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专业知识模块精讲班-中学体育讲义-屈秀美_W_第1页
教师招聘专业知识模块精讲班-中学体育讲义-屈秀美_W_第2页
教师招聘专业知识模块精讲班-中学体育讲义-屈秀美_W_第3页
教师招聘专业知识模块精讲班-中学体育讲义-屈秀美_W_第4页
教师招聘专业知识模块精讲班-中学体育讲义-屈秀美_W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共 34 讲)主讲老师:屈秀美 教师招聘考试QQ群:426026448第2页教师网课程客服电话:4006-01-9999 教师招聘考试 QQ 群:426026448目录学校体育学1第一章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体育概述1体育基础知识1体育目的与手段3我国体育体制及体育的发展5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6素质教育的特征9第二章 体育教学的基本原理10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体育教学的特点和目标10体育教学过程11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2体育教学原则12第三章 体育教学内容及方法14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体育教学大纲14体育教学的指导法15体育教学的练习法与教育法16第四章 体育课17第一

2、节 体育课的类型和结构17体育课的密度17体育课的负荷18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体育课的准备与分析20第五章 体育工作计划20第六章 课余体育22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课余体育锻炼22课余体育训练23课余体育竞赛28第七章 学校体育管理30体育保健学32第一章 营养卫生32第一节 营养素32第二节 合理营养的概念34第二章 运动性疾病35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第八节过度紧张35过度训练35低血糖症36运动中腹痛36运动性贫血37运动性血尿38肌肉痉挛38中暑39第3页教师网课程客服电话:4006-01-9999 教师招聘考试 QQ 群:426026448第九节 溺水40第三章 运动

3、损伤的处理40第四章 按摩42第一节 按摩概述42第二节 运动按摩43运动人体科学44细胞及基本组成结构44呼吸系统46消化系统与泌尿系统48神经系统48内分泌系统51心血管系统52运动系统56能量代谢59运动训练中的生理学基础60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运动训练学62第一章 运动员选材62第一节运动员选材概述62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63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63第二章 第一节第二节运动训练方法体系与应用64第三章 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67第一节 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67身体形态及其训练68力量素质及其训练70速度素质及其训练73耐力素质及训练76柔韧素质极其训练78灵

4、敏素质及训练79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运动心理学80第一章 体育心理学概述80第二章 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81第一节 运动知识的传授81运动技能的形成82运动技能的迁移84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运动技能的反馈85田径86第一章 田径运动86*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田径运动概述*86田径运动的分类与项目构成*88田径课程教学基本方法*89田径运动的起源与发展*90田径运动技术*91第4页教师网课程客服电话:4006-01-9999 教师招聘考试 QQ 群:426026448*第二章 田径运动的主要比赛项目及技术要点*93*第一节 跑*93*短跑、快速跑*94*中、长跑”耐

5、久跑”*96马拉松97*跨栏跑*98*接力跑*103竞 走105*第二节 跳跃的技术原理*105跳 高106跳远109三级跳远113第三节 投掷技术原理114推铅球116掷标枪119掷铁饼121*第三章 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123第一节田径运动基本内容与方法123发展身体素质方法128训练计划的制定133青少年田径运动教学训练应注意的主要问题*138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第四章 田径运动的主要规则、裁判方法及场地测画*142第一节 田径运动竞赛组织工作142学校田径运动会的编排147田径运动的裁判工作150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田径运动的场地器械与测画164径赛场地器械164田赛场地器械16

6、7投掷场地的画法171武术174第一章 武术项目简介175概述175第一节 武术的概念175武术的内容及分类175武术运动的作用176第二节第三节第二章 武术的主要技术及教学建议177第一节 武术的基本技术177第二节 套路教学教法182第三章 武术的识图技巧184图解基础知识184识图方法185第四章 武术竞赛通则186体 操188第5页教师网课程客服电话:4006-01-9999 教师招聘考试 QQ 群:426026448第一章 体操项目简介188第一节 我国体操发展简况188第二节第三节体操内容、分类、特点189体操的目的与任务190第二章 体操术语191第一节 队列队形术语191第二节

