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液完井液化学_第1页
钻井液完井液化学_第2页
钻井液完井液化学_第3页
钻井液完井液化学_第4页
钻井液完井液化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钻井液完井液化学,2,第一章、 钻井液概论,本章要求掌握: 钻井液、完井液概念。 钻井液、完井液的组成和类型。 钻井液、完井液的主要作用。 钻井液基本性能参数。 钻井液技术发展简史,3,第一节、 钻井液、完井液的定义,狭义钻井液粘土以小颗粒状态(2um)分散在水中所 形成的溶胶 悬浮体。(泥浆 mud) 广义 钻 井 液 凡钻进中一切有助于从井眼产生和 清除钻屑的流体(液、气、液+气)。 (drilling fluid) 广义完井液 一切与产层接触的流体(各种盐水、 聚合物溶液、钻井液、泡沫等)。 狭义完井液 钻开油气层的钻井液(钻开液)。 (completion fluid),4,第二节

2、、 钻井液的组成、类型及性能,1. 钻井液的组成 主要由水、粘土和添加剂组成的体系 分散介质+分散相+化学处理剂 连续相+不连续相 液相+固相+化学处理剂,5,分散相与分散介质 分 散 相 在多相分散体系中,被分散的物质。 (不连续, 可以粒子或液滴) 分散介质 分散相所在的连续介质。 分散体系一种或多种分散相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 成 的体系. 例如:钻井液中,粘土颗粒分散在水中: 粘土为分散相; 水为分散介质。,6,组分举例,某种水基钻井液组分为: 水 + 膨润土 + 处理剂 100ml 5g 1g 用组分表示的配方为: 5%膨润土浆+1%处理剂 配方表示的特点: 用W/V百分数表示组分。

3、不考虑处理剂的体积。,7,钻井液的组成示例,8,2. 钻井液的分类 分类方法多,通常根据分散介质分为四大类: 水基钻井液(Water-Base Drilling Fluids) 油基钻井液(Oil-Base Drilling Fluids) 气态钻井液(Gas-Base Drilling Fluids) 合成基钻井液(Synthetic-Base Drilling Fluids),9,一般分类,10,API和IADC分类法,不分散钻井液(基本不含处理剂的天然泥浆)-non-dispersed drilling fluids 分散型钻井液- dispersed drilling fluids 聚

4、合物钻井液-polymer drilling fluids 低固相钻井液-low solids drilling fluids,饱和盐水泥浆-saturated saltwater drilling fluids 钙处理钻井液-calcium-treated drilling fluids 修井液,完井液-workover ,completion fluids 油基钻井液-oil-based drilling fluids 气体类钻井液-gas typed drilling fluids,11,石油钻井工程标委会钻井液分委会综合分类法,不分散聚合物钻井液(用大中小分子聚合物处理的低固相泥浆)

5、钾基钻井液 , K+1800mg/L 分散钻井液 盐水钻井液,饱和盐水泥浆 钙处理钻井液 修井液,完井液 油基钻井液 气体类钻井流体,12,钻井液的分类,按是否使用加重材料分为: 非加重泥浆 加重泥浆(密度高于1.25g/cm3) 按钻井液的抑制性强弱分为: 分散泥浆 抑制性泥浆 按粘土的聚集状态分为 细分散泥浆 粗分散泥浆 不分散泥浆,13,钻井液循环路线,泥浆池,泵,高压管汇,水龙带,方钻杆,钻杆,钻铤,钻头,环空,井口及振动筛,固控设备,14,3. 钻井液的主要功能,冷却润滑钻头,15,钻井液的主要作用,保持清洁;控制压力; 冷却润滑;防止垮塌; 避免损害;取准资料; 传递功率;,16,

6、4、钻井液的性能,钻井液的密度(Density) 钻井液的流变性(Rheological Properties) 钻井液的失水造壁性(Filtration Properties) 钻井液的含砂量(Sand content of DF) 钻井液的pH值 钻井液的固相含量和油、水含量 钻井液膨润土含量(MBT) 钻井液的润滑性(Lubricity) 钻井液的抑制性 钻井液滤液的化学性质(碱度、硬度、Cl-含量、.),17,钻井液密度,平衡地层压力,防止井喷、井漏和钻井液受地层流体的污染; 平衡地层压力,保持井壁稳定,防止井塌; 实现近平衡钻井技术,减少压持效应,提高机械钻速; 合理选择打开油气层的

