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动态分析的基本技术内容和要求.ppt_第1页
油田开发动态分析的基本技术内容和要求.ppt_第2页
油田开发动态分析的基本技术内容和要求.ppt_第3页
油田开发动态分析的基本技术内容和要求.ppt_第4页
油田开发动态分析的基本技术内容和要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油田开发动态分析的基本技术内容和要求,二OO四年九月,油藏类型,开发阶段,油藏开发动态分析所涉及的技术内容,影响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不同,油藏类型不同,地质条件不同,不同油藏类型不同开发阶段开发特征不同,调整治理内容不同,目录,一、油藏类型分析 二、油藏低含水开发阶段 三、中含水开发阶段 四、高含水、特高含水开发阶段 五、油藏开发效果评价与趋势预测,几何形态及边界条件,储层物理性质,流体性质,埋藏深度,压力、温度,组成油藏地质因素,油藏类型,块状砂岩油藏,多油层层状砂岩油藏,透镜体状砂岩油藏,小断块砂岩油藏,几何形态及边界条件,一、油藏几何形态及边界条件,块状砂岩油藏 油层厚度大,面积与厚度的比

2、值相对小。 油藏的顶底界与流体接触,顶界与气体接触(带气顶),底边界与水接触(底水)。 有统一的油水界面,有统一的油气界面,有统一的压力系统。 天然能量充足,开发过程易形成水锥和气锥。,层状砂岩油藏 油层层数多,单层厚度相对小。 油层顶底界是不渗透的边界。 油藏的外边界是断层、边水、或岩性尖灭。 有油水边界、油气界面(带气顶),油水过渡带宽度与地层倾角有关。 (1)有统一的油气水界面,属同一压力系统。 (2)无统一的油水界面。 有边水和气顶能量,气顶易形成气窜,层间水驱动用不均。,透镜体状砂岩油藏 为岩性圈闭油藏,平面上储层分布不连续,分布面积小。 小透镜体形成独立的油气小系统,纵向多个透镜体

3、叠加,表现为油水关系复杂。 平面投影叠加连片,开发井均钻遇油层,但不连通,形不成注采井网。 井距大有可能对比成假连通,把油藏类型搞错了。 难形成注采井网,主要靠天然能量开发(弹性、溶解气),纵上油层多,最好不要一次性全射孔,采取逐层上返开发。 稳产难度大,采收率低。,小断块油藏(复杂断块油藏),断块油藏一般是被断层复杂化了层状砂岩油藏,断层面倾向与地层倾向同向,形成滚动背斜,或形成牙刷状断块油藏。,断层面倾向与地层倾向相反,形成反向屋脊油藏,该类断裂形成的油藏比前者更复杂。,断块类型,小断块油藏(复杂断块油藏),一口井纵向可钻遇各个断点,断点之间深度差值小,断块面积小,油水井井数多。 油藏内部

4、小断层认识时间长,注采井网只能逐步完善。 断失油层多,细分层系难度大。 作好注采动态分析,加强动态认识构造,新钻调整井多测RFT。 初期注水见效井少,产量递减快。,孔隙度、渗透率对注水开发的影响,储层润湿性对注水开发的影响,储层敏感性对注水开发的影响,储层物理性质,二、储层物理性质,孔隙度、渗透率对注水开发的影响,达西,非达西,孔隙结构影响驱油效率,层间非均质影响水驱动用状况,渗透率高、低影响流态,孔隙结构影响驱油效率,孔隙半径均匀,孔喉比小,压汞曲线呈粗歪度坐椅形,孔隙半径分布不均匀,孔喉比大。,孔径大的孔隙占的容积百分数小,对渗透率的贡献值大。,压汞曲线向右偏移呈细歪度,孔隙结构均匀,孔隙

