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2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4 年 7 月 第 23 卷第 7 期Chin J Med Libr Inf Sci,Vol 23 No 7July,2014DOI: 10 3969 /j issn 16713982 2014 07 009信息组织与信息服务大学生社交网站用户信息分享行为调查研究王燕娇摘要通过介绍信息分享行为的研究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中山大学大学生社交网站用户为样本,分析他们在社交网站上信息分享的规律,包括信息内容、信息来源、分享信息的动机等,方便学校图书馆更好地了解用户的信息习惯和偏好,提出了增强图书馆网站信息偶遇能力、营造信息分享氛围强化图书馆社交网站深度休闲功能的建议
2、。关键词信息分享; 信息行为; 社交网站; 用户中图分类号G203; 0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3982( 2014) 07004205Information sharing behavior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on social network WANG Yanjiao( Library of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College,Guangzhou 528458,Guangdong Province,China)AbstractAfter the current information sharing behaviors w
3、ere described,the information sharing rules of under-graduates in Zhongshan University on social network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with certain suggestions proposed for improving the Websites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libraries,such as increasing the unexpected encounter chance and creating the
4、 information sharing atmosphere,strengthen the serious leisure functionKey wordsInformation sharing; Information behavior; Social network; User社交网站从 2008 年开始在国内兴起并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已成为人们活动的重要场所及获取信息、交流情感、娱乐消遣的重要媒介。通过信息分享的方式完成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己经成为社交网站的主要现象。社交网站信息分享是指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对社交网站上任意可以分享的内容进行转载,以便扩大影响范围或
5、者供用户以后参考学习之用。信息分享的类型很广,如信息、新闻、网站链接、照片、视频等。通过分享好友信息,用户还可以满足与朋友交互的需求; 对公共内容的分享可以扩大视野,获得更丰富有趣、类型多样的信息内容。研究大学生社交网站用户信息分享行为及心理动机,能够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用户的网络信息行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图书馆,广东 中山528458作者简介王燕娇( 1987) ,女,湖北大冶人,硕士,助理馆员,发表论文 2 篇。为,对如何提高大学生信息收集与协作能力提供借鉴。为此,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山大学学生利用社交网站( 本文以人人网为例) 进行信息分享行为的心理,并结合已有的信息行为理论,总结大学生社交
6、网站用户信息分享特点。1 信息分享行为研究现状1 1 信息分享的概念范畴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分享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信息行为,多为发生在网络或社群中的团体现象,而非单独个体特殊的信息行为。信息分享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化的活动,是网络用户分享意外发现或偶遇一些他人需要的信息行为。信息获取与分享通常是结合在一起的行为。ioux 是信息获取与分享的早期研究者,他认为信息获取和分享是个人从事的一系列行为和过程,包括有意识地关注其他人有代表性的信息需求、在不同背景环境下获得信息时联想到他人的信息需求、建立信息与信息需求者1之间的联系、通过各种方式分享信息。信息分享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4 年 7 月 第