7、 徒手体操术语192第三章 队列队形练习193第一节 队列练习193第二节 队形练习195第四章 基本体操196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基本体操内容196编排动作的原则和方法198基本体操的组织与教学199第五章 竞技体操200第一节 竞技体操概述200第二节 教学重点动作202健美操206足球207第一章 足球的基本知识207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足球运动的起源207足球运动的发展208足球运动的特点与作用208第二章 足球的基本技术与战术209第一节 足球基本技术210第二节 足球基本战术216第三章 足球竞赛规程和裁判方法217第一节 足球竞赛规则217第二节 裁判方法219球220第一章 篮球运

8、动的简介220第一节 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220第二节 世界重大篮球赛事简介221第二章 篮球运动的主要技术、战术223第一节 篮球技术223第二节 篮球基本战术226第三章 裁判方法及篮球场地229第一节篮球裁判工作229篮篮球竞赛规则230篮球场地232第二节第三节排球234第一章 排球运动慨述234第一节 排球运动简述234第6页教师网课程客服电话:4006-01-9999 教师招聘考试 QQ 群:426026448第二节 排球运动的起源与传播235第三节 排球运动的发展概况236第二章 排球技术与教学训练236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排球技术236准备姿势与移动237

9、垫传发扣拦球239球240球241球244网249第三章 排球战术与教学训练250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阵容配备和位置交换250个人战术252进攻阵形和进攻打法253第四章 竞赛编排257第一节 竞赛制度、编排与成绩计算方法257第五章 主要规则与裁判法261第一节 场地器材与设备261第二节 犯规的判断方法263乒乓球267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我国乒乓球发展267场地267比赛规则简介268羽毛球269第一章中国羽毛球的发展269第二章第三章场地270赛制规则271网球272第一章网球的起源和发展272网球规则273第二章第三章网球注意事项279游泳281第一章 游泳运动概述281第二章 竞技游泳

10、技术284体育教学论288第一章 体育与健康标准288第二章 第一节第二节体育教学主体292体育学习的主导-体育教师292体育学习的主体-学生294第三节 体育学习中的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296第四节 体育学习动机297第五节 体育兴趣297第六节 体育态度298第7页教师网课程客服电话:4006-01-9999 教师招聘考试 QQ 群:426026448第三章 第一节第四章 第一节第二节第五章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299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299体育教学设计与计划302体育教学设计302体育教学计划303体育教学306体育教学的特点306体育教学的原则

11、306体育教学方法307第四节 体育教学组织管理311第五节第六章 运动技能学习313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314第8页教师网课程客服电话:4006-01-9999 教师招聘考试 QQ 群:426026448学校体育学第一章体育概述第一节体育基础知识一、体育基本概念概念: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 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 现象。现代体育是由学校体育、竞技运动、大众体育三个部分组成。学校体育:是一个发展身体、促进健康、增强体质、传授身体练习基本知识、基本技术 和基本技能的教育过程。它与德育、智育相结

12、合,构成培养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学校 体育。竞技运动:是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或集体在体力、智力、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目的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竞技体育的特点: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集群性、公开性、观赏性大众体育:是指以个人健身、娱乐、休闲、医疗、康复为目的而进行的丰富多彩的群众 性身体练习。二、体育的属性、本质和功能1.体育的属性体育是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腾飞、物质文化的丰富和提 高,使体育成为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体育的自然属性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运动的产物,所以运动是人的一种不可分割的自然 属性

13、。(2)体育还有社会属性。社会是人的群体,人是构成社会的分子。作为社会属性的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体育、训练、竞赛和运动中彼此发生广泛的联系,所表现的思想、第1页教师网课程客服电话:4006-01-9999 教师招聘考试 QQ 群:426026448道德、作风、品质都具有上层建筑的特点。层次性:强身、游戏、娱乐,是体育的初级(一级)本质;对人的品 格的培养、教育,是体育的二级本质;促进人的自我超越、自觉创造、全面发展,是体 育的高级本质。人们对体育本质的揭示和认识,同样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永无止 境的过程。 3.体育的功能(1)体育的文化教育功能体育的文化教育功能是体育的本质功能,该

14、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学校体育,还体现在社会 体育和竞技体育中。具体包括体育的健身功能、体育的健智功能、体育的健心功能。体育的健身功能 体育运动可促进人体骨骼和肌肉的生长 体育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 体育锻炼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 经常从事体育活动还可以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体育的健智功能 体育运动可以促进人的感知的发展 体育运动能增强人的记忆力 体育运动能促使人的思维更加敏捷 体育运动能提高人的创造力 体育的健心功能 体验体育 观赏体育 (2)体育的经济和政治功能体育的经济功能体育的经济功能是指体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能力,是通过体育产品的生产、 交换、消费以及体育场馆的设施的利用,经过

