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中语文九下《10陋室铭》word教案(1)_第1页
北师大初中语文九下《10陋室铭》word教案(1)_第2页
北师大初中语文九下《10陋室铭》word教案(1)_第3页
北师大初中语文九下《10陋室铭》word教案(1)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单元陋室铭教案课前预习:1、反复诵读全文,疏通文意。2、根据自己对此文的感悟,选择一首自己认为能与此文基调相匹配的乐曲。相关课程标准:“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诵读古代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注重积累、 感悟和运用,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个人, 因得罪了当朝权贵, 被贬至安徽和州县。按规定, 他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地方官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他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地方官很生气,吩咐差役把他

2、的住处迁到县城北门,由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附近垂柳依依,他见景生情,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地方官见其仍然悠闲自乐,又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他身居斗室,提笔写下了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他就是刘禹锡。二、检查预习:1、简介作者:刘禹锡( 772 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 关心社会现实, 忧虑国计民生。 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师补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

3、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2、简介文体:铭,古代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 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一般的铭辞目的只在于使人知所警戒,所以往往只提观点,不作论证。其基本特点可用陆机文赋说的“博约而温润”来概括。“博”指内容广博;“约”指文辞简约,概括性极强;“温”,气度温和,从容不迫;“润”,语调柔顺。铭的这些特点,是因为它讲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3、“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三、初诵美文:1. 全班

4、同学齐诵陋室铭,教师板书一些学生易错的字词,如:馨( xn)牍( d)鸿儒( hng r )2. 分小组读,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断句。断句参考:山/ 不在高,有仙 / 则名。水 / 不在深,有龙 / 则灵。斯是 / 陋室,惟吾 / 德馨。苔痕 / 上阶 / 绿,草色 / 入帘 / 青。谈笑 / 有 / 鸿儒,往来 / 无 / 白丁。可以 / 调 / 素琴,阅 / 金经。无 / 丝竹 / 之乱耳,无/ 案牍 / 之劳形。南阳 / 诸葛庐,西蜀 / 子云亭。孔子曰:“何陋 / 之有!” 3、自我检测:词语解释有仙则名出名(名词作动词)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惟吾德馨惟,只散布得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鸿儒:

5、指知识渊博的学者。鸿,大。苔痕上阶绿长到,蔓到(方位名词作动词)白丁:无官职的平民。这里指缺乏文化的人。金经:指用泥金(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书写的佛经。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发出的声音。案牍:指官府的文书。无丝竹之乱耳之:放在主谓之间,舒缓语气使。乱(形容词用作使动词)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4、重点 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这(虽然)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绿。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

6、劳累身心。孔 子云:何陋之有?译: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是君子住在这里 )有什么简陋的呢?三、课文分析:1. 学生交流讨论,疏通文句。2. 教师个别指导,以帮助学生疏通文意。4. 学生质疑,教师指导;教师提问,师生明确。(1)找出全文中心句。(2)作者分明说“陋室不陋”,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这一点?师生明确:第( 1)题:中心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第( 2)题:“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之清幽宁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学情预测 这两道题难度都不太大, 在疏通过文意的基础上,

7、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较快地解决。 同时,只设两道题是考虑到文章以诵读为主, 对这样优美的文章的太过细致分析反倒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故而不提倡细致分析。知大要即可。四、再诵美文:1、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喻什么?用了什么写法?明确:山水喻陋室设喻引题仙龙喻德馨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如何写室中事的?正面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明确:正反虚实写法(呼应)(呼应)反面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作者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明确: 引古贤之名室作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比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

8、, 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4、结尾为何又引用孔子的话?明确: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 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5、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不陋,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怀?明确: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6、赏析“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一句, 指出该句是怎样应了作者的心意的?好在哪里?明确:该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并且一个“上”字和“入”字让整个景色呈现出动态美,达到了化静为动的效果,充分表现出作者不以陋室为陋、安贫乐道的高尚志趣。五、总结: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处世之道的?七:比较阅读:1、陋室铭表现的精神境界与世间最美的坟墓所歌颂的精神境界是否一致?明确:( 1)一个是活着时的居室简朴狭小,一个是死后的墓葬,没有任何装饰,在不追求物质的享受上是一致的。( 2)淡泊声名上是一致的。( 3)两者崇尚美德的精神相一致。2、回顾隆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