7、23 卷第 7 期Chin J Med Libr Inf Sci,Vol 23 No 7July,201443行为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信息分享行为是由他人的信息需求所触发的行为,多发生于特定的群体之中,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过程; 信息分享具有策略性的分享、可能具有某些目的存在; 信息分享行为存2在让成员间关系更为紧密的可能性。1 2信息分享研究的进展国外学者对信息分享行为的研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关注个体分享者及其认知结构,另一类则是关注社群或拥有相同兴趣的集合之间的信息分享行为。前者的代表是 ioux,他认为信息分享可以被理解为一个用户在网络上找到其他用户也许感3兴趣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分享给他人的
8、行为 。从协作角度看,用户分享行为不是个体行为,是信息分享者转移一系列信息到信息搜寻者的协作过程。用户分享信息的动机包括帮助他人会感觉很好、对信息本身内容的热衷、感觉分享方式很方便、4找到信息分享给他人是一个有趣的竞赛 。后者的代表是 Talja,他通过访谈了解科研人员合作信息查寻情况,将社群内的信息分享划分为四大类型:一是策略性信息分享( Strategic sharing) ,指将信息分享作为最大化研究组的工作效率的策略; 二是范式信息分享( Paradigmatic sharing) ,指特定学科内或跨学科中,作为建立新颖的、独特的研究方法和取向或研究领域之共识的手段; 三是指示性信息分
9、享( Directive sharing) ,指老师与学生间的信息分享; 四是社交性信息分享( Social sharing) ,指将信息分享5视为建立人际关系或凝聚社群的一种活动 。国外对具有相同兴趣、背景的群体的信息分享行为研究较多。国内相关研究则侧重研究信息分享个体。钱6研究了不同年龄用户的微博信息分享行为;颖等7通过使用 Triandis 的人际行为模型对虚李枫林等拟社区信息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个人的和社区的感知结果情感是影响信息分享意向的重要因素,而习惯自我效能和资源有利条件对信息分享行为呈显著的正相关;8通过对研究生群体访谈和问卷调查,结合蔡剑等马斯诺
10、需求层次理论构建研究生群体信息分享动机模型,结果表明收藏动机、名誉声望、自身需求、利他动机和安全需要是影响研究生群体信息分享行为的重要因素,而社交动机对研究生群体信息分享行为有着更加显著的影响。国内外关于信息分享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参考。2 问卷调查2 1 问卷前测为了保证问卷的质量,在正式发放问卷之前通过网络进行了小规模的测试。结果获取了 30 份不同学科类型和学历层次对象的网络问卷,确保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同时向周围同学现场发放问卷,对普遍反映存在缺陷的问题进行了修改。另外还听取了调查对象在问卷的组织、排版等方面的建议,进行了相应的调查,以达到问卷结构清晰、易理解的效果。2 2问
11、卷发放此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向中山大学东校区的学生发放问卷 210 份,回收有效问卷 196 份,使用 Excel 录入数据并统计分析。经统计,在专业分布上,基本上包括了中山大学东校区的所有学院,文理分布也较为平衡; 在年级分布上,大二学生的比例上稍微低于大一、大三、大四; 在性别分布上,男生为 97 人,女生为 99 人,基本持平。3 调查结果与分析3 1 学生分享行为的基本情况根据调查,“经常”、“较多”、“较少”、“从来没有”分享信息的学生分别为 40 人( 占 20 41% ) 、63 人 ( 占 32 14% ) 、82 人( 占 41 84% ) 、11 人( 占 5 61%
12、) 。与社交网站的留言、照片等其他常用功能相比,信,9息分享在大学生的应用中更为普遍 这与 Alexa的统计结果相似,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用户的偏好。学生分享信息的数量上差异较大( 从未分享信息的 11 人不计,下同) ,62 人( 占 33 51% ) 分享信息的数量在 10 则以下; 55 人( 占 29 73% ) 分享信息的数量在 1050 则; 40 人( 占 21 62% ) 分享信息的数量为 51 100 则; 21 人( 占 11 35% ) 分享信息的数量在 101500 则,仅 7 人( 占 3 78% ) 分享信息的数量超过 500 则的人。3 2学生分享的信息类型141
13、人( 占 76 22% ) 首选文本信息; ,分别有 96人( 51 89% ) 、89 人( 48 11% ) 选择视频和照片信息; 48 人( 占 25 95% ) 分享网站链接信息。分析其44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4 年 7 月 第 23 卷第 7 期Chin J Med Libr Inf Sci,Vol 23 No 7July,2014原因,由于文本所含的信息量更多,对网速和硬件要求最低,对任何用户都适用,因而分享比例最高;视频和照片信息直观、形象,也受到学生的喜爱; 无法直接通过链接获取信息原文,不受学生青睐。男女生在信息分享类型上没有很大差别; 不同年级用户信息分享类型基本类
