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练习题_第1页
《滕王阁序》练习题_第2页
《滕王阁序》练习题_第3页
《滕王阁序》练习题_第4页
《滕王阁序》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跟踪试题】一 选择题:1. 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 的一组是:a翼轸(zhen) 骖(can)騑 睇眄(mian) 捧袂(mei)b瓯(ou)越 潦(liao)水 簪(zhan)笏 桑梓(zi)c台隍(huan) 舸(ge)舰 帝阍(hun) 叨(dao)陪d懿(yi)范 彭蠡(ni) 虢(guo)州 遄(chang)飞2. 下列几组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物华天宝 钟明鼎食 老当益壮 高山流水b人杰地灵 鱼舟唱晚 穷且益坚 清云之志c千里逢迎 天高地迥 桑榆非晚 白首之心d高朋满座 萍水相逢 一介书生 俊采星弛3. 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兰亭已矣

2、,梓泽丘墟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a句与句的“且”字相同,句与句的“矣”字不同。 b句与句的“且”字相同,句与句的“矣”字也相同。 c句与句的“且”字不同,句与句的“矣”字也不同。 d句与句的“且”字不同,句与句的“矣”字相同。4. 下列各组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六国灭亡之故事b都督阎公之雅望/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c十旬休假,胜友如云/童子何知,躬逢胜饯d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谏太宗十思疏二 填空题 5. 江南三大名楼是指_、_、_;初唐四杰是指_、_、_、_;王勃,字_,有_文集存世。6. 默写填空:_,烟光凝而暮山紫。_,秋水共长天一

3、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提高试题】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 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

4、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7.下列各组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全不

5、相同的一组是: a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若属皆且为所虏 b、潦水尽/宾主尽东南之美/满城尽带黄金甲 c、即冈峦之体势/胡天八月即飞雪/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穷岛屿之萦回/穷且益坚/觉宇宙之无穷 8、找出与例句对偶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例:披绣闼,俯雕甍 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9、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着的一项是: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 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

6、景 物,是近景。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 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 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10.对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四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

7、4题:黄鹤楼记 阎伯理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讳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苁,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史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

8、,月孟夏,日庚寅也。 (注)濑乡九柱:指位于懒乡的老子祠,故址在今河南鹿邑柱,屋柱,代指屋宇九,泛指多数东阳八咏:指南齐文学家沈约任东阳太守时所建八咏楼楼原名元畅楼,沈约有登台望秋月等诗八首,称八咏诗,故称仲宣:汉文学家王粲(177217),善诗赋。所作登楼赋颇有名。叔伟:荀叔伟,曾于黄鹤楼上见到仙人驾鹤而至。“乃喟然曰”五句:传说汉辽东人丁令威学道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有少年欲射之,鹤乃飞鸣作人言:“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11.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遂以名楼-于是就用这件事来给楼命名 b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也是荆吴一带最美好的风景。

9、c下车而乱绳皆理-从车上一下来就先整理混乱的绳子。 d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游玩和集宴一定都在这里。12.下列各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点明黄鹤楼所在的位置在城的西南角。 b“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苁”是刻划黄鹤楼的整体形象,着重突出了楼高。 c“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用典说明黄鹤楼可代替这些楼以观景集仙。 d“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指来往的过客行人都在这里经过停留。13.下列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月孟夏,日庚寅 a“井邑”即有“闾阎”之意,“孟夏”指夏季的第一个月。 b“井邑”即有“舸舰”之意,“孟夏”指夏季的第二个月。 c“坐窥”是讲抬眼

10、看市容,“日庚寅”是用干支纪日。 d“俯拍云烟”可见楼之高,“日庚寅”是指当时天气良好。14对本文的内容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景,有上有下,有远有近,有内有外,有虚有实。 b“荆吴形胜”一句对楼的重要性作了极为简明扼要而又极有分量的概括。 c第二段点出曾在黄鹤楼活动的历史人物,表达了历史的苍桑感。 d本文取材得当,层次分明,有掌故,有事实,有议论,也有感慨,情辞并茂。【创新试题】五阅读下面三首唐诗,完成15-16题。滕 王 阁 诗 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黄 鹤 楼 崔

