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第一章_第1页
传热学-第一章_第2页
传热学-第一章_第3页
传热学-第一章_第4页
传热学-第一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热学(Heat Transfer)参考书v 教材: 传热学 杨世铭、陶文铨编著,第三版v 传热学 戴锅生,第二版v 数值传热学 陶文铨编著v 对流换热 V. S. 阿巴兹v 凝结和沸腾施明恒等编著v 辐射换热 余其铮编著v Heat Transfer (2nd Edition),by Anthony F. Millsv Heat Transfer ,byJ.P.Holmanv Fundamentals of Heat Transfer,by F. P. Incropera, D.P. DeWitt考 核 方 法v 平时成绩:30%(包括:测验、作业及出勤、实验.)v 期末考试: 70%第一章

2、绪 论1-0 概 述1.传热学(HeatTransfer)(1) 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讲主要有热量传递的机理、规律、计算和测试方法(2)热量传递过程的推动力:温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可以自发地由高温热源传给低温热源传递的推动力有温差就会有传热温差是热量2. 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的关系(1)+传热学 = 热科学(Thermal Science)关心的是热量传递的过程,即热热力学系统从一个平衡态到另一个平衡态的过程中传递热量的多少。铁块, M1 300oC量传递的速率。热力学: tm传热学: t(x, y, z,t ) = f (t ) 水,M220oC图1-1传热学与热力学的区别(2)传

3、热学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为基础,即F 始终从高温热源向低温热院传递,如果没有能量形式的转化,则F 始终是守恒的3 传热学应用实例自然界与生产过程到处存在温差 传热很普遍(1) 日常生活中的例子:a 人体为恒温体。若房间里气体的温度在夏天和冬天都保持20度,那么在冬天与夏天、人在房间里所穿的衣服能否一样?为什么?b 夏天人在同样温度(如:25度)的空气和水中的感觉不一样。为什么?c 北方寒冷地区,建筑房屋都是双层玻璃,以利于保温。如何解释其道理?越厚越好?(2) 特别是在下列技术领域大量存在传热问题动力、化工、制冷、建筑、机械制造、新能源、微电子、核能、航空航天、微机电系统(MEMS)、新

4、材料、军事 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3) 几个特殊领域中的具体应用a航空航天:高温叶片气膜冷却与发汗冷却;火箭推力室的再生冷却与发汗冷却;与空间站热控制;空间飞行器重返大气层冷却;超高音速飞行器(Ma=10)冷却;核热火箭、电火箭;微型火箭(电 火箭、化学火箭);太阳能高空无人飞机bc微电子:电子芯片冷却生物医学:肿瘤高温热疗;生物芯片;组织与器官的冷冻保存de军制事:飞机、坦克;激光;贮存冷:跨临界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热泵;高温水源热泵源:太阳能;燃料电池f新能4 传热过程的分类按温度与时间的依变关系,可分为稳态和非稳态两大类。1-1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

5、(热传导)、对流(热对流) 和热辐射。1导热(热传导)(Conduction)(1) 定义:指温度不同的物体各部分或温度不同的两物体间直接接触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 子热运动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现象(2) 物质的属性: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发生(3) 导热的特点:a 必须有温差;b 物体直接接触;c 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传递热量;d 在引力场下单纯的导热只发生在密实固体中。(4)导热的基本定律:1822年,法国数学家Fourier: t = -lA dtW W dxlq = = -ldt2AdxmQ上式称为Fourier定律,号称导d0x热基本定律,是一个一导

6、热。其中:态图 1-2 一态平板内导热F:热流量,单位时间传递的热量W;q:热流密度,单 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A:垂直于导热方向的截面积m2;l:导热系数(热导率)W/( m K)。dxdt(5) 导热系数l表征材料导热能力的大小,是一种物性参数,与材料种类和温度关。 l金属 l非金属固体 l液体 l气体复习:1 传热学的研究内容2 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的关系3 传热学应用实例4 传热过程的分类5 导热(1)(2)(3)(4)(5)定义物质的属性:导热的特点导热的基本定律导热系数l(6) 一态导热及其导热热阻如图1-3所示,稳态q = const,于是积分Fouriertw1 - tw

