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生物总复习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2讲染色体变异及生物育种课件.pptx_第1页
全国高考生物总复习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2讲染色体变异及生物育种课件.pptx_第2页
全国高考生物总复习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2讲染色体变异及生物育种课件.pptx_第3页
全国高考生物总复习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2讲染色体变异及生物育种课件.pptx_第4页
全国高考生物总复习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2讲染色体变异及生物育种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2)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_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1. (1)D CBA,数目或排列顺序,2,2染色体数目变异 (1)类型,(2)染色体组 组成 如图中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中的一个染色体组可表示为:_,组成特点 a形态上:细胞中的一组 _ , 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 b功能上: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一组染色体。,个别染色体,染色体组,非同源染色体,、X或、Y,3,(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1或多(个),4,1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缺失有何区别? 2针对下图中4类变异分析问题:,(1)分别属于何类变异? (

2、2)中哪类变异能在光镜下观察到? (3)中哪类变异没有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1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是基因内部结构的变化,该基因还存在,只是变为原来的等位基因;而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缺失是某个基因或染色体片段重复出现或减少。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缺失属于细胞水平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 2(1)染色体片段缺失;染色体片段的易位;基因突变;染色体中片段倒位。 (2)均为染色体变异,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为基因突变,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3)中的基因突变只是产生了新基因,即改变基因的

3、质,并未改变基因的量,故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均未发生改变。,5,1.(2017湖南衡阳八中月考,21)下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的正常细胞及几种突变细胞的一对常染色体(用虚线表示)和性染色体(用实线表示)。其中A、a表示基因。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正常雄性个体产生含基因A和X的雄配子概率是1/4 B突变体的形成可能是基因突变 C突变体发生的变异能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D突变体发生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D,【解析】正常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有四种类型,为AX、AY、aX、aY,含AX的雄配子概率是1/4,A正确;突变体中A基因变成a,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B正确;突变体是染色体变异形成,染色体

4、变异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到,C正确;突变体中含有A基因的片段易位到Y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6,2(2017江苏启东中学月考,7)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下面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丙图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某一时期所呈现的形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 B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 C乙图是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D甲、乙、丙三图均发生在减数

5、分裂过程中,D,【解析】分析甲图,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一条出现环形圈,是此染色体发生片段重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分析乙图,左边染色体上的基因为tt,另一端却不是等位基因,其等位基因位于图中的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这说明S或W在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基因转移,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甲、乙两图中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且都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所以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丙图为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7,3.(2017江西丰城中学段考二,1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对应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A. AaBb,AAaBbb,Aaaa B. AaaaBBbb,A

6、aa,AABB C. AAaaBbbb,AaaBBb,AaBb D. AaaaBbbb,AAabbb,ABCD,D,【解析】AaBb含有2个染色体组,AAaBbb含有3个染色体组,Aaaa含有4个染色体组,A错误;AaaaBBbb含有4个染色体组,Aaa含有3个染色体组,AABB含有2个染色体组,B错误;AAaaBbbb含有4个染色体组,AaaBBb含有3个染色体组,AaBb含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AaaaBbbb含有4个染色体组,AAabbb含有3个染色体组,ABCD含有1个染色体组,D正确。,8,4下列是对ah所示的生物体细胞图中各含有几个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含有一个染

7、色体组的是h图,该个体是单倍体 B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g、e图,该个体是二倍体 C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a、b图,但该个体未必是三倍体 D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是f、c图,该个体一定是四倍体,【解析】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由图可知,a、b图含有三个染色体组,c、h图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g图含有一个染色体组,e、f图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确认单倍体、二倍体、三倍体等必须先看发育起点,若由配子发育而来,则无论含几个染色体组,均属于单倍体,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即为几倍体。,C,9,5.(2017江西宜春期中,29)二倍体观赏植物蓝铃花的花色(紫色、蓝色

8、、白色)由三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E、e,F、f)控制,下图为基因控制物质合成的途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发现有A基因存在时花色为白色,则基因A对基因E的表达有_作用。 (2)选取纯合的白花与紫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为紫色,F2中白花、蓝花、紫花植株的比例为439,请推断图中有色物质代表_(填“蓝色”或“紫色”)物质,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将F2中的紫花植株自交,F3中蓝花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 (3)基因型为AAeeff的植株和纯合的蓝花植株杂交,F2植株的表现型与比例为_。,抑制,紫色,aaeeff,536,白花 蓝花=13 : 3,10,(4)已知体细胞中f基因数