11、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登 岳 阳 楼 杜甫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15. 从上述三首诗中各找出一句与“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同属主谓结构的对偶句: 王诗: 崔诗: 杜诗:16.理解三诗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要简述理由): 从诗的格律形式来看,三诗有何共同之处?_ 从诗的立意内容来看,哪两首更为接近?_ 从诗的主题来看,哪一首更切近现实?_ 你比较喜欢哪一首,理由何在?_【参考答案】

12、 1.a 2.c 3.c 4.a 5.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子安、王子安集 6.略 7.c 8.d(动宾结构) 9.d(虚实结合) 10 .b(无恨主之意)11. c(刚上任就治理得好) 12.d(只指穆公) 13.a 14.c 15.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16.三首都是律诗。八句四联,双句末尾押韵。王诗和崔诗更为接近。因为都表达出了物是人亡、繁华不再的感慨。杜诗更接近现实。写出了自己的贫病交加和国家战乱的忧患。略w.w.w.k.s.5.u.c.o.m 滕王阁序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句中加

13、点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俊采星驰 俊采:指人才都督阎公之雅望 雅望:好名声b宇文新州之懿范 懿范:美好的风范时维九月 维:在c披绣闼,俯雕甍 披:披着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扑:满。d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凌:超过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赊:远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b云销雨霁,彩彻区明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d舰舸弥津,青雀黄龙之轴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控蛮荆而引瓯越a恭疏短引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b公又与遂书,多所点窜譬渚草木,区以别矣c彩彻区明识盈虚之有数d以为李广数奇,毋令当单于4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选择一个恰当的答案(1)襟三江而

14、带五湖 a以为襟 b胸襟 c衣襟(2)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a连接 b接着 c结交(3)恭疏短引 a疏通 b撰写 c疏远(4)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a铺陈 b给予 c一种文体5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古今异俗,新故异备d既克,公问其故6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雄州雾列,俊采星驰b童子何知,躬逢胜饯c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二、常识填空7本文作者为唐著名诗人_,与杨炯、_、_并称为“初唐四杰”。标题原作“_”。8十旬休假_,_;千里逢迎,_。9潦水尽而寒潭清,_。10_,纤歌凝而白云遏。11关山难越,

15、_?_,尽是他乡之客。12老当益壮,_?穷且益坚,_。13胜地不常,_;_,梓泽丘墟。三、阅读白居易与元九书(摘录)回答问题微之!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何往而不得哉?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喻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知仆之道焉。其余杂律诗,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者但以亲朋合散之际,取其释恨佐欢。今诠次之间,未能删去。他时有为我编集斯文者,略之可也。注:(

16、1)雾豹:藏在雾里的黑豹,喻指隐退的贤人。冥鸿:飞在高空的鸿雁,比喻远走高飞的人。奉身而退:抽身退隐。(2)言而发明:用艺术语言阐发清楚。(3)率然:随意。(4)非平生所尚:不是平生所重视的。(5)释恨佐欢:用诗来消除怨恨,助长欢乐。(6)诠次:编造。14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标点。15对作者写作指导思想认识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作诗与为人是一致的,这是一种进步思想。b这种思想也有消极退隐的成分,是社会造成的。c作者的思想是矛盾的,他将“志”与“行”对立起来,认识不合逻辑。d这是种现实主义的创作主张,要求诗歌能“补察时政,泄导人情”。16作者将他的诗歌分成三类,请说出其内容和作者所持的态度。讽

17、喻诗:_闲适诗:_杂律诗:_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先是,太尉(段秀实)在泾州(今甘肃泾川县一带)为营田官(掌管地区财政,召集流民垦田)。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巽(x)n,同“逊”,恭顺的意思),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舁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

18、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人且饿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谌甚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死。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17比较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人且将死,而必得谷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早缫而绪鸣鼓而聚之a两句各不相同,两句也不相同b两句完全相同,两句各不相同c两句完全相同,两句各不相同d两句完全相同,两句完全相同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析不

19、正确的一项是裂裳衣疮 手注善药 市谷代偿 名我固当 a句用法不同,句用法相同。b句用法相同,句用法不同。c句用法不同,句用法也不同。d句用法不同,句用法也不同。19这段文字中,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极其鲜明,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了人物互相对比映衬的手法来刻画的,故人物能跃然纸上。b作者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故人物形象饱满。c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情态、心理及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d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既有直接描写,又有间接描写,所以能写出人物的复杂性格。参考答案1 c 2c 3d4(1)a (2)c (3)b (4)a5a、c 6a7王勃 卢照邻 骆宾王 秋日登洪