7、钻井液密度,减少钻井液对 产层的伤害。 用比重秤测定。,18,钻井液的含砂量,定义:钻井液中不能通过200目筛的固相的体积占钻井液体积的百分数。一般要求小于0.5。 含砂量过高带来的危害: 钻井液密度升高,降低机械钻速; 泥饼中含砂量升高,泥饼渗透率增大,失水增大; 泥饼表面摩擦系数增加; 钻头、钻柱、泵等机械设备磨损严重。,19,钻井液的pH值,由于钻井液中使用的化学处理剂在碱性条件下才能溶解,而酸性环境对钻井设备上的橡胶部件有严重的腐蚀作用,所以,绝大多数钻井液体系的PH值都控制在7以上。 不分散型钻井液体系:PH=7.58.5 分散型钻井液体系:PH10 钙处理钻井液体系:PH11,20

8、,钻井液膨润土含量(MBT),钻井液中活性粘土的数量。 水基钻井液都有一个合适的膨润土含量,MBT过高,钻井液的粘度、切力增大,泥饼增厚,容易造成井下事故。 MBT过小,钻井液的粘度、切力急剧下降,失水增大。,21,钻井液不应具有的性能,伤害钻井人员,损害或污染环境 对所设计的地层评估有不利的性能 对产层产生伤害 对钻井设备和管材造成较大腐蚀 Detrimental to the operators and environment. Detrimental to the formation evaluation . Cause any formation damage. Cause any c

9、orrosion of the drilling equipment and subsurface tubulars.,22,优质钻井液的标准,有利于安全、快速、优质、低耗钻井; 有利于取全、取准各项工程、地质资料; 有利于发现、保护油气层。,23,钻井液工作的基本任务,根据所钻井类型、地层特性、孔隙及破裂压力、井温、测井及环保要求正确选择钻井液类型; 自始至终维护、保持良好的钻井液性能; 预防、处理各种井下复杂情况和事故; 保证安全顺利钻井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钻井液成本。 根据地质及钻井工程需要研究新型钻井液处理剂及体系。,24,第三节、 钻井液工艺技术的发展1 初步发展时期 自然造浆阶段 1

10、888 1928年,主要解决问题: 携带钻屑 控制地层压力 典型技术: 水+钻屑+地面土 使用重晶石、铁矿粉(1920年以后),25,2. 快速发展时期 细分散泥浆阶段 1928 1948年,主要解决问题: 泥浆性能的稳定 井壁稳定 典型技术: 一些泥浆性能测试仪器研制出来 使用膨润土、单宁、烧碱、褐煤,26,3. 高速发展阶段 粗分散泥浆阶段 1948 1965年,主要解决问题: 石膏、盐污染 温度影响 典型技术: 各种盐水、钙处理泥浆 油基泥浆 处理剂品种16大类,27,4. 科学发展时期 聚合物不分散低固相钻井液阶段 1965年 现在,主要解决问题: 快速钻井 保护油气层 典型技术: 不

11、分散低固相钻井液 气体钻井 保护油气层的完井液 合成基钻井液 抗高温钻井液,28,国内钻井液技术发展特点,同样经历了这些阶段,但滞后一定时间; 水基体系的研究应用比油基体系多; 深井水基钻井液、防塌钻井液、聚合物钻井液理论较成熟; 成功研制了一些钻井液处理剂,如FA367, XY27, SMP, 80A51等; 成功应用了一些钻井液体系,如三磺体系,两性离子聚合物体系,聚磺体系等; 研制了大量钻井液性能评价仪器; 钻井液工艺技术日益提高:预防和减少了各种井下复杂,保证了常规井及各种特殊井的完成。 计算机应用及固控技术相对滞后。,29,预测钻井液技术发展方向,钻井液强化稳定井壁技术 复杂地质条件