5、结构不均匀,文中油田文10块沙三中7-10(文10-1),文13东块文13-85井长岩芯水驱油试验数据,岩样基础数据及实验条件,单注单采实验,层间非均质影响水驱动用状况,水退沉积的三角洲和河口坝,储层渗透率顶高底低,注水开发过程由于重力作用,层内波及体积大(初期不宜高速注水,后期周期注水)。 河流相沉积储层渗透率顶低底高,层内波及体积小,平面上高渗带呈带状分布。 较大型的湖泊沉积,储层相对稳定,注水开发效果比较好。,储层润湿性对注水开发的影响,储层润湿性主要受流体性质、孔隙结构、流体与岩石颗粒表面接触时间长短影响。 中性(润湿)大孔隙道含油,小孔隙道含水,则形成大孔隙道亲油,小孔隙道亲水。,储

6、层润湿性大致分为亲油、亲水、近中性三种类型。,水相相对渗透率的终点值较低(0.1-0.2),油相相对渗透率随含水饱和度增加下降慢。 不易高速度、大压力梯度注水,应温和注水,使注水驱和界面收缩力共同作用,提高水驱油效率。 油井见水早,但含水上升速度慢。高含水或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呈斑状、滴状、珠状或肠状。,亲水油藏:,水相相对渗透率的终点值较高(0.5-0.7),油相相对渗透率随含水饱和度增加下降快。 注水开发过程,注入水不仅要克服流体的粘滞力,而且还必须克服界面收缩力,注入水是沿孔道的轴部推进。 油井见水后含水上升较快。高含水或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在小孔道中或大孔道壁上呈薄膜状。,亲油油藏

7、:,中性储层油水渗流机理与亲油油藏一样。 润湿性影响注水开发全过程。 关系到开发后期三采方法选择。,胶结物、粘土矿物含量及成份,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对储层渗流特征影响较大。,水敏:粘土矿物中蒙脱石遇水后膨胀,使渗透率下降。(随温度增加蒙脱转变为伊利石呈针状晶体,使孔隙半径变小、孔隙结构复杂),储层敏感性对注水开发的影响,酸敏:绿泥岩遇酸后形成铁质沉淀,使渗透率下降。 速敏:高岭石是页状晶体,液体流速大易被冲碎,对低渗油藏,堵塞孔道,降低渗透率。对高渗透油藏,碎片随液体采出,增加渗透率。 若绿泥石、伊利石以分散状充填于粒间孔隙或粘附在颗粒表面,在一定流速的流体冲击下,易造成微粒的迁移,堵塞喉道。

8、盐敏:盐敏与粘土矿物无关,主要与注入水、地层束缚水化学成分有关。,储层敏感性对注水开发的影响,低渗透储层渗透率变的更低,高渗透储层渗透率变的更高,加剧非均质,影响储层的渗流能力(k/o),影响水驱油效率(o/w),影响井筒液柱压力,即影响油井生产压差(ro),原油性质对开发的影响,溶解油气比影响油井举升能力,原油压缩系数大小,反映油藏弹性能量大小,三、原油性质对注水开发的影响,当储层渗透率相同,流度和油水粘度比相差倍数,低渗低粘度,高渗高粘度,流度相同时,注水开发特征,注水开发效果,不同,油井见水后采液指数随含水上升而上升,采油指数下降,含水上升快,水驱波及体积小 。 高含水期为主要开发期,通

9、过增加注水井点增加波及体积,加大排液量保持一定产量。,高渗透高原油粘度的油藏,水驱油过程近似活塞驱,无水、低含水为主要采油期,高含水期排液油采油效果差。,高渗低油水粘度比、孔隙结构较好的油藏,濮城油田沙一下油藏含水与采出程度,o :1.4-2.0 K:686,濮城油田沙一下油藏高含水期年产油量、生产水油比,开发初期(油井没有见水以前),油井能建立较大的生产压差,是开发历史上生产压差最大阶段,产量最高阶段。 油井见水后生产压差变小,随含水上升放大生产压差提高产液量的余地很小,该阶段产液量下降,采油量下降。,低渗透低油水粘度比油藏, 压力的敏感性,四、油藏压力温度,渗透率,压力系数,地饱压差,压力

