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四试题答案_W_第1页
17--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四试题答案_W_第2页
17--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四试题答案_W_第3页
17--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四试题答案_W_第4页
17--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四试题答案_W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四)试题参考答案1、 填空题(每题 1 分,共计 10 分)1.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3.今晓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4.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5.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6.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7.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8.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9.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买杏花。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二、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计 20 分)1、西昆体答: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宋初馆阁文臣的唱和风气到真宗朝而臻

2、于极盛,西昆酬唱集就是这种风气下的产物。翰林学士杨亿等奉命编纂名为历代君臣事迹的大类书,至大中祥符六年(1013)成书,诏题作册府元龟。当时参加编书的共18 人,作诗唱酬。大中祥符元年(1008),杨亿将他们的唱酬之作编成一集,将这本诗集题作西昆酬唱集,西昆酬唱集共收录了17 位诗人的 247 首诗,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这三人也是在当时的唱酬活动中领导风气的盟主。西昆体诗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诗体多为近体,七律即占有十分之六。题材有三类:一是怀古咏史,二是咏物。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2、江西诗派答:江西诗派是北宋后期影响很大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宋徽宗初年,吕

3、本中在其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黄庭坚影响下陈师道、陈与义等 25 人,其中有 10 多人是江西人,诗风亦相近,都遵循黄庭坚的诗歌风格,因而称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的成员众多,影响深远元代方回编选瀛奎律髓时,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生3、六一诗话答:欧阳修六一诗话一卷,是最早的一部诗话著作,开后代诗歌理论著作新体裁。开宗明义谓“居士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也。”,总体上主张艺术真实应与生活真实相一致,欧阳修因此而认为诗歌可以具有史传著作的作用,可以使那些史传不载的人

4、物“得所依托”,而名垂后世。4、唐宋八大家答: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唐宋文坛以他们的文学成就最高,流传最广,故称唐宋八大家。明初,朱右最初将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 160 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给予后人深远的影响。三、作品分析(每题 15 分,共计 30 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答: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

5、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上阕,先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中的古代赤壁战场。在苏轼写此词的八百七十多年前,东吴名将周瑜曾在长江南岸,指挥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关于当年的战场的具体地点,向来众说纷纭,东坡在此不过是聊借怀古以抒感。“人道是”,下字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煞拍二句,

6、总束上文,带起下片。“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应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结论。故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苏轼如此向慕周瑜,是因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人物,来扭转这很不景气的现状。眼前的政治现实和词人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却同他振兴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悟,所以当词人一

7、旦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了。仕路蹭蹬,壮怀莫酬,使词人过早地自感苍老,这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适成对照。然而人生短暂,不必让种种“闲愁”萦回于心,还不如放眼大江、举酒赏月。“一尊还酹江月”,玩味着这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善于自解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读者眼前。2、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此词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下文“冷冷

8、清清 ”,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 ”。仅此三句,定下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乍暖还寒时候”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 ”,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 ”。所以,这首词是写一日之晨,秋日清晨 ,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 ”。至于“时候”二字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说“晓来风急 ”,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句是说借酒

9、无法消愁“雁过也”的“雁 ”,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这一句是虚写,以寄寓作者的怀乡之情。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 。“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守著窗儿”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过之而无不及。这一句从说,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兼用温庭筠 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

10、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直情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独辟蹊径。自庚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有“欲说还休 ”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这首词始终紧扣悲秋之意,尽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又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是一首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四、论述题(每题 20 分,共计 40 分,)1、苏轼晚年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结合苏轼生平经历和文学作品,谈谈你的理解。答

11、:这首诗可谓苏轼回顾自己一生的总结,其中不免有自嘲的意思,但给我感觉更多的是一种超脱,释怀的情结。苏轼一生,汴下的金榜题名、名传四方,杭州的疏修苏堤、造福一方;包括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太守、知州均是政绩显赫,深得民心。但对于一个刚刚从流放地海南北归的子瞻而言,这些成就都成了浮云一片,成了他想要忘却的“营营”琐事。脑海里萦绕的唯有黄州、惠州、儋州,这些时期既是他政治上的失意期,却也是他文学上的丰收期。黄州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的“乌台诗案”几乎摧毁了他所有的致君尧舜的报国之心。历经九死一生的苏轼踉跄的来到了黄州在这里他只有一个犯官的身份。然而,在这里没有了朝堂的牵绊

12、,没有了尔虞我诈;在这里劫后余生的他贫病交加,穷困潦倒,孤独悲哀,却超然物外,清新洒脱,怡然自乐;在这里他找到了他的东坡,建造了自己的雪堂;在这里他三咏赤壁;他以“夜饮东坡醒复醉”来麻痹自己的失意,但仍不失“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然自若。惠州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因党争苏轼再贬惠州,不禁也会想起自己为柔奴所作的卜算子,如今成了自己贬谪栖息之地。如果说初贬黄州的子瞻还会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有“索漠齐安郡,从来著放臣”“尘埃我亦失收身,此行蹭蹬尤可鄙”的孤愤的话。来到瘴疠横流的惠州,东坡心态却变得更为平和,

13、已然没有了逐客悲歌的伤感。取而代之的是“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成为他自己的真实写照;“归去来兮,请终老于斯游”“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更加彰显了他的随遇而安、乐天知命、超然旷达。“儋州”的“莫作天涯意”: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政敌们和“元佑党人”玩起了文字游戏,由于苏轼字子瞻,便找了谐形的儋州作为他第三次的贬谪地。儋州,即今海南岛,在有宋一朝不杀士大夫的政策下,谪居蛮荒之地的儋州恐怕是仅次于的刑法了。“此间居无室,食无肉、病无药”这样的生活条件自然是及其恶劣的。他依然洒脱不减,“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政治上的失意,却成就了苏轼的文学创作

14、和思想升华。黄州、惠州、儋州的崇山峻岭、险滩急浪、历练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超然脱俗的品格;生活的艰辛、条件的恶劣、朝云的离世等一系列的困难使他变得更为坚强。研究儒家的入世、佛家的济世、道家的出世使他的诗文关注于内心世界的描写,更多的是对人生真谛的感悟。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辛弃疾词多样化的风格。答:辛弃疾作为词坛大家,风格多样,成就是多方面的,主要风格表现如下:(一)豪迈奔放:辛弃疾在词的创作上继承苏轼的豪放风格,成为豪放派的代表词人,因此他的词是以豪放为主要风格的,如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整首词透露出一种豪迈奔放的悲壮美。(二)婉约含蓄:在婉约含蓄的风格上,首屈一指的要算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在此词中寄慨深远,以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来自喻,辛弃疾力主抗金却受尽排挤,但他仍矢志不渝,坚持抗战,宁可寂寞的闲居,也不趋炎附势、同流合污。词人就是通过那女子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表现自己独立的人格。(三)沉郁悲壮: 辛弃疾的词风格多样,不仅有豪放的,婉约的,而且还有沉郁悲壮的风格,像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典型:此词是词人在任镇江知府时所作,时年六十六岁。上阕写词人登楼远眺,触景生情,从时间角度写历史,感慨千古依旧,而人事却面目皆非,眼下正是用人之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