14、似,均是文本居首,视频其次; 本科生分享视频和照片要多于研究生。3 3学生分享的信息内容影音娱乐类、实用学习类、时事新闻类信息的分享比例较高,分别有 87 人 ( 占 47 03% ) 、79 人 ( 占 42 70% ) ,77 人( 占 41 62% ) ; 文字艺术类、笑话语录、学校信息、好友动态类信息次之; 商品信息分享最少。男生较女生更多分享时事新闻类信息和影音娱乐信息( 见表 1) ,女生对信息的倾向性不如男生显著。研究生分享影音娱乐、笑话语录、好友动态信息的比例要明显低于本科生; 本科生一至三年级学生分享信息的内容广泛,但影音娱乐信息最多; 大四学生分享的信息多集中于时事新闻。表
15、 1不同性别学生分享的信息内容信息内容男生( 93 人)女生( 92 人)频数比例 /%频数比例 /%时事新闻4346 243436 97影音娱乐4952 693841 30文字艺术3638 713133 70笑话语录2627 962426 09实用学习信息4043 013942 39好友动态1617 201415 22商品信息55 3822 17学校信息1718 282628 26其他44 301010 873 4学生的信息来源学生信息分享的内容主要源于好友,有 109 人 ( 占 58 92% ) 选择此项,他们对好友这一信息来源通常表现出比较积极的态度; 其次为热门分享推荐,有 49 人
16、( 占 26 49% ) 选择此项; 再次是公共主页等、站内随意浏览偶遇,各有 41 人( 占 22 16% ) 选择此项; 仅有 26 人( 占 14 05% ) 的信息来源于其他网站转载。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平均每个学生同时选择两种信息来源,说明大学生的信息来源既集中又多样化。热门分享推荐是网站主动的信息推送,减少了用户搜寻浏览的时间,对用户比较有吸引力; 通过推荐,用户能够获知网络热点的信息,与好友保持一致,符合大学生追求新潮的信息需求。信息偶遇也是社交网站信息分享的重要途径,因为学生在没有任何目的随意浏览的过程中却可以经常“偶遇”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信息。男女生的信息来源没有明显差异; 大
17、三、大四学生对好友的依赖性更高,大四学生和研究生的信息分享来源相对均衡,可能与积累了一定信息浏览和获取的经验有关。3 5学生分享信息的动机关于分享信息的动机,114 人 ( 61 62% ) 选择“自我感觉有趣”,各有 93 人( 50 27%) “感觉他人会感兴趣”和“将信息存储供以后学习”; 选择“娱乐消遣”、“自我表达”、“分享氛围影响”和“操作简单”的学生,分别是 36 人( 19 46% ) 、28 人( 15 14% ) 、15 人( 8 11% ) 和 8 人( 4 32% ) 。可以看出,用户分享信息时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和以“他人”为中心两种趋势。一方面用户分享信息是满足自
18、己的兴趣和学习需求; 另一方面,在分享信息时会考虑好友对分享的反应,表明用户在虚拟社区渴望得到认同和好友交互的需求。女生更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将信息分享视为自我表达的另一种方式; 男生更倾向于以“他人”为中心( 见表 2) 。研究生“自我感觉有趣”的比例最高,“感觉他人会感兴趣”和“消遣娱乐”的比例最低,说明研究生分享和利用信息的目的性更强; 大三大四学生和研究生“将信息存储供以后学习”的比例明显高于大一和大二学生,其信息分享的利己性更加凸显。表 2不同性别学生分享信息的动机信息内容男生( 93 人)女生( 92 人)频数比例 /%频数比例 /%自我感觉有趣5458 066065 22感觉
19、他人感兴趣5053 764346 74供以后学习4548 394852 17消遣娱乐2021 511617 39操作简单55 3833 26自我表达1010 751819 57分享氛围影响88 6077 61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4 年 7 月 第 23 卷第 7 期Chin J Med Libr Inf Sci,Vol 23No 7July,2014453 6 学生信息分享体验7% ) 表示“较不同意”和“不同意”。分析登录网站对于“是否同意信息分享行为是受好友欢迎频率发现,登录频率与信息分享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的”,106 人 ( 占 57 3% ) 表示比较同意,30 人 ( 占有一定
20、关系( 见表 3) 。社交网站活跃者更同意在信16 22% ) 表示很同意,仅有 4 人( 占 2 16% ) 不认为息分享中倾向于表现出积极的情绪,每天登录多次信息分享是受好友欢迎的,说明大部分学生认同信的学生“比较同意”的比例达 70 37% ,很同意的达息分享行为的受欢迎性。但进一步分析学生分享占 18 52% 。大一大二学生对信息分享情感的积极信息的频率时发现,虽然学生认可信息分享是受好性感觉要低于大三大四学生和研究生,笔者认为这友欢迎的,但与使用信息分享的频率并不密切相关。与信息分享的目的可能相关联,当用户信息分享时对于“是否同意在信息分享过程中,您的情感“利己性”表现得愈突出,给自
21、我的能量和心理暗示状态通常是积极的”,27 人( 占 14 59% ) 非常赞同,就更加积极感觉自己能从信息中获取有益的113 人( 占 61 08% ) 比较同意,仅有不到 13 人( 占知识,对信息分享的情感状态起积极作用。表 3用户登录频率与用户分享情感状态的关系分享情感积极性每天登录多次每天登录一次25 天登录偶尔登录没怎么登录频数比例 /%频数比例 /%频数比例 /%频数比例 /%频数比例 /%很不同意0012 17000000较不同意13 7036 5213 0357 4614 35比较同意1970 372452 172060 614059 701043 48很同意518 5271
