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盟誓之书》读后感_第1页
《黄金盟誓之书》读后感_第2页
《黄金盟誓之书》读后感_第3页
《黄金盟誓之书》读后感_第4页
《黄金盟誓之书》读后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黄金盟誓之书读后感 - 朱天文的集以前看过一本最好的时光,当然是与电影有关,与侯孝贤大师有关,而我最早知道朱天文这个名字,也是因为电影,作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直接参与者,几乎担任了侯孝贤大部分电影作品的编剧。像风柜来的人冬冬的假期恋恋风尘以及后来的最好的时光,侯孝贤的影迷们,怎么可以不知道朱天文呢。 我现在手上新买的这本黄金盟誓之书,从书籍装帧上就可以看出这本集子大致是关于什么的了。 有赭红色护封的精装本,封面上嵌有早年朱天文和胡兰成的小幅黑白合影,打开护封,里面是素白的底子,散落淡雅的梅花,往后翻,封二上印有朱天文父亲朱西宁和胡兰成的合影照片。 封面上的照片,告诉我们其文学的师承,封二的照片,

2、父亲和老师站在一起,既是一种致敬,亦暗示这个文学家族在精神上的溯源。 这里要介绍一下其父朱西宁,早期曾就读杭州国立艺专,后投笔从戎,49年随军撤退台湾,50年代登上台湾文坛,代表作铁浆八二三集等,与张爱玲和胡兰成均有交谊。 说起胡兰成,当然要提张爱玲,朱天文是张迷之一,亦被视为张爱玲在台湾的传人。 关于胡兰成和张爱玲的一段往事,除了胡著今生今世民国女子汉皋解佩等章节,张自己不愿多谈,旁人更不知晓内情,那么,作为胡和张两位的传人,开句玩笑,就像他们的孩子的朱天文,在这本书里,到底写了些什么呢。 我读张爱玲,虽没有到迷的程度,但也是衷心喜欢并且佩服的,也是因为张的原因,把胡兰成的书找来读,山河岁月

3、当年在旅途火车上读完,觉得文字很美,但关于他到底说了些什么,略有印象,今生今世竟没有读完,我缺乏耐心,看一个旧式才子如此冗长的浮生六记 当时在书店里面打开黄金盟誓之书,直接奔着谈胡兰成的部分而去,狱中之书不算短的篇章,我站着读完,写得真好,是那种女性作家才有的敏锐和感性,然而却有一种沧桑深沉的历史感觉,我见她自由地叙述和谈论,话题在家族、历史、文学、往事、信札、资料之间穿梭,才情挥霍,令人生妒。 阿城在序言中说,朱天文对感觉有感觉,这话悬了,阿城先生有一种把简单事物说得天花乱坠神乎其神的能力,朱天文作品每出大陆版,必找其作序,也算是一种策略吧。 狱中之书说到朱家的家族史祖父自山东移徙苏北的宿迁

4、(黄河-宿迁道),开牧场。曾祖父传道人,祖父是长子,小县城的牛奶全靠他一家供应。祖叔父任教金陵神学院,圣经一九三六年译本,是他根据新约原文希腊文(旧约希伯来文)校译而成,公认为善本。 宿迁是我的家乡,早前听研究地方志的某人说到此事,谓大陆开放后,朱西宁一家亦曾回过宿迁访问。 关于家族史的这段话里面包含两个信息,一个是乡愁,一个是宗教,我生在宿迁下属的一个小镇上,黄河故道和大运河之间的乡村田园,自幼就熟悉那种梨枣多大多香,山楂多红,桑葚多甜的风味,我理解那种乡愁,由此想到张爱玲,胡兰成,朱天文口中的中国,其实是一种文化乡愁,他们的作品,浸透了一种民间的,日常性的色彩和情感。 张爱玲曾在散文中说还

5、没离开中国,就开始想念了。胡兰成更是把中国这个文化意象,看成一个至高的存在,比古印度高,而古印度又比西方 _国家高先不谈这种思想的谬误与否,这里面令人困惑的就是,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 _作家相比,像张爱玲和胡兰成这种作家,似乎是异类。 而且从张爱玲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种非常 _的个人性,完全不认同那些盛极一时的主义和观点,朱天文曾说张的作品对现实全是否定的,只是否定得比较隐晦,而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张爱玲散文之中有篇谈女人,引用美国戏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大神布朗中片段,说地母是一个 _,是一个强壮、安静,肉感、黄头发的女人,地母说生孩子有什么用,有什么用,生出死亡来。她又说:春天总是回来了,带着生命,

6、总是,总是,永远又回来了。读来令人感动,也间接解释了张爱玲的态度,既是否定现实,却又处在现实之中,因为与混乱、偶然的现实比起来,生命永恒,土地更为广阔深沉。就像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忆及儿时保姆阿长,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我以为,堪可比较看女人中的悲悯。 说起鲁迅那一代的新 _,一个显明的标签就是他们对于旧事物和现实黑暗面的批判和抗争,然而读张爱玲的文字,完全感受不到这一点,这固然有女性作家本来就不善于表现批判和抗挣的主题的原因,但也恐怕是张爱玲有更大,更为深广的情怀。 张爱玲和胡兰成早期都曾上过教会学校,虽然后来没有成为信徒,但也非常有可能受了宗教的影响

7、,今生今世中记叙张爱玲在温州读圣经旧约大段的随感,虽然胡兰成说以色列人与我何干?但是我们从其著作中感受到一种类似信仰的东西,那就是对于他所想象中的文化以及民间中国的无条件的认同。 难道中国真的那么高?难道现实不是来日大难,口燥唇干?难道我们世界的另一面不是充满了官吏的横暴,法律的迁延,被拒绝的爱情的痛苦? 胡兰成的中国,是其虚构的文化 _,一个堂吉诃德的杜尔西内亚的城堡,可怜其一生的作为,为人诟病之处甚多,去国怀乡,最后客死日本,除了虚空以外还有什么呢。 历史是一个迷局,我们所以为的,并非是真相,我们所宣扬的,很难说是真理,纷繁复杂的世界,也并非只有黑白两面,很多人物,很多主义,很多观点在这个舞台上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恐怕只有神知道。 作为胡兰成和张爱玲文学精神上的继承人,朱天文的作品找到了她赖以立足的现实之场,读其小说小毕的故事,童年往事,里面有一种深切的,对于身边的日常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