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18《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1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18《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1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18《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1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18《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1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18《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8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2 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教学要求1指导预习,要求学生找出论证过程中讲道理和举事例的句子,为研讨本文的教学重点论证方法做准备。2 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21 教育网教学重点1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本文是怎样引用古人的话作为道理的论据来论证的?找出引用的句子,研究它们的作用,领会引用的精要,与论点切合和引用后阐释等特点。除了引用,本文还运用了哪些方法?本文引用古代大学者的话作为论据, 对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起了重要的作用。 开头引用古代两位著名的

2、大学问家的话,既用他俩的经验之谈作论点,又作论据,颇具说服力。程颐的“学者要先会疑”和张载的“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两句话的意思概括起来就是:做学问要善于提出问题。中间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并作阐释:“这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引话十分精当,与该段的分论点十分切合。除了道理论证,本文的举例论证也用得很好。在论证对于传说必须要有怀疑精神这个论点时,举了古书上有“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确有必要。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举了清代戴震读大学章句敢于怀疑大儒朱高的例子,戴震一生在学术

3、上之所以卓有成就,能成为大学问家,与他自幼读书就善疑好问分不开。作者举例时,还能摆 出自己的经验,如读书时该怎样怀疑与发问,列出了一系列寻根究底的疑问,给人以启发和借鉴。总之,用这些事实论据来进行论证十分有说服力。)2 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教学难点1 本文多次运用对比论证,一共有几处?(本文共有四处运用对比论证。一、第 4 段“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之因;二、第5 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

4、便是盲从,便是迷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阐明“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第 1页共 6页三、第 6 段“ 于 人的 ,都不打折扣的承 ,那是思想上的 惰。 的 筋永 是被 的,永 不能治学。只有常常 疑、常常 的 筋才有 ,有 才想求解答。在不断地 和求解中,一切学 才会起来”,先从反面 理,后从正面 理, 明 什么“ 疑”是“建 新学 、启迪新 明的基本条件”;四、第 6 段“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 明,哲学上新的理 ,美 上新的作 ,都是 (指“ 于 去学者的学 也常常抱 疑的 度,常常和 中的学 ,常常 判 中的学 ,常常修正 中的学 ”)起来的。若

5、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 ,那就没有新 ,没有新 明,一切学 也就停滞,人 的文化也就不会 步了”,先从正面概述事 ,后据此事 从反面作一推理, 明“ 疑”是“建 新学 、启迪新 明的基本条件”。)2 本文的 言有什么特点?(本文的 言明白朴 , 准确,通达流 , 短相宜。如:“我 信它,因 它是;不信它,因 它非”。 短短两句,几个字,把 “信”与“不信”,“不 当随随便便就信”的理由 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其理服人,无可置疑。“一切学 家,不但 于流俗 ,就是 于 去学者的学 也常常抱 疑的 度,常常和 中的学 ,常常 判 中的学 ,常常修正 中的学 :要 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 生。” 是一

6、个 句,70 余字, “ 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 的 生”,作了准确的精辟的 述, 含着丰富的内容。“一切学 家”中的“一切”包括古今中外的学 家,无一例外。“不但,就是”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意思;“抱 疑的 度”, “和 中的学 ”, “ 判 中的学 ”, “修正 中的学 ”,具体、 致、深入、有序地 明学 家是如何才把“新学 ”“建 ”起来的;四个“常常”,多次重复 ,突出 明学 家是 常 做的,表明 做, 种精神,乃是“做一切学 的基本条件”;“要 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 生”, 句是 上面 述的一个精当的 ,准确指出“ ”做是“更新更善的学 生”的必要条件, 明了分 点“ 疑”是“建 新学 、启

7、迪新 明的基本条件” ,“更新” 、 “ 去” 的学 而言, “更善”, 明 于“ 去”的学 , “更新更善” ,精当地 明了“新学 ”的 展性, 越性。 70 余字的 句,字字相宜,句句有用。) 安排第 1、 2 :通 文, 清字 障碍,理解文章 构第 3、 4 :逐段分析文章,理解文章中心21 世 教育网版 所有教学 程一、 教学二、 入新 。一个人学 , 是希望学有所 ,学有所成的。但是,从 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其最 收效都一 ,其最后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而有的人却收效差,成果小,彼此有第 2页共 6页差异,有的甚至差异很大,非常悬殊。无论历史上,无论现实中,都存在这种

8、情况。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成果大些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搞好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十分重要的。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这篇文章对我们很有意义。三、教师带读课文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四、布置阅读思考题。为了有重点地学习这篇文章,我提出几个阅读思考题,同学们学习课文时考虑这些问题应如何回答。思考题一: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思考题二:文章的总论点是什么?总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思考题三:分论点是什么?分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思考题四:哪些地方用了对比论