10、对油藏的敏感性,原油性质,不同开发期,在高含水开发期排液采油阶段,油层压力主要受注水压力控制,尤其是在井距较小的情况更为明显。 当老区打调整井时注水井关井(或其他原因关井),油井仍然大排量生产,逐渐会出现油井供液不足,新钻井测RFT主产层会出现压力系数很低的现象,正常注水生产时主产层的压力系数,比RFT测示高。,高渗透油藏对压力的敏感性,低渗透油藏对压力的敏感性,低渗油藏,原油从储层渗流到井底,渗流过程压力损耗大,造成井底流压低,生产差大。生产中的表现有: 初期生产压差(为开发史上)最大,产量也最高。随生产时间增加,泄油半径扩大流压变低,生产压差变小,油井产量下降,并且下降较快,这时不能误认为

11、是地层能量不足,是低渗油藏对压力敏感性的一种反映。 油井见水流压增加,生产压差变小,产油层数、厚度变小,生产上表现为产液量下降,产油量下降。 低渗油藏导压能力低,水井要高压注水,注采井距要小。,异常高压油藏对压力的敏感性,根据异常高压油藏形成机理可知,异常高压油藏常具有低渗、高温、原油性质好等特性。初期生产压差大(2030MPa),产量高,日产油100吨以上。生产过程具有低渗油藏特点,产量下降快。 当地层压力下降后,受围岩压力作用,孔隙压缩,渗透率变小,而且不可逆,造成油井产能下降,注水压力升高。该类油藏应确保合理地层压力。,静覆压力与储层物性,(石油大学秦积舜,西安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

12、,储层开始受到静覆压力作用时,渗透率下降倍数的速度很快;渗透率越小,渗透率下降倍数越大。,静覆压力与储层物性,中科院渗流所刘先贵,重庆大学学报,2000年,渗透率下降后,逐渐解除静覆压力作用,渗透率下降倍数逐渐恢复,但只恢复了原始的0.13倍 。, 地层温度及地层水矿化度,地层温度大于100、地层水矿化度大于10万ppm的油藏,化学驱采油目前还不适应,限制了开发中、后期调驱和三次采油。 当地层温度120-150时,水井分注不适应。,不同开发阶段,不同油藏类型,影响因素不同,资料丰富程度,油藏认识程度,动态特征不同,调整内容不 同,调整效果不同,地震资料,探井,开发准备井,试油试采井,取芯井,初

13、步开发方案,油藏低含水开发阶段,PVT资料,认识程度局限性,开发方案风险性,资料较少,储量变化情况,开发层系,注采井网,开发方式,采油方式,对初步开发方案适应性分析,油井产能符合程度,一、储量重新计算,地质储量计算:分砂层(分小层更好)计算含油面积、油层有效厚度、含油饱和度和换算系数。新储量与原储量对比分析,明确新储量增减的构造部位和内容。 可采储量计算:本阶段可采储量计算一般不用驱替特征曲线,而是用类比法和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法仅作参考)。,1、在低含水和特高含水阶段不能用,因为驱替特征曲线基本理论是 kro/krw=a e-sw,在低含水饱和度和特高含水饱和度时kro/krw=a e-sw

14、不是直线。在低含水饱和度时使驱替特征曲线下弯,在特高含水饱和度时使驱替特征曲线上翘。 2、必须是全部人工注水开发的油藏、不适用边水驱油藏。,应用驱替特征曲线应注意的几点,濮城沙一相对渗透率曲线(K=735),濮城沙一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 与含水饱和度关系曲线(K=735),Kro/Krw = 9442.8e-17.236Sw R = 0.9996 当Sw=0.62时 fw=94.2%,濮沙一段可采储量计算结果,从濮沙一多种方法计算结果比较,除甲型曲线之外的其他四种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状况比较吻合,但其值远低于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甲型水驱曲线计算值。在甲型水驱特征曲线的应用上应引起注意。,3、对复杂

15、断块油藏应用时要认真分析注水储量与未注上水储量占的比例。 4、不适用排状注水井开发的油藏(随水线推进关高含水井)。 5、开发单元越小越不好用,关一口高含水井、高产液井对曲线影响很大。 6、开发单元太大,反映笼统效果,往往好坏抵消或出现假象。,二、开发层系划分适应性,静态重点研究内容: 同层系内油层分布范围及边界条件是否相近 一套开发层系是否有一定油层厚度(单井控制储量、产能) 同层系内各小层沉积相是否相同 同层系内各小层渗透率级差(一般不超过5倍) 各层系之间泥岩隔层的稳定性,剖面水驱动用状况,动态分析,油井产能,动态重点研究内容:,动态分析水驱动用状况应用资料,1、带有微观性的测试资料,生产

