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科学技术文化比较_第1页
中西科学技术文化比较_第2页
中西科学技术文化比较_第3页
中西科学技术文化比较_第4页
中西科学技术文化比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西科学技术文化比较,胡茜茜,目录,一,导论 二,科技的起源 三,古代的科技 四,近现代的科技 五,总结 六,文献,一,导论,1,概念: “科学”一词是英文“Science”翻译过来的外来名词。清末,“Science”曾被译为“格致”。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学者把“Science”译为“科学”。康有为首先把日文汉字“科学”直接引入中文。严复翻译天演论和原富两本书时,也把“Science”译为“科学”,20世纪初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 “技术”一词的希腊文词根是“Tech”,原意是指个人的技能或技艺。早期,指个人的手艺、技巧,家庭世代相传的制作方法和配方,后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技术的涵盖力大大增强。

2、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体,技术提出课题,科学完成课题,科学是发现,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发明,是科学的实际运用。,中外科技发展史展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明代之前中国的科技还处在世界的巅峰,四大发明之类的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不是单独存在的,是应该互相参照的。因为中国在世界科学技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中国的世界科学技术史是不完全的。总体来说,四大文明古国孕育了古代科技文明,其中古代中国的文明相对较晚,成就也较低。在封建社会早起时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在世界一枝独秀,而同期的西方由于宗教战争等原因处在停滞的状态。到了近代,经过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欧洲

3、成为近代科技发展的中心,而中国由于资本主义萌芽被扼杀停滞不前。到了现代,世界科技全面发展,相互进步。,二,科技的起源,技术的发端: 标志一:打制石器 标志二:人工取火 标志三:创造文字,三,古代的科学技术第一节:四大文明古国,科学技术在这四大文明古国中开始,西方古代的科学技术,古希腊的科学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1.1 商周时代 中国人早在距今3000 多年前即已对天文、气象有深刻的认识,并以文字记载在甲骨上,安阳殷墟出土不少风和风向、云和云的来向、雨、雪、雹、雾、霾、雷电、虹霓等气象知识之记载,而且有世界最早的连续一旬的气象观测记录。甲骨文中也有闰月,还有大月、小月之分,大月

4、30 天,小月29 天,成为中国传统农历之依据。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也记载了中国最早的日蚀、月蚀记录,也有不少的医药学知识和人体疾病种类以及医疗用具,并有许多动植物名称。,1.2 先秦时代,春秋一书上就已经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实记录,比欧洲早600 多年。春秋时代我国的历法已经形成中国固定的系统,确立了19 年7 闰的原则,比西方早160 年。战国时代,国人也著作了甘石星经一书,记载了丰富的天文知识,可见当时国人的天文知识已经有很高的水平。战国时期国人的物理学知识也相当不错,墨经一书中记述有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并有不少声学和光学方面的记载,

5、例如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等,被现代科学家誉之为“墨经光学八条”,反映了先秦时代我国物理学的重大成就。,1.3 秦汉时代,秦汉时代的科技成就主要表现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造纸术等方面。 汉武帝时,天文学家所创造的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 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西汉时代所记载的太阳黑子乃世界最早的纪录。张衡不但创制浑天仪,而且从日、月、地球所处不同位置,对月蚀(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张衡发明制作的候风地动仪,可以遥测到千里外地震所发生的方向,较欧人早1700 多年,更发明会飞翔空中的木雕飞行器。西汉时代,中国人也曾经首先发明了天平式湿度计,比西人早1000 多年。东汉时代的九章算术,分九章介绍了

6、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也使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秦汉时代的医药进步很快,著作也很多,成书于先秦时代,而编定于西汉时代的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文献。东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东汉末年的华佗和张仲景是中国古代的医学家,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称为“神医”,他还从植物中提取麻沸散,作为麻醉药,适用于外科手术,这一个发明比西人早1600多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乃中医上不朽的经典,后人尊称他为医圣。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的国家,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创制于西汉时代,是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东汉时代的蔡伦改进造纸术,他使用树皮、破布

7、、鱼网等制造出便于书写的纸,时人称为“蔡侯纸”,其制造法后来并传播到东亚、东南亚、中东、欧洲和非洲,对人类文明起了很大的贡献。,1.4 魏晋南北朝时代,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科技成就主要反映在数学、农学、地理学方面,魏晋时的数学家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南朝的祖冲之更进一步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 之间,这一成就比西人早约1000 年,他还著作缀术等书,对数学的发展有极杰出的贡献。北魏时代的贾思勰精心研究农学,着有齐民要术一书,有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加工与储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8、西晋时代的裴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他绘制了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他把古书水经作注,有系统地将中国1000 多条河流所流经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内容加以介绍,乃中国古代地理名著。,1.5 隋唐时代,隋唐时代的科技有很大的发展,可以说当时是走在世界的前列,兹分别说明如下。 1.5.1 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和火药的国家。隋唐时代已经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唐朝中叶的文献也已经记载火药的配方 硫黄、雄黄、硝石,并密烧之,唐末火药开始应用在军事作战上,将火药装在火箭里面当作武器。 1.5.2 天文和历法的重要成就 唐代杰出

9、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性,系统比较周密,反映了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而且一行还是世界上利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1.5.3 医药学的进步 唐代的杰出医学家孙思邈所着的千金方,全面总结了历代和当时的医药成果,并加上他的许多创见,在中国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藏族名医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唐高宗时代所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1.5.4 建筑方面的巨大成就 隋唐时代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成熟时期,并且有杰出的成就,例如宇文恺曾主持兴建大兴城,唐朝时代并加以扩建为长安城,规模极为雄伟宏大,反映了当时城市建

