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基础知识.ppt_第1页
OCT基础知识.ppt_第2页
OCT基础知识.ppt_第3页
OCT基础知识.ppt_第4页
OCT基础知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OCT基础知识,2,技术原理,类似于超声波,只是用光代替声波产生图像。 OCT图像反映的是眼底组织对探测光的反射能力。,3,技术原理,4,技术原理,5,技术原理,6,技术原理,7,基本原则,光在组织中的传播 光透射:大部分光线传播方向保持不变,穿过介质达到深部组织。 光吸收:光被介质中的某些成分吸收转化为热能并衰减。 光散射: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由于细微的屈光指数的变化,导致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任意角度的改变,当传播方向与入射光线的方向完全相反时称反向散射光或反射光。OCT就是返回探测器的反向散射光。,8,基本原则,组织的光学特性 1.组织结构对反射性的影响 水平结构(与入射光方向垂直):反射

2、强。 垂直结构(与入射光方向平行):反射弱。 2.组织成分对反射性的影响 液体成分(水)多:反射弱。 液体成分(水)少:反射强。 3.组织结构转换对反射性的影响 强反射也可以发生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当入射 光线从一种屈光指数的组织进入另一种屈光指数的组织时可出现高反射。,9,基本原则,红-白色表示高反射,蓝-绿表示低反射,黑色表示非常低的反射或不能穿透的部位。,10,基本原则,黑底白图:白色为高反射, 颜色越深,越接近黑色表示反射越低。,11,阅片顺序,总体轮廓视网膜各层结构(由里到外依次是:玻璃体-视网膜界面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外丛状层外核层外界膜IS/OS色素上皮层)脉络膜

3、层相关数据测量,双眼对侧性(建议双眼检查)综合分析,给出诊断。,12,阅片顺序,定性分析 形态学 (1)视网膜黄斑整体轮廓的变化。 (2)视网膜前结构的变化。 (3)视网膜内各层结构的变化。 (4)视网膜下结构的变化。 反射性 (1)反射信号增强或减弱。 (2)屏蔽效应。 (3)穿透效应。 定量分析:厚度、容积、面积。,13,正常视网膜OCT影像,14,正常视网膜OCT影像,高反射 神经纤维层、色素上皮皮层 中反射 内外丛状层、内外核层 低反射 光感受器(视细胞),15,新分层,16,正常视网膜OCT影像,黄斑特点 (1)中心凹视网膜最薄,只有一层外核层,缺少如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

4、层、内核层和外核层。 (2)外核层在中心凹处最厚。 (3)外核层的神经细胞中,只有椎体细胞,无杆体细胞。 (4)此处的锥细胞形态与其他部位不一样,较细长。,17,异常视网膜OCT影像,组织形态异常 (1)视网膜厚度增加:视网膜隆起、突起。 如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内或视网膜下出血、视网膜脱离、色素上皮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等。 (2)视网膜厚度减少:视网膜凹陷、变薄。 如视网膜动脉阻塞后、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激光后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网膜萎缩或瘢痕形成。,18,异常视网膜OCT影像,(3)玻璃体视网膜牵引。 (4)黄斑中心凹消失。 (5)视网膜表面不平整、皱褶:如视网膜表面膜。 (6)视网膜全层隆起

5、:如脉络膜肿瘤。 (7)视网膜全层凹陷:如脉络膜缺损。 (8)正常结构消失:如视网膜裂孔等。 (9)异常结构出现:如脉络膜新生血管等。,19,异常视网膜OCT影像,组织反射异常 (1)反射减弱:如视网膜水肿和积液、浆液性神经感觉层脱离、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等。 (2)反射增强:如硬性渗出、出血、脉络膜新生血管、色素堆积、色素上皮增生、玻璃膜疣、瘢痕等。 (3)阴影效应和遮蔽效应 :如厚重的出血、浓密的脂质沉着、致密的瘢痕等。 (4)穿透效应 。,20,OCT影像鉴别,视网膜表面膜与玻璃体后界膜的鉴别,21,OCT影像鉴别,视网膜劈裂与视网膜脱离的鉴别,22,OCT影像鉴别,浆液性视网膜神经感觉层

6、与色素上皮层脱离的鉴别,23,OCT影像鉴别,出血与硬性渗出的鉴别,24,OCT影像鉴别,脉络膜新生血管与机化瘢痕的鉴别,25,OCT影像鉴别,玻璃膜疣与小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鉴别,26,27,28,29,30,31,32,视网膜前可见细条带反射光带,部分与视网膜内层相连,部分分离(箭所示),黄斑区水肿,视网膜前斑纹状光带为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箭所示),黄斑中心凹与视乳头仍有玻璃体附着,33,34,黄斑区神经上皮隆起,下方为液性暗区(箭所示),可见RPE/脉络膜毛细血管光带,黄斑中心凹旁色素上皮光带隆起,下方为液性暗区(箭所示),可见RPE/脉络膜光带,35,36,37,38,黄斑区全层神经上皮缺损,裂孔直径232m,裂孔边缘视网膜囊样水肿。,39,40,黄斑中心凹内层视网膜完整,外层视网膜裂孔(缺损),形成外层板层裂孔(箭所示),视网膜前可见线状玻璃体后脱离光带(箭头所示),41,黄斑中心凹外层视网膜完整,内层视网膜缺损形成内层板层裂孔,中心凹周围的视网膜可见前膜附着(箭头所示),42,黄斑中心凹凹陷失去正常轮廓,变得陡峭(箭所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正常(141m),周围神经上皮变厚,可见视网膜前膜附着(箭头所示),43,黄斑出血,44,脉络膜新生血管,45,黄斑囊样水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