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雄燕-从宽带业务发展看FTTH的机遇和挑战.ppt_第1页
唐雄燕-从宽带业务发展看FTTH的机遇和挑战.ppt_第2页
唐雄燕-从宽带业务发展看FTTH的机遇和挑战.ppt_第3页
唐雄燕-从宽带业务发展看FTTH的机遇和挑战.ppt_第4页
唐雄燕-从宽带业务发展看FTTH的机遇和挑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宽带业务发展看FTTH的机遇与挑战,博士 2008年5月7日,武汉,提纲,一、我国宽带业务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FTTH的驱动力与挑战 三、FTTx的技术选择与光进铜退策略,宽带:电信之未来,宽带:电信转型的基础和依托 宽带:综合信息服务和多媒体服务的基础 宽带:ICT业务的依托 宽带:新的业务增长点 宽带:固网之优势和希望 无线的带宽是有限的,而光纤的带宽潜力无与伦比,电信转型的基本方向 从窄带通信向宽带通信转型 (宽带) 从话音服务向综合信息和多媒体信息服务转型 (融合) 从封闭式经营向开放式经营转型 (开放),中国电信: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中国网通:宽带通信及多媒体服务提供商,我国宽带接

2、入迅猛发展,2002 年宽带上网用户在全部互联网用户中仅占6.3%,2007年这一比例已近78%。表明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已步入宽带时代 截至2007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2.1亿户,其中宽带互联网用户就高达1.63亿户,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6646万线, ADSL是主要宽带接入手段,占据我国宽带接入近80%的市场份额,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DSL市场,中国宽带上网用户数增长趋势 China broadband Internet users,单位:万人,迈入宽带互联网新时代(宽带2.0),Web1.0 Web2.0 Web2.0不是单一的技术或业务,而是互联网的新理念与新文化,体现为用户由被动使用互

3、联网到主动创造互联网 具体形态:博客(BLOG)、RSS、Wiki、社会网络(SNS)、P2P、即时消息(IM)等 C/S模式 P2P模式 文本内容 视频内容 集中控制 开放协同 精英创造 草根创造 商业模式与技术加速创新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互联网新时代带来的 视频应用刺激对带宽的需求:宽带互联网 人们需要随时随地使用互联网:泛在互联网 P2P颠覆了传统网络与业务运营模式 Web2.0开启了商业模式与业务创新新时代,接入,门户,搜索,社交,P2P(peer to peer):带宽消耗的新因素,P2P被认为是近五年互联网最为普遍的应用,也是带宽消耗的主要因素。 据统计,P2P流

4、量约占服务提供商网络总流量的6080。但巨大的增量带宽并未能带来相应的收入增长,运营商不断被动扩容 P2P打破了接入网上下行非对称的常规。P2P使得网络的流量流向预测更加困难,我国P2P流媒体业务蓬勃发展,P2P流媒体占全部P2P流量的60%多 2007年, 我国P2P流媒体用户规模达6500万人,约占中国网民的1/3 P2P流媒体已被许多主流媒体所采用,如用于重大活动的直播,PPLive,PPstream,UUSee等P2P流媒体网站高峰时的同时在线人数达到数百万,P2P流媒体开始被主流媒体所采用,电信运营商开始涉足P2P应用,中国网通2008年4月启动“视网计划”,推出基于P2P的“网视机

5、”业务,数据业务流量增长与收入增长不同步,话音业务还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全球互联网与话音业务流量,(Petabits/Day),0,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Internet,Voice,数据业务消耗了大量带宽,话音,数据,P2P即时通信冲击传统话音业务,“下载完Skype,我意识到传统通信时代结束了。”FCC前主席鲍威尔的这句话在很多场合被人提起。 “I knew it was over when I downloaded Skype,” Michael Powell, chairman, Federa

6、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Skype的广告语:Skype是免费的全球语音沟通软件: 用Skype可以与全球两亿好友进行免费的文字、语音、视频交流;开展电话会议;或是快速传送文件。Skype Out可以让您直接从Skype拨打长途电话到全球任何一部普通座机或者手机,而费用只有普通IP电话的十分之一。 截至2007年9月底, Skype全球注册用户已超过1.73亿,而全球最高同时在线人数已突破1000万。中国注册用户数超过了5100万,其中以商企白领、科研教学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在校学生等中高端人群为Skype用户主体。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Skype全球用户最多