12、下深井、超深井、大位移井钻井液技术 新型钻井液体系及其处理剂的研制与应用 废弃钻井液的处理技术 保护油气层的钻井液技术 低密度钻井液完井液体系及技术 恶性漏失的防治技术 ,30,国内钻井液技术与国外对比,优势: 钻井液体系及处理剂多 差距: 钻井用土质量差 固控技术不成熟、不重视 钻井液体系及使用不规范 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不多,31,课程内容包括,三大基础: 粘土胶化 流变学 处理剂化学 三大体系: 水基 油基 气体类,两大工艺: 固控技术 复杂情况预防及处理 两大技能: 钻井液、完井液配制 钻井液、完井液性能测试,32,课程特点及要求,涉及领域宽,属应用学科。 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

13、本计算、基本实验技能; 了解钻井液完井液体系及应用工艺、发展方向和动态。,33,主要参考书刊,李健鹰编著, 泥浆胶体化学 H.范.奥尔芬, 粘土胶体化学导论 (译本) G.R.格雷, 钻井液的组成与性能 (译本) 鄢捷年,钻井液工艺学, 张绍槐等编著, 保护储集层技术 张孝华等编著, 现代泥浆实验技术 期刊: 钻井液与完井液、 油田化学、石油钻采工艺、石油学报、石油钻探技术、石油学院学报等,34,习题:1、9、10,35,第二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本章要求重点掌握内容: 1. 几种粘土矿物的晶体构造及其特点。 2. 粘土水化机理。 3. 扩散双电层理论和电解质对电动电势的影响。 4. 胶体体

14、系的基本概念。 5. 聚结稳定性和沉降稳定性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6,学习本章的意义,粘土是配浆的基础材料 泥浆是粘土 水的溶胶 悬浮体 地层造浆、井壁稳定、储层保护等均与地层粘土矿物有关。 所以,必须学习粘土矿物及胶体化学基本知识。,37,几个概念,粘土胶体化学:在一般胶体化学规律指导下,专门研究粘土胶体的生成、破坏和物理化学性质的科学。 狭义胶体:胶体大小(三维中任一维尺寸在1-100nm之间)的微粒分散在另一种连续介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具有丁达耳现象、扩散慢、不渗析 广义胶体:包括粗分散体系(悬浮体、乳状液、泡沫);溶胶;高分子真溶液;缔合胶体。,38,胶体概念的沿革,1864年Gr

15、aham的半透膜实验: 将一块羊皮纸(一种半透膜)缚在一个玻璃筒下端,筒内装着要研究的水溶液,并把筒浸于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定水中溶质的浓度,求得溶质透过羊皮纸的扩散速度。实验发现: 有些物质如无机盐、白糖等,扩散快,能很快透过羊皮纸。另一类物质如明胶、丹宁、蛋白质、氢氧化铝等,扩散速度缓慢,而且极难甚至不能透过羊皮纸。 当溶剂蒸发时,前一类者物质易成晶体析出,后一类物质则不成晶体,而成粘稠的胶状物质。,39,40,胶质 (胶体Colloid) +溶剂 蛋白质 明胶 氢氧化铝,凝晶质(晶体Crystalloid)+溶剂 食盐 白糖,41,胶体(Graham): 一种特殊的物质,其特点是扩散

16、慢,不渗析,蒸干后呈粘稠的状态,42,随着科学的发展,经过多次实验证实,发现这样的分类并不合适,因为任何物质既可制成晶体也可制成胶体状态。例如典型的结晶物质NaCl在水中形成真溶液,却可在酒精中制成胶体状态。另一方面,许多表现胶体性质的物质在适当的条件下也可制成晶体。 维依马林(俄 1905) 胶体、晶体是物质的两种存在状态。 在胶体状态下,物质是以大颗粒的形式分散于溶剂中,大颗粒由许多原子或分子组成,43,胶体的概念,物质以某种分散程度分散在介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颗粒能通过滤纸 不渗析(不能通过半透膜) 扩散很慢 超显微镜下可见,44,几个基本概念 1. 相和相界面 相 任何物理化学性质

