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优课堂物理配粤教版选修1-1课件2019-8-30修订第1章 第1节_第1页
全优课堂物理配粤教版选修1-1课件2019-8-30修订第1章 第1节_第2页
全优课堂物理配粤教版选修1-1课件2019-8-30修订第1章 第1节_第3页
全优课堂物理配粤教版选修1-1课件2019-8-30修订第1章 第1节_第4页
全优课堂物理配粤教版选修1-1课件2019-8-30修订第1章 第1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理选修1-1配粤教版物理选修1-1配粤教版第一节有趣的静电现象物理选修1-1配粤教版1. 了解静电现象的发现过程,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简单的 静电现象2. 知道物体带电的原因,了解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3. 知道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掌握获得静电的方法了 解导体带电的特点和尖端放电现象物理选修1-1配粤教版课前自主学习一、电荷的种类及其性质两1 在自然界中存在 负电荷【联系拓展】种电荷, 即电荷和正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 负电排斥2电荷的基本性质:同性电荷相互相互 吸引,异性电荷物理选修1-1配粤教版二、三种起电方式1摩擦起电: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电子往往从一个物负体转移

2、到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的物体带 正电,这就是摩擦起电电,失去电子2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中的自由异号电子发生移动,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与带电体的电荷,远离的一端带与带电体 同号的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 电带电的3接触起电:将一个不带电的导体接触一个物体,则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也成为 带电物体 ,这种起电方式为接触起电物理选修1-1配粤教版三、电中和现象等量异种的正负电荷发生完全相互 抵消的现象 四、电荷守恒定律1. 无论是哪一种起电方式,本质上都是电子在物体之间 或物体内部 转移 ,而不是创造出了电荷2. 电荷既不能被创造,

3、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 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 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 总量 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3. 电荷守恒定律也常表述为: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 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物理选修1-1配粤教版课堂互动探究1电荷的检验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验电器是一种最简单的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并能粗略判断 所带电荷量多少的仪器验电器的外形多种多样,但构造却大同小异图111 是一种实验室用的验电器,它的结构是:一根一端装有光滑金 属球的金属杆,通过橡胶塞插入玻璃瓶内,在杆的下端连上两 片金属箔玻璃瓶的作用是为了防止空气流动对金属箔产生影响物理选修1-1配粤

4、教版图111图112物理选修1-1配粤教版如图112所示,当带电体接触金属球时,带电体上的电荷就转移到金属球上,然后传到金属箔上,使金属箔也带同 样性质的电荷由于同性电荷相斥,使两片金属箔相互推开, 张开一定的角度金属箔张开角度的大小,反映了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物理选修1-1配粤教版2为什么在阴雨天做静电实验很难成功阴雨天空气潮湿,容易导电,带电体上的电荷会很快与周 围的异号电荷发生中和因此在阴雨天或湿度很大的环境中很 难使物体上保持稳定的电量,很多静电实验不易成功物理选修1-1配粤教版3常见静电现象分析(1)尖端放电原理带电体上的电荷都分布在导体表面,且分布是不均匀 的其分布特点是:突出的位

5、置,电荷比较密集;平坦的位 置,电荷比较稀疏导体尖锐部位的电荷特别密集,尖端附近的电场就特别 强,故容易产生尖端放电高压电器设备表面要光滑,是为了避免尖端放电避雷针顶端又尖又细,是为了利用尖端放电物理选修1-1配粤教版(2)火花放电带正、负电荷的物体相距很近或电荷积聚很多时,物体间会产生火花,并且伴有爆炸声,这是正负电荷中和并使空气 分子电离的过程,叫做火花放电运转的机器或运输汽油等易燃品的车辆需保持与大地有 导体连接,是为了及时导走静电,避免电荷积累引起火花放 电可利用火花放电制造电子打火器物理选修1-1配粤教版(3)雷电闪电和雷鸣实质就是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大地之间的火花放电产生雷电时电流很大

