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水库蓄水安全鉴定阶段地质自查报告(可编辑版本)10-99_第1页
XX水库蓄水安全鉴定阶段地质自查报告(可编辑版本)10-99_第2页
XX水库蓄水安全鉴定阶段地质自查报告(可编辑版本)10-99_第3页
XX水库蓄水安全鉴定阶段地质自查报告(可编辑版本)10-99_第4页
XX水库蓄水安全鉴定阶段地质自查报告(可编辑版本)10-9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水库蓄水安全鉴定阶段地质自查报告(可编辑版本)10-991 *县*水库工程蓄水安全鉴定 水 库 地 质 自 查 工 作 报 告 *县*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 年 月 目录1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简介 、4 表11 主要工作量汇总表 、422 区域地质概况 、52、1 地形地貌52、2地层岩性 、52、3 地质构造62、3、1构造单元划分 、6 表21 构 造 单 元 分 级 、62、3、2断裂 、7 *断裂7 图21 中强震震中分布及构造纲要图 、8 图22*县公路139km道班活断层实测剖面图 、8 (据柏美祥等,1994 年) 、82、3、3地震 、10 表21 工 程 区 历 史 地 震 统

2、 计 表 、102、4 地震及区域构造稳定性102、5 地震安全性评价结论111)地震活动性评价112)地震构造评价113) 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124)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与地震地质灾害评价125) 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12 表23 坝址地表水平向设计地震动参数 、136) 结果适用性说明及建议133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133、1 水库地质概况133、2 水库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143、2、1 水库渗漏143、2、2 库岸稳定143、2、3 水库淤积、淹没与浸没153、2、4水库诱发地震 、154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154、1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154、1、1坝址地质概况 、154、1、2坝

3、址区岩土工程特性 、17 表41 坝址河床覆盖层颗粒级配汇总表 、17 图41 坝址河床覆盖层颗分曲线图 、17 表43 岩块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表 、184、2坝址区主要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194、2、1大坝心墙工程地质条件 、194、2、2放水洞工程地质条件 、204、2、3溢洪道工程地质评价 、224、2、4大坝清基 、234、3坝址区工程地质问题 、231)坝基渗漏232)坝基渗透变形245 天然建筑材料 、2435、1概述 、245、2 C5砂砾石料场 、24 (1)概述24 图51 C5 料场储量计算区域图25 表51 C5 料场颗粒分析成果表26 图52 C5 料场级配曲线大

4、小分布图26 表53 C5 料场作为坝壳料试验成果表26 表54 C5 料场作为坝壳料试验指标与质量技术要求对比表275、3 C6砂砾石料场 、27 (1)概述27 图53 C6 料场储量计算区域图28 表55 C6 料场的颗粒分析成果表28 图54 C6 料场坝壳料颗粒大小分布曲线图295、3、1作为坝壳料的评价 、29 表56 C6 料场作为坝壳料的试验成果表29 表57 C6 料场坝壳料试验指标与质量技术要求对比表295、3、2作为过渡料的质量评价。、30 表58 C6 料场作为过渡料试验成果表30 图55 C6 料场作为过渡料的颗粒曲线大小分布图30 表59 C6 料场作为过渡料试验指

5、标与质量技术要求对比表305、4 C1砂砾石料场 、315、4、1南区(区)勘察储量 、31 表510 C1 料场颗粒分析成果表31 图56 C1料场坝壳料颗粒大小分布曲线图32 图57 C1 料场南区储量计算区域图325、4、2北区(区)储量 、32 图58 C1 料场北区储量计算区域图335、4、3作为坝壳料质量评价 、33 C1料场作为坝壳料,其试验成果见表511。33 表511 C1 料场作为坝壳料的试验成果表33 表512 坝壳料试验指标与质量技术要求对比表 、335、5 C2砂砾石料场 、34 表512 C2 料场颗粒分析成果表34 图5-9 C2砂砾石料场颗分曲线图35 表513

6、 砼用粗骨料试验指标与质量技术要求对比表 、35 表514 砼用细骨料试验指标与质量技术要求对比表 、35 表515 坝壳料试验指标与质量技术要求对比表 、355、6碱活性试验 、366 结论与建议 、361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简介 *地区*县*水库*区划上隶属于*乡,是利用*河出山口附近较为理想的位置作为坝址,4 拦蓄春季融雪水,调节*河在来水上的时空分配不均匀,用于灌溉下游农田和草场。水库 枢纽主要包括大坝、溢洪道、放水隧洞等 ,主要建筑物为四级,次要建筑物为五级。*水库项目建议书阶段始于*年月*,于*年*月提交项目建议书阶段的勘察成果,年通 过*专家评审;其后由于启动全国对*的援建工程,*

