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地层油层模板.ppt_第1页
大庆油田地层油层模板.ppt_第2页
大庆油田地层油层模板.ppt_第3页
大庆油田地层油层模板.ppt_第4页
大庆油田地层油层模板.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庆地、油层分层讨论,讨论内容:一.大庆长垣基本概况二.油田构造特征三.地层、油层划分四.地层、油层分层基本步骤五.分层标志描述六.小结,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其中对地层和油层的认识,既是复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对具有多层、碎屑岩沉积油层的研究,一般要从油层对比入手,以科学的方式来描述地层和油层的各种形态特征,正确理解地层和油层的变化趋势。,大庆油田的油层对比工作是在总结大层段对比方法的基础上,延伸到研究单油层的一种可行手段。根据油田中部含油组合中,萨、葡、高油层地质条件的反复研究与实践,现已总结出一整套适合大庆油田“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通用油层对比方法。 下面根据

2、钻井地质工作的特点,归纳了地、油层分层的方法,仅供大家参考并提出宝贵意见。,一.大庆长垣基本概况 整个大庆长垣为一轴向北东20度的二级构造带,南北长140公里,短轴方向南宽北窄,北部的宽度612公里,南部的宽度为1230公里。 大庆油田位于松辽盆地中央拗陷区,自北向南、由西向东为: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高台子、太平屯、葡萄花、傲包塔、宋芳屯、头台、齐家、龙虎泡、龙南、杏西、模范屯、升平、榆树林,朝阳沟等油田。,二.油田构造特征 大庆长垣北部喇、萨、杏油田是背斜构造油气藏,背斜形态呈“S”形。喇嘛甸油田向西北方向偏,到了萨尔图油田向东偏,再到了杏树岗油田向西南方向偏,所以形成了“S”形。背斜构

3、造有很多不整合接触,从第四系至下白垩系底共有四个明显的不整合接触面,其中在萨尔图中部没有钻到第三系和白垩系底这两个不整合面,我们常见的是第四系和四方台这两个不整合接触面。,背斜: 背斜就是核部由老的岩层组成,新岩层对称重复出现在老岩层的两侧,横剖面上的形态是向上弯曲。不整合接触: 上下岩层有明显的沉积间断,地层有缺失,新老岩层的产状是不平行,其表现为上下两套岩层被一个侵蚀面所隔开,这个侵蚀面称为不整合面。断层: 断层是指岩石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发生了破裂,并沿破碎面有显著位移的构造现象。,三.地层、油层划分1.地层 大庆长垣北部(喇、萨、杏)三个油田,目前所钻遇地层为第四系、第三系、上白垩系、

4、下白垩系。上白垩系包括:明水组、四方台组,下白垩系包括:嫩江组、姚家组、青山口组、泉头组。第三系地层只有在构造翼部见到,而萨尔图油田除个别探资井钻达泉头组地层外,大部分生产井、资料井最深也只钻达青山口组的中下部。因此,在大庆长垣北部的第三系和泉头组地层暂不进行划分。下面以萨尔图油田的地层顺序为例:,第 四 系:“Q”;明 水 组:明二段“m2”、明一段“m1”;四方台组:“S”;嫩 江 组:嫩五段“n5”、嫩四段“n4”、 嫩三段“n3”、嫩二段“n2”、 嫩一段“n1”;姚 家 组:姚二+三段“Y2+3”、姚一段“Y1”;青山口组:青二+三段“Q2+3”、青一段“Q1”;泉 头 组:泉四段“

5、q4”、泉三段 “q3”、 泉二段“q2”、泉一段 “q1”。,2.油层 大庆长垣北部的短轴背斜构造是中新生代内陆湖盆沉积的碎屑岩,以白垩系为主,盆地的含油层系均属下白垩系。整体构造中有三个大的含油组合,分别是上、中、下部含油组合。中部含油组合自上而下包括: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油层,这三个油层是大庆长垣的主要储油层,也是萨中地区主要油层。,上部含油组合是由嫩四段和嫩三段地层组成,油层是黑地庙.嫩四段地层就是黑一组油层“H1”、嫩三段地层就是黑二组油层“H2”。 中部含油组合是由嫩一段、姚二+三段、姚一段、青二+三段地层组成。 嫩一段地层包括:萨零组和萨一组油层,嫩一底就是萨二组顶界。 姚二+