7、、最活跃的区域市场。,现阶段运营商与P2P应用的博弈关系,P2P给运营商带来的好处 培育了用户 丰富了应用 普及了宽带 改善了业务质量,P2P给运营商带来的挑战 占用大量带宽 蚕食话音业务 增加监管难度,现阶段:“堵疏用”(管疏结合,主动应用),目前运营商最大的获利点:宽带接入费收入增加,固话被分流,收入下降,带宽扩容费用大幅增加,IPTV:宽带市场的新驱动力,明天,商业用户接入 (IP-VPN),高速互联网接入(HSI),$,IPTV,今天,宽带市场的增长点 高速互联网接入(HSI) 商业用户接入 (IP-VPN) IPTV,拉增量用户 保存量用户 提升ARPU,截至2007年底,我国约有1

8、00万IPTV用户 管制政策依然是我国IPTV发展的最大障碍,家庭网络:家庭通信、娱乐应用与信息化生活,视频电话,音频/视频点播,游戏,TV上网,运营商控制的家庭网关,电视直播,Stefanie: What do about this film.?,消息 (SMS,MMS),信息服务 (生活、教育、医疗等),“家庭”:固网运营商的着力点和优势所在,业务融合呼唤宽带综合接入网,家庭新业务以及特点,可视电话,即时消息,VoIP,家庭新业务,消费者的体验,话音包月与高级通信业务IM/Presence等,互动信息及时掌握,完全的沟通体验,高速上行,更高速下行,低时延,我国视频业务的发展趋势,以P2P为

9、代表的互联网视频应用将更为普及,应用将涵盖娱乐、教育、商务、信息服务等多个领域,并在向高清视频方向发展 P2P流媒体 CNC Max等视频网站 数字电视将得到更大发展(国办发20081号: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手机电视开始试水市场 支持包括国有电信企业在内的国有资本参与数字电视接入网络建设和电视接收端数字化改造 IPTV技术和业务试验不断深入,但政策问题将妨碍业务的发展 政策坚冰依然存在 视频监控业务持续升温,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平安城市,行业监控,家庭监控, 视频通信业务将有新起色 NGN视频通信(点对点视频,视频会议) 即时通信 视频呼叫中心,提纲,一、我国宽带业务的发展趋势

10、 二、我国FTTH的驱动力与挑战 三、FTTx的技术选择与光进铜退策略,宽带业务驱动接入网的提速改造,接入线路改造,接入技术升级,分析现有线路情况,控制主干线路距离,整改入户线路,消除线路串扰,ADSL2/2+,VDSL2,ADSL升级,根据资源情况发展LAN接入,FTTx,新技术引入,各类业务对带宽的要求,下行,上行,2008年,2009年,2010年,2010年以后,IPTV 视频通信 上网业务 VoIP 视频监控 上网+视频,2-3M 500k,512k,100k,5-6M 1M,2-3M,100k,10-12M 2M,4-6M,100k,20M 4M,10M,100k,4M,2M,4M

11、,2M,1M,1M,1M,1M,512k-4M,512k-1M,2- 8M,1- 2M,4- 15M,2- 4M,20- 30M,4- 10M,2008年,2009年,2010年,2010年以后,1M,家庭接入带宽需求预测,我国光进铜退的驱动力(1),业务需求的驱动 高端客户的高速上网需求 IPTV/Triple Play的发展要求 多媒体信息服务的需要 (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政企信息化) P2P对带宽的消耗和对双向视频应用的推动 高清晰视频监控 3G基站传输 农村信息化建设 有线电视运营商经营数据业务 市场竞争的驱动 电信竞争的加剧(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的竞争,移动运营商与固网运营商争夺信息化

12、市场,有线电视运营商进入宽带领域):利用光接入争夺市场,提供差异化服务,宽带电信网,数字电视,NGI,FTTx,我国光进铜退的驱动力(2),降低成本的驱动 光接入能有效地降低运维成本,降低电耗,节省管道与设备空间,节省骨干光纤资源,节约日趋宝贵的铜资源,解决部分偏远地区铜缆被盗问题 技术发展的驱动 以PON为代表的光接入技术日趋成熟,成本逐步下降 光接入是面向未来的技术手段,部署光接入有助于运营商保持领先地位 战略机遇的驱动 2008年奥运会的拉动:人类历史上第一届真正意义的宽带奥运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铜价暴涨 电缆盗窃案激增 最近几年,铜价一路暴涨,2007就已经上涨了百分之三十多。铜

13、成了紧俏货,一些不法分子也盯上野外那些电力、电信和广播电视设施,偷盗倒卖里面安装的铜制原器件。信息产业部有个统计,2005年全国电信系统设施被盗案件是5.3万起,而到了2006年,发案数就上升到了19万件。,我国FTTH发展面临的挑战,业务需求的问题 必须依赖光接入的高宽带业务(如HDTV)还有待发展;高带宽业务(如P2P)未必给运营商带来高收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运营商的积极性 成本偏高的问题 FTTH在成本上还难以与DSL竞争;我国降低运维成本的动力不如发达国家强 投资回报的问题 运营商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控制越来越严,对投资回报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更注重短期利益 政策层面的问题 IPTV、三网