7、水库列入其中,后交于*公司全资 承建,于*年*月底进入工地,开始可研和初设阶段地质勘察工作,由于工期比较紧, 在没有完成外业勘察工作时施工单位已进驻工地,开始水库的施工建设,本工程的可研 和初设阶段的评审也是在外业开展和施工进驻后完成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也是边开挖 边完成的,完成主要工作量见表11。表11 主要工作量汇总表 项 目 工作内容 单位 完成工作量 收集、分析区域地质及航卫片资料 工日10 区域地质构造调查 工日30 库区地质测绘(1:5000) Km24、5 工程地质剖面测绘(1:2000) km2、5 工程地质剖面测绘(1:1000) km3 天然建筑材料调查 工日15 地质 天

8、然建筑材料地质剖面测绘(1:2000) km10 钻 孔 m/个 (178+375)/(4+7)钻探 压水试验 段31+61 坑槽探 探坑及探槽 m3300 面 波 km3物探 钻孔波速测试 m (148+250) 基岩岩石物理力学试验 组4+2 坝基区覆盖层物理性试验 组6+4 水质分析 组3 砂砾石全分析土样 组12+5 碱活性试验 组1 坝壳料 组12 土料全分析土样 组12+2 堆石料 组4 试验 薄片鉴定 组4 C1 土料场全分析/坑探 组/(个 /m) (9+3)/(24/130)C5 土料场全分析/坑探 组/(个 /m)3(6/26、6)C6 土料场全分析/坑探 组/(个 /m)

9、3/(11/22、4)C7 土料场全分析/坑探 组/(个 /m)2/(12/48)料场 复查 C8 土料场全分析/坑探 组/(个 /m)2/(11/44)52 区域地质概况2、1 地形地貌 *河发源于*山的中低山区,出山口后流经山前冲洪积平原,最后消失于*细土平原区, 转化为地下迳流。最高海拔*m,最低海拔*m,总体地势南高北低,是一条常年性流水 的河流,但来水在时空上分配不均匀,春洪时水量大,夏季时水量不足,一定的水量保 证和库盘地形为修建*水库提供了较好的自然地形条件。2、2地层岩性 本区处于*弧形构造的西翼与*山区域东西向构造的斜接复合部位,主要出露有华力 西晚期第二侵入次、上古生界、新

10、生界地层。上古生界下泥盆统玛拉苏组( )mlD1 分布于工程区的大部分地段,主要岩性为灰绿色、灰紫色凝灰质砂岩,是本区最古 老的地层,呈北东东向展布,组成向北倾斜的的单斜,可见厚度*m。上古生界中泥盆统库鲁木迪组(D2k) 主要分布于工程区的西北角,沉积厚度达1360m,与下泥盆统为整合接触关系,岩性 主要为灰绿色韵律状或条带状凝灰质砂岩,可见厚度841m。新生界第四系(Q) 测区内第四系发育较为广泛,多分布于工程区的中、西部,在中部偏北也有分布, 按成因可分为冲积、洪积、风积、坡积等,厚度150m 不等,在山区厚度薄,冲洪积平 原区较厚。1)上更新统风积沉积层( )eolQ3 主要分布于工程

11、区的北部、中部,岩性多为灰黄色粉土质砂、粉质粘土,厚度不大, 约35m,在低洼处厚度大。2)中-上更新统洪积沉积层( )pl32- 呈带状分布在山前倾斜平原上,宽度大于*km,主要岩性为灰色砾石层,表层为厚 度 0、510、0m 砂性土所覆盖。3)全新统沼泽沉积层( )hQ4 局部存在,位于工程区的北部边缘,面积不大,厚度较小,厚度 0、31、0m,主要分 布于*河两岸河漫滩及盆地周围局部地区的潜水溢出带,大多为湿地沼泽,部分为水沼泽, 以淤泥、砂质、粉质粘土为主。64)全新统冲积沉积层( )alQ4 分布于*河现代河床、河漫滩及、级阶地上,以卵石、砾石为主,部分地段上部 为粉土,厚度2、07

12、、0m。5)全新统坡积沉积( )dl4 零星分布于山坡、坡脚处,以碎块石土、块石、碎石为主,成份与母岩相关,碎石、 块石棱角状,大小混杂、分选性差 华力西晚期第二侵入次( ):b34g 主要分布于工程区的南部,即所谓的第三岩带内,处在*断裂与*断裂之间,呈北东 向展布,长约56km,宽约15km,主要由*、铁厂沟和别鲁阿嘎希等岩体组成,在工程区 内主要分布的是*岩体,沿铁厂沟复背斜核部侵入,呈岩基状产出,为中粗粒花岗岩和似 斑状花岗岩,上覆为 D1ml不整合覆盖,为侵入接触关系。2、3 地质构造2、3、1构造单元划分 依据*地质矿产局编写的*区域地质志 (1973 年7月版)工程区位于*-北*

