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案6语文园地_第1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案6语文园地_第2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案6语文园地_第3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案6语文园地_第4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案6语文园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园地六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语文园地六课型练习授课1课时时间1. 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 ,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 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学会和积累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了解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3. 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了解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了解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 , 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了解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教学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学会和积累理解文言文重点难点字意思的方法。教具课件

2、准备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学习“交流平台” 。1. 出示问题:文章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多种多样,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含蓄。阅读过程中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可以加深多课文内容的理解。2.小组交流: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你都了解了哪些人引导学生借助学物的思维过程?其思维过程是怎样的?过课文中的语句了解导入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引导交流:人物的思维过程,降低(10 ) (1)【出示课件 2】了教和学的难度。分钟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第三

3、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小组交流:这段话描写的是谁的思维过程?你能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其思维过程吗?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 【出示课件 2】田忌赛马田忌:下上中胜利齐威王:上中下教师小结:学习课文田忌赛马时, 可以了解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他先分析了当时賽马双方的具体情况:田忌同齐威王和贵族们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于是,他想到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即“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的方法 , 取得三局两胜的结果, 获得整体的胜利。通过这样的推理,我们就能理解孙膑

4、为什么想出了这样的妙计,可以感受到孙膑高超的智慧。(2)【出示课件 4】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 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 “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 “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 “三!”孩子往下一纵身, 从横木上跳了下来。小组交流:为救孩子,船长采用了怎样的方法?他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学习跳水时 , 可以推测船长是怎么想的?当时 , 横木上的孩子已经心惊胆战了 , 如果要让孩子往回走 ,

5、再从桅杆上爬下来 , 一紧张 , 很可能就摔到硬邦邦的甲板上。让孩子跳进风平浪静的海里 , 反倒相对安全一些 , 毕竟水手们可以马上把他救起来。结合船上的各种情况。他立即决定用枪逼孩子跳水,这也是当时唯一可行的方法。这样分析后,就能知道他的办法好在哪里了。在很短的时间里 , 船长就果断地救下了孩子 , 真是机智过人。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读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的字,你有什么发现?1. 读一读,找规律。【出示课件 5】吾盾之坚坚固问其故缘故道旁李道路弗能应答应冀复得兔重复守株待兔守候(1)读读上面的词语, 注意加横线的字, 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通过小组(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

6、录小组同学的意见。交流解决问题,培养了(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文言文中学生与他人合作的习有些字的意思就是这个字组成的词语。惯和能力。2. 练一练,学运用。(1)【出示课件 6】誉之曰:吾矛之利 :年九岁:当极明邪:新课失汲道:揠苗助长:教学狐假虎威:至之市:( 30)分钟(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出示课件 7】誉之曰赞誉吾矛之利锋利年九岁年龄当极明邪明亮失汲道失掉揠苗助长禾苗狐假虎威假借至之市集市(二)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你是否有过同样的体验?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1. 读一读,找规律。【出示课件 8】二十来

7、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 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1)小组交流:从加点部分你体验到什么?(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四十秒钟,在平 看来的确不算 ,可是,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随 都会有危 , 所以,每一秒 于大家都是煎熬;所以,大家 得 太 。 种感 ,突出了孩子 境的危 ,也表 了人 于孩子的担心和不安。【出示 件 9】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 一 眼就 去了。成千上万 翅膀的 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1)小 交流:从加点部分你体 到什么?(2)小 派代表作 言,教 相机小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

8、年, 一 眼就 去了” 人感受到 漫 而又 得很快。2. 一 ,学运用。(1)小 交流:你有 的体 ? 一 当 的情况。(2)小 派代表作 言,教 相机小 :【出示 件 10】?五分 ,十分 ,二十分 ,三十分 考 去了一大半,我才做了几道小 ,看来 次考 成 又要 底了。?整个下午我焦急地等待爸爸回来,等待爸爸 我 来生日礼物。将近七点 的 候,我走到客 窗前,望着回家的路。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爸爸 没有回来。我 在等不及了,跑到楼下,来到爸爸回家的必 之路。(三)学 修改作文。1. 引 :材料一 画像 自叶圣陶先生 一位中学生修改的作文, 一 ,具体 叶圣陶先生是怎 修改 篇作文的。教学

9、 大胆放手,2. 学生自由 ,可以在材料旁 写一写自己了解到的方 学生自 自悟,充分法。 了学生主体的 3. 小 交流,小 整理并 小 同学的意 。极性。4. 小 派代表做 言,教 ,相机引 并小 :(1) 把用 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把“一 画像”改 “一幅画像”用字的准确。“ 皮”改成“包 ”更确切,因 皮可以 是 的封面。作文中写“我 同桌小 看, 不停地 他 着”,叶老将“不停”改 “悄悄” , 就更符合当 正在上 的 情况。作文中写“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 ” ,叶老将“画”改 “几何 本” ,因 王老 拿的是 有 画的 本,并不是一幅画。(2)把不通 的句子改通 。作文中写“口里 不住地

10、 喊: 冲啊,向几何 ! ” 个句子用 不准确, 因 喊是大声喊叫、 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出声的,叶老改 “从口里 吐出来几个字” 就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确切。作文中 写道: “我看 他的粗眉 着,像 成了一股黑 。”“ 成了一股黑 ”比 不当,言 其 ,叶老改成“我看 他 着眉 ” ,不 文字 ,也符合当 的 情况。(3)把 句断成短句。如,把“那站在 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 的王老 ,就是我 的新班主任” ,改 “我 的新班主任王老 站在教室 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 ” 。 把 句断成短句,不但表达得清楚明白,而且 起来也朗朗上口。(4) 去重复 唆的 句。如,“我越看他倒越像