17、都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称为一个相。 如果体系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称为多相体系。 相界面 相与相之间的宏观物理界面。 在相互接触的两相中: 若一相为气体,相界面称为表面。 若是液/固分界面,称为界面。,45,分散度和比表面 分散度 分散相的分散程度。 含 形状,级配,粒度中值等概念 比表面 单位体积(重量)物质的总表面积。 比表面 = S/V ( S/W), 一般用cm-1,cm2/g示之。,46,分散体系分类(按聚集状态),47,分散体系分类(按分散相大小分),物质微粒的长、宽、高三维中任意一维的尺寸(或至少在一个方向)在1100nm之间,并分散在另外一种连续介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胶体,48

18、,按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亲合程度分:,憎液胶体:分散相则不能在介质中自动分散形成,必须用其它方法并加入稳定剂,即便如此,形成的溶胶也不稳定,或迟或早总会自动析出。 这两类胶体的这种区别表示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的亲合能力不同。 亲液胶体:分散相可以在介质中自动分散,形成的胶体溶液长期稳定,例如明胶水体系:,49,亲液胶体 憎液胶体 分散相自动分散 分散相不能自动分散(外界作功) 长期稳定 不能长期稳定 可逆胶体 不可逆胶体 是有机胶体(高分子溶液) 是无机胶体 亲液胶体是热力学稳定的单相体系; 憎液胶体是热力学不稳定的多相体系.,50,胶体分散体系(憎液溶胶)的基本性质,多相性 高度分散性 比表面

19、积大 聚结不稳定性 易聚结合并 憎液胶体中分散得很细的分散相微粒有自动聚结(自动降低分散度)缩小总表面积的趋势,这就是胶体的聚结不稳定性。,51,聚结不稳定示意图,52,第一节、 主要粘土矿物的晶体构造和特点,粘 土:主要由粘土矿物和少量非粘土矿物组成的细粒粘滞土状物质。 特性:细粒,粘性,高温成型性,可塑成型性 矿物组成:粘土矿物(蒙脱石等)+ 非粘土矿物(石英、长石等)+ 胶体矿物(蛋白石等)。 化学组成: Si O Al OH,少量的 Fe Na Ca Mg 等 粘土矿物:含水的细分散的层状及链状构造硅酸盐矿物的及含水的非晶质硅酸盐矿物的总称。 特点: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和确定的内部结

20、构 (内部格子构造-晶格)。,53,一、粘土矿物的两种基本构造单元,1.硅氧四面体与硅氧四面体片 硅氧四面体(silica tetrahedron) 由一个硅原子和四个等距的氧原子组成的正四面体。硅原子在四面体的中心,氧原子在四面体的顶点。 图中: 基底氧:四面体底面三个氧原子。 顶端氧:四面体顶点一个氧原子。 OO距离:2.61埃。 SiO距离:1.61埃。, 硅原子, 氧原子,54,硅氧四面体片 单个四面体与若干个相邻四面体通过底面氧相连,构成平面连续的四面体晶格。 四面体片特点: 由SiO4彼此连接而成的Si4O10的无限重复的六方网格。 所有基底氧排列在同一个平面上。 所有顶端氧在另一

21、个平面上。 平面投影形成三层。 是六角对称的(六角环半径1.33A,空心) 四面体片在粘土中不能独立存在。, 硅原子, 氧原子,Si4O10 最小重复单元分子式,55,四面体片立体模型,56,硅氧四面体与 硅氧四面体片,57,2. 铝氧八面体与铝氧八面体片,铝氧(Al O(OH))八面体(alumina octahedron) 铝原子处于正八面体中心,六个氧原子或氢氧原子处于八面体顶点。 图中: OO距离=2.60埃。 OHOH距离=2.94埃。, 铝原子, 氢氧原子,58,铝氧(氢氧)八面体片 单个八面体与相邻的八面体通过共用氢氧连接起来,顶端和底端氧原子则构成两个平行的平面(每个八面体同相