6、三段地层包括:萨二组和萨三组油层,姚二+三段底就是萨三组底界。 姚一段地层包括:萨葡夹层和葡一组油层,姚一段底就是葡一组底界。,青二+三段地层包括:葡二组、高一组、高二组、高三组、高四组油层,青二+三段底就是高四组底界。 中部含油组合的油层就是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 萨尔图油层是由萨零组“S0”、萨一组“S1”、萨二组“ S2”、萨三组“S3”、萨葡夹层“SP”组成。萨零组有8个小层,萨一组有4个小层,萨二组有16个小层,萨三组有7个小层,萨葡夹层有3个小层。在五个油层组中,共计38个小层,地层沉积厚度160米左右。,葡萄花油层是由葡一组“P1”和葡二组“P2”组成。葡一组有7个小层,葡二组

7、有10个小层,在两个油层组中,共计17个小层,地层沉积厚度70米左右。 高台子油层是由高一组“G1”、高二组“G2”、高三组“G3”、高四组“G4”组成。高一组有20个小层,高二组有34个小层,高三组有23个小层,高四组有18个小层,共计95个小层,地层沉积厚度350米左右。,下部含油组合是由泉四段和泉三段地层组成。油层是扶榆和杨大城子。泉四段地层就是扶一组油层,泉三段地层包括扶二组、扶三组、杨一组、杨二组、杨三组、杨四组油层,泉三段底就是杨四组的底。 扶榆油层是由扶一组“F1”、扶二组“F2”、扶三组“F3”组成。 杨大城子油层是由杨一组“Y1”、杨二组“Y2”、杨三组“Y3”、杨四组“Y4

8、”组成。,四.地、油层分层基本步骤1.原则 1)根据新钻井在井位图上的位置,选择该井周围相邻的已完钻井电测图。 2)选择的对比井在对比井段上不能有断层。 3)如果待钻井有断层时,所选择的对比图,要在断层上下盘各选一口井。,2.方法 1)采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对比方法。即:标准层控制大段,砂岩组划分小段,按砂岩组内岩石组成规律对比小层。 2)在图上以箭头或横线表示油层组界线,标注符号的位置均在微电极曲线左侧一厘米处。 3)钻遇断层的井,首先要找到层组界线,以比较明显的标志层控制大段。,4)大的层组界线确定后,用砂岩组划分小段,按照砂岩组内的砂岩组成规律进行对比。 5)由于设计与实际的误差较

9、大,在设计断点深度处不要进行硬性对比。 6)严格确定断层的断点深度,并标明对比井号、相对井段、断失层位、断距大小。 7)由于各油田区块构造位置的不同,厚度变化也不一样,撑握厚度变化有利确定出层面分界线。,3、任务 1)收集新完钻井的资料(电测图)。 2)对新完钻井的油层组、地层组、砂岩组以及小层界线要及时进行划分。 3)交出成果(分层数据表)。 4)确定出新完钻井的目的层是否有断失,做到发现间题及时汇报。,4、注意问题 1)对比井一定要选在同一个走向上而且是最近的邻井。 2)要特别注意设计和实际分层误差比较大的井以及设计有断层的井。 3)根据层组厚度变化,判断是否有断层或断失目的层。,五.分层

10、标志描述 分层标志主要是以萨尔图油田中部为例,进行单层描述。1. 第四系 分布广,不成岩,无化石,主要由黄色和灰色粘土以及黄灰色砂层、砂砾层组成,表层有黑色腐植土。,第四系含淡水,所以电阻基值比较高,底部为一砂砾层,电阻呈高峰状,常伴用第二比例曲线。第四系沉积前虽有剥蚀现象,与下部地层是一个不整合接触,但构造形态已经形成,所以厚度不受构造影响,一般为4060米。 底界定在由上而下最高的电阻尖峰处,对应的自然电位曲线负异常较大。,2.明水组1)明二段 岩性为灰、灰绿、杂色泥岩和一些砂质岩组成两个正旋回,含有大型软体螺蚌化石,底部含黑色矿物较多,称“芝麻砂岩”,砂岩与明一组上部的黑色泥岩相分隔,因