14、融合还存在政策障碍;除了个别地方政府外,总体上我国缺乏对FTTH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技术层面的问题 PON设备的互通还需要从功能、性能、网管等层面进一步推进;需要不断探索和积累光接入网工程实施和网络运维的经验;需要与NGN、IPTV等业务系统的技术发展协同,并解决网络与业务综合管理的问题;需要解决断电对话音业务的影响问题,FTTH成本构成,设备成本,线缆设施 配套设施,工程施工成本,设备成本: 包括OLT、ONU或ONT、以太网光纤收发机、PDH光端机、点到点光以太网设备 对于PON,每线设备成本是按照平摊到一路PON系统的每个ONU进行计算,线路设施和配套设施: 包括各种型号光缆、配线架、交接

15、箱、终端智能盒、分路器、分歧接头盒、分纤盒等;配套管道、电源设施等,工程施工: 包括勘察设计、线路管道施工、设备安装调测、工程监理等,40%-50%,25%-30%,25%-30%,目前FTTH每线总成本约为2000-2500元,接入层融合带来的若干问题,用户端设备(ONU、家庭网关等)功能定位问题:是否将所有业务功能集成进ONU或仅让PON完成传送层功能? 端到端网络与业务管理问题:在一个接入网为多类不同业务网(PSTN,互联网,IP承载网,IPTV,NGN等)提供“综合接入”的情形下,如何实现端到端网络与业务管理? 维护手段问题:PON的运维手段还欠缺,运维经验还需要积累 维护体制问题:旧

16、有网络运行维护和业务管理体系与综合接入不相适应 网络体制问题:接入层的融合与带宽提升将影响网络体制,整个网络需要相应升级改造,接入网的发展需要与整体网络的演进步骤同步和协调,提纲,一、我国宽带业务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FTTH的驱动力与挑战 三、FTTx的技术选择与光进铜退策略,FTTx相关技术,光 接 入 技 术,点到多点结构 PON技术,点到点结构 点到点光接入技术,环网结构 MSTP技术,配套 设施 和 工程 技术 (ODN),新型入户光缆,光纤固定接续技术,光分路器,光网络资源规划、局点和无源设施的配线间、运维等,EPON与GPON的选择(1),EPON由IEEE标准化(802.3ah)

17、,其显著优势在于被日本广泛采用,产品商用较早,成熟度高,核心芯片量产大,设备成本低。 GPON由ITU-T标准化(G.984),其显著优势在其性能方面,如更高的速率和传输效率,对TDM业务的更好支持,更强的OAM功能,更高的标准化程度。得到欧美运营商的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具体选择哪类技术或产品要根据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 业务需求因素 技术成熟因素 设备成本因素 设备性能因素 网络现状因素,EPON与GPON的选择(2),EPON与GPON现阶段在我国会并存,EPON比GPON的起步早,也是我国目前PON应用的主流技术,但GPON正在奋起直追,发展前景被看好。 EPON与GPON间的技术竞争在一

18、定阶段还会继续,两者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在进行实际网络部署时,需要对具体应用环境、设备性能和成本等因素做综合评估后进行选择。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互相借鉴,二者在产品形态和性能、功能方面可能会越来越靠近并最终走向统一。,对于用户而言并不关心技术本身,用户需要的只是更 适合的设备以及更优质的服务,追求技术的适用性比 追求技术的完美性具有更大的价值。,固网运营商的“宽带”之路 加速光进铜退,永葆带宽优势,光进铜退的实施策略,指导思想:将投资重心转向光接入网,严格控制铜缆投资和使用 光进铜退 现阶段全力推进FTTB/FTTC,不断缩短铜缆长度,铜缆接入段最好控制在1.5km内 新建商业楼宇与住宅区原则上采用光纤覆盖,停止主干电缆建设,控制铜缆投资 合理选择“光进”技术:PON(GPON,EPON),P2P接入 合理选择”铜退”后的铜线接入技术:ADSL2+,VDSL2,LAN,MSAN 将光进铜退与NGN发展紧密结合,协调推进 应用模式 政府、企业等大客户:实施FTTB/O,积极开展ICT业务 高档小区:实施FTTB/H 新建小区:实施FTTB/C+AG/MSAN/DSLAM/LAN 旧小区改造:将DSLAM下移至小区,实施FTTB/C+MSAN/DSLAM 农村:光纤覆盖到村,推进农村信息化 其它:视频监控、工业园区、网吧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