10、筑之高超技术。隋代工匠李春所设计建造的赵州桥,乃一座石拱桥,在古代桥梁工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6 宋金元时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项在宋代有划时代的发展,11 世纪中叶(北宋时代)毕升发明了活字板印刷术,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遍地使用,到13 世纪时,指南针已传入中东和欧洲各国,不但对东西文化交流起了非常大的助力,而且对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新航路,并实现环球航行,提供很大的帮助。前面已经谈到,唐朝末年火药已经开始被使用在军事作战上。北宋时,政府在开封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火药和火药武器在13 世纪中期传入中东

11、。金人对火药武器也非常重视,曾经使用火药武器打退蒙古军队的进攻,取得初期的胜利。 宋金元时代的建筑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北宋末年李诫所着营造法式,对建筑材料、结构、式样等都有详细的说明和精致的图样,他还是丁式结构之首创者。其他像金人所建卢沟桥、元代所建大都之城市建筑不但十分宏伟,而且城内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北宋科学家沈括不但提创“十二气历”,而且还根据他在太行山观察到的海相贝类化石,推断海陆地质变迁之原理,比近代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的见解还要早。元初郭守敬也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约20 件天文仪器,编制授时历,发现一年的周期和现行公历基本上相同,但是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 年。,1.7 明清时代,明清时

12、代科技方面最显著的贡献,在于科技巨著的涌现,例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药物有1800 多种,方剂有10000 多种,全面总结了16 世纪以前中国的医药学,被誉之为“东方医药巨典”。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共60 卷,分12 门,其中“救荒”一门篇幅几乎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表示徐光启极关心民间疾苦。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一书中,对自然界的科学观察极为认真,对石灰岩之观察和记述,比欧洲人早200 年左右。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综合总结了明朝时代的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西人赞扬这一本书为中国17 世纪的“技术工艺百科全书”。,明清时期

13、中国科技文化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 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 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其他国家占42左右。 英国剑 桥大学凯恩斯学院院长李约瑟博士在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中国 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传 统科学技术已进人了自身发展的“黄昏”,却没有产生像西方那 样的近代自然科学。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文化落后于西方的原因:,1经济方面 中国虽然在明朝中后期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然而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对科技 的要求不高。腐朽的封建剥削

14、制度和重农抑商传统,一方面使广 大农民极端贫困,导致国内市场狭小:另一方面使剥削者用钱去 买田置地,束缚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这些都阻碍了资本主义 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文化落后于西方的原因:,2外交方面 封建闭关政策既使中国失去了外贸主动权,更隔绝了中外 文化的交流。,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文化落后于西方的原因:,3教育方面 中国的教育制度完全是为了培养皇权专制的奴才以儒学 为教育内容,脱离社会实际。明清教育的落后阻碍近代自然科学 的产生。(科举制度),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文化落后于西方的原因:,4思想文化方面 统治者为了加强专制统治,中国从秦汉时期就实行严厉的 文化专

15、制主义,明清时期更是登峰造极。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与 清代的文字狱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使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 和创新失去了政策支持。总之,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中国近代 科学发展的根本原因。,四,近现代的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对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有哪些?,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发展,五,瓦特与蒸汽机,六,爱迪生,西方近代科技逐渐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因素有哪些?,西方现代的科学技术:,科技上: 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意义: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二是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

16、大变化,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此外,它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中国近现代的科学技术:,近代科学技术自19世纪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一段非同寻常的曲折过程。从19世纪中叶自强运动中开始的“师夷之长技”和“求强求富”,到20世纪初年的“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思潮,从50年代的“向科学进军”,到20世纪末叶的“科教兴国”战略! 15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显著的,但在全人类共同创建的现代科学技术大厦中,中国人的贡献还相当有限,中国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还没有完成。,例子: 就是 中医里 的穴位

17、和脉络 这些东西在西方人 眼里简直不可思议 ,他们通过解剖人体来寻找 可是一无所获 , 看到 的只是 神经 、 肌肉 、 血管 和 骨骼 ,可穴位 、 脉络 却又真真 实实的存在着 。,西方人 的科技 特色是“实证”。他们 的 知识 演化都是一步一步的推导过程 每个结论都有根有据 。 都有 理论的支撑 ,,中国古代的科技 往往都是 “ 经验”和“ 灵感 ”的产 物 很多都是来 自于实践 的积 累 。是通过长时 间的 实际操作 发 现了一些潜在规律 但却 没有 相应的演算过程 和定律, 连 中国人自己也说不 清如何得来 , 但 他就是知 道 ,事情就 应该那样 !,六,总结 1,思维差异,2,体

18、道与体知,西方人归纳推理,演绎推导在经验和知识层面上,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加以识别、理解并整体判断。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体知”的过程。,中国人强调内心的修炼,“内盛外王,成己成物”,由内向外。其基本精神,是注重现世的人自我的道德修养,而不太关注外在的上帝鬼神之类的东西。也就是说,中国儒家把大同社会的理想最后落实到每个人的修身养性的工夫之上。中国古代农业发达决定中国人注重直观、整体、经验。老子提出“体道”说。就是以心灵体验的方式去把握宇宙的根本之道,3,同一性与斗争性,西方人的“斗争性”的名族性格决定了西方人对科学的探索精神。,中国人的“同一性”的民族性格决定中国人在技术上的优先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工具人类可以用其改造自然环境。以适合人类本身需要,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在主客体之间,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人主宰自然是没有道理的,也是具有破坏性的。人与自然是同一性的,其斗争是内部的,小范围的。自然也不是人的主人,即天人合一,这种协调是没有发展动力的,中国科技缓慢发展可以归为这一类。只有在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统一前提下,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