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ppt模版课件.ppt_第1页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ppt模版课件.ppt_第2页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ppt模版课件.ppt_第3页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ppt模版课件.ppt_第4页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ppt模版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冯友兰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一、作者简介,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 河南唐河人。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2年后一直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著作结集为三松堂全集。,主要著作及成就,1931年和1934年, 他的中国哲学史 上下卷出版问世。 该书是继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之 后又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代 表了30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 “兹将其优点概括言之,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 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

2、情,方可下笔。”(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主要著作及成就,从1939年到1946年7年间,冯友兰连续出版了六本书,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 新理学(1937)、新世训(1940)、新事论(1940)、新原人(1942)、新原道(1945)、新知言(1946)。 通过“贞元六书”,冯友兰创立了新理学思想体系,使他成为中国当时影响最大的哲学家。,贞元六书书影,主要著作及成就,1946年,冯友兰应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邀请,赴美作为期一年的讲学,讲授中国哲学史,并将讲稿整理成中国哲学简史一书由纽约麦克米伦公司出版,后又有法、意、西、南、捷、日、朝、中文译本,且出版后几十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大

3、学学习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 这样一本书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已自不待言,其对于今日中国的读者亦不失为一本教益丰厚的文化经典。,李慎之先生常说:“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主要著作及成就,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冯友兰开始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 哲学史。著有中国哲 学史新编第一、二册、中国哲学史论文、 中国哲学史论文二集、中国哲学史史料 初稿、四十年的回顾和七卷本的中国 哲学史新编(七卷本)等书。,主要著作及成就,冯友兰于1981年,以86岁高龄 口述完成的三松堂自序, 在冯友兰的著述系列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非一书之序,乃余以前著作之总序也。世 之知人

4、论世、知我罪我者,以观览焉。” “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95岁联),二、西南联合大学简介,西南联合大学是我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自1938年5月4日开学,至1946年5月4日结束,在滇整八年。,【联大校舍】 西南联大先租得蒙自海关、昆明大西门外昆华农业学校、拓东路迤西会馆等处为校舍,总办公处设在城内崇仁街46号,但仍不敷应用。1938年7月,学校以昆明市西北角城外荒地124亩为校址,修建新校舍。 1939年4月,西南联大

5、新校舍落成,有学生宿舍36栋,全是土墙茅草顶结构;教室、办公室、实验室56栋,为土墙铁皮顶结构;食堂2栋,图书馆1栋,为砖木结构。,【组织机构】 校行政有两个机构,一个是校务委员会,一个是教授会。校务委员会是权力管理机构,教授会是一个校务咨询机构。 西南联合大学校行政管理机构简约,从领导到职工,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工作效率高超。,建校于抗战之时,校外风雨如晦,战乱频仍;校内经费奇缺,条件恶劣。然而联大师生弦歌不断,笔耕不辍,治学不止。在极其艰苦的办学环境下,联大“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汇聚了中国最强大的高校师资阵容,一时蔚为民主堡垒、学术重镇、人才摇篮。,【著名教师】 吴大

6、猷周培源王竹溪梁思成金岳霖 陈省身王 力 朱自清 冯友兰吴有训 陈寅恪沈从文陈岱荪闻一多钱 穆 钱钟书 费孝通华罗庚朱光潜赵九章 李楷文林徽因吴 晗 吴 宓 潘光旦,著名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著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物理学家、教育家。我国热力学统计物理研究的开拓者。,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西南联合大学的贡献,大学之为大学,首先在于它是 一种精神的存在,是追求文明进步的精神殿堂。正因为大学有不朽的精神存在,才得以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作为一所战时大学,西南联大给后人留下了

7、一笔丰硕而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刚毅坚卓、厚德至爱的高尚品格;至诚至真、兼容并蓄的学术品质;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进取意识;潜心治学、诲人不倦的敬业态度。,西南联合大学的贡献,广大师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西南联大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他们对中国的建设事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世界学术研究均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教育成效】 联大8年,前后任教的教授有朱自清、闻一多等300余人,他们都是各个学科、专业的泰斗、顶级专家。学生有8000人,毕业生近4000人。 联大师生担任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共171人(学生92人),其中有杨振宁、李振道2人获得诺贝尔奖;赵九章、

8、邓稼先等8人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黄昆、刘东生、叶笃正3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宋平、彭佩云等人成为国家领导人。,西南联大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光辉的一页。,三、文本解读,(一)碑文体简述 碑文,指刻于石碑上的志传文辞,亦称碑记、碑铭、碑志、碑版、碑表、碑碣、碑榜、碑颂等。 古代著名碑文如秦始皇泰山刻石、韩愈柳子厚墓志铭等。 铭,本指刻或铸于器物、金石上的文字;碑铭,则为碑文之别称,或为碑文中结束部分。通常有韵。或为警戒后人,或为歌颂功德,以及单纯为纪念。,(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1946年4月,抗日战争胜利后, 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准备北上复员, 并决定在原址留碑纪念。5月4日, 西南联

9、大师生在图书馆举行结业典礼, 冯友兰教授宣读碑文,举行“国立西南 联合大学纪念碑”揭幕仪式,标志着与抗战相始终的西南联合大学艰苦卓绝的历史使命的结束。,(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撰文 中国文学系教授闻一多篆额 中国文学系主任罗庸书写 被称为:“三绝碑” 这是记载西南联合大学伟大 光辉历史的重要历史文献。,(三)叙事分析,第一部分:叙述历史,起句庄严,行文简洁。 第二部分:追叙本事,虚实结合,繁简相间。 繁者:联大连迁数地之史实 简者:三次“奉命” 实者:于年月日、人数、地点,一笔不苟 虚者:“惟以文化力量,与日本争持于平 津,此三校实为其中坚”,表南迁前 三校之地位,(三)

10、叙事分析,第三部分: 可纪念者四,一一道来,论议结合,立意高远,评断切实。 第四部分: 化用联大校歌而成碑铭,互文照应,意味深长。,西南联合大学进行曲(校歌),冯友兰联大纪念碑碑文自识,碑建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原大饭厅后小土山上。文为余三十年前旧作。以今观之,此文有见识,有感情,有气势,有词藻,有音节,寓六朝之俪句于唐宋之古文。余中年为古典文,以此自期,此则其选也。承百代之流,而会乎当今之变,有蕴于中,故情文相生,不能自已。今日重读,感慨系之矣。敝帚自珍,犹过于当日操笔时也。 (选自三松堂全集第十四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四)艺术手法,1、史笔抒情:本文旨在记载西南联大之始末,用的是史笔。 叙史,笔触平实,语调平和,民族耻辱的切肤之痛、抗战胜利的豪情,含而不露,叙事简洁而有法度; 议论,实事求是,以事实为据,评断切实,而又目光如炬,立意高远,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情动于中,而笔下风云翻卷。 2、以浅近文言体写作,骈散相间,文采斐然。,四、思考与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