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_第1页
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_第2页
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_第3页
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_第4页
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年级第七册第六单元梁各庄中心校李立涓课题与教学内容21 古诗三首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使学生了解古诗的内容,理解诗句,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2 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3 了解古诗语言的特点,学习对仗的手法。4 背诵课文。默写前两首古诗。过程方法 通过查阅有关李白、杜牧、王维、庐山风景区、瀑布等资料让学生经历古诗的背景。抓住重点词语,了解诗歌内容,通过理解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图景,感受古诗的魅力。情感态度 通过理解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图景,感受古诗的魅力,受到热爱大自然的人文精神的教育。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札记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路径预设

2、学生活动备择方案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整体把握。 1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古诗三首的第一首望庐山瀑布,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赞美庐山瀑布的诗。2汇报交流学生收集到的关于李白、庐山风景区、瀑布的资料。3学生解题。4看图听读古诗,想象瀑布的景象,找出能体现诗人观察点的词。(“遥”字)二、 三读诗歌,初步感知。1自由初读诗歌,掌握生字“庐”、“川”的音、形、义。2自由再读诗歌,看看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写了日、香炉、紫烟、瀑布、川、飞流、银河)3看图三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三、 披文入境,领会全诗。1师范读第一句,学生试着画节奏。 (日照香炉生紫烟)自由读诗,仿第一句画余下句子的节奏。2齐读诗歌,感受

3、古诗的韵律、节奏之美。 交流汇报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说明出处来源,互相补充。听读想象,找到观察点。自学生字。通过读,了解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初步感知内容。试着动笔画古诗的节奏,感受古诗的特点之一:韵律和谐、节奏鲜明。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路径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3释词解句。 学生尝试解释第一、二句诗,重点理解“香炉”、“生”、“紫烟”、“遥”、“挂前川”。理解第三、四句,重点理解“飞流”、“三千尺”、“疑”、“银河”、“九天”。4学生自由反复诵读古诗,想象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体会诗的意境和感情。5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四、 抓住“银河”,激发想象。1瀑布与银河有什么关系?诗人为什么要写银河?2

4、听读,想象瀑布象银河一样从高空飞奔而下的情景,感受大自然之奇妙。3指导朗读全诗。朗读前两行诗句用舒缓的语气,想象瀑布垂挂于山前的壮观景象,然后用稍快的语调读出瀑布的湍急和诗人的赞叹之情。4背诵这首诗。五、 课堂练习。1填空。望庐山瀑布一诗的作者是 朝的 ,从诗中的“遥”字可以看出诗人是站在 处远看瀑布的。诗中的“三千尺”是虚指,是夸张的写法,形容瀑布 。诗人以 比喻 ,想象及其丰富,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2默写这首古诗。小组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大自然之美,感知本诗的特点之二:语言凝练,高度概括。反复诵读,感知本诗的特点之三:意境优美,想象丰富。小组讨论。 听录音或多媒体课件播放古诗,

5、展开想象,进一步体会瀑布之美,大自然之神奇。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填空后读一读。默写后,同桌互相订正。第二课时一、 导入山行这首诗。二、 教学方法基本同上。 注意以下词语及诗句的意思:“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坐”、“爱”、“晚”、“霜叶” 、“红于”、“二月花”。 指名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三、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明确目标。小组讨论交流,运用各种方法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句:深秋时节的高山,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向上伸展。句:在山上飘浮着白云的地方,隐约可以看到住人的房子。句:我停下车子不走了,是因为喜欢这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6、句:经霜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路径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1汇报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取得共识。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及背诵全诗。 3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把这首诗编成一个故事,看谁运用的语言恰当,描述生动。 四、课堂练习。 1多音字组词。 zho( ) hi ( ) 朝 还 cho( ) hun ( ) chng ( ) jin( ) 重 间zhng ( ) jin( ) 2解释词语在语句中的意思。坐( ) 寒山( ) 生处( )晚( ) 石径( ) 二月花( ) 3填空。山行的作者是 代诗人 。题目的意思是 。这首诗描写

7、的是 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1汇报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取得共识。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及背诵全诗。 3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把这首诗编成一个故事,看谁运用的语言恰当,描述生动。 板书设计:21 古诗三首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热爱祖国河山 飞流/直下/三千尺, 热爱大自然 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 行远上寒山 白云生处 远望山高 停车 霜叶 近景壮美 热爱大自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由学生自己设计板书)课题与教学内容 22 观 潮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2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

8、事物的习惯。3 学会本课14个生字。掌握“笼罩、昂首、颤动、盼着、屹立、恢复、若隐若现、天水相接、山崩地裂、风号浪吼”等词语。4 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过程方法 学生通过查阅有关钱塘潮的资料,如文字、图片、录象带等背景资料及反复诵读全文,经历大潮的雄伟壮观,切身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情感态度1 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 ,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通过教学,使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逐渐养成多看、多听、多想的好习惯,做个有心人。教学札记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路径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第一课时 一、释题导入。1 生齐读课题。问:课文写的是哪个潮?钱塘江大潮。师

9、介绍钱塘江大潮的有关知识。(见参考书) 2引导思考:“观潮”的“观”和“天下奇观”的“观”是一个意思吗? 那么奇观就是?天下奇观呢? 课文是怎样描写这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呢?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 1布置自学。 注意以下字的音、形、义。 “镇、罩、逐、颤、涨”为翘舌音,要读准确;“涨”不读“zhng”;“屹”右边“乞”不要写成“气”;“昂”字左下方不要加撇;“镇”的右半部分里边是三横;“颤”注意左半部分的写法。 读题,理解题意。 自读,分组讨论。 按要求自学生字。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路径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理解下列词语:“一年一度”、“若隐若现”、“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水天相接