22、邻的六个其它八面体通过共用氧(氢氧)连接)。, 氢氧原子, 铝原子,Al4(OH)12 最小重复单位分子式,59,铝氧八面体与 铝氧八面体片,60,八面体片立体模型,61,八面体片特点,许多八面体通过共用氧原子(同一平面上的)而联接 在a b两方向上无限延伸 三个层面 六角对称( 六角环半径1.33, 实心,六角环中心被OH原子团所占据),62,八面体片系,二-八面体片:在八面体片中,平均每三个八面体的中心只有二个被中心离子(如铝离子Al3+)占据 又称为铝氧片 三水铝矿片 三-八面体片:在八面体片中,平均每三个八面体的中心被三个被中心离子(如镁离子Mg2+)占据 又称镁氧片 水镁石片,63,

23、粘土矿物的晶层,四面体片和八面体片的对称性相似,六角环大小相等, 它们共用顶角氧而形成粘土矿物的晶层 晶层在c轴上的堆迭形成层状粘土矿物 晶层:在c轴上能重复再现的最小单位.,64,晶片的结合,晶层: 四面体片和八面体片沿C轴按一定 顺序相互重合,通过共用氧原子连接 形成电中性的统一结构层。 晶体 许多单位晶层在C轴方向上按一定 距离反复重合而成。 单位晶胞 能代表晶体性质的单位层内最小物 质组合。常以a、b轴范围表示其大小。 C轴间距: 某一晶面与相邻晶层的对应晶面间的距离。 两种原型粘土矿物(基本类型) 1:1型(高岭石) 2:1型(叶腊石),C,a,C 间距,b,65,几个概念,晶格取代

24、:在晶体结构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高价中心离子被低价正离子取代的现象。结果是正电荷亏损,粘土带负电。又叫同晶置换。 补偿阳离子:被吸附来补偿正电荷亏损的阳离子。如K+,Na+,Ca 2+,Mg 2+等。 可交换阳离子:在有水存在时,可与溶液中其它阳离子发生交换的那部分补偿阳离子。 阳离子交换容量(CEC):分散介质的PH=7时,从粘土上所能交换下来的阳离子总量。以meq/100g(毫克当量/100克)示之。,66,二、几种粘土矿物的晶体构造和特性,1. 高岭石(Kaolinite) 晶体结构 1:1型 单位晶层由一层四面体片和一层八面体片组成,所有硅氧四面体的尖顶都朝向八面体,通过共用氧原子连接成

25、晶层。若干个晶层在C轴方向上层层重叠,而在a、b轴方向上连续延伸。 晶胞分子式:Al4Si4O10(OH)8 特点 A 晶层间连接紧密(晶层一面为“O”层,一面为“OH”层,易形成氢键。) B 阳离子交换容量低: 3-5 毫克当量/100克土 C 水化分散性膨胀性差,矿物较稳定。 D C轴间距=7.2埃。,-6 +12 -10 +16 -12 - =0,6OH 4Al 4O+2OH 4Si 6O,氧,氢氧,铝,硅,67,叶腊石,是2:1型 八面体为二八面体 电中性 单胞面积:5.15X8.9A2 C轴间距 9.2A 晶层联结力:范德化引力 叶腊石是2:1型粘土矿物的原型矿物,没有任何变异 叶腊

26、石中的八面体片为二八面体,若换成三八面体,便成了另一种矿物滑石, 叶腊石和滑石不能叫作粘土矿物,68,2. 蒙脱石(Montmorillonite),晶体结构 2:1型 两层四面体片中间夹一层八面体片。每个四面体尖顶均指向中央的八面体,通过共用的氧连接成晶层。若干个晶层按一定距离在C轴方向上重叠构成晶体。 晶胞分子式:Al4Si8O20(OH)4 特点 晶格取代 主要在八面体中: Mg 2+、Fe 2+ Al3+ 单位层之间由分子间力连接 补偿阳离子:Na+、Ca2+ 阳离子交换容量高: 70130 毫克当量/100克土 水化能力强。 C间距随层间阳离子类型及含水量而变(9.6-21.4埃).