16、测井 剩余油测井 水井测分层启动压力 新钻井测的RFT 岩芯水驱油试验,按时间排序分析,主(产)吸层、非主(产)吸层,分层启动压力大小,封隔器是否适用,2、带有宏观性的油水井生产数据曲线,动态分析水驱动用状况应用资料,油井单井含水与累计产油量关系 油藏含水与采出程度 水驱指数与采出程度 累计存水率与采出程度 阶段存水量与采出程度 累计存水占储量地下体积百分数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根据油藏类型分析:含水与采出程度匹配情况,根据测试资料分析:剖面上水驱动用状况,根据油井单井含水与累计采油量关系分析:来水方向,平面水驱动用程度,剖面水驱动用程度,见效油水井数,见效方向(相带),驱油效率,三、注采井网适

17、应性分析,油藏几何形态描述,重点构造及边界条件,特别是影响注采井网的油藏内部小断层描述。 储层分布稳定性,现注采井距条件下的连通率。 沉积相及属性描述,现注采井网条件下油井、水井所处的相带。,静态重点分析研究的内容,动态重点分析研究的内容,油井压力恢复曲线,水井激动油井测压资料,判别油藏的边界条件,内部断层,水井压降曲线,储层导压能力,示踪剂测试资料,来水方向,注水压力、油井流压,连通情况,结合相带分析,结合相带分析,油井见效井数,单井产量、控制储量、井深是方案优化的重要依据,所以层系、井网要综合优化分析。,先划层系,再定井网,可能选出的不是最佳层系井网组合。,对敏感性问题和一时搞不清的问题,

18、难做决断,可以暂不对开发层系井网进行调整,先开展先导试验。,层系井网综合分析,四、开发方式适应性分析,开发方式分析:能量保持利用方式和驱动方式 人工补充能量:注水、注气 天 然 能 量:边水、底水、弹性能量和气顶能量,分析边水能量利用应注意问题:,1、利用边水的条件 边水体积大 油区与水区砂层渗透率相近 油水边界无稠油带 2、利用油藏条件 高渗的小油藏。 高渗的中、大型油藏,只有油藏边部的油井可利用边水能量,由于受边部油井的截流,边水能量很难传导到油藏中、顶部。油藏中、顶部仍然需要人工注水开发。,边水活跃条件,3、油水边界油井应注意问题(注水点压、边水面压) 储层均质油藏,油水边界附近的油井生

19、产压差应相近,避免边水局部突进。 平面上物性变化大的油藏,控制高渗带(高产井)油井的生产压差,尽量避免边水突进。 部分利用边水能量的油藏,油藏中、顶部一定要控制好注采比,合理利用人工注水和边水能量。,分析底水能量利用应注意问题:,1、地质条件: 油层中没有低渗夹层或薄泥岩夹层,没有垂直或近似垂直裂缝,并且水平渗透率远大于垂向渗透率。 2、原油性质条件: 原油密度小,粘度小。 3、生产条件: 油层射孔时避射一定厚度。 控制合理的生产压差,注意流压梯度变化。,(面压与点压差值小),边底水活跃程度,水层试水资料:反映的是水层的生产能力;不反映水体的大小、及水体与油藏之间压力传导能力。,应用系统试井资

20、料:确定合理的工作制度Qo(D)P(D)油(logD)2。,应用井口生产数据:分析Qo(t) D2(2P油(t))1/2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流动状态。,累计采油量与压降数据:可以分析判别边水、底水的活跃程度,同时还可以计算边水的入侵量。,油井合理工作制度,塔河油田试采资料,油井合理工作制度,塔河油田试采资料,弹性能量利用,原油压缩系数,弹性能量大小,地饱压差,二者乘积为理论弹性采油量,生产压差、流饱压差,弹性能量利用,原油收缩力对压力的敏感性,影响水驱采收率,气顶能量利用,1、小气顶、大油环油藏 利用气顶能量开发,气顶气随油环油采出,气顶区压力下降,油环油入侵到气顶,要损失一部分可采储量。 2、

