里滥竽充数高价卖掉。( )2、总结全文。板书:滥竽充数齐宣王必三百人混齐湣王一一听之逃 (虚伪必定原形毕露)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邯郸学步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2、引导学生理解邯郸学步这则寓言故事的寓

12、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3、展开想象,续写邯郸学步这则寓言故事。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邯郸学步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难点:展开想象,续写邯郸学步这则寓言故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板书:邯郸学步)2、揭示课题。 “邯郸学步”是什么意思?相机了解成语意思。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期赵国的首都,故址在今河北邯郸市。学步:学走路。3、质疑: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懂的地方。2、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以下几个问题: (1)这个燕国人为什么要到邯

13、郸去学步? (2)这个燕国人是怎样学步的? (3)这个燕国人到邯郸去学步的结果怎样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燕国人去邯郸学步的原因是什么?(嫌当地人走路的姿势不好看,决定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去学走路。)2、自由读第2自然段。理解“优雅”的意思。(1)师解义:课文指邯郸人走路姿势十分优美,有风度;(2)联系生活实际,你觉得怎样走路才算优雅大方呢?(请生演示)在你的印象中什么事物是优雅有风度的?(3)用“优雅”说一句话。师过渡:因为这个燕国人觉得邯郸人走路优雅大方,所以决心学习,他是如何学的?让我们看看文章的第3自然段,首先请同学来读读,谁来试试? 3

14、、 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1)找出描写燕国人心理、动作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心理描写:他想,一定是我走路的习惯太顽固了,只有把原来的走法彻底忘掉,才有可能学到新的走法。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并没有领悟到学别人走法的真正技巧,而他的这一错误想法是导致他学走路失败的真正原因。)(课件出示)动作描写:于是,他抬腿、跨步、摆手、扭腰,都机械地模仿邯郸人的姿势。(2)体会这个燕国人是怎样学步的?(抬腿、跨步、摆手、扭腰,都机械地模仿邯郸人的姿势。)(3)结果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让学生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结果:新的走法没有学会,原来的走法倒全忘了,只好爬着回去。)4、 小结。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邯郸学步”告诉我们,不要丢掉自身的东西,盲目、机械地去模仿别人,终将自食其果,一事无成。)四、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说说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人做事,应该怎样去学习别人的长处。 2、请你展开想象,学走路的燕国人爬回去后,人们会怎样议论他呢?就请你续写这个小故事吧! 五、布置作业 1、读拼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