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3、血常规.ppt_第1页
实验诊断3、血常规.ppt_第2页
实验诊断3、血常规.ppt_第3页
实验诊断3、血常规.ppt_第4页
实验诊断3、血常规.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血常规的检测及判读,想一想,在血液科、甚至在医院各科,什么检查最常见,也最重要。要是来个投票,其结果一定是-血常规。 临床医生一定要当仁不让的认识血常规。,血常规堪称检验医学最古老的三大常规之一,可以追溯到1852年,是临床诊疗活动中最有用和使用最频繁的实验。经典的血常规包含了人工血细胞计数和显微镜下血细胞形态的识别和分类两个方面。 20世纪80年代,由于半自动血液分析仪进入医院,使血细胞计数的速度、精密度和准确度较人工计数大大提高,血常规演化成为使用血液分析仪计数加血涂片的显微镜检查。,21世纪初,全自动的五分类的血细胞分析仪将古老的血常规代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即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计数和分

2、类结果做筛查,异常者再进行血涂片的显微镜检查。,随着科技发展,这类仪器不断推出新的血细胞分析参数,如最新型号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分析参数已经超过100项。这些新参数的诞生进一步拓展了血常规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常见病的快速筛查、快速病因识别或鉴别诊断。,7,3. 抗凝剂,标本的采集与抗凝,1. 毛细血管采血法 部位:手指,2. 静脉采血法 静脉法优于毛细血管法,柠檬酸钠 草酸钠 肝素钠 EDTA(乙二胺四乙酸) 最常见,含EDTA盐的封闭式负压采血管,不同部位采血对血细胞分析仪结果的影响,以上数据表明:静脉血与末梢血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值有显著差异。而所测红细胞,血红蛋白无显著性

3、差异。 因此,除了少数不易取静脉血,如婴儿、大面积烧伤及某些需要经常采取检查的病例,如血液病、肿瘤化疗等以外,均应用静脉血做血液分析。,采集血常规检查的合格血标本应注意的事项,(1)采血前检查注射器和针头,避免因连接不紧而使空气进入产生泡沫致溶血; (2)采集标本最好采用封闭式真空采血管; (3)所选采血部位的皮肤应完整,无溃烂、烧伤、冻疮、发绀、水肿或炎症等; (4)采血时应定位准确,严禁针尖在静脉中反复穿刺;,(5)采血完成将血从注射器中推入试管时应把针头拔掉; (6)采血时体位不同对血常规检验结果也有影响,直立位与卧位相比易导致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细胞压积等项目测定值偏高;,采集

4、血常规检查的合格血标本应注意的事项,1. 红细胞参数检测,3. 血小板参数检测,2. 白细胞参数检测,全血细胞检测,5. 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RDW),3. 红细胞比容测定(HCT),1. 红细胞计数(RBC),2. 血红蛋白测定(HB),红细胞,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大小较一致,直径6-9m,平均7.5m,边缘部厚度2m,中央约为1m。 瑞氏染色(Wright stain):周边部位着色深,呈浅桔红色,中心部位淡染(又称中央苍白区) ,约占RBC直径的1/3-2/5。 透射电镜:双凹性圆盘状,2.血红蛋白测定 hemoglobin(Hb),血红蛋白的合成: 由血红

5、素和珠蛋白肽链结合而成 血红素合成(线粒体) 在细胞浆中与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见于: (1)血容量减少: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及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尿崩症、甲亢危象等。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对地增多所致。 (2)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患及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因缺氧必须借助大量红细胞来维持供氧需要。 (3)干细胞疾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贫血分级(四级): 轻 度 :男性 120g/L,女性110g/L 中 度:90g/L 重 度:60g/L 极重度:30g/L,HB,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见于: (1

6、)缺乏造血原料、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再障,缺铁贫,巨幼贫) (2)红细胞遭受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破坏。(放射病,电磁辐射,各种肝炎) (3)各种原因的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4)急性或慢性失血。,一、红细胞生成不足 (一)骨髓造血障碍 造血干细胞复制和分化异常 再生障碍性贫血障碍性贫血 异常细胞或组织骨髓浸润 骨髓病性贫血 原因不明或多种机制 慢性系统性疾病(慢性感染、炎症、恶性 肿瘤、慢性 肾病、肝病、风湿性疾病、内 分泌病等)伴发的贫血 (二)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 DNA合成障碍 叶酸及(或)维生素B12缺乏所到的巨幼 细胞贫血 血红蛋白合成障碍 血红素合成缺陷 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

7、性贫血 珠蛋白合成缺陷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海洋性贫血) 二、红细胞破坏过多 (一)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二)红细胞外来因素(获得性因素)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三、红细胞丢失过多(失血) 急性失血 急性失血后贫血 慢性失血 同缺铁性贫血,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贫血分类,3.红细胞比容(Hct),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 男性:40%50% 女性:37 % 48 % 反映红细胞的增多或减少,协助诊断贫血及程度 受血浆容量改变的影响(血浆容量是否丢失) 计数红细胞各项平均值,4.红细胞平均值参数,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