9、多于F基因时,F基因不能表达。下图是基因型为aaEeFf的两种突变体类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图中甲所示的变异类型是 _,基因型为aaEeFff的突变体花色为_。 现有纯合的紫花和蓝花植株,欲通过一代杂交确定aaEeFff植株属于图中的哪一种突变体类型,请完善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 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_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 结果预测: .若子代中蓝紫31,则其为突变体_。 .若子代中 _ 则其为突变体_。,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易位),蓝色,蓝花,甲,乙,.蓝紫1 :1,11,【解析】(1)根据题图分析可知E控制有色物质,F

10、控制有色物质,但是当A基因存在时花色为白色,说明A基因对E有抑制作用。(2)选取纯合的白花与紫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为紫花,F2中白花、蓝花、紫花植株的比例为439,说明F1紫花为双杂合子aaEeFf,则有色物质是紫色,有色物质是蓝色。同时也说明亲本白花的基因型是aaeeff,紫花的基因型是aaEEFF,F2中的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EEFF、aaEEFf、aaEeFF、aaEeFf,它们自交后代蓝花(aaE_ff)的比例为2/91/44/93/41/45/36。(3)基因型为AAeeff的植株和纯合的蓝花植株aaEEff杂交,F2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E_ff(白花)A_eeff(白花)a

11、aE_ff(蓝花)aaeeff(白花)9331,即表现型与比例为白花蓝花133。(4)甲细胞在非同源染色体上多了一个f,为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易位);由于体细胞中f基因数多于F基因时,F基因不能表达,所以基因型为aaEeFff的突变体花色为蓝色。让突变体aaEeFff与基因型为aaEEff(蓝花)的植株杂交,若子代中蓝紫31,则其为突变体甲;若子代中蓝紫11,则其为突变体乙。,12,1“三法”判定染色体组 方法1根据染色体形态判定 细胞中形态、大小完全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图A中形态、大小完全相同的染色体为1条,所以有1个染色体组,图B中彼此相同的(比如点状的)有3条,故有3个

12、染色体组。同理,图C中有1个染色体组,图D中有2个染色体组。,方法2根据基因型判定 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包括同一字母的大、小写)出现几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图甲所示基因型为ABC,所以有1个染色体组。图乙所示基因型为AAa,A(a)基因有3个,即含有3个染色体组。同理,图丙中有2个染色体组,图丁中有3个染色体组。,注:判定染色体组的数目时只需参考其中任意一对等位基因的数量即可。,13,方法3根据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的形态数推算 染色体组数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如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分为4种形态,而染色体组的数目为2。,2“二看法”确认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1

13、4,1实验原理 (1)正常进行有丝分裂的组织细胞,在分裂后期_分裂后,子染色体在_的作用下分别移向两极,进而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2)低温可抑制_的形成,阻止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2实验流程 (1)根尖培养:将洋葱等材料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上,底部接触水面,置于适宜条件下,使之生根。 (2)低温诱导:待不定根长至1 cm时,将整个装置放入冰箱的_诱导培养36 h。 (3)材料固定:剪取根尖约0.51 cm放入_中浸泡0.51 h,固定其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 (4)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5)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

14、找到变异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着丝点,纺锤丝,纺锤体,低温室内 (4 ),卡诺氏液,15,1.(2017辽宁大连期中,8)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C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D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解析】A项,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B项,卡诺氏液能固定细胞的形态,而盐酸酒精混合液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15、不能把两种试剂的作用混淆;C项,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使染色体着色;D项,洋葱根尖装片中的细胞大部分处于有丝分裂间期,因此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只是少数细胞。,C,16,2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二倍体草莓(2N14)幼苗若干,随机分组,每组30株,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幼芽,得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 B高倍镜下观察草莓茎尖细胞的临时装片,发现有的细胞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为56 C秋水仙素与龙胆紫一样属于碱性染料,能使染色体着色,从而诱导染色体加倍 D实验表明:用质量分数为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莓幼苗的幼芽1 d