15、体育的主体人的消费而对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和非物质部门以及人们生活消费所产生的各项经济机制的总和。 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 第2页教师网课程客服电话:4006-01-9999 教师招聘考试 QQ 群:426026448 促进旅游、饮食、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 体育的政治功能体育运动本身没有国界的,不分民族的,但它又与政治相联系。现代社会中体育主要发 挥了以下方面的政治作用: 强化民族形象,提高国家威信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促进国治的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促进国际交流,增强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 第二节 体育目的与手段一、体育目的的依据体育目的是整个体育工作的目标。一个正确的目的,必须反映客观

16、社会发展和自然事物 发展规律的必然性,要反映人的现实需要的必要性;还要从事物内部固有的特点考虑目的实 现的可能性。因此,体育目的任务的提出必须考虑三点依据: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体育目的任务的制约,或称社会需要 2.必须要反映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或称人的需要3.体育的特点和功能二、我国体育的目的、目标及实现的基本途径和要求1.我国体育的目的、目标我国体育的目的、目标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建设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服务。2.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发展体育产业与丰富体育市场是完成体育目的、目标 的几个

17、基本途径。3.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要求第3页教师网课程客服电话:4006-01-9999 教师招聘考试 QQ 群:426026448(1)坚持以人为本,体育为人的发展服务(2)坚持体育的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法制化(3)坚持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4)坚持优先发展学校体育三、体育手段的含义及体育基本手段1.体育手段的含义:为实现体育目的而采取的各种身体活动内容和方法的总称。2.体育基本手段:按运动目的可分为身体锻炼手段、身体娱乐手段、竞技运动手段等;按 运动的形式分为体操及球类运动等;按发展人的身体素质目的分为发展柔韧的手段、发展耐 力的手段、发展速度的手段、发展力量的手段和发

18、展灵敏的手段。一般我们按运动形式分:游戏、体操、田径、球类、武术、国防体育、水上、冰雪 和其他等。 四、身体运动及运动技术1.运动技术的基本结构一个完整动作的技术结构包括:技术基础、技术环节和技术细节。技术基础:是根据动力动学和节奏性的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各种技 术环节的总称。技术环节:是构成技术基础的各组成部分。如急行跳远的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腾空、 落地四个环节组成。技术细节:是动作的次要特征,也是技术比较灵活的部分。2.身体运动的构成要素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率、动作速度、动作力量和动作节奏。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及身体的各个部分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空间位置动作轨迹

19、:是指完成动作时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所移动的路线动作时间:是指完成动作所需要的时间或动作持续的时间。动作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动作重复的次数,亦称频率。动作速度:是指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距离(单位常以 m/s 来描述)。 动作力量:是指完成运动动作时身体或身体某部分克服阻力的能力。动作节奏:是指动作各个部分用力的强弱与时间间隔的关系。3.体育运动技术动作质量和效果的综合评定第4页教师网课程客服电话:4006-01-9999 教师招聘考试 QQ 群:426026448对一个动作质量和效果的评定,除了对上述技术结构和各个要素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的 分析之外,还可以从整体上进行综合评定

20、。通常根据以下的标准进行评定(1)动作的准确性(2)动作的协调性(3)动作的力量性(4)动作的经济性(5)动作的弹性第三节我国体育体制及体育的发展一、体育体制及构成体育体制是指国家组织管理体育的各种机构、各项制度和准则的总和。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 体育的组织机构,即各级体育行政机构、体育事业机构的设置 2 各级体育行政机构与事业机构的职责、权利、利益的划分,以及它们之间 关系的准则3 各项体育管理制度 二、“制”及由来和评价 制(优缺点)1.制就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 物质资源,攻克某一项世界尖端领域或国家级特别重大项目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在体育

21、上,就是以世界大赛的冠军(特别是奥运会)为最高目标,统一动员和调配全国 有关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来夺取比赛运动的好成绩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制的由来2.中国体育的“制”是从原苏联学过来的。原苏联就是由政府选拔和培养有天赋的运动 员,这样做的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可以集中力量,使优秀的教练员都有统一的观念和训练计划。在这种制度下,运动员守纪律,训练刻苦,求胜欲望非常强烈,这在奥运比赛中是致胜的关 键。3.对制的评价第5页教师网课程客服电话:4006-01-9999 教师招聘考试 QQ 群:426026448自从实行制多年来,我国的体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 健儿取

