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 要 : 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与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对隧道建筑限界的规定有一定模糊性 (余宽的设置位置、 检修道高度及相互对应关系),导致设计中 ,路基 (或桥梁 )断面与隧道断面存在突变, 主要体现在路基(或桥梁 )两侧护栏 (或护墙 )与隧道检修道突起内侧边缘未对齐 ,从而给行车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其中特别是左侧( 超车道 )问题更为突出。为降低安全隐患,以设计速度120 公里 /小时 ,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为例,对隧道建筑限界进行探讨,认为隧道建筑限界应在规范规定的最小宽度值基础上采用适当加宽的断面形式,使隧道左侧检修道边缘与洞外护栏对齐,以有效提高运营安全性。一、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对检修道
2、或人行道的规定如下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与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对隧道建筑限界的相关规定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对隧道建筑限界的规定及说明主要如下: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1-2003 图 2.0.7 公路隧道限界【 4)隧道】 L 侧向宽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侧向宽度为硬路肩宽度(L1 或 L2);隧道内侧向宽度L 左 或 L 右 应符合本标准7.0.3 隧道最小侧向宽度的规定C当设计速度大于100km/h时为 0.5m 等于或小于100km/h时为 0.25mD隧道内检修道或人行道高度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表 7.0.3 隧道最小侧向宽度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条文说明7.0.3:当隧道
3、内设置检修道或人行道时余宽包括在检修道或人行道的宽度当中。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对隧道建筑限界的规定及说明主要如下: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图 4.4.1 公路隧道限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图4.4.1 对公路隧道限界的图示规定与标准 一致 ,但附图说明第 2 款“当设置检修道或人行道时,不设余宽 ;当不设置检修道或人行道时,应设不小于25cm的余宽”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对余宽的要求有明显冲突。对于上述异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没有进行明确的解释。3.基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与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对余宽“C”值的规定存在一定歧义 ,2004 年公路隧道设计规范颁布实施后 ,国内绝大部分设计单
4、位多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侧向宽度和余宽的规定拟定隧道建筑限界。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与公路隧道设计规范拟定的隧道建筑限界及净空断面一般如下图示:按标准及规范拟定隧道建筑限界及净空断面示意图4.对于 120Km/h 、双向 6 车道高速公路分离式路基,其横断面一般组成如下:对于双向 6 车道高速公路分离式隧道,按标准拟定的建筑限界一般如下(120Km/h):从上图中可看出路基( 或桥梁 ) 断面与隧道断面存在突变,其主要体现在路基( 或桥梁 )两侧护栏 (或护墙 )与隧道检修道突起内侧边缘未对齐,从而给行车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其中特别是左侧 (超车道 )问题更为突出。为降低安全隐患,隧道进洞端路基(
5、或桥梁 )两侧护栏 (护墙 )形式可采用渐变形式(即逐渐过渡为与隧道检修道内侧对其)或设置安全岛(划线 )方式 ,目前国内高速公路还未采用上述方式。 对于隧道右侧而言 (慢车道 ),采取上述方式基本可消除安全隐患 ,但对于左侧 (超车道 )而言 ,采取该方式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隧道左侧余宽设置在检修道上部时隧道左侧余宽设置在检修道下部时三、问题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与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对余宽的规定存在明显差异,按规范拟定的隧道净空断面往往不满足标准的要求,而按标准拟定的净空断面对规.范来说往往略显“浪费”。2、不管是按标准还是规范拟定的建筑限界 ,其左侧检修道的设置位置均与洞外接线护栏 (或护墙
6、 )不匹配 ,运营时 (特别是超车道 )存在较大安全隐患。3、在满足现行标准及规范的要求下,隧道左侧检修道高度“D”的取值、余宽“C”值的设置位置等问题与安全运营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目前迫切需要论证与解决。四、解决方案由于检修道高度“D”值的选取涉及因素较多,一般可按规范建议进行取值(目前多采用 40 60cm)。上述几个突出的问题均集中在余宽“C”的设置位置这一问题上。对于高速公路分离式路基(或桥梁 ) 而言 ,左侧路缘带的设置提供了安全行车所必需的侧向宽度并能引导驾驶员的视线,而左侧余宽的设置满足了超车的安全。分离式路基(或桥梁 )左侧侧向宽度L1= 左侧硬路肩宽度=余宽“ C” +路缘带“
7、 S”。 (标准图2.0.7-2)对于高速公路整体式路基(或桥梁 )而言 ,其内侧余宽 “ C”值包含在中央分隔带宽度“ M2 ”中,此时 ,标准中明确规定中央分隔带( 或护栏座 )高度取值为25cm(标准图2.0.7-1)。对于规范分离式隧道建筑限界,其左侧余宽“ C”与侧向宽度“L 左”的规定系参考标准中整体式路基(或桥梁 )而定 ,但似乎既定的前提是隧道左侧检修道高度“ D ”=25cm( 推测) 。当检修道高度“D” 25cm 时 ,是否仍按上述确定隧道建筑限界,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对余宽“ C”值的取值及位置设置,日本公路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当检修道高度D25cm时 ,余宽“ C”应设
8、置在检修道下侧 ,当检修道高度 D 25cm 时 ,余宽“ C”应设置在检修道上部( 即余宽包含在检修道中 )。五、建议根据以上分析,考虑高速公路项目的重要性、较高的建设技术标准及运营特点,认为隧道建筑限界可借助公路隧道设计细则即将颁布实施的良好契机、摈弃现行标准及规范中的歧义、借鉴发达国家高速公路成熟经验进行创新性设计,对高速公路隧道建筑限界,在检修道高度 D25cm 的前提下 ,将余宽“ C”设置在检修道下侧 ,在规范规定的左侧最小宽度值基础上采用适当加宽 (当设计速度 120公里 /小时 ,为 50cm)如下图 ,使隧道左侧检修道边缘与洞外护栏对齐,以有效提高运营安全性。120Km/h 、双向 6 车道隧道单洞建筑限界六、结语当余宽调整后 ,检修道宽度能否减小 (以减小净空断面 ),须进一步研究。以上分析以设计时速 120Km/h 标准进行 ,对于 100K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离子刻蚀机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子镇流器多点温度巡检仪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油压热压整形机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枸杞提取物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射流式深井自动泵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卫生消毒用品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乳品加工罐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机电专业培训
- 幼儿园消毒液培训
- 角膜白斑护理查房
- 装饰设计公司利润分析报告
- 国际贸易咨询服务合作协议
-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观察与护理
- 医院布草洗涤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婴幼儿辅食添加课件
- 单片机课程设计之超声波测距-电子工程系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 宁骚公共政策学
- 地下室顶板行车与堆载验算与加固方案
- GB/T 37234-2018文件鉴定通用规范
-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的探究
- 2022年动画制作行业分析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