22、5 22515 15710 45313 04没什么感觉27 411021 74618 181014 93521 743 7学生信息分享管理行为调查发现,77 83% 的学生对于分享的信息偶尔想起来才会回顾一下,17 30% 的学生表示根本不再看,仅有 4 86% 的学生会经常回顾,说明信息分享往往是情绪性行为。尽管在分享时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是为了存储起来供以后学习,但真正能够经常回顾学习的学生占极少数,说明社交网站不能足以刺激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有用的信息资源,其个人信息管理功能较为薄弱。4 建议4 1 增强高校图书馆网站的信息偶遇能力用户信息分享来源分析显示,“信息偶遇”也是社交网站信息分享的重要
23、途径。学生经常会在没有任何目的地随意浏览过程中“偶遇”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信息。高校图书馆网站的设计应该有意识地提高用户信息偶遇的几率,为用户提供简洁友好的界面。结构清晰的网站导航,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而拓展信息获取范围,提高用户体验。最热排行榜、最新推荐等主动信息的呈现,为用户过滤当前其他用户关注的书籍等信息,也可激发用户的浏览欲望。本次调查中几乎占一半的学生会按照网站上的最热排行等进行信息浏览,说明这种信息组织方式可以增加点击率。图文结合的信息展示方式对用户的视觉具有一定吸引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信息偶遇的可能性。总之,高校图书馆网站的设计要尽量挖掘关键点,吸引用户视线
24、焦点,形成点线面的信息结构体系,方便学生的“信息偶遇”。4 2利用社会资本营造信息分享氛围大学生信息分享的内容主要源于好友。SNS 传播的路径以站内好友为主,关系网络成为二次传播的主体。根据强弱关系理论,在社交网站中强关系之间的信息流较多。这是因为好友之间彼此相似的可能性更大,也就更能发现有趣的分享信息。在社交网站通过信息交互,好友可以互相补充信息,从而促进信息的分享和利用,弥补用户自身信息体系的不足。因此,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时要以加强用户交互为重任,鼓励用户间的信息交互、分享,使其成为重要的信息源。在社交网站交互中依然存46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4 年 7 月 第 23 卷第 7
25、 期Chin J Med Libr Inf Sci,Vol 23 No 7 July,2014在“沉默的螺旋”现象,图书馆可以从管理方式上利5 结语用此现象,创建和发展“核心”用户,使其发挥更大的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来看,SNS 社交网站促进了作用; 经常发布书评信息、推荐图书,带动读者圈的个体人际关系网络的扩展,有利于个体在社会生活信息交互和分享。调查发现用户会受分享氛围的影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并在群体分享和互动中响,因此读者圈积极的分享氛围会持续地吸引用户建立信任和认同。参与,提高用户分享意愿,形成良性循环。作为高校的信息服务中心,图书馆应结合当前4 3 强化图书馆社交网站深度休闲功能流行
26、的社会化媒体工具,充分利用大学生群体信息大部分大学生认同信息分享行为的受欢迎性,分享的动机和特点,构建以“书”和“人”为核心的社社交网站活跃者更同意在信息分享中倾向于表现出会化媒体生态圈,供不同信息需求的学生通过信息积极的情绪。在与别人共同分享和交流知识的过程分享的方式进行交流,为 PKM 用户提供信息处理的中,用户可以通过获取别人的知识或者得到其他好解决方案,将图书馆打造成多元主题与阅读风潮的友的称赞、尊重,从而获得自我满足感。图书馆的专中心。业人员多偏重在研究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搜集与组【参考文献】织,然而大学生的生活空间离图书馆越来越远,大学生学习来源以网络为主,而图书馆无法成为多元主1 F
27、isher KE,Erdelez S The Theory of Information BehaviorM题与阅读风潮的中心,著力点不够宽广。Google 或New Jersey: Information Today,2006Yahoo 等搜索引擎成功进入用户生活,关键在于其提2 徐海波 网络社区中信息分享行为研究J 当代职业教育,2012( 10) : 5962供各种知识,包括各种年龄层所需的休闲相关信息3 ioux KS Information Acquiring and sharing in Internet based与知识。大学的舞蹈协会、摄影协会等各种学生社Environments: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Individual User Behaviors团均可视为深度休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