21、气顶与油环体积相近 气顶气与油环油同时开发,开发过程中很难控制气顶区与油环区压力平衡,由于两区压力不平衡造成油、气、水互窜,降低油、气采收率。 气顶先不开发,油环注水保压开发,油环采出程度较高再开发气顶气。,油环整体保持压力平衡很难做到,会局部产生低压区或高压区,同样会造成油、气、水互窜。 气顶投入开发,随气顶压力下降,油环区油水混合物窜到气顶,降低气井产能及气顶采收率。,储层非均质影响水驱动用状况,油水粘度比影响驱油效率,复杂断块油藏内部断层影响注采井网完善,低渗油藏储层导压能力低影响注水效果,影响注水开发效果主要矛盾,中含水开发阶段,本阶段油藏动态分析主要任务是分析研究主要矛盾,提出解决矛

22、盾,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注采调配方案、油水井措施方案、调整方案。,静态资料: 分层系、分砂组的构造井位图,分砂层组油层对比图、栅状图,主要构造部位油藏剖面图,分小层砂层厚度、有效厚度等值图,分小层沉积相图,分小层孔隙度、渗透率等值图。 化验、实验分析资料: 分砂层组(有条件到小层)孔隙度、渗透率分布图(最好归到相带上),相对渗透率曲线、压汞曲线(归到相带上),储层敏感性、润湿性, PVT资料(包括多次分泌曲线)。,油藏动态分析必备资料,测井资料: 裸眼测井RFT、水淹层解释,套管测井剩余油饱和度,生产测井两个剖面等。 测压及测试资料: 油井静压、流压、压力恢复,水井测压降、测分层启动压力。示踪剂

23、测试,水井激动油井测压资料。,应用油水井生产资料绘制曲线、图(11条) 采油曲线 开发曲线 产量构成曲线 产量衰减曲线 驱替特征曲线 单井含水与累计产油量曲线 含水与采出程度 阶段存水率与采出程度 累计存水率与采出程度 水驱指数与采出程度 累计存水量占储量地下体积百分数与采出程度,中、高渗低粘度油藏,可采储量在低、中含水期采出,含水与采出程度曲线呈凹形。,曲线呈“S” 形或凸形,孔隙结构复杂水驱油效率低,水驱动用程度低,两者皆低,吸水厚度,压汞曲线,注水见效油井数,油井含水与累积产油量,水驱剖面动用,平面水驱动用,驱油效率,分析水驱动用的方法,对油井的驱替方向上调控注水量,提高分层水驱动用状况

24、,按相带转换注采井别(高渗相带注、低渗相带采),增加水驱波及体积,提高水驱动用状况的做法,封隔器分层注水,一套半井网动用二、三类层,二、三类层单独一套注采井网,应用一套半井网的条件,相对均质的中高渗油藏,中渗油藏渗透率偏高100-500md,对非均质严重的中渗油藏和低渗油藏不能用,对储层敏感性强的中渗油藏不能用,油井各类层启动流压、生产压差不同,合采井只有一个流压,且是高渗层流压,限制了中低渗层的启动。,各类层生产压差靠分层地层压力来调空,分层地层压力只能通过注水井水量调控。注水井已经高压注水,调控余地很小 。低渗层水井到油井压力损耗大。,储层敏感性影响,低渗层渗透率变的更低,应用一套半井网的

25、条件,与低粘度油藏相比,油水粘度比大,当水驱波及体积相同时,水驱油效率低、含水高、采出程度低,含水与采出程度曲线呈S形,水驱波及体积中剩余油较多。,中含水阶段为主要采油阶段,到中含水后期不要封堵高含水层,该期封堵高含水层将损失一部分可采储量。,中、高渗中粘度油藏,特点: 原油粘度高,大大降低了(k/)渗流能力, 油水粘度大,水驱油效率低。含水与采出程度曲线呈凸型,做法: 保压排液采油 增加注水井点,增加波及体积 化学驱提高驱替粘度,提高驱油效率,高渗高粘度油藏,特点: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两相可动饱和度区间窄 油藏见水后随含水上升采液指数下降 产量稳不住 到中含水末期采液指数开始回升 储层敏感性