7、2d定律有:dtw2q0 dx = -l tq = ldtw1- tw2= Dtrlq = tw1tdltw1- tw2Dt = tw1l= dRltw2AlQ= d d0xRl导热热阻AlQtw1tw2= d rldAl单位导热热阻l图1-3 导热热阻的图示dxdt例题1-1例题1-1 一块厚度=50 mm 的平板,两侧表面分别维持在试求下列条件下的热流密度。= 300o C,t= 100o C.w2tw1(1)材料为铜,=375 w/(mK );(2)材料为钢,=36.4w/(mK );(3)材料为铬砖,=2.32w/(mK );(4)材料为铬藻土砖, =0.242w/(mK )。解:参见

8、图1-3。及一态导热公式有:q = l tw1 - tw2= 375 300 -100 = 1.5106 Wm2铜:d0.05q = lm2钢:dq = l tw1 - tw2= 2.32 300 -100 = 9.28103 Wm2铬砖:d0.05硅藻土砖: q = l tw1 - tw2= 0.242 300 -100 = 9.68102 Wm2d讨论:由计算可见,0.05由于铜与硅藻土砖导热系数的巨大差别,导致在相同的条件下通过铜板的导热量比通过硅藻土砖的导热量大三个数量级。因而,铜是热的良导体,而硅藻土砖则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tw1 - tw2 = 36.4 300 -100 = 1.4

9、6105 W0.052对流(热对流)(Convection)(1) 定义:流体中(气体或液体)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 间,由于发生相对的宏观运动而把热量由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2) 对流换热:当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的热量传递过程,他与单纯的对流不同,具有如下特点:a 导热与热对流同时存在的复杂热传递过程b 必须有直接接触(流体与壁面)和宏观运动;也必须有温差c 壁面处会形成速度梯度很大的边界层(3)对流换热的分类无相变:强迫对流和自然对流有相变:沸腾换热和凝结换热图1-4对流换热中边界层的示意图(4) 对流换热的基本计算公式牛顿冷却公式 = hA(tw - t )Wq = = h(tA)Wm

10、2 - twf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Fq 热流量W,单位时间传递的热量W (m2 K) 热流密度 W m2 h 表面传热系数 与流体接触的壁面面积 m2 固体壁表面温度 oCA 流体温度 oCttw(5) 对流换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W(m2 K)h =( A(tw - t )当流体与壁面温度相差1度时、每单位壁面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影响h因素:流速、流体物性、壁面形状大小等DtDt=1(hA)RhDt=Dtq =1hrh(6)对流换热热阻:DtDt=1 (h

11、A)RhDt=Dtq =1hrhR=1 (hA) oC W hr=1 hm2 o CW hThermal resistance for convection3(1)(2)热辐射(Thermalradiation)定义:有热运动产生的,以电磁波形式传递能量的现象特点:a 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0 K,就会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b 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伴随能量形式的转变;d 具有强烈的方向性;e 辐射能与温度和波长均有关;f 发射辐射取决于温度的4次方。(3)a生活中的例子:当你靠近火的时候,会感到面向火的一面比背面热;b 冬天的夜晚,呆在有窗帘的屋子内会感到比没有窗帘时要舒服;cd太阳能

12、传递到地面冬天,蔬菜大棚内的空气温度在0以上,但地面却可能结冰。图16(4) 辐射换热:物体间靠热辐射进行的热量传递,它与单纯的热辐射不同,就像对流和对流换热一样,(参照图18)。(5)a辐射换热的特点不需要冷热物体的直接接触;即:不需要介质的存在,在真空中就可以传递能量b在辐射换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换物体热力学能电磁波能物体热力学能c无论温度高低,物体都在不停地相互发射电磁波能、相互辐射能量;高温物体辐射给低温物体的能量大于低温物体辐射给高温物体的能量;总的结果是热由高温传到低温(6) 辐射换热的研究方法:假设一种黑体,它只关心热辐射的共性规律,忽略其他因素,然后,真实物体的辐射 则与

