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9 年 10 月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Oct.2009第 6 卷 第 10 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Vol.6 No.10叶嘉莹“兴发感动说”的理论内涵林秀艳(中央民族大学 藏学研究院,北京 100083)摘 要: “兴发感动”说是叶嘉莹评赏古典诗词的主要理论,本章从“兴发感动”的定义、产生、表现形式、衡量标准以及精神价值五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这一理论的内涵。关键词: 叶嘉莹;兴发感动;理论内涵在众多的中国古典诗词的评赏者和研究者当中,叶嘉莹为不同。其价值也千
2、姿百态,千变万化但探之本原求之一,可谓独具慧眼,自成一家。她评赏古典诗词,把中西方诗论融同,则都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情感的浸润,一种心灵的洗涤。诗为一体既不厚古薄今亦不拘泥成见着眼于中国古典诗词歌的这种感发的生命应该在学生的触动和领悟中完成。也许,兴发感动的特质旁征博引别生新意深得中国古典诗词精完成的程度因人而异,但至少要在学生心里留下感发的种子,髓,“影响了不止一代学人和青年学生,堪称厥功甚伟。 ”1也许等有了合适的土壤, 便会生根发芽, 结出情感的 “长生“兴发感动”说是叶嘉莹在迦陵论词从稿、迦陵论诗从果”!稿以及其他著作中贯穿其中的重要理论本章主要从“兴发二、“兴发感动的产生,”感动”说的理
3、论内涵方面做梗概式的阐释,拟以此作为古诗词叶嘉莹将诗人的兴发感动视为诗歌创作的基本动力,“”教学中重视兴发感动之作用的理论基石。关于兴发感动的来源她在不可以貌求的感发生命一文以,一、“兴发感动的定义及许多文章中都明确提出这种感发生命的来源可以大别为”“,叶嘉莹在古典诗歌兴发感动之作用(迦陵论词从稿得之于自然界景物节气之变化的感发,与得之于人事界悲欢代序)一文中说“诗歌之所以为诗歌在本质方面是一直有着顺逆之遭际的感发两大因素”。7,某些永恒不变之质素的缘故。 ”2 她还说关于这种质素我是那么诗人为何会产生感发?通过叶嘉莹的著述我认为兴“,经过了多年的批评实践之后,终于在后来提出了一个较明确发感动
4、之力的形成应有三种方式:,的说法,那就是诗歌中兴发感动之作用”3,也就是说诗歌的第一种是感性的直接的自然的方式。主要质素就是“诗歌的兴发感动之作用”。在碧山词析论中叶嘉莹指出:“一般来说兴发感动之,缪钺曾为叶嘉莹的“兴发感动”做过如下的解释:“叶君以力的产生, 原当得之于内心与外在事物相接触时的一种敏锐为,人生天地之间,心物相接,感受颇繁,真情激动于中,而言直接的感动”,“因此 ,触物兴感或即事抒情 ,应该才是表达内辞表达于外,又借助辞采、意象以兴发读者,使其能得相同之心感动的一种自然流程”。 8大自然风霜雪雨,草长莺飞,尘世感受,如饮醇醪,不觉自醉,是之谓诗。故诗之最重要之质素即中周遭变故、
5、 世态炎凉都能引起诗人情感的波动, 灵魂的震在其兴发感动之作用。 ”4撼,于是在心里酝酿成一种兴发感动的情感,这是诗人写诗、当然,叶嘉莹的 “兴发感动 ”说绝不仅仅只关注于作品本词人作词的缘起。身的主要质素更重视的是诗歌的这种“兴发感动之作用如第二种是理性的间接的不自然的方式。,”何得以传承。 在 谈古典诗歌中兴发感动之特质与吟咏之传诗词兴发感动的这种形成方式很容易被人忽视或排斥,统 一文中她说到:“这种兴发感动之本质与作用, 就作者而因为此方式是经过了作者理性的思索安排, 尤其在咏物之作言乃是产生于其对自然界及人事界之宇宙万物的一种情动中表现得最明显。叶嘉莹认为“所以要把咏物寄托之词写得,于
6、中的关怀之情;而就读者而言,则正是透过诗歌的感发,要好,便不仅要求作者自己心中先须有一份极为感动的情意,而使这种情动于中的关怀之情,得到一种生生不已的延续。 ”且更要求作者对所咏之物也要有一份感动的情意, 更需要能5在不可以貌求的感发生命一文中叶嘉莹说:“我一直以为把内心之情意与所咏之物的情意融为一体,而且要使这种情,对于古典诗歌的讲授和欣赏, 除去对于文字典故等的理性的谊的感动和用以铺陈叙写的事典相结合, 如此则藉咏物来寄解释说明,以及对内容和技巧的分析批评以外,如果更能对诗托的安排思索,便不仅不会蒙蔽和伤损原有的情意的感动,反歌中感发之生命的美好的品质做一种感性的传达, 使读者或而会使原有
7、的情意经过这一番安排思索, 而更显得有盘旋沉听者能够从其中获至一种属于心灵上的激励感发, 重新振奋郁的姿态和力量”。9也就是说,如果作者把内心那份感动的情起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藉诗歌而传承的一种精神力量,意与外界事物及手段天衣无缝的有机结合, 那么定会形成一应该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 ”6种独特的更能让人富于联想和启发的兴发感动的情感来。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教材所选古诗词内容包罗万象,殊第三种是意象与音声的巧妙结合。 103以上两种兴发感动的形成方式 ,其实均属于 “心物交感 ” 的范畴,除此之外,意象与音声的巧妙结合,其本身的美感自然也能形成兴发感动之力。叶嘉莹在谈古典诗歌中兴发感动之特质与吟
8、咏之传统 一文中说过 :“兴 的作品一般本是指由物象所引起的 一种感发 ,不过这种感发却实在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之处 ,那就是引起这种感发的 物象 有时与后面所叙写的诗意却似乎并无意义上的关连。 ”10 叶嘉莹继续阐释说:“而如果就兴之直接感发的特色而言 ,则 音声之相应 实在应该乃是较之情意之相通还更为基本的一种引起感发之动力。 ”11也就是说音声相应是引起感发的一种最原始的动力。三、“兴发感动”的表现形式叶嘉莹指出:“比”、“兴”、“赋” 三种写诗的方法是兴发感动的基本表现形式。 她也曾把“比”、“兴 ”、“赋”看做为诗歌的三种表达方法,“然而却并非泛指一篇作品中之任何一句或任何一部分的表达方