22、得了巨大成就,这就是与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实行制,有利于 全国集中有效的资源,全力的投入到体育项目中,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好的发展体育。但是,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制缺少创新性,会最 终限制体育的发展。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体育项目都适合制,如果全部采取这一体制,最终可能走上衰落。比如李娜的例子,就是单飞政策的成功。所以,有必要注入一些新鲜的 因素,这样我国的体育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三、体育发展趋势1.从人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1)人们对体育兴趣的广泛性和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内容的分化和多样化;娱乐性、轻巧型的活动受人青睐;“野外化”和“非场地化”。 (2)未来体育将是

23、终生化(3)学校体育将由强调“健身”转为“全面育人”(4)人体技能水平和运动能力将大大提高,寿命将延长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1)体育运动进一步国际化(2)体育运动将进一步社会化、大众化(3)未来体育将更加科学化第四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学校体育与学生的身体发展1.学生的身体发展青少年学生的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两个方面(1)身体形态身体形态是指体格、体型和身体姿态等,身体形态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a.身体形态的发展具有波浪性和阶段性b.身体形态的发展具有性别差异(项目,体操)c.身体形态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第6页教师网课程客服电话:4006-01-999

24、9 教师招聘考试 QQ 群:426026448总的特点:身长体轻(2)身体机能身体机能发育的年龄特征主要表现在各器官系统等方面。如: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a. 神经系统 小学阶段 - 神经活动第一信号占主导,抽象能力比较差初中阶段 - 抽象能力提高,两个信号系统关系开始协调高中阶段 - 大脑结构基本达到成人水平.b. 骨骼肌肉系统 青少年儿童长骨快速增长,骨弹性大而硬度小,容易弯曲;肌肉长度增加比较快,但肌 肉耐力与力量比较差,恢复比较快。c. 呼吸系统 小学初中阶段胸廓就小,呼吸比较表浅,频率比较快d. 心血管系统 中小学生的心脏发育不如骨骼肌快,心率比较快,每搏输出

25、量低,心收缩力比较弱。2.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2)提高身体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体能(3)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3.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二、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1.学生的心理发展(1)学习的动机、兴趣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去学习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 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调动其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认知发展第7页教师网课程客服电话:4006-01-9999 教师招聘考试 QQ 群:

26、426026448感知:小学阶段感知能力比较差,抽象能力比较差,模仿能力比较强。中学阶段抽象能 力提高,运动知觉加强。注意:小学生有意注意差,中学生有意注意显著提高,注意范围扩大,自觉性、灵活性 有所加强。(3)情感意志小学生的情感肤浅、不稳定、易于动摇,而且容易表露,这在体育活动和竞赛中尤为突 出,如在游戏或比赛中得胜就欢呼雀跃,失败就垂头丧气。中学生的情感较之小学生趋于稳 定、深刻,但仍易于冲动、情感丰富,表现强烈而鲜明。(4)个性发展2.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1)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2)调节情绪,缓解生理压力(3)有助于情感的发展(4)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5)培养与形成健康的

27、个性3.在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1)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2)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3)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三、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1.认识社会适应及社会适应能力(1)适应及社会适应:适应(生理学概念)是指有机体改变其生理构造和功能以适应环境、图谋生存的过程。 适应(社会学概念)指个体或群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适应所处社会环境的过程。(2)社会适应能力及社会化: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健康: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和实 现社会角色的能力。它与人的社会化程度有关。社会化过程:家庭社会化学校社会化进入社会初期的

28、社会化完全社会化2.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第8页教师网课程客服电话:4006-01-9999 教师招聘考试 QQ 群:426026448(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3.在学校体育中加强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基本要求(1)营造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2)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第五节素质教育的特征素质教育具有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特征。1全体性素质数育是一种