6、,若是雷电产生在云层与大地之 间,就会使电流通过的建筑物严重损坏,所以要注意避雷避雷针利用了尖端放电原理,使建筑物附近的云中的电 荷积累到一定量时就能通过避雷针的尖端放电而逐渐中和,因而不会在建筑物附近产生雷电,使其免遭雷击物理选修1-1配粤教版4干燥季节如何减少静电电击在干燥的冬季,回到家中脱去外套后如果接着去触摸导电 体,比如门把手、水龙头、煤气开关、其他人等,常会被电击 一下,使人很痛苦如何减少这种受电击的情况呢?脱外套时内外衣物摩擦,会产生大量电荷,从而使人体带电接着接触其他导体时,由于放电现象,产生很大的瞬时电流,会使人有被电击的感觉要减少电击现象,一是时慢一些,从而减少摩擦生电,同

7、时使内外衣物上的电荷能有充分的中和时间,二是后先不要用手接触导体,过一段时间后,身上的电荷和周围的异号电荷慢慢中和,人体就不带电了物理选修1-1配粤教版电荷守恒与摩擦起电M和N是两个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例 1擦后,M带正电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 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M转移到N CM在摩擦过程中创造了正电荷DN在摩擦过程中失去电子物理选修1-1配粤教版解析物体内部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物体看起来不带电,故A错M、N摩擦时电子从M转移到N,故M带正电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正确选项为B.答案B物理选修1-1配粤教版感应起电及电

8、荷守恒定律的运用如图113所示,A、B是被绝缘支架分别架起例 2的金属球,并相隔一定距离,其中A带正电,B不带电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13物理选修1-1配粤教版A. 导体B左端出现负电荷,右端出现正电荷,并且电量大小相等B. 若A不动,将B沿图中aa分开,则两边的电量大小可 能不等,与如何分有关C. 若A向B逐渐靠近,在B左端和右端的电量大小始终相 等并且连续变化D. 若A、B接触一下,A、B金属体所带总电量保持不变物理选修1-1配粤教版解析由于B导体中存在大量自由电子,在带正电的A的作用下,B中部分电子会被A吸引到左端而出现负电荷,右端由于缺少同样数量的电子而出现正电荷;所以A选项正确

9、根据电荷守恒定律,B中总电量仍为零即使沿aa分开B,只要B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B的左右两部分的电量总是等量异种,所以B选项错误A向B逐渐靠近过程中,B的左右部分异种电荷数量总是同步变化,但不连续变化这是由于任何带电体的电量都不是连续的,只能是基本电荷量(e1.601019 C)的整数倍,所以C选项错误物理选修1-1配粤教版A、B间接触后,A上部分正电荷转移到B上,这就发生了接触起电现象,虽然B的净电荷增加,但A、B的总电量保持不变,所以D选项正确答案AD物理选修1-1配粤教版验电器的使用如图114所示,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例 3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B(不接触)时,验电器的金箔张角减小,

10、则()A. 金属球可能不带电B. 金属球可能带负电C金属球可能带正电D金属球一定带负电图114物理选修1-1配粤教版解析验电器的金箔之所以张开,是因为它们都带有正电荷,而同种电荷相排斥,张开角度的大小决定于两金箔带电荷量的多少如果A球带负电,靠近验电器的B球时,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金箔上的正电荷逐渐“上移”,从而使两金箔张角减小,选项B正确,同时选项C.如果A球不带电,在靠近B球时,发生静电感应现象,A球靠近B球的端面出现负的感应电荷,而背向B球的端面出现正的感应电荷A球上的感应电荷与验电器上的正电荷发生相互作用,由于负电荷离验电器较近而表现为吸引作用,从而使金箔张角减小,选项A正确,选项D.

11、答案AB同时物理选修1-1配粤教版创新演练提升点击进入WORD链接物理选修1-1配粤教版课外阅读延伸在雷电来临时,要注意哪些避雷的方法(1) 观察所处的环境、生活和工作的建筑物、个人的活动 空间以及个人经常使用和接触的设备,有无受雷击或侵入感应 雷电的可能和危险,如果有,则要采取必要的防雷措施,以保 安全(2) 不能在屋顶上乱拉各类电线和架设各种天线,屋顶上的各种设备的金属构件都应可靠地连接到接地网物理选修1-1配粤教版(3) 雷电来临时留在室内比处于室外安全;留在有防雷设施的室内比无防雷设施的室内安全;站立于屋顶最不安全(4) 雷电来临时应停止室外的各项体育运动(5) 雷电来临时当你处于空旷的田野或开阔地带时,应尽 快寻找有防雷设施的地方躲避;如果临时找不到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