26、强,导压能力下降,做法: 一是缩小井距,降低压力损耗 增加油井生产压差 (受井深和单井储量限制) 二是油水井压裂改造 增加导流能力。油井要重压、分压,水井压宽短缝。关键要保证压裂技术整体先进性,低粘度低渗油藏,层间非均质: 储层底部含砾,层间渗透率级差大,油井一旦见水马上形成水道。含水与采出程度不匹配,高含水低采出。曲线呈凸形。 封隔器分注和水井调驱不起作用,只能封堵,非均质严重油藏,层内非均质: 块状厚油层,层内有平面分布不稳定的低渗夹层或薄泥岩夹层 如:濮城南区沙二上2+3油藏,油层单层厚度4-30米,内部含有夹层,夹层厚度3-38mm,孔隙度24%,渗透率143md,渗透级差36倍,含水

27、96.7%,采出程度仅27%。 周期注水、深部调驱 、打加密调整井(在油藏精细描述基础上),非均质严重油藏,层内非均质: 正韵律厚油层 油层底部物性好、顶部物性差,在油层顶部低渗透部位打水平井采剩余油。胜利油田已经取得成功经验。,非均质严重油藏,特点: 1、被断层复杂化的多油层油藏 2、注采井网完善时间长 3、注采井数多,井网不规则,单井控制储量少, 油井含水上升快,措施有效周期短 4、油层断失多,细分层系受限,层间矛盾突出 做法: 1、动态认识构造早介入(应用RFT测试、激动试井、油井探边测试、油水井生产动态资料 ) 2、静态不间断认识构造 3、利用一井穿多块的特点,在有利于完善注采井网和层

28、系组合时,油井跨块采油,水井跨块注水。,复杂断块油藏,高、特高含水开发期,动静态资料更加丰富 不同油藏类型剩余油分布状况不同 不同油藏类型挖潜措施不同,高、特高含水开发期,包括中含水期应用的各类资料,密闭取芯检查井,油、气、水性质变化资料,应用资料,一、应用资料,1、分析含油饱和度 。逐层试油,分析含油饱和度与含水的关系。 2、分析岩样的润湿性变化(饱和度)。 3、做不同润湿性岩样相对渗透率曲线。 4、分析胶结物含量、成分变化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5、作孔隙度、渗透率变化(同相带取芯井对比) 6、作压汞、退汞曲线。分析孔隙结构变化。 7、作薄片、扫描电镜,密闭取芯检查井分析化验项目,濮城油田南区

29、沙二上2+3不同含水期油层润湿性变化,1、原油粘度、密度变化(与多次分泌资料对比)。 2、气顶气、溶解气组分变化。 3、地层水矿化度、水型变化。,化验分析目前油、气、水性,高、特高含水开发期,沉积微相,与沉积微相配伍的属性,微构造:正向微构造(小高点)、斜坡型微构造及小断层遮挡构造。,油藏描述,二、研究内容,濮53块正向微构造,高、特高含水开发期,1、不同相带要有不同相渗曲线,同一相带如有多块样品。应归一化处理。 2、要有不同注水开发时期的孔隙度、渗透率、地下高压物性等资料。 3、研究区所有单井累计油量与油藏累计油量数据符合程度达90%以上,单井累计注水量与油藏累计注水量数据符合程度达95%以上。 4、对于简单构造油藏,90%的油井要求历史拟合,历史拟合井符合程度要达到80%以上;对于复杂构造油藏,80%的油井要求历史拟合,历史拟合井符合程度要达到80%以上。 5、对生产测井资料的应用要去伪存真,数值模拟,二、研究内容,高、特高含水开发期,1、剩余油分布在主控油藏断层附近(油藏顶部)。 2、内部小断层遮挡部位。 3、油藏内部微构造(小高点)上。 4、水驱滞留区。 5、厚层及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