29、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基本素质,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成 为社会有用之材的教育。素质教育的这一特征,要求学校体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学校 体育目标的提出、内容与方法的选择、考核标准的制定,都必须顾及全体学生体育学习的实 际。要求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应当尽一切可能满足全体学生的不同需要。学校体育应当使 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促进全体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2.全面性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最有利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的这特征,一方面要求学校体育应当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既要增强学生 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又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0、 和体育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求学校体育充分发挥其多种功能,在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 同时,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3.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又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学生 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力的发展,而发展创造力的关键,就是要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生动活 泼地进行学习。素质教育的这一特征,要求改变压抑学生身心发展的学校体育思想、内容和 第9页教师网课程客服电话:4006-01-9999 教师招聘考试 QQ 群:426026448方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加强

31、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尽可 能地为使学生能主动地进行学习和锻炼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4基础性素质教育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但基础教育必定是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就属 于基础教育,它必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好三方面的基础:第一,是打好身心健康成长的基 础;第二,是打好进一步学习或终身学习的基础;第三,是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素质教育的这一特征,要求学校体育:(1)在为学生打好体质基础的同时,从小培养学生 的自信心、自尊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为学生打好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2)要使学 生认识和了育与健康、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从事体育锻

32、炼的社会 责任感;(3)要使学生掌握好体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价值观,学会健体,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第二章体育教学的基本原理第一节体育教学的特点和目标一、体育教学的概念体育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 保健基础知识和基础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 种有组织的教育工程,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二、体育教学的特点1、活动方式以师生的身体活动为主2、是多种组织形式相互配合的教学活动3、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活动三、体育教学目标概念: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所应达到的结

33、果和标准。(一)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1、学校体育目标与体育教学大纲2、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第10页教师网课程客服电话:4006-01-9999 教师招聘考试 QQ群:4260264483、各地区、部门和单位的实际条件(二)体育教学目标特征和要求1、特征可见性、可测量性2、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1)明确规定,教学后学生达到的结果和规格(2)目标必须可观察、可测量、比较具体化的量化指标进行描述(三)我国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小学、初中、高中阶段体育教学具体目标:1、小学阶段(1)全面锻炼身体,促进正常生长发育。(2)初步掌握体育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3)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美的情操。2

34、、初中阶段(1)全面锻炼身体(2)掌握基本技术,发展基本活动能力(3)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3、高中阶段(1)全面锻炼身体(2)掌握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运动能力。(3)养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第二节体育教学过程概念:体育教学过程是指体育教学实施、运行的时空连续过程。它是由教师的“知”内 化为学生的“知”,由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形成良好品德的过程。 一、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1、体育教师2、学生第11页教师网课程客服电话:4006-01-9999 教师招聘考试 QQ 群:4260264483、体育教材4、传播媒介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主体。第三节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体育教学的

35、对象是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体育教学中制定体育教 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措施等,都必须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符合他们的接收能力和体质状况,因材施教,才能促 进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1、泛化阶段2、分化阶段3、巩固与运用阶段三、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变化规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反复进行练习,会引起人体内容发生一系列的生理机能变 化,这中变化有规律性。上升阶段稳定阶段下降(恢复)阶段四、人体机能适应性变化规律人体运动时,机体要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机能对这些变化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这个过 程总是按照:工作阶段

36、相对恢复超量恢复(二次呼吸)复原阶段的规律在变化。第四节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是长期体育教学经验的 概括和总结、是体育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一、体育教学特殊性原则及作用:(1) 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 第12页教师网课程客服电话:4006-01-9999 教师招聘考试 QQ 群:426026448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育知 识和发展认识能力,并掌握体育技能。(2) 身心全面发展的原则身心全面发展的原则就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学的重点不仅

37、指向 学生的身体,而且更要 指向学生的心理. 身心全面发展原则的依据: 贯彻身心全面发展原则的要求:(3) 技能教学为主原则技能为主的教学原则是指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由于体育学科的特 点,学生一般是以身体 活动为手段来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并在此过程 中进行体育能力的培养. 技能为主教学原则的 依据: 贯彻技能为主教学原则的要求:(4) 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只要 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了兴趣,这种驱动力就 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然后再在体育实践 中有意进行强化,使 这种动力保持终身,使体育学习得以顺利进行,否则,在体育学习中

38、 会产 生许多身顺而心违的现象,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的依据: 贯彻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 的要求。(5)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原则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原则是指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培养 自己的终身体育意识, 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教师在教 学时也应时刻注意渗透终身体育思想,以此来指导 教学. 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原则的依据: 贯彻为终身体育打基础教学原则的要求。(6)合理安排生理、心理负荷原则运动负荷是指人体在运动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它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个方面。量是指完 成练习的数量、次数、组数、时间、距离和重量等;强度是指完成练习所用力量的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 度,它包括动作的速度、练