20、府滕王阁饯别序8胜友如云、高朋满座9烟光凝而暮山紫10爽赖发而清风生11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12宁移白首之心 不坠青云之志。13盛筵难再 兰亭已矣14也,龙,鹏,突然,出;也,豹,鸿,寥兮,退。15c16表现作者的兼济之志,揭发社会矛盾,替百姓说话;作者最为推崇。抒发他独善其身的心志,反映他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心情;作者也肯定了它们的意义。各种杂体诗,是他随时感遇的咏叹。17c 18a 19c滕王阁序随堂练习 一 选择题: 1. 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 的一组是: a翼轸(zhen) 骖(can)騑 睇眄(mian) 捧袂(mei) b瓯(ou)越 潦(liao)水 簪(zhan)笏 桑梓(zi

21、) c台隍(huan) 舸(ge)舰 帝阍(hun) 叨(dao)陪 d懿(yi)范 彭蠡(ni) 虢(guo)州 遄(chang)飞 2. 下列几组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物华天宝 钟明鼎食 老当益壮 高山流水 b人杰地灵 鱼舟唱晚 穷且益坚 清云之志 c千里逢迎 天高地迥 桑榆非晚 白首之心 d高朋满座 萍水相逢 一介书生 俊采星弛 3. 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a句与句的“且”字相同,句与句的“矣”字不同。 b句与句的“且”字相同,句与句的“矣”字也相同。 c句与句的“

22、且”字不同,句与句的“矣”字也不同。 d句与句的“且”字不同,句与句的“矣”字相同。 4. 下列各组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六国灭亡之故事 b都督阎公之雅望/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c十旬休假,胜友如云/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谏太宗十思疏 二 填空题 5. 江南三大名楼是指_、_、_;初唐四杰是指_、_、_、_;王勃,字_,有_文集存世。 6. 默写填空: _,烟光凝而暮山紫。 _,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 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 【提高】 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

23、成7-10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

24、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7.下列各组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若属皆且为所虏 b、潦水尽/宾主尽东南之美/满城尽带黄金甲 c、即冈峦之体势/胡天八

25、月即飞雪/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穷岛屿之萦回/穷且益坚/觉宇宙之无穷 8、找出与例句对偶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例:披绣闼,俯雕甍 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9、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着的一项是: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 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 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 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

26、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 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10.对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四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4题: 黄鹤楼记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讳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

27、其耸构巍峨,高标宠苁,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史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 (注)濑乡九柱:指位于懒乡的老子祠,故址在今河南鹿邑柱,屋柱,代指屋宇九,泛指多数东阳八咏:指南齐文学家

28、沈约任东阳太守时所建八咏楼楼原名元畅楼,沈约有登台望秋月等诗八首,称八咏诗,故称仲宣:汉文学家王粲(177217),善诗赋。所作登楼赋颇有名。叔伟:荀叔伟,曾于黄鹤楼上见到仙人驾鹤而至。“乃喟然曰”五句:传说汉辽东人丁令威学道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有少年欲射之,鹤乃飞鸣作人言:“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11.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遂以名楼-于是就用这件事来给楼命名 b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也是荆吴一带最美好的风景。 c下车而乱绳皆理-从车上一下来就先整理混乱的绳子。 d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游玩和集宴一定都在这里。 12.下列各句的理解不正

29、确的一项是: a“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点明黄鹤楼所在的位置在城的西南角。 b“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苁”是刻划黄鹤楼的整体形象,着重突出了楼高。 c“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用典说明黄鹤楼可代替这些楼以观景集仙。 d“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指来往的过客行人都在这里经过停留。 13.下列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月孟夏,日庚寅 a“井邑”即有“闾阎”之意,“孟夏”指夏季的第一个月。 b“井邑”即有“舸舰”之意,“孟夏”指夏季的第二个月。 c“坐窥”是讲抬眼看市容,“日庚寅”是用干支纪日。 d“俯拍云烟”可见楼之高,“日庚寅”是指当时天气良好。 14对本文的内容解说不当的一项