11、有剥蚀现象存在,厚度为0250米左右,构造中部厚度为零。,明二段全部出露时,从电阻曲线和自然电位曲都可划分出两个明显的正旋回,底部为高渗透,电阻曲线为明显高峰,并伴有第二比例曲线,上部为低渗透的泥岩,电阻、自然电位曲线有小的起伏,基本平直。 明二底界定在由上而下第二个正旋回结束时出现的第一个电阻高峰上,且与自然电位的较大负异常相对应。,2)明一段 岩性由灰绿色块状泥岩、泥页岩、粉砂岩、砂岩、砂砾岩组成两个正旋回。黑色泥页中含有零星介形虫,灰绿色泥岩当中含小型螺蚌化石,受剥蚀影响,构造中部厚度为零,东西两翼厚度在0-120米左右。,明一段完整的出露时,曲线为两个明显的正旋回,两个正旋回的电阻曲线

12、均有一平直段,平直段下部有一明显低值洼当,一般上部旋回电阻曲线值高,有第二比例曲线,下部旋回电阻曲线值略低, 明一底界定在由上而下第二个正旋回的电阻曲线高峰上,且与自然电位曲线较大负异常相对应。,3.四方台组 岩性为一套棕红色、杂色泥岩、夹薄层砂岩、砂砾岩,岩性粗糙、化石少,但稳定矿物含量高,主要是红色玉髓,正旋回性明显,因为受剥蚀影响,构造中部厚度为零,东西两翼厚度在080米左右。,曲线形态反映为一正旋回,电阻曲线不稳定,多呈锯齿状,常有两个以上电阻高峰组成一组,高峰间有低值回反,相对应的自然电位曲线由两三组负异常组成。 底界最不易掌握,需要多参考几口邻井,一般定在电阻高峰或较高峰处,且与自

13、然电位负异常较大处相对应。,4.嫩江组1)嫩四段 松辽盆地嫩江组地层划分为五段,大庆长垣北部划分为四段。因为嫩江组后期沉积时遭受剥蚀,嫩五段地层缺失,嫩四段在长垣上厚度变化较大,构造中部厚度较薄,两翼厚度较大,厚度在260-500米之间。,上部为杂色泥岩夹灰色、灰绿色泥质岩和一些不稳定的砂岩互层,除偶尔有一些介形虫化石外,一般不含化石。 下部为一套灰绿色泥岩和砂岩互层,底部夹黑色泥岩和钙质砂岩薄层,含叶肢介、介形虫、植物碎屑和大型软体动物化石。,曲线形态下部电阻呈中高值,由钙质砂岩形成的中高电阻曲线呈尖刀形,所夹黑色泥岩形成的电阻低值在小范围内稳定。中上部出现较高电阻曲线,纵观全段可划为五个正

14、旋回,底部曲线变化较大,但常有低值出现,明显的低值和尖刀状高峰可作为局部对比的标志。,底界定在由上而下最后一个正旋回,钙质形成的电阻高尖下,泥岩低值处,对应在自然电位曲线上是一明显基值,基值上下有负异常出现。,2)嫩三段 由一套灰色的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组成的三个反旋回,化石丰富,含有大量的介形虫、叶肢介、螺蚌化石,植物碎片等,厚度在全长垣出露,一般在90110米左右。,嫩三段地层从电阻曲线和自然电位曲线上都明显地反映出三个反旋回,曲线底部呈反S形,中部呈 梳状,顶部为 鲸鱼吐水状,也称龟背状。 底界定在由上至下第三个反旋回结束时出现的电阻低值处,也就是电阻曲线底部成反S形的末