16、,诱导成功率最高,【解析】理解实验过程和染色体加倍机理是解题关键。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的浓度和处理时间,A项正确;二倍体草莓经秋水仙素诱导成功后,染色体加倍成28,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56,B项正确;秋水仙素不能使染色体着色,其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项错误;用质量分数为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莓幼苗的幼芽1 d,诱导成功率在处理的组别中最高,D项正确。,C,17,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的5个问题 (1)选材 选用的实验材料既要容易获得,又要便于观察。 常用的观察材料有蚕豆(染色体较洋葱少,故首选)、洋葱、大蒜等。 (2)归纳实验中各种液体的作用 卡诺氏液

17、:固定细胞形态。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附着在根尖表面的卡诺氏液。 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为11混合):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清水: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影响染色。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行为。 (3)根尖培养 培养不定根:要使材料湿润以利生根。 低温诱导:应设常温、低温4 、0 三种,以作对照,否则实验设计不严密。 (4)制作装片:按观察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进行。 (5)观察:换用高倍镜观察材料,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切不可转动粗准焦螺旋。,18,1几种常见生物育种方式的比较,基因重组,19,秋水仙素,

18、20,2.针对不同育种目标选择育种方案,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21,1大幅度改良某一品种,使之出现前所未有的性状,需要采用哪种育种方法? 2下图为育种流程图,针对下图分析:,(1)图中哪种途径为单倍体育种? (2)图中哪一标号处需用秋水仙素处理?应如何处理? (3)、的育种原理分别是什么? (4)图中最简便及最难以达到育种目的的育种途径分别是哪种?,1大幅度改良某一品种,使之出现前所未有的性状需采用诱变育种。 2(1)图中过程表示单倍体育种。 (2)图示处需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从而获得纯合子,处需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以诱导染色体加倍。 (3)的育种原理为

19、基因突变,的育种原理为染色体变异。 (4)图中最简便的育种途径为过程所示的杂交育种,但育种周期较长;最难以达到育种目的的途径为诱变育种。,22,1.(2017河北唐山一中月考,26)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用物理撞击的方法使F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到同一个次级精(卵)母细胞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说明它们属于同种生物 BF1为四倍体,具有的染色体数目为N10,n10 C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则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 D用物理撞击

20、的方法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二倍体,【解析】甲和乙有性杂交产生的F1是不育的,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F1含有2个染色体组,共10条染色体,其中5条来自甲,5条来自乙;F1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利用物理撞击的方法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四倍体。,C,23,2(2017湖北沙市中学期中,27)下图是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过程,过程中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 B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

21、纺锤体的形成 C植株A为二倍体,其体细胞内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植株C属于单倍体,其发育起点为配子 D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25%,D,【解析】图中为花药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过程为有丝分裂,染色体在间期复制,结果1条染色体含2条染色单体,染色单体在后期分离,后期无染色单体,A项正确;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B项正确;植株A为二倍体,其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组加倍,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植株C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为单倍体,C项正确;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

22、的最大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得到的个体全部为纯合子,D错。,24,3.如下图所示,科研小组用60Co照射棉花种子,诱变当代获得棕色(纤维颜色)新性状,诱变代获得低酚(棉酚含量)新性状。已知棉花的纤维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棉酚含量由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1)两个新性状中,棕色是_性状,低酚是_性状。 (2)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棉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白色、高酚棉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 (3)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为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诱变代中棕色、高酚植株自交,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从_的 区域中得到纯合棕色、高酚植株。请你

23、利用该纯合体作为一个亲本,再从诱变代中选择另一个亲本,设计一方案,尽快选育出抗虫高产(棕色、低酚)的纯合棉花新品种(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显性,隐性,AaBB,aaBb,不发生性状分离(或全为棕色棉,或没有出现白色棉),25,(3) ABAbaBab (收集花药)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处理) AABBAAbbaaBBaabb 表现为棕色、低酚(AAbb)性状的植株即为所要选育,【解析】(1)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棕色和白色性状,说明棕色为显性性状;诱变当代中白色、高酚个体自交,后代出现低酚和高酚性状,说明低酚为隐性性状。(2)从诱变当代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即可判断

24、出棕色、高酚棉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高酚棉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3)依题意,要尽快获得纯合的棕色、低酚植株(AAbb),结合已知纯合体AABB,可知只要从诱变代中选取白色、低酚(aabb)个体,并利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进行育种即可。在书写遗传图解时,需要标明表现型、基因型,同时注明必要的文字,如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等。,26,育种方式的选择 (1)根据育种目的和提供的材料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 集中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a.一般情况下,选择杂交育种,这也是最简捷的方法;b.需要缩短育种年限(快速育种)时,选择单倍体育种。 培育果实较大或植株较大或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的新物种多倍体育种