30、是: a第一段写景,有上有下,有远有近,有内有外,有虚有实。 b“荆吴形胜”一句对楼的重要性作了极为简明扼要而又极有分量的概括。 c第二段点出曾在黄鹤楼活动的历史人物,表达了历史的苍桑感。 d本文取材得当,层次分明,有掌故,有事实,有议论,也有感慨,情辞并茂。 【创新】 五阅读下面三首唐诗,完成15-16题。 滕 王 阁 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黄 鹤 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31、?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 岳 阳 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15. 从上述三首诗中各找出一句与“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同属主谓结构的对偶句: 王诗: 崔诗: 杜诗: 16.理解三诗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要简述理由): 从诗的格律形式来看,三诗有何共同之处?_ 从诗的立意内容来看,哪两首更为接近?_ 从诗的主题来看,哪一首更切近现实?_ 你比较喜欢哪一首,理由何在?_ 【参考答案】 1.a 2.c 3.c 4.a 5.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子

32、安、王子安集 6.略 7.c 8.d(动宾结构) 9.d(虚实结合) 10 .b(无恨主之意) 11. c(刚上任就治理得好) 12.d(只指穆公) 13.a 14.c 15.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16.三首都是律诗。八句四联,双句末尾押韵。王诗和崔诗更为接近。因为都表达出了物是人亡、繁华不再的感慨。杜诗更接近现实。写出了自己的贫病交加和国家战乱的忧患。略 声声慢同步测试高考资源网基础知识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雕阑玉砌(q) 骤雨(j) 暮霭 (i) 樯橹(qing)b. 乍暖还寒 (hi) 槛菊

33、(jin) 凝噎 (y)都门(d)c. 良辰美景(chn)舞榭 (xi) 彩笺 (jin)不谙(n) d. 寒蝉凄切(q) 将息 (jing)豆蔻 (ku) 苍陌(m)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 婉约 沦陷 愤激 凄切 帐蓬b. 颓废 良晨 樯橹 迢迢 韵脚 c. 暮蔼 鹊桥 苍陌 仓皇 豆蔻 d. 飘零 烽火 不虞 芍药 贬谪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指南唐都城金陵南京)b. 便总有千种风情(情意) c. 槛菊愁烟兰泣露(栏杆边的秋菊)d.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不好的房子)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歌、行

34、、引、吟为古代诗歌体裁,其间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b. 诗的风格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两大派别,前者的代表人物如杜甫、白居易、陆游等,后者代表人物如屈原、李白等。 c. 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主要指唐代以前的诗歌,近体诗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对仗、声韵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体。 d. 词,原名曲子词,来自民间,源于乐府,兴与中唐,盛在两宋,题材较自由,依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木兰辞即属此类。5. 书面表达。学校举行“我最喜欢的一篇高中课文”的推荐活动,请你推荐一篇课文,并写清理由。表达要简明连贯,突出课文特点。6. 日常交际中,注意礼

35、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你按一般说法和文雅说法表达下面内容。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看您”,更文雅一点,可以说“特意登门拜望”。(1)想托人办事,可以说“_”,更文雅一点,可以说“_”。(2)请人原谅,可以说“_”,更文雅一点,可以说“_”。(3)询问长者年纪,可以说“_”,更文雅一点,可以说“_”。二、阅读实践(一)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 对这首词文句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风住尘香花已尽”说盛开的花朵因受狂风的摧残已委身于泥土;“尘香”即

36、后来陆游卜算子词“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意思。b. “日晚倦梳头”说的是日色已高,倦意难消,强打精神梳妆打扮,c. “物是人非事事休”说的是事物依旧而人事已非。“事事”如国破、家亡、夫死等。d.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写出了词人心中无比深重的愁苦。“舴艋舟”,狭长小船,形如“舴艋”。2. 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上片直接写愁情的深重,下片婉转地从欲遣泄忧而不能的角度,进一步表现愁情深重。b. 这首词集中抒写离情别绪,主题鲜明,凄婉动人。c. 全词想象惊人,化无影无形的愁绪为有重量的实体,造意新奇,极富创意。d. 全词格调十分凄苦忧伤,体现了浅显而又凝练、含蓄而不深涩的艺术

37、风格。(二)忆江南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 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1. 对这两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在白居易的词中,“风景旧曾谙”的“谙”字,说明江南春天的特点,不是听人说的,而是亲身感受到的。b. 在李煜的词中,“南国正芳春”的“芳”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如见百媚千娇的花容,如闻馥郁的花香。c. 两首词中的“绿”都是既写水色,也写春色,与红日,江花互相衬映,把江南的春天渲染的妩媚动人。d. 两首词都表现了对春景的赞美之情,但结尾抒情方式不同,白居易的词用反问句直抒胸臆