11、 新儿女英雄 里的黑老蔡”, 句 得 唆,叶老 去多余的部分,改 “倒像新儿女英雄 里的黑老蔡 ”。再如,“ 知,看得正 ,忽然背后伸出一只手把几何 本 拿走了”改 “忽然背后伸出一只手把几何 本 拿走了”。 去重复 唆的 ,句子就干 多了。(5)增添一些 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如,叶老把“上 了”改 “上 一响” 。因 “上 了”可以理解成 上 或已 上 一段 了, 改 “上课铃一响”,意思就清楚明白了。再如,作文中写“说完走回讲台前就又泰然自若地讲起课来”这里与上文衔接得不好,叶老改为“说完就走上讲台又讲起课来” ,这样,与上文的衔接就比较紧密,意思表达得也比较准确完整了。(6)

12、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作文中“象开玩笑似的说”将“像”写成“象”,叶老加以改正。标点符号方面的修改也比较多,有的逗号改成句号,有的句号改成逗号,还有感叹号改成句号,这些修改都值得仔细琢磨,都是很有道理的。还有几处比较明显的标点错误,如,“说不定真是个复原军人呢! ”这句话末尾不能用叹号,叶老把它改为句号。 “然后鞠躬让大家坐下”中间要用逗号断开。 “我得手早痒痒了”一句话未完不能用句号,叶老八局还改为逗号。叶老去掉了“扑腾扑腾”中间的标点。所有这些,叶老都一一加以修改,可见叶老对这篇作文的修改是多么仔细、认真。三、学习“日积月累” 。1. 课件出示。【出示课件 11】豆蔻年华 : 指

13、女于十三四岁的年纪。引导学生反复诵及笄 : 指女子年满十五岁。读探究,理解意思,受弱冠 : 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到启发。而立 : 指人三十岁。不惑 :指人四十岁,花甲 :指人六十岁。古稀 :指人七十岁。期颐 :指人一百岁。2. 学生自由阅读,理解意思。3. 小组合作,拓展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4.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1)豆冠年华豆蔻,是一种植物,约一丈多高,在初夏开花,秋季 成果 和种子。豆 花未大开 就 的非常丰 ,故俗称 “含胎花”,因此也就成 少女的象征。豆 一 ,典出唐朝杜牧? 二首之一 “娉娉 十三余,豆 梢 二月初。春 十里 州路,卷上珠帘

14、不如。”意思是 ,姿 盈 止 雅正是十三年 ,就像二月初枝 上含苞待放的豆 花。看尽 州城十里 街的青春佳人,卷起珠帘故作 俏的美女没有人比得上她。 是杜牧在 州期 ,写下了 首 一位歌女。 中用早春二月初 梢上含苞待放的豆 花,来比 十三 的少女。因此,豆 后来就被用来 以形容十三、四 的年 美少女。豆 ,也可写作“豆 ” 。(2)及笄 出礼 内 “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 而用笄 之, 玄注: “ 年 嫁者。女子 嫁,笄而字之,其未 嫁,二十 笄。 ”笄, 簪。后因称女子年 十五 及笄。表示已到出嫁的年 。(3)弱冠男子 20 称弱冠。 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

15、犹未壮, 比 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 ,不能用于女子。古 候,不 男女都要蓄留 的,等他 到一定的年 ,要 他 行一次 “成人礼” 的 式。男行冠礼,就是把 成 髻, 之 结发 ,然后再戴上帽子,在 文里 : 冠,弁冕之 名也。 之成人。在礼 曲礼上 有 : 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 行冠礼,并 以字。冠 ,意思就是男子二十 了, 明他 到了成人年 ,二十 也称 “弱冠之年”。 出 礼 曲礼上“( 男子 ) 二十曰弱冠”。(4)而立子曰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七孔子十而从心所欲 , 不逾矩。这里的“立”

16、指的是“立德、立言、立身”。“而立”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 30 岁。(5)不惑不惑 :40 岁。论语为政 : “”四十而不惑。后用作 40 岁的代称。(6)花甲花甲,指 60 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又一种说法是,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白色的痕迹,到了六十岁,随着身体的愈加衰老, 这道白痕就会消失不见,故而称作 花甲 。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身体好的人超过六十岁,白痕还在,而有的人身体衰弱,未到六十岁也有可能没有白痕。(7)古稀古稀: 70 岁。杜甫曲江 :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

17、“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8)期颐期颐 :100 岁。礼记曲礼上 : “百年曰期,颐。”孙稀旦集解 : “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方氏悫曰 : 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 ”后因称百岁为“期颐”。5. 拓展阅读: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 “子生赤色,故言赤子。”(2)襁褓:亦作“襁保” 、“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如后汉书桓郁传: “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 孟子尽心上: “孩提之童。”赵岐注 : “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4)龆龀:儿童换齿。 韩诗外传 : “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 ”即指七八岁的儿童。(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陶潜桃花源记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幼学: 10 岁。礼记曲礼上 : “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 : “名曰幼,时始可学也。 ”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二三岁的少年儿童。 礼记内则 : “拂髦,总角。”郑玄注 : “总角,收发结之。 ”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8)束发:男子 15 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