25、。 提高变异频率,“改良”“改造”或“直接改变”现有性状,获得当前不存在的基因或性状诱变育种。 若要培育隐性性状个体,可选择自交或杂交育种,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 (2)根据育种流程图来辨别育种方式 杂交育种:涉及亲本的杂交和子代的自交。 诱变育种:涉及诱变因子,产生的子代中会出现新的基因,但基因的总数不变。 单倍体育种:常用方法为花药离体培养,然后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形成纯合子。 多倍体育种: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基因工程育种:与原有生物相比,出现了新的基因。,27,1(2016江苏高考,14)下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6、),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 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 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现型无异常,【解析】个体甲的变异属于缺失,影响表型,A错误;个体乙发生的变异是倒位,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呈“十字形”,B正常;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一般是败育的,故其后代一般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发生倒位,表现型异常,D错误。,B,28,2(2015海南高考,21)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 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

27、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解析】基因突变只是基因中个别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A错误;基因突变中若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可能因为密码子的简并性,不会改变氨基酸的种类,进而表现型也不会改变,B错误;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这种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D错误。,C,29,3(2015江苏高考,10)甲、乙为两种果蝇(2n),下图为这两种果蝇的各一个染色体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杂交产生的F1减数分裂都正常 B甲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形成了乙 C甲、乙1

28、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相同 D图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解析】A、B、C项错,甲、乙的1号染色体,一为正常,一为倒位,二者排列顺序不同,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项对,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30,4(2015广东高考,5)用秋水仙素处理某二倍体植物的愈伤组织,从获得的再生植株中筛选四倍体植株,预实验结果如下表,正式实验时秋水仙素浓度设计最合理的是(),A.0、2、3、4、5、6 B0、4、5、6、7、8 C0、6、7、8、9、10 D0、3、6、9、12、15,【解析】从题干可知,实验目的是获得再生植株中的四倍体植株,从表可知在秋水仙素浓度为4

29、8 gL1时效果较好,A选项最大浓度只有6 gL1,不严谨,不一定包括最适浓度,所以A错误;C选项和D选项浓度都超过8 gL1,所以都不正确;B选项实验组浓度在48 gL1,比较合理,0 gL1是空白对照,故B正确。,B,31,5(2016新课标,32)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两种来源。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_。 (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_为单位的变异。 (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性突变)。若某种自花受粉

30、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最早在子_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_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_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最早在子_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少,染色体,一,二,三,二,【解析】(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替换、增添和缺失,而染色体变异往往会改变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所以基因突变所涉及的碱基数目往往比较少。(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个别染色体为单位的变异。(3)AA植株发生隐性突变后基因型变为Aa,而aa植株发生显性突变后基因型也可

31、变为Aa,该种植物自花受粉,所以不论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在子一代中的基因型都有Aa的个体,故最早可在子一代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A_);最早在子二代中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aa);最早在子三代中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AA);最早在子二代中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aa)。,32,6(2014新课标,32)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回答下列问题。 (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_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2)杂交育种前,为

32、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_。 (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_。,抗病矮秆,高秆与矮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将纯合抗病高秆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产生F1,让F1与感病矮秆杂交,【解析】(1)杂交育种的目的是获得集多种优良性状于一身的纯合新品种,从题意知,抗病与矮秆(抗倒伏)为优良性状。 (2

33、)孟德尔遗传定律研究的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的遗传特点。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先由纯合的抗病高秆和感病矮秆杂交得到抗病高秆的杂合子,再与感病矮秆(隐性纯合子)杂交,如果后代出现抗病高秆感病高秆抗病矮秆感病矮秆11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3,1染色体变异的两种类型 (1)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重复、缺失、倒位、易位。 (2)数目变异:包括个别染色体增减、染色体组成倍增减。 2染色体组的两个组成特点 (1)从形态上看: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各不相同。 (2)从功能上看: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本物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3染色体组成倍增减的两种类型 (1)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2)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4单倍体的两个特点 植株弱小,高度不育。 5多倍体的两个特点 (1)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 (2)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较高。,34,6人工诱导多倍体的两种方法 低温诱导、秋水仙素处理。 7单倍体育种的三个流程 杂交、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