15、端,对应在自然电位曲线上是嫩二段上砂岩结束处最低点。,3)嫩二段 底部为黑色油页岩,中部出现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岩,颜色以黑色、灰色为主。上部为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微细层理发育,富含炭屑、叶肢介、介形虫、少有鱼类、有大量厚壳螺蚌化石,厚度在200240米左右。,电阻曲线在上部有明显的起伏,俗称“箱状陡坎”,自然电位曲线上部有3040米小的负异常(就是人们常说的嫩二段上砂岩是划分浅气层构造深度标准)。中部大段电阻曲线和自然电位曲线平直,长垣上分布非常稳定。底部是油页岩反映的一组电阻尖峰,一般由七个高电阻组成,沉积稳定,特征明显,分布范围广,是全长垣地层对比标准层,从嫩二底到顶可认为是一个反

16、旋回。,嫩二段底界定在油页岩显示的七个电阻尖峰中最高的一个尖峰处,一般为从上而下第四个尖峰上。,4)嫩一段 嫩一段至上而下可分为五个部分,厚度一般在110140米左右。其中包括:嫩二至萨零夹层、萨零组、萨零至萨一夹层、萨一组、萨一至萨二夹层。嫩二至萨零夹层 灰黑色泥岩、含钙页岩,生物化石丰富,有大量的叶肢介、介形虫,层理发育,厚度在4050米之间。,电阻曲线起伏较小,自然电位平直。 底界定在萨零组上砂岩结束处的最低点。,萨零组 萨零组共分8个小层,厚度在3040米之间。上砂岩3个小层,下砂岩5个小层。 灰白色粉砂岩、细砂岩、泥岩、泥岩间互沉积的含油砂岩,生物化石丰富,有大量的介形虫、叶肢介,层

17、理发育。,上部曲线呈锯齿状,下部曲线起伏较大,萨零组下砂岩似火焰状高峰,自然电位曲线有负异常。 顶界定在第一组较高电阻曲线上部的泥岩低电阻洼当。 底界定在火焰状高电阻曲线上最后一个砂岩电阻尖峰上。,萨零至萨一夹层 由灰黑色泥岩、页岩组成,发育页片状水平层理,富含叶肢介、介形虫化石。全区稳定,厚度在1418米之间。,电阻曲线上显示为三个圆形突起,在标准电测上呈现为三组厚度大致相等的电阻起伏,形状是山字形,俗称三个小包。 界线划在自上而下第三个小包底的电阻洼当处。,萨一组 萨一组有4个小层,厚度为1525米左右。 棕色粉粒,细粒油砂与灰黑色泥岩的薄互层,夹泥质粉砂岩、钙质粉砂岩,下部的砂岩较上部发

18、育,泥岩具水平层理,含介形虫化石。,由于砂岩含油,在电性显示上为一组锯齿状高峰,上下被三段不等厚度的泥岩所夹。 顶界划分在电阻开始增高的最低点,底界定在这一组砂岩结束的最后一个钙质电阻尖峰上。,萨一至萨二夹层 灰黑色泥岩,富含叶肢介、介形虫化石,下部夹两个薄层灰黑色介形虫钙质层。厚度为610米左右。,电阻显示为低值,其中夹有两层含介形虫的泥岩层,而构成了电阻曲线上的所谓“U”字形显示(我们俗称的羊角尖)。 对应的微电极曲线正处于两尖峰所夹的低电阻洼当,嫩一底界就是萨二组的顶界。,5.姚家组1)姚二+三段 姚二+三段地层是萨二组和萨三组油层所组成,厚度为90100米左右。萨二组 萨二组油层由16

19、个小层组成,厚度为5575米左右。 13号小层是棕色厚层细粒油砂和绿色块状泥岩为主,底部有时见薄层灰色泥岩。,46号小层是灰色、灰绿色泥质粉砂岩与泥岩互层,夹薄层细-粉粒油砂。 79号小层是棕褐色厚层细粒油砂,间夹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砂岩底部常见泥砾和冲刷面。 1012号小层是由中-厚层细粒-粉粒油砂,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和块状泥岩组成,砂岩分布不稳定。 1316号小层是以中-厚层细粒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灰绿色、杂紫色块状泥岩为主,砂岩底部常有冲刷面和泥砾。,因含两大套砂岩层的含油岩系,渗透性良好。微电极幅度差明显,自然电位负异常较大。特别是萨二组78号小层渗透性特别好,整个萨二组为两个大