9、证?五、学生分组阅读课文,考虑思考题的回答,着重考虑思考题一。六、讲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讲解:这篇文章有6 段,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 2 段)提出文章的总论点。第1 段是一句引用:“学者先要会疑。程颐”;第2 段也是一句引用:“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这两段全是引用,本文用以提出的文章的总论点到底是什么呢?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个总论点,该怎么说呢?这两个问题,大家课后再考虑考虑,下节课来回答。七、逐段讲解课文。第 1、 2 段。1、第 1、 2 段提出了文章的总论点,这个总论点是什么?(本文的总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提

10、出的,总论点是 “学者先要会疑” ,或者是 “学则须疑” 。如果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表达,总论点是“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2、 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第 3 段。1、对这段文章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怎样理解?第 3页共 6页因果关系:因 学 的基 是事 和根据,而事 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 眼看 的, 种可靠;一种是听 人 的, 种不一定可靠。譬如国 危急的 候),所以做学 所依据的材料也有两种(一种是自己 的事 根据, 种材料最要 最可靠;一种是 人的 , 种

11、材料不一定可靠)。2、第三句“譬如在国 危急的 候”,是 例 是比 ? 句是比 , 以 明“事 和根据”的两种 “来源” ,不是 例 。 如果 例 ,那就要 出做学 的 例,“譬如”后面所言,并非做学 的 例。3、第 3 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段在文章中起到三个作用:一、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 相 。 段 了做学 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 人的 ”,自然就要出 一个 如何 待 “ ”,而下文 接着就 个 。二、形成 ,使文章 深入一步, 了一 。 段 学 的基 是什么,下面 一步 如何 待 个基 ,内容深入了。三、 石 基,使文章的 服力增 。做学 如何 待 个关系到全篇中。 的 ,本段

12、 未加以 ,而“ 人的 ,不一定可靠” 点已在本段得到 明, 就 后文 述做学 如何 待 下了基石,增 了文章的 服力。第 4 段。1、第 4 段分三 意思,是哪三 ?第一 (开 到“ 是做一切学 的基本条件”)指出“ 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 的基本条件” 。“ 于 的 , 不 信不信,都 当 一番思考,不 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 信它,因 它是;不信它,因 它非”, 种“事前的思索”,“不随便 信”的 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 的基本条件”。第二 (“我 听 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根据”) 二例(“三皇、五帝”的 、“腐草 ”的 )具体 明如何以 疑的精神 待 。第三 (末句“我 若能

13、追 ,一切虚妄的学 便不攻自破了”)指出 疑的精神 做学 的重要意 。2、本段的中心在哪 ? 何?本段的中心在第三 。 第一 提出文章的 点: “ 疑的精神” 是“做一切学 的基本条件”;第二 是 例 明在做学 中如何以 疑精神 待 ;第三 是在第二 明的基 上作出 ,指出 疑精神 做学 的重要意 在于攻破一切虚妄的学 。本文是在提出 点后 立分 点加以 ,第 3 段以一个方面 点, 明 什么 疑精神是做一切学 的基本条件, 是第一个分 点的内容,本段第三 的就是 个内容。第 4页共 6页第 5 段。1、第 5 段和第 4 段同是 疑精神 做学 的意 , 什么写了第4 段 写第5 段?两段的内

14、容有何相异?一、第 4 段 的是 于“ ”要用 疑精神 待,第5 段 “我 不 干哪一本 ,哪一种学 ,都要 自己的 疑”。各种各 的 本,各家各派的学 ,做学 者 在 判,常常要弃取, 方面 及了,文章的 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 将是缺陷。 写了第 4 段,又写第 5 段,可 作者构思的周到。二、第 4 段 重 疑思索是 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的学 ”,第 5 段 重 疑思索的三个步 及其目的: “因 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 是非; 疑 思索 辨 三步以后,那本 才是自己的 ,那种学 才是自己的学 。” 2、本段用了哪几种 方法?本段用了正反 比(“因 疑而思索否 便是盲从,便是迷

15、信”)和引用名言(孟子所 “尽信 不如无 ”)两种 方法。 第 6 段。1、本段包含几 意思?彼此如何 系?本段包含四 意思:一、首句提出本段 点,即第二个分 点“ 疑”是“建 新学 、启迪新 明的基本条件”。二、(“ 于 人的 一切学 才会起来”) 道理 点。先从反面 明:“ 于 人的 ,都不打折扣的承 ,那是思想上的 惰。 的 筋永 是被 的,永 不能治学。”再从正面 明:“只有常常 疑、常常 的 筋水有 ,有 才想求解答。在不断地 和求解中,一切学 才会起来。”三、(“ 多大学 家要 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 生”) 例 点。 一 分两小 :第一小 是“ 多大学 家、大哲学家都是从 疑中 出来的”,以清代大学 家戴震幼 向塾 的事例 ;第二小 概括指出“一切学 家,不但 于流俗 ,就是 干 去学者的学 也常常抱 疑的 度,常常和 中的学 ,常常 判 中的学 ,常常修正 中的学 ”。四、(“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 明”到段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