8、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 Hct(L/L) 1015 MCV( fl) RBC count(1012/L) 参考值:80-100 fl 1L= 1015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每个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量。 Hb(g/L) 1012 MCH (pg) RBC count(1012/L) 参考值:27-34 pg 1g= 1012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 Hb (g/L) MCHC (g/L) Hct (L/L) 参考值:320-360 g/L,临床意义,5.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了解内容)red blood cell volume

9、 disbution(RDW),所测红细胞容积大小的变异系数,是反应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 参考值:11.5%14.5% 用于各种贫血的诊断和鉴别,红细胞参数诊断价值和意义,贫血的MCV、RDW分类法(了解内容) 这种分类方法最早由美国血液学专家Bessman博士提出。RDW是表示红细胞体积大小是否均一的、定量的表示指标。根据这个分类方法,将贫血分为六种。,小细胞性贫血: 均一性:RDW正常,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or海洋性贫血)、球形细胞增多症等; 非均一性:RDW14.5%,见于缺铁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 均一性:急性失血性贫血。 非均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

10、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等 。,大细胞性贫血: 均一性: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 非均一性:巨幼细胞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病例举例,患儿,女,4岁,因发现脾大来诊,其血常规检查结果如下:RBC 5.511012L、HGB 97g/L、MCV 60fl、HCT 0.332、MCH 19.4pg、MCHC 322gL、RDW 13.0。血涂片发现,红细胞体积较小有靶形红细胞。应初步判断该患儿是何种贫血?,根据贫血的MCV、RDW分类法,应初步怀疑该患儿是轻型地中海型贫血。 经过向孩子家长询问,该女孩母亲患有地中海贫血,该女孩外祖父母来自

11、广东沿海地区,但未明确做过诊断。,1. 红细胞参数检测,3. 血小板参数检测,2. 白细胞参数检测,全血细胞检测,2. 白细胞分类,1. 白细胞计数,五分类,白细胞,三分类,白细胞计数 循环血液中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总数。,参考范围: 成人:4.010.0109/L 儿童:5.0 12.0109L 6个月 2岁:11.0 12.0109L 新生儿:15.0 20.0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 计数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 5种白细胞各自生理功能存在差异,不同病理情况引发各种白细胞数量和质量的改变。,三分类: 通过电阻抗型血细胞分析仪测量细胞体积,将白细胞分为

12、三群。,五分类:(临床最常见,最常用)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注意! 各种仪器对异常白细胞不能完全识别,遇仪器分析有异常提示或疑为血液系统疾病者,需制备涂片,染色后镜检,观察细胞形态及分类。,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形态学,临床意义,1生理性白细胞增多: (1)胎儿及初生儿白细胞常在10.0 20.0 x109L。 (2)孕妇妊娠5个月以上时,白细胞总数常可达10.5x109L或更高,后期可20.0 x109L (3)剧烈的运动和劳动可使白细胞高达12.0 x109L,甚至20.0 x10 9L以上。 (4)暴热和严

13、寒,白细胞总数常有一过性增高,复温后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2病理性白细胞增高: (1)某些细菌性感染所引发的疾病,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引起的局部炎症和全身性感染,如: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肺炎、阑尾炎、中耳炎、扁桃体炎、脓胸、肾盂炎、输卵管炎、胆囊炎及败血症等。 (2)某些病毒性感染所导致的疾病:乙型脑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等。 (3)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如大手术后,烧伤,急性出血严重创伤,血管栓塞等。,(4)过敏反应:如输血反应,药物过敏,急性变态反应 性疾病等。 (5)中毒反应:如各种药物中毒,农药中毒,重金属中 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妊娠中毒症等。(6)肿瘤及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4、,急性粒细胞白 血病等。(7)应用某些升白细胞的化学药物促使白细胞增高,多 见于化疗和放疗治疗期间因白细胞数量急剧减少时, 需要尽快提升白细胞而进行下一步疗程治疗的患者。,病理性白细胞减少: (1)某些病毒性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风疹等。某些细菌性感染,如伤寒和副伤寒。 (2)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粒细胞缺乏症。 (3)脾功能亢进。 (4)理化因素:如放射线,放射性治疗,化学治疗药物,解热镇痛药物,抗肿瘤类细胞毒性药物等均可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1. 红细胞参数检测,3. 血小板参数检测,2. 白细胞参数检测,全血细胞检测,血小板,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为(100300)109L,是辅助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了解骨髓增生情况、手术前准备等常用指标。,血小板变化的临床意义,PLT增多: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大出血等; PLT减少:因感染所致血小板破坏和消耗过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