27、,69,3. 伊利石(illite) 晶体结构 2:1型+K+ 晶体结构与蒙托石的晶体结构类似。 区别: A 晶格取代比蒙脱石多,且主要发生在四面体片中。 B 补偿阳离子主要为K+。 C 单位晶胞电荷数比蒙脱石的高11.5倍。 特点 A 单位晶胞电荷数高:0.61.8。 B 单位层之间由分子间力和K+和强的静电引力连接。 C 阳离子交换容量低: CEC=1040 meq/100g土 D 水化能力弱。 E C间距10埃。,氧,氢氧,铝,硅,K+,10 埃,70,绿泥石(chorite),结构:两层硅氧四面体片夹一层铝氧八面体片构成单位层,单位层间夹一层水镁石片。 2:1:1型。 特性: (1)晶

28、格取代多,但CEC值低 (2)层间连接紧密,C间距14A (3)水化能力差,颗粒粗,属于劣土,多呈绿色。,71,绿泥石的晶体结构,72,绿泥石,晶层结构属于2:1:1型 绿泥石的结构单位层由一层2:1型云母层和一层水镁石片组成 云母层带负电,水镁石片带正电,二种片体靠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并维持电中性。 在沉积岩中,绿泥石常与蒙石,蛭石等粘土矿物共存,形成间层矿物。,73,间层粘土(mixed layer clay),结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粘土单位层相间堆叠而成。 分类:规则间层和不规则间层。 常见:伊/蒙间层和绿/蒙间层。 特性:介于组分之间,取之于间层比,分散性强。,74,海泡石、凹凸棒石,

29、结构:层链状 纤维状粘土 形象比喻:藕,特性: (1)水化分散差,但机械剪切可配浆 (2)抗温性好 (3)抗盐性好,称为抗盐土,75,坡缕石晶体构造示意图,76,77,课 程 小 结,C轴间距,层间阳离子,78,第二节、粘土的电性和离子交换吸附,一、粘土晶体的电荷及其来源 1. 永久负电荷 构造电荷 来源:晶格取代产生过剩负电荷。 如: 四面体:Al3+ Si4+;八面体:Mg2+ Ai3+。 特点: 永久负电荷主要受晶格取代影响,不受PH影响。 蒙脱石的永久负电荷:主要来源于铝氧八面体,少部分来源于硅氧四面体。 伊利石的永久负电荷:主要来源于硅氧四面体,少部分来源于铝氧八面体。 高岭石几乎无

30、永久负电荷。 永久负电荷大小排序: 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 永久负电荷主要分布在粘土晶层层面上。,79,2 . 可变负电荷 表面电荷 来源: 晶体端面的Al OH键, 例如:在碱性条件: 表面吸附OH-、SiO3 2-等无机阴离子,或有机阴离子聚电解质。,Al O-. H+,OH- SiO3 2-,80,3. 正电荷 表面电荷 来源:当PH7.3时, Al O H -Al+OH- 特点: 受环境PH值影响 。 正电荷负电荷,因此,粘土一般带负电。,81,二、粘土的交换性阳离子和阳离子交换容量CEC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1. 交换性阳离子 吸附于粘土上,可以被分散

31、介质中其它阳离子所交换的阳离子。 2. 粘土的阳离子交换容量CEC 定义:分散介质的PH=7时,从粘土上所能交换下来的阳离子总量。 特点:矿物种类不同,CEC有很大差别。 蒙脱石:70 130 meq/100g土 伊利石:10 40 meq/100g土 高岭石:3 15 meq/100g土,82,三、离子交换吸附,定义:粘土颗粒(固体)上吸附的离子与溶液中离子间的同电性等当量交换作用(一种离子被吸附的同时顶替出等当量同电性离子的现象)。 粘土能进行离子交换吸附的原因: (1)土粒带负电(晶格取代、断键处-OH在碱性介质中离解、吸附阴离子) (2)对不同离子的亲合力不同 特点:同电性等当量、可逆

32、、速度慢,83,离子吸附规律,正负相吸: 对单原子正离子,其它条件相同时,离子价越高,吸附越强; 同价正离子的吸附强弱取决于离子大小及离子水化能力; 吸附顺序:Li+ Na+ K+ NH4+ Mg 2+ Ca 2+ Ba 2+AL 3+ Fe 3+ H+,84,第三节、粘土的水化作用(hydration),一、粘土矿物的水分 1. 结晶水 定义:粘土矿物晶体构造的一部分。又叫结构水。 特点:温度 3000C,释放出结晶水。 2. 吸附水(束缚水) 定义:由于分子间力和静电引力吸附极性水分子而在粘土表面上形成的一层水化膜。 特点:温度1100C,释放出吸附水。包括:薄膜水、毛细管水、胶体水。 3