13、黑体进行比较和修正,通过实验获得修正系数,从 而获得真实物体的热辐射规律(7) 黑体的定义:能吸收投入到其表面上的所有热辐射的物体,包括所有方向和所有波长,因此,相同温度下,黑体的吸收能力最强,(8)黑体辐射的控制方程:F = AsT 4Stefan-Boltzmann 定律q = sT 4真实物体则为:F = eAsT 4(9)两黑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参见图19):F = As (T 4 - T 4 )12T1T2sT 41= s (T 4- T 4 )q1212sT 42图17 两黑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例题1-2其保温层外径d=583mm,外表面一根水平放置的蒸汽管道,vt=48 C,t=

14、23o Co实测平均温度及空气温度分别为,此wf时空气与管道外表面间的自然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h=3.42/(m2 K), 保温层外表e面=的0发.9射率问:(1) 此管道的散热必须考虑哪些热量传递方式;(2)计算每米长度管道的总散热量。解:(1)此管道的散热有辐射换热和自然对流换热两种方式。Wql(2)把管道每米长度上的散热量记为量为:当仅考虑自然对流时,单位长度上的自然对流散热= pd hDt = pdh(tw - t f )= 3.14 0.583 3.42 (48 - 23)= 156.5(W / m)近似地取管道的表面温度为室内空气温度, 于是每米长度管道外表面与室内物体及墙壁之间

15、的辐射为:ql ,c= pdse (T 4 - T 4 )ql ,r12= 3.14 0.583 5.67 10-8 0.9(48 + 273)4 - (23 + 273)4 = 274.7(W / m)讨论: 计算结果表明, 对于表面温度为几上几十摄氏度的一类表面的散热问题, 自然对流散热量与辐射具有相同的数量级,必须同时予以考虑。1-2 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1 传热过程的定义:两流体间通过固体壁面进行的换热2 传热过程包含的传热方式:导热、对流、热辐射辐射换热、对流换热、热传导图18 墙壁的散热3 一态传热过程中的热量传递忽略热辐射换热,则1R=左侧对流换热热阻h1Ah1= dR固体的导热热

16、阻lAl1R=右侧对流换热热阻h1Ah1图 19 一态传热过程上面传热过程中传递的热量为:(t f 1 - t f 2 )(t f 1 - t f 2 ) = 1+ d+ 1R+ R+ Rlh1h 2AlAh1Ah2(1-10)传热系数 = Ak (t f 1- t f 2 ) = AkDt11k =d1h11r+ r+ r+单位热阻或面积热阻lh1h 2lh2m2 K,传热系数W是表征传热过程强烈程度的标尺,不是物性参数,与过程有关。ak 越大,传热越好。若要增大k,可增大注意:h1 ,l,h2或减小db非稳态传热过程以及有内热源时,不能用热阻分析法ch1、h2的计算方法及增加k值的措施是本

17、课程的重要内容1-3传热学发展简史18世纪30年代工业化革命促进了传热学的发展v 导热(Heat conduction) 钻炮筒大量发热的实验(B. T. Rumford, 1798年) 两块冰摩擦生热化为水的实验(H. Davy, 1799年) 导热热量和温差及壁厚的关系(J. B. Biot, 1804年) Fourier 导热定律(J. B. J. Fourier , 1822 年 ) G. F. B. Riemann/ H. S. Carslaw/ J. C. Jaeger/ M. Jakob v 对流换热(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不可压缩流动方程(M.Na

18、vier,1823年) 流体流动Navier-Stokes基本方程 雷诺数(O.Reynolds,1880年)(G.G.Stokes,1845年) 自然对流的理论解(L.Lorentz, 1881年) 管内换热的理论解(L.Graetz, 1885年;W.Nusselt,1916年) 凝结换热理论解(W.Nusselt, 1916年) 强制对流与自然对流无量纲数的原则关系(W.Nusselt,1909年/1915年) 流体边界层概念(L.Prandtl, 1904年) 热边界层概念 湍流计算模型(E.Pohlhausen, 1921年)(L.Prandtl,1925年;Th.Von Karman, 1939年;R.C. Martinelli, 1947年)v 热辐射及辐射换热(Thermal radiation) 黑体辐射光谱能量分布的实验数据(O.Lummer,1889年) 黑体辐射能量和温度的关系(J.Stefan and 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