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作文指导_第1页
青年教师作文指导_第2页
青年教师作文指导_第3页
青年教师作文指导_第4页
青年教师作文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青年教师朋友:本次习作指导,我们应该安排哪些教学环节呢?武老师:本次习作指导,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思路【指导流程仅供参考】前作文,未成曲调先有情1话题交流,真情融汇:吹面不寒杨柳风同学们,秋天来了,一群群大雁向南飞,一朵朵白云天空飘,一片片树叶落下来。你喜欢秋天吗?说一说你喜欢秋天的什么?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一个秋字,可以组成很多的词语,你谁能给秋字找个朋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谁能说出这句诗写出了什么季节的景色?你是怎样理解的。2成与点睛,诗句引趣:嘈嘈切切错杂弹秋天的诗句很多,秋天的成语更多。下面我们来读一读关于秋的成语。暗送秋波 百岁千秋 冰壶秋月 冰壸秋月 春花秋实 春

2、花秋月 春华秋实 春兰秋菊 春露秋霜 春秋笔法 秋波盈盈 秋风过耳 秋风落叶 秋风扫落叶 秋风扫叶 千秋人物 千秋万代 千秋万古 千秋万世 千秋万岁 秋风团扇 秋风纨扇 秋高马肥 秋高气和 秋高气爽 叶落知秋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日三秋 一叶报秋 一叶知秋 一字千秋 盈盈秋水 有事之秋 一叶落知天下秋秋天的诗句也很多,读一读下面的描述秋天的诗句: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秋色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秋月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

3、诗人彻底知。秋味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秋风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诗,为什么?秋天的诗也很多,读一读下面的描述秋天的诗: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枫桥夜泊(唐张 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说说你最喜欢那一句诗,为什么?3激发情趣,游戏引路:未成曲调先有情猜一猜:下面的一首儿童诗会写哪些景色?秋天在哪里/秋天在田野里/秋天在树林里/秋天在果园里/秋天在小溪里/秋天在校园里/秋天在/ 我爱秋

4、天。议一议:这首小诗有什么不足?中作文,奇思妙想我能行1奇思妙想,开启心路:一语天然万古新(1)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师: 近来,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了吗?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趣事?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出来吧。小组交流:根据习作提示,让学会在无拘无束的小组交谈中,捕捉习作内容,激发习作兴趣。(2)集体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交流自己看到的情况。要求:一开始看到了什么?后来又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由此说出观察的感受。(3)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

5、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4)学生交流。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5)讨论如何写。师:想一想,你打算如何构思写作自己的看到的景点?或是如何写你身边的景物?(6)学生交流。老师归纳。写作顺序:按参观游览的顺序写,按时间变化的顺序写,按地点变化的顺序写,按静态动态变化的顺序写、按先总后分的顺序写写作方法:抓住特点写,写看到听到想到的,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具体描述2佳作引路,章法导写:要把金针度与人读一读,想一想:下面这段话好在哪里?

6、模仿写一段话。然后选择两名同学的习作进行点评。秋天在果园里。瞧,那一片柿树,红得多么好看,简直一片火似的。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树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这人喜爱。大金帅苹果则金光闪闪,呈现出一片黄澄澄的颜色。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红玛瑙似的果子。葡萄呢,就更加绚丽多彩,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似的;而那种叫红玫瑰的,由紫中带亮,圆润可爱,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什么特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读一读,议一议,下面这段话有什么启发?模仿写一段

7、话。然后选择两名同学的习作进行点评。秋天在田野里。田野里庄稼成熟了:谷穗染黄,黄得像金;高粱泛红,红得似火;棉花吐絮,白得如雪;一大片一大片的,列成方阵,布满田野。尤其是那谷穗,沉甸甸的,像狼尾巴一样向下垂着;还有那高粱穗像红绣球,缀满着闪光的珍珠;玉米穗像大棒子,毗牙咧嘴地笑着;那满坡的豆子,浑身都结满了豆荚,微风中,像摇响了的铃裆似的,荡起了一层层的涟漪。农民们喜气洋洋地忙着收割,小伙子们穿着秋衣,姑娘们系着花裙,人们挥着银镰,一阵阵的笑声抖掉了各自脸上的汗珠。这秋色秋情多么让人耳目一新呀!(你学会了什么修辞方法?你看到了这段文字的特色是什么?)读一读,悟一悟,下面这段话有什么启迪。模仿写

8、一段话。然后选择两名同学的习作进行点评。秋天在公园里。瞧,一簇簇菊花扑入眼帘。菊花的颜色各种各样:有红的,红的像火;有白的,白得似雪;有黄的,黄得如金。真是美不胜收、五彩缤纷。菊花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卷曲,像外国姑娘头上的卷发;有的洁白紧密,像老爷爷下巴上的胡须。各种颜色的各种形状的菊花混成一片,成了菊花的世界!菊花的海洋!(体会哪些句子写的好,为什么好?)总评:比较这三段话的异同。教学策略: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使学生较容易地进行模仿练习;分段练习,降低了习作的难度;读、议、写三位一体,有机融合,使作文的过程变成了一个生动有趣的过程。看表格,明章法,导写作。题目我爱秋天开头总写对秋天的喜爱分写