39、习的密度、间歇时间的长短、负重的重量、投掷的距离、跳高的高度等。量 和强度是决定运动负荷效果的主要因素。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是指在身体锻炼中,要根据锻炼者自身的情况,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既能 使身体产生一定的疲劳,又能承受,并能与休息合理地交替。一般性原则:1 自觉积极原则 2 学生主体性原则 3 因材施教 4 循序渐进原则 5 巩固提高性 原则 6、全面效益(评价)原则第13页教师网课程客服电话:4006-01-9999 教师招聘考试 QQ 群:426026448第三章体育教学内容及方法概念:体育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卫生保健基本知识和各种运 动动作。第一节体育教学大纲一

40、、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2、实用性去趣味性原则3、符合学生生理特征的原则4、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5、6、统一性与灵活性原则7、教材内容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相结合的原则二、中小学校体育教材的分布与特点(一)小学教材的内容特点:1、体育与卫生保健常识2、游戏3、基本活动4、韵律活动和舞蹈5、基本体操6、小球类7、民族民间体育(二)中学体育教材内容特点1、体育基本理论知识2、跑、跳跃、投掷3、体操4、球类第14页教师网课程客服电话:4006-01-9999 教师招聘考试QQ群:4260264485、发展身体素质练习6、韵律体操和舞蹈三、动作的要素构成一个完整动作的 7

41、 个要素: 1、身体姿势2、动作轨迹3、动作时间4、动作的速率动作的速度5、6、动作的力量7、动作的节奏四、运动动作的分类及运用1、按发展不同的基本活动技能分类2、按发展不同的身体素质分类3、按发展人体的各个不同解剖部位分类4、按身体练习本身不同的技术结构分类第二节体育教学的指导法定义:体育教学方法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途径和手段。语言、运动动作、器材设备是体育教学的三个主要因素。一、语言法1、定义:是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2、主要形式:讲解、口令和指示、口头评定成绩、口头汇报和自我暗示讲解包括:直陈法、分段发、概要法、侧重法、对比法、提问法、

42、联系法二、直观法1、定义: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借助听觉、视觉、和肌肉本体感觉等感觉器官感知动作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2、主要形式:动作示范、教具和模型的演示、电影和电视录像以及条件诱导等。第15页教师网课程客服电话:4006-01-9999 教师招聘考试 QQ 群:4260264483、动作示范的种类:正面示范、镜面示范、侧面示范、背面示范为了显示动作的左右距离,采用正面示范;为了显示动作的前后部位,采用侧面示范;对方向、路线变化比较复杂的动作,可采用背面示范;对于一些简单动作,为了便于教师领做、学生模仿则可采用镜面示范。总之,要使所要观察动作的面与学生的队列面成平行,学生的视线与动作示范面尽可

43、能按近垂直,使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4、示范的要求:(1)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示范要求(2)(3)示范要利于学生的观察(4)示范要与讲解相结合动作示范是作用于视觉器官的直观方式,易于收到感知动作形象的效果。生动形象的讲解则是通过语言作用于听觉器官的直观方式,可准确指示动作技术的内在联系。实践证明,把两者结合运用所获得的感知效果比单独运用要好。结合的方式:有先讲解后示范,先示范后讲解,边示范边讲解等。应随动作的性质、对象的水平而有所不同。第三节体育教学的练习法与教育法体育教学中的练习法是指根据完成教学目标的需要,通过身体和思维活动对动作进行反复练习的一种方法。练习法种类:一、重复法二、变换法三、持续

44、法四、间歇法五、游戏法六、比赛法七、循环练习法第16页教师网课程客服电话:4006-01-9999 教师招聘考试 QQ 群:426026448教育法: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四项教育发展个性的方法很多,最基本的方法有:说服法、 榜样法、评比法、表扬法和批评法。第四章体育课第一节体育课的类型和结构体育课的类型主要是根据课的教学目标、教材性质和学生的特点等因素所划分的课的不同种类。学校体育课从内容性质上分,通常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大类。一、体育课的类型1、理论课定义:理论课是指按照教学计划,在室内讲授体育与卫生保健基础理论知识的课。2、实践课实践课是指在操场上(或体育馆、健身房等)进行的实际从事运