20、的旋回沉积。 顶界定在”U”字形钙质层底,电阻低值处,底界定在此旋回的第一个电阻尖峰上。,萨三组 萨三组共分10个小层,萨三组厚度为1825米左右。其中8、9、10号小层,划分在姚一段的萨葡夹层中。 萨三组13号小层是由细粒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灰绿色块状泥岩组成。47号小层是由细粒砂岩、泥质粉砂岩和泥岩薄互层组成,底部有一灰白色含介形虫钙质粉砂岩。,是一组中渗透性的砂泥岩含油岩系,微电极有幅度差,电阻曲线有尖峰,自然电位曲线有明显的负异常。 底界定在底部钙质粉砂岩的电阻尖峰上。,2)姚一段 姚一段地层是萨葡夹层和葡一组油层所组成,厚度为5070米左右。萨葡夹层 萨葡夹层是有萨三组8、9、10号小

21、层组成。该层是由紫红色、灰绿色块状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其间夹有不稳定的细粒砂岩透镜体。萨葡夹层厚度为1422米左右。,是一套砂泥岩含油岩系,微电极是一段小锯齿和一段平值,自然电位曲线是一段平值和一段小的负异常,形成低平值和小锯齿的薄互层。 底界定在电阻最低值。,葡一组 葡一组油层是由7个小层组成,厚度为3050米左右。 14号小层是厚层块状中细粒砂岩,砂岩底部常见冲刷面和砾石,间夹灰绿色,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下部多为中厚层细粒砂岩、粉砂岩与灰绿色泥质粉砂岩、泥岩互层,底部为带水平层理,灰色泥岩,含介形虫化石。,57号小层是上部发育中-厚层细粒砂岩,夹泥质粉砂岩、泥岩、顶部为灰白色介形虫钙质粉砂岩。

22、下部以过度岩性为主,底部介形虫钙质粉砂岩。,剖面中的葡一组为最粗、最好的一个层,砂体连片分布广,为中粒砂岩。微电极幅度差大,自然电位负异常大,是非常好的渗透性油层。 底界划分在锥状尖峰处。,6.青山口组1)青二+三段 青二+三段是由葡二组、高一组、高二组、高三组、高四组油层所组成,厚度为400米左右。葡二组 葡二组由10个小层组成,厚度为3040米左右。,13号小层是以灰绿色块状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下部发育中厚层细粒砂岩。 46号小层是块状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中部夹厚层细粒砂岩。 79号小层是灰绿色泥质粉砂岩,中部夹厚层细粒砂岩。 10号小层是薄层粉-细粒砂岩、泥岩和过度性岩

23、石,底部为稳定的灰黑色泥岩含介形虫化石。,为一套分布零散的粉砂岩,微电极幅度差小于葡一组。自然电位曲线负异常也没有葡一组明显,底部电阻低值,自然电位没有负异常。 底界定在泥岩为明显低凹值上,下部为高一组锥状尖峰。,高一组 高一组由20个小层组成,厚度5065米左右。 薄-中层状粉砂岩、细砂岩和深灰色、灰绿色块状泥岩互层,夹少量钙质层,上部砂岩较发育,下部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灰色泥岩薄互层,钙质层较上部稍微增多。,顶部微电极曲线为锥状尖峰,上部为明显的低凹值,中部电测曲线呈高峰与低凹的薄互层(所指的就是高一组9号小层),中下部曲线上为低凹值与高峰的组合,高峰有时分差。下部为明显锥状尖峰。微电极曲线差值小,自然电位曲线负异常也小。 底界定在上下低阻值所夹的明显锥状尖峰处。,高二组 高二组由34个小层组成,厚度80110米左右。 高二组比高一组的岩性显著变细,泥岩颜色变深,钙质粉砂岩,介形虫显著增多为薄层粉砂岩,钙质层和灰黑色泥岩互层,泥岩具水平层理。,上部为薄层粉砂岩与深灰色、灰黑色泥岩互层、泥岩发育,夹有大量介形虫层和少量粉粒砂岩层。 下部岩性较上部细、泥岩颜色较上部深、介形虫层也较上部要增多、为薄层的泥质粉砂岩,钙质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