9、一具体描写秋天在田野里分写二具体描写秋天在花园里分写三具体描写秋天在树林里分写四具体描写秋天在结尾总结全文、抒发感情、赞美秋天读例文,学方法,品文意。a 教师出示范文,指导学生阅读。(把上面的三段合成一篇文章,加上开头和结尾。提示两至三种开头和结尾方法。)b 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的好?说说你的理解?(2)范文中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秋天的景色的?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请谈一谈你的启发和感受。3教师学生集体点评和小结: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交流评价习作。4快速行文,一气呵成:轻舟已过万

10、重山引言:指导学生写出一个新颖的开头和结尾。然后指导学生把刚才写的三段连起来,组合成一篇文章。有针对性地指导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习作。鼓励学生快速习作,在30分钟内能完成习作初稿。后作文:快乐体验更新颖(引言:传统的作文教学是学生习作老是批改。关住的是结果,忽视的是过程。本案例把开放评价引入作文课堂,使习作评价这一环节变得生动有趣。通过自评、互评,二次习作,定格写法。)1自我欣赏,同伴交流:大珠小珠落玉盘(1)把自己写的这篇作文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内容加上去,需要删除的地方划掉。(2)把自己最满意的句子或词语划出来,写出自己得意评点。说明自己这样写的好

11、处。(3)相互修改。自己修改满意了,把作文读给同桌听听,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或同桌交流批改。(4)学生自评。学生自我评价,说说自己的进步,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2集体会诊,创新行文:二月春风似剪刀(1)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让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注意听,明白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2)师生评价。教师的评点要有特色;一段只评一点。具体说要注意以下三点:有利于学生听了后能“一文能得一点”,对学生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或从作文特色切入,从而揭示主旨。或直奔主旨,分析此文特色对揭示主旨的作用。“评点”务必抓住作文特色。“评点”抓特色的途径是:从作

12、文的字里行间去发掘。“评点”写的是“文章中有,字面上无”的内容。(3)二次生成作文。根据同学、老师的意见各自修改习作。教学策略:在学生自改、互评的基础上评议习作,目的就是引领学生在“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终身受用”的“自改能力”。自改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别人听,可以征询别人的意见,把作文修改得更好。通过互评,可以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借鉴他人的优美词句。教师与学生一道参与习作的评价,要引导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习作,分享他人习作快乐。作者作文有感性体验,但不一定上升到理性认识“评点”给作者以再培养。有利于学生不仅学会作文,而且学会阅读评价别人

13、的习作。3佳作展览,评选最佳:回眸一笑百媚生小组内互评、交流,推荐“最佳”在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评,提修改建议。鼓励大胆提出自己习作中有自己个性的片断、语句,在班上大声朗读、自评,其他同学谈体会。优秀习作、有进步的习作贴在班级“佳作角”,供大家赏析。特别优秀的有个性的习作推荐在校文学社刊物发表。教学策略:此环节意在帮助学生书里写作信心,激励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变“要我写”为“我爱写”,“我写作,我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逐步使学生认识到习作是一种生活的需要。4变格创新,自由表达:映日荷花别样红引言:写作的好方法是练出来的,习作灵感是悟出来的,习作既能是创新实践后得到提高的。此环节的拓

14、展延伸,引导学生变化格式,“跳一跳摘桃子”,及早跃进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总结所学的章法模式。点拨学生变化创新。换一种方式描述秋天的景色,抒发自己热爱生活的感情。题目:我爱秋天的,秋天在哪里开头:总写(变格1)开头:总写 (变格2)分写:秋天来到田野里秋天来到果园里秋天来到校园里秋天来到小山上秋天来到分写:我爱秋天的田野我爱秋天的树林我爱秋天的校园我爱秋天的公园秋天来到结尾总写:结尾总写:学生选择上面的一个习题,课外练习。教学策略:“后作文”的变格练习是创新、是提高、是飞跃,是由技巧形成技能的过程。通过变格的练习,做到熟练地掌握所学的写作方法,掌握布局谋篇的章法模式。通过这一章法模式的练习,掌握描

15、述秋天景色的一种写作模式。拓展因为是拓展练习,学生可以自由选材,自主习作,自鸣天籁,“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特别建议本次习作指导教学,建议老师在操作中注意以下几点:(1)作前指导。可在本次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说一说,准备写什么景物,这个景物有什么奇妙的地方,打算分几方面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考虑好习作的内容和顺序。(2)作中指导。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开拓思路;及时发现共性的问题,并随机点拨。(3)作后指导。完稿后,选几名学生把习作读给同学听,大家共同评议,然后分头修改自己的习作。学生完成习作后,可以办一期以“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的习作展览。过去作文教学的三部曲:作文指导教师评改作文讲评。老师是唯一的主体,学生只能是按老师讲的去做。这种被动式的学习,造成了学生怕写作文、写不了作文。新课程小学习作教学的课程目标特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是一条十分重要过程与方法目标,也是一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更是一条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作文是做什么用的?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