45、动动作练习的课。实践课按课的具体目标,又可以划分为引导课、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 5 种。 二、体育课的基本结构1、定义:体育课的基本结构,是指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和各部分的内容安排顺序、组织教法以及时间分配等。2、体育课内容的划分: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第二节体育课的密度一、体育课密度的概念及意义1、类别:课的密度分为综合密度和运动密度两种。a.综合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时间(包括教师指导、学生练习、相互帮助 与观察、练习后的休息及组织措施等)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b.运动密度: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又称练习密度。二、安排调节体育课密度的要

46、求合理安排密度的几点注意要求:第17页教师网课程客服电话:4006-01-9999 教师招聘考试 QQ 群:4260264481、课前认真备课2、改进和提高课的组织水平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巧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发挥体育骨干作用4、第三节体育课的负荷所谓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运动负荷包括运动 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体育课的负荷包括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一、体育课的运动负荷1、定义: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它反映着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身体生理机能一系列变化。2、意义:课的运动负荷是否适宜,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47、应随着学生的有机能力的改善和提高,适当地增加运动负荷。运动负荷的增加是否是逐步的、适度的、增 加过快、过猛,不仅不能增强学生体质,而且有损身体健康,甚至会导致产生意外的伤害事 故。所以,科学地合理安排课的运动负荷对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提 高运动成绩,防止伤害事故,都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要求与方法1、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要求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总的来说,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技能适 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制定合理运动负荷所要注意的方面:根据课的类型和要求来安排运动负荷。(1)(2)运动负荷应符合学

48、生的身体发展和训练水平。考虑教材的性质、活动范围、难易程度、练习强度,以及与学生生理特点之间的关 (3)系。(4)安排运动负荷还应考虑其他有关的因素。2、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方法第18页教师网课程客服电话:4006-01-9999 教师招聘考试 QQ 群:426026448教师不仅在课前要周密地安排运动负荷,在课的运行中还要细致地观察和分析运动负荷 的大小及其变化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调节运动负荷。调节运动负荷一般可采用下列方法:(1)改变练习内容改变运动的某些基本要素(2)(3)改变练习的重复次数,延长或缩短练习的时间和练习的间隔时间,即改变练习的密 度。(4)改变练习的顺序和组合,安排合理

49、休息时间(5)改变练习的条件改变课的组织教法(6)(7)利用讲解、示范及组织学生观摩、讨论、提问等方法(二)检查与评定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方法1、观察法2、自我感觉法3、生理测定法二、体育课的心理负荷1、定义:心理负荷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上对承受刺激产生心理反应的量和强度的总和。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受外界信息(教学内容、教学环境、运动负荷、竞争对抗、胜负奖罚、表扬批评、人际关系等)的刺激,引起注意、情绪、意志等一些列活动变化,使学生大脑中 枢神经系统承受一定强度的应激,造成精神能量的消耗。2、意义:在体育课上,学生在身体练习过程中,不仅承受一定的生理负担,而且也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负担。根据课的目标和学

50、生实际,合理安排好课的心理负荷,掌握并调节好学 生在课堂上心理负荷的节奏,这也是衡量体育课质量的重要方面。3、与心理符合紧密相关的心理活动指标:(1)注意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情绪情绪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产生的态度体验。(3)意志意志是根据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自觉目标、克服困难、力求加以实现的心理过程。第19页教师网课程客服电话:4006-01-9999 教师招聘考试 QQ 群:426026448第四节体育课的准备与分析一、体育课的准备1、备课的意义和形式教师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上好体育课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 和教学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应以教

51、师个人准备为主。2、备课的内容与要求备课的内容:备学生备场地、器材备教材和教法编写教案备体育骨干二、体育课的分析体育课的分析,就是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和评定。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体育课 的检查分析工作,以便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第五章体育工作计划定义:它是根据国家规定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科学系统地安排整个教学工作,顺利 完成教学任务不容缺少的计划文件,是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和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一般包括:全年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单项 (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和课时计划(教案)四种。一、全年教学工作计划(一)制定全年教学工作计划的步骤与方法1、认真专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重点掌握所教年级教材的目标、作用、重点和难点;认真分析各项教材之间的关系和临近年级教材之间的联系。2、根据学生体育基础和学校的教学条件,对大纲规定的本年级教材内容作某些必要的调整和补充。第20页教师网课程客服电话:4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