33、. 自由水 定义:粘土颗粒孔隙或孔道中存在的可自由运动的水。,85,二、粘土的水化和水化膨胀 1.粘土水化 粘土遇水产生体积膨胀以致分散成更小颗粒的现象 含义:水化膨胀体积增大 水化分散-颗粒更小 粘土收缩 在高温作用下,粘土矿物吸附的水分子逐渐蒸发,其体积由大变小的过程。,86,2. 引起粘土矿物水化的原因 直接吸引水分子产生水化 土粒带负电,水分子极化、定向、浓集于土粒表面;水与粘土表面的氧和氢氧形成氢键。 间接吸引水分子产生水化 吸附阳离子的水化给粘土颗粒带来水化膜。,87,吸水膨胀性,当干粘土与水接触时,粘土体积会比原来增加,如果体积增加显著,则称之膨胀性粘土,反之则称为非膨胀性粘土。

34、 蒙脱石是一种典型的膨胀性粘土矿物,这是它的晶格取代适中所致。 钠蒙脱石的水化膨胀比钙蒙脱石强。 粘土的吸水膨胀性,其实质就是粘土的晶层与晶层的间距变大,从而发生层间膨胀。 膨胀性粘土就是指能发生层间膨胀的粘土 非膨胀性粘土则是不能发生层间膨胀的粘土。,88,3 水化膨胀机理:,表面水化:粘土表面吸满两层水分子(颗粒间的短程作用) 渗透水化:粘土表面吸满两层水分子后的水化作用(颗粒间的长程作用) 表面水化 渗透水化 吸水层数 两层以内 两层以外的水 水的性质 强结合水 固态水 弱结合水 渗透水 密度1.3g/cm3 动力 表面的水化能 双电层斥力 膨胀压力 20004000atm 几十0.1a

35、tm 膨胀体积 100% 几倍 膨胀压:防止粘土遇水发生膨胀所需要的压力 膨胀性粘土:水化作用能在颗粒的内外表面发生 非膨胀性粘土:水化作用只能在颗粒的外表面发生,89,渗透水化膨胀与双电层斥力,90,一般, 粘土表面是已经表面水化的 渗透水化是能人为控制和调节的 影响水化的因素: 粘土矿物本性和种类 蒙脱石:晶层联结力 范氏引力,弱,能在晶层间发生水化 伊利石:晶层联结力 范氏引力+强的静电引力+K嵌力,强,不能在晶层间发生水化 高岭石:晶层联结力 范氏引力氢键力,强,不能在晶层间发生水化 颗粒大小 介质环境(含盐量和pH),91,粘土水化的影响因素,粘土晶体部位不同,水化强度也不同 层面上

36、水化膜厚,端面上薄。 粘土矿物不同,水化作用的强弱不同 蒙脱石、间层粘土、伊利石、高岭石 泥浆中可溶性盐类及泥浆处理剂的影响 可溶性盐类,减低电位 有机处理剂的亲水基团,被粘土吸附后形成较大的水化膜。 不同的交换性阳离子对粘土水化的影响Ca2+ max17A, Na+ max 40A,92,钠蒙脱石水化示意图,93,钙蒙脱石水化示意图,94,水化分散性,蒙脱石粘土吸水膨胀后,晶层C轴距增大,晶层间的范德华引力显著减少,在有大量水存在时,晶片较易分散在水中,固而蒙脱石具有较强的水化分散性,尤其是钠蒙脱石,它在水中甚至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可以分散到单位层的厚度。,95,第四节 粘土-水界面的扩散双电层

37、理论(the electric-double layer at clay-water interface),一、电动现象 莱斯实验 实验中观察到两个现象: (1) 粘土颗粒通过细砂层向阳极移动,并沉积起来。 (2)水通过粘土团块的毛细管向阴极流动。 总结这两种实验现象,得到两个概念: 电泳:在电场作用下,分散相微粒在介质中向某一电极移动的现象。 电渗:在电场作用下,液体对固定的带电荷的固体表面作相对运动的现象。 显然,电泳和电渗都是外加直流电场于胶体体系引起的运动现象。,土粒,水,电泳,电渗,+,-,96,二、粘土-水界面的扩散双电层理论(the electric-double layer a