9、法, 而是特别重在一首诗歌开端之处之表达方法”。 12也就是说重在作者以何种方式带领读者进入这种感发作用之内的。另外, 叶嘉莹在 中国古典诗歌中形象与情意之关系例说 一文中, 从如何引起读者的感发的角度, 区分了 “比”、“兴”、“赋”三者的不同:“所谓赋的作品,就其感发之由来与性质而言,便不仅是指作者的感发是由于对情事的直接感受,而且也是指这种作品是以直接对情事的陈述来引起读者之感发的;比的作品也是作者先有对情事的感受,只不过是借用物象来引起读者之感发的;兴 的作品则是作者之感发既由物象所引起,便也同时以此种感发来唤起读者之感发的。 ” 13叶嘉莹从感发的角度解说、比较赋比兴,尤其是认为赋比
10、兴重在开端论,以及对读者感发来由的阐释,在中国传统诗论的研究中有创新意义,对中学古诗词教学也很有指导意义。四、“兴发感动”的衡量标准叶嘉莹指出:“对于诗歌的评赏, 自然应当以其能否传达出这种生命,以及所传达之质量的纯驳、多少为主要之标准。” 14在她看来,兴发感动的作用是诗歌的主要质素,是诗歌的基本生命力,是评判诗歌的标准。 那么,如何来衡量作品的兴发感动之力量呢? 叶嘉莹认为:“这种感发之生命在质和量上实在还有着许多精微的差别, 而造成这种质和量上精微之差别的主要因素, 则与酝酿和孕育出这种感发之生命的作者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15在境界说与传统诗说之关系一文中,叶嘉莹提出:“至于诗人之心理
11、、直觉、意识、联想等,则均可视为心与物产生感发作用时,足以影响诗人之感受的种种因素;而字质、结构、意象、张力等,则均可视为将此种感受予以表达时,足以影响诗歌表达之效果的种种因素。 ”16叶嘉莹把前者称为“能感之”因素,把后者称为“能写之”因素,也就是将作品兴发感动生命的衡量落实到 “能感之”因素和 “能写之”因素上。另外,叶嘉莹认为一个说诗者的责任 “不仅在于能感受 ,而更在于能够予以诠释和说明”,17意思是说一个优秀的说诗人都应该同时具备 “能感之 ” 和 “能写之 ”的条件 ,既能探触到诗歌中真正的生命, 同时又要能对诗歌进行精密的分析和说明。五、“兴发感动”的精神价值诗歌以感发生命为主要
12、之质素, 那么在其引起读者兴发感动之际,自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是非标准和价值观念,叶嘉莹对兴发感动之作用所形成的意义这一问题,提出了“精神本质的伦理价值”这一全新的说法。叶嘉莹提出:“如果不从理性作客观的评判, 而只就感发性的特质而言,诗歌中这种感发之生命,原来也可以具有一种超乎于外表的是非善恶之局限以外而纯属于精神本质上的伦理价值存在, 这种本质方面的价值, 第一在其真诚纯挚的程度,第二在其品质的厚薄高下,而并不在于其外表所叙写的是何种情事”。 18从叶嘉莹著述中不难看出, 她所强调的精神本质上的伦理价值, 应该是诗歌中潜在的那种能够激励和引起读者兴发感动的力量。 尤其在评赏一些情诗艳词时,透
13、过外表的情事,寻求并重视这种精神价值更为重要,因为“纵然在外貌所写的只是一些不合于伦理价值的情诗艳词, 可是就其本质上所能带给读者的影响而言, 有时竟能唤起读者心灵中某种崇高美好之意念,而引起一种正面的伦理价值的感发”。 19当然, 叶嘉莹主张重视精神本质上的伦理价值决不是置现实生活中的伦理价值不顾,相反,“至于作者品格之高下、性情之纯驳、胸襟之广狭,这种种现实生活之伦理价值,既原属于作者能感与 能写 的因素之一部分 ,自然也会对其作品中感发之本质中的伦理价值产生重要的影响。 这一点实在也是绝不容忽视的”。 20但是,欣赏诗歌绝对不能只从外表的伦理价值来做肤浅的判断, 这一点尤其值得语文教师们铭记在心。参考文献:1 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津耀华嘉诚国际中学2025届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湖北省仙桃、天门、潜江三市2025届高一下化学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北斗监控动态管理办法
- 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
- 保安制服收缴管理办法
- 北京招聘医疗管理办法
- 制程物料标识管理办法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元宇宙赋能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策略与挑战
- 江西公费医疗管理办法
- 制程检验管理办法培训
- 广州市艺术中学招聘教师考试真题2024
- 工业自动化设备保修及维修管理措施
- 期末作文预测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下册
- 2025-2030中国儿童鱼油行业销售动态及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统编版五年级升六年级语文暑期衔接《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及答案
- 小小理财家课件
- DB43-T 2622-2023 医疗导管标识管理规范
- 译林版一年级下册全册英语知识点梳理
- 案场物业制度管理制度
- 护理事业十五五发展规划(2026-2030)
-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申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