10、”、“横贯”、“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2检查自学,把课文读流利。3想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又写什么?4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课堂练习。1多音字组词。 ho( )号 ho( )2组词。 恢( ) 镇( ) 屹( ) 复( )灰( ) 填( ) 吃( ) 夏( )3写近义词。犹如( ) 屹立( )逐渐( ) 霎时( )学生通过自查资料、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完成学习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学生各书己见,说出依据。课文先概括钱塘江大潮为天下奇观(第1自然段);接着写潮来之前的情景(第2自然段);再写潮来之时的景象(第3、4自然段);最后写潮头过后的情景(第5自然段)第二课时 一、

11、回顾课文,直观感受。 1引导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什么? 2想不想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播放教学课件) 3你的感受怎样? 二、以读代讲,感悟语言。 1这样的画面,课文里也有,找一找在哪个自然段(3、4自然段)。自己读读,你觉得哪些描写潮水的语句精彩,就努力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我们听。 2刚才同学们读时顺序打乱了,其实文章的描写是很有顺序的。下面请同学们合上书,听老师范读3、4段,请同学们把描写顺序的词语记下来,再投影反馈。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4练习背诵。三、 积累语言,运用语言。13、4段词汇丰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想不想积累下来?师说意思,生

12、说词语。如:“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并谈收获。直观感受“天下奇观”。自由读文,声情并茂地朗读。 边听边记词语,体会写法。按由远及近的顺序,随位置的改变及时间的推移来描写的。再读这段话,体会一下。以表示时间的词语为线索练习背诵。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词语的理解。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路径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齐头并进、天崩地裂、浩浩荡荡”等。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这些词语。 2想不想用一用?出示一段不完整的话,请生用课文里的语句把这段话说得完整清楚一些。小组准备,时间1分钟。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潮水声犹如( ),渐渐消失在(

13、)。”生汇报,集体订正。还有不同的填法吗?四、 抓重点词句理解最后一段。指导朗读。五、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六、 课堂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薄雾 ( )的人群( )的潮水 ( )的钱塘江大潮2 按课文内容填空。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浩浩荡荡地 ;那声音如同 ,好像 。 领读词语。小组准备,时间1分钟。小组互助学习,运用所学进行语言实践,学以致用。再次体会江潮的雄伟壮观及作者生动、有序地描写。板书设计22 观潮 潮来前 雄伟壮观(钱塘江大潮) 潮来时 如临其境 潮过后 有声有色课题与教学内容 23* 江总书记来我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课文最后一句

14、话的含义。2 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作方法;进一步练习抓住文章主要内容。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方法 教学时,采取有效手段调动学生的感官投入到当时的情境中去,体验本文作者的感情,才能深刻地领悟江总书记的言行带给灾民的温暖和希望;并引导学生学习文中以具体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突出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情感态度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江总书记的言行给灾区的人民带去温暖和希望,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灾民的挂念和关爱,受到爱党、爱国的教育。教学札记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路径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一、 导入。看录像,内容是洪水冲走了房屋、淹没了庄稼,失去家园的灾民们扶老携幼、愁眉紧

15、锁。师介绍洪灾情况,引起阅读兴趣。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二、 初读。1自由读,读准字音。想想主要内容是什么?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1认真读读课文,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交流一下,并说说为什么?2这些句子写得具体生动,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有感情的读一读。3组织讨论: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看录像进入具体情境,感受灾区人民的痛苦心情。 边说边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练习抓住主要内容,培养概括能力。 自读后,小组讨论交流。 生练读,关键处齐读。 畅所欲言。 (指党和政府的关切之情深深地打动了灾区人民的心。) (江总书记不辞劳苦,亲自慰问灾区人民的一言一行,深

16、深感动了人们。) 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路径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五、课堂练习。1 多音字组词。 y( )咽 yn( ) yn( )2小练笔。情境:你生病了,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你。要求:通过妈妈的神态、语言、动作体现妈妈对你的爱。 生感情朗读。 完成练习。 课上试着读一读。 板书设计:23* 江总书记来我家 动作:拉、问、环视、摸、叮嘱 语言:振奋人心 爱民如子神态:急切、凝重、焦灼不安 课题与教学内容24*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理解诗句内容,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2 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3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过程方法 通过查阅有关

17、深圳的资料,经历深圳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读为主,读中悟情,讨论式学习,知道深圳的发展变化的原因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情感态度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教学札记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路径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一、导入。1 板书课题,解题。2 汇报交流收集的资料。二、自学诗歌。1 围绕课后题1、2进行自学。2 小组讨论。三、 汇报自学收获。 1指名读读,说说写了什么? 2小组轮读诗歌,说说每节写了什么。3 你读懂了什么?4 学生试着板书。四、指导朗读。1师范读。2学生练读。3 指名读。五、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1 学生介绍现代诗歌的特点。2 教师补充。六、朗读诗歌。1 试着画节奏后有感情地朗读。2 背诵喜欢的句子。七、课堂练习。 解题。 交流汇报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说明出处来源,互相补充。 自学后讨论。 通过反复读,理解内容,知道变化的原因。试着板书。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体会诗韵的优美。学生汇报交流收集的关于现代诗歌的资料。朗读、背诵。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路径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