38、t clay-water interface),扩散双电层的形成与结构 胶体颗粒带电,在其周围分布着电荷数相等的反离子,在固液界面形成双电层。 双电层中的反离子,一方面受到固面电荷的吸引,不能远离固面,另一方面,由于反离子的热运动,又有扩散到液相内部去的能力。这两种相反作用的结果,使得反离子扩散地分布在界面周围,构成扩散双电层。 粘土溶胶的双电层 层面和端面稍有不同,97,1.扩散双电层结构 扩散双电层 从固体表面到过剩反离子为零处。 吸附层 固体表面紧密吸引着的部分反离子所构成。 扩散层 其余反离子扩散地分布在液相中所构成。 滑动面 吸附层与扩散层错开的界面。 胶核:固体表面 胶粒:胶核+吸

39、附层,- - - - - - - - - -,滑动面,吸附层,扩散层,距离,98,99,离子的分布 双电层内既有同号离子,又有反离子,其分布如右图所示。 双电层电荷必须平衡。,反离子,过剩反离子,同号离子,0,X,n,n0,100,2. 双电层中的电势(位) 表面电势 定义:从固体表面到均匀液相内的电势降。 特点: 固体表面电势最大。 表面电势随离表面距离的增大而大致依指数关系降低。 电动电势 定义:从滑动面到均匀液相的电势降。 特点: 胶粒带电越多,电位越高。 大小取决于吸附层内的静电荷数。,0,x,101,3.电势方程式 赫斯公式(Helmhohz Smoluchouski) 对于片状粒子

40、: =(4v/DE)3002 对 于 球形 粒 子: =(6v/DE)3002 式中: 介质粘度,泊; v 电泳速度,cm/s; E 电位梯度,v/cm;D 液体介电常数 -电势,v,102,4. 电解质对电位的影响 电解质压缩双电层作用 电泳实验表明,任何电解质的加入,都要影响电位值,从而影响电泳速度。,1= 2,1,2,0,x,电解质压缩恒定表面电势双电层,12,1,2,0,x,电介质压缩恒定表面电荷双电层,103, 恒定表面电势型双电层 吸附定势离子产生的。其表面电势由定势离子浓度决定,基本上不受其它电解质浓度的影响,所以其表面电势不变。(如粘土粒子端面的双电层) 恒定表面电荷型双电层

41、由内部晶格不完整性引起的。其表面电荷由晶格内部的不完整性决定,与电解质浓度无关。(如粘土粒子平表面的双电层) 总之,这两种双电层均受电解质压缩, 电位要降低。 电解质压缩双电层机理: 加入电解质 , 正负离子浓度增加 ,反离子更多进入吸附层 , 扩散层减薄 ,电位降低。,104,电解质对双电层厚度和电动电位的影响,在溶液中加入电解质后,反离子(正电荷)浓度随着增大,反离子进入吸附溶剂化层的机会增加,胶粒电荷减少,同时扩散双电层变薄, 电位降低,当所加电解质把双电层压缩到吸附溶剂化层厚度时,胶粒不带电, 电位降到0(等电态或等电点),此时胶粒容易聚结。,105, 影响因素反离子浓度:浓度越高 ,压缩越多 ,电位降低越多。反离子价数:价数越高,压缩越多 ,电位降低越多。 反离子对恒表面电势型双电层影响,106,等电态 电势等于零,胶粒不带电,电泳、电渗速度为零的状态。 再带电现象 高价反离子进入吸附层,使电势改变符号的现象。此时,胶粒电荷反号,电泳方向改变。,-,x,1,2,电势 +,等电点,吸附同号表面活性剂离子,由于吸附表面活性剂或高价异号离子的电荷变化,107,5胶团结构 胶粒胶核+吸附层 胶团胶粒+扩散层 其中 胶核:由许多分散相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一般具有晶体结构。 胶粒:胶核和吸附层沿滑动面与扩散层分开,但一起运动,带有电荷。 胶团:由胶粒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