38、,李煜的词用叙述句间接抒情。2. 对这两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白居易的词开篇即扣住“忆”字,先总提一笔,然后以“江”为中心,描写耀眼的红日、“红胜火”的江花,“绿如蓝”的江水。b. 李煜的词从“闲梦”起笔,先概括描写,后用白描手法勾勒春江、乐声、飞絮、轻尘和观赏群芳的“看花人”。c. 两首词写景如画,景中含情,但写的都不是眼前的实景:白居易的词是忆中之景,李煜的词是梦中之景。d. 两首词都通俗明快。感情真挚,音韵悠扬,白居易的词带有浓郁的民歌风格。三、写作实践任选一首词,读熟,理解后将其改编成其他文体。要求:诗词自选。文体不限内容主题、表达正确、合意。示例:清明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

39、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场景剧:场景:清明时节,路上雨纷纷,杏花村。人物:行人、牧童。行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参考答案一、1. c 2. d 3. d 4. d 5. 略6. 略二、(一)1. a2. b(二)1. c 2. c三、略能力训练基础演练1加粗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吁嚱x& 秦塞s4i 石栈zh4n 抚膺y9ngb鱼凫f* 崔嵬w6i 巉岩ch2n 吮血sh(nc咨嗟z9 猿猱n2o 岩峦lu2n 瀑流p)d万壑h8 喧涘hu9 飞湍tu3n 萦回y0ng2默写无误的

40、一项是 a可以横绝蛾眉巅。 b天梯石栈相勾连。c猿猱欲度愁攀缘。 d枯松倒挂依绝壁。3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国何茫然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b畏途岩不可攀 畏途:对路途感到害怕。c扪参历井仰胁息 胁息:鼻不敢出气,唯两胁运动以换气。d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使凋谢,这里指憔悴。4对加粗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险也如此 也:副词,表示“同样”“也是”。b胡为乎来哉 乎:语助词,无义。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之:主谓之间结构助词d所守或匪亲 或:副词,倘若。5加粗词词义相同的两组是 a开国何茫然/青泥何盘盘b尔来四万八千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c西当太白有鸟道/一夫当关d猿猱欲度愁攀援/悲

41、鸟号古木,愁空山6全是诗中地名的一组是 a蜀秦塞蚕丛太白b秦塞太白鱼凫峨眉c青泥剑阁锦城蜀道d太白青泥锦城剑阁课内纵横阅读蜀道难,完成711题。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岩转石万壑雷。

42、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7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答:_8重点写青泥有何作用?答:_9“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这几句与“连峰去天不盈尺砅岩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是否重复?答:_10诗人给“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答:_11“西游”“西望”表明了诗人的立足点在秦,这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是否矛盾?答:_应用实践阅读李白送友人王炎入蜀时所写剑阁赋,完成1216题。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

43、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送佳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我沉吟兮叹息。视沧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鸿别雁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通“向”)对酒而相忆。12这篇赋写了哪两层意思?答:_13剑阁赋比蜀道难少写了哪一层意思?答:_14作者怎样直接描写剑阁?答:_15作者怎样侧写剑阁?答:_16作者怎样表现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答:_参考答案1d 2c 3b 4a 5ac 6d7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地亘古闭塞的状况。第二层描述秦蜀间崇山峻岭的地貌,是闭塞的原因。第三层叙述蜀道由来,以神话表现劳动人民开凿蜀

44、道时的悲壮惨烈、可歌可泣。8“上有”“下有”等四句是从“面”上即整体上写蜀道之难;“青泥”等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诗人着重描写青泥岭曲折盘桓、随山萦回的险道和峻危的山势,尤其是人们手扪星辰、紧张屏息、抚胸长叹的惊惧惶悚,表现了蜀道之难。9不重复。虽然都写了山川的险峻,但前者是静态描写,而后者是动态描写,且配合着万壑雷鸣般的轰响,形成排山倒海的震撼心魄的气势;前者点面结合,后者全面概括;前者写人的感受,以表现山峰特别是青泥山的高峻,后者写山川奇险,是为了渲染惊心动魄的气氛及给旅人造成的心理震撼,为“嗟尔远道之人”张本,为第三段写社会环境险恶铺垫过渡。10“但见”“又闻”句渲染了凄清恐怖、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