13、褶 皱系()的四级构造单元玛依勒-*复向斜( )内,其构造单元分级见表21。13- 表21 构 造 单 元 分 级 构造单 元分级 名称 代号 工程性质描述 一级构 造单元 *-北 *褶皱系 *北部, *褶皱系之南, *褶皱系和 *之北,东西向延入国外。该褶皱山系构造形态复杂,经 过多旋回的构造演化形成一系列紧闭线形褶皱和推覆构造,深断裂和大断裂发育,在深断 裂带之间,褶皱相对比较宽缓,以不同方向的表层断层为主,地层中留下十多个不整合构 造关系。二级构 造单元 *优地槽褶皱带 1 位于 *-北 *褶皱系的最北部,北以 *超岩石圈断裂与 *褶皱系为界,南与北 *优地槽褶皱带 和 *拗陷相接,走向

14、北西西,华力西期该带进入地槽主旋回时期,由于加里东基底的再次 分裂,形成优、冒地槽交替分布的状况,泥盆纪、早石炭纪早期是主要扩张时期,早石炭 纪后期逐渐聚合。三级构 造单元 玛依勒乃明水 亚带 1-3 处于 *优地槽褶皱带的南部,奥陶系、志留系组成早期旋回构造层; 华力西期为本亚带主 旋回时期,中生代形成以乌克断阶为主干的推覆构造,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逆掩推覆,在其 断裂带南盘形成断陷。四级构 造单元 玛依勒*复向 斜13-见下。工程区所处的玛依勒-*复向斜( )西北以*断裂为界,与*山间坳陷( )相13-631- 邻,东南以*断裂为界,与*坳陷的车排子隆起( )和克乌断阶( )相邻,东部被122

15、7 新生界覆盖,受多期断裂构造破坏和改造,总体呈北东向,东南翼由奥陶系、志留系、 中泥盆统和石炭系构成,它们的次级褶皱轴线为北东、北北东向,部分呈南北向,地层 倾角6575;西北翼由志留系及泥盆系构成,总体走向北东,倾角约60;中生代 构造运动在*拗陷与该亚带之间形成推覆断裂系,并使古生代早已形成的*断裂带也被卷 入其中。2、3、2断裂 工程区范围大部分为*褶皱带,地貌上山区与盆地相间分布,构造复杂,区内活动构 造发育,规模较大的区域性断裂有:工程区东南部的*断裂,西北部的*断裂,东部的*断 裂,西南部的*-*断裂,其间为*断裂,现分述如下: *断裂 位于工程区北部,*山南侧,呈北东-南西向延

16、伸,长约100km,倾向 NW,倾角较陡, 属高角度压扭性岩石圈断裂,形成于华力西期,多次复活,至今仍有活动,切割了中、 上泥盆统及中石炭统,沿断层带常见蛇绿岩残片及花岗岩体出露,地貌上形成明显的构 造阶梯,在航卫片上有明显的线性影像。东端老风口附近切割了晚更新世地层,表明该 断层在更新世晚期活动。1941 年4月5日在裕民县断裂带上发生过 级地震。215 *断裂 位于工程区的南部,距工程区约62公里,全长近100km,NE 向延伸,断层面倾向 NW 或 SE,倾向80左右,断层性质为左旋走滑逆断裂,断面沿走向微有弯曲,形成于石炭 纪,以后多次活动,第四纪以来切割了上更新统-全新统洪积层,洪积

17、物沿断层发育, 长55km,宽13km,水系被左错,局部第四系中发现地震裂隙,长数米,宽 0、20、3m,具有较强的活动性,控制了现代地貌的发育。断层西南端与其它构造复合部 位有中强地震发生,沿断裂有破碎带,宽度50100m,动力变质的片理化带宽达4km, 地貌上可见直线状沟谷和构造阶梯,南高北低,高差250m。1932 年9月1日在艾比湖 北发生6级地震;1940 年2月2日在断裂带上发生过 级地震。435 *断裂 位于工程区的东部,距工程区约250公里,为*褶皱系和*-北*褶皱系的分界线,是 一条超岩石圈断裂,由多条断层组成的断裂带,走滑逆断层,全长400km,东南段走向290,西北段走向

18、310,总体走向300,断裂面倾向北东,倾角6070。新生 代以来构造活动明显,地貌上呈明显的差异性,北东侧地势高峻,西南侧地势低平,两8 侧相对高差达500m。历史上发生过深源地震,形成于古生代或更早,是一条长期复活的 断裂,时有中、小地震发生,1931 年富蕴地震地表裂缝带沿玛因鄂博断层分布。*断裂 位于工程区的西南部,距工程区约140公里,总体北西向延展,长度900km,断层面 倾向南西,断层产状120NE7580,左旋逆冲,错断 Q3地层,沿断裂带有狭长 凹地、干谷、盐沼地和一系列断陷盆地,该断层活动具有长期性和多期性,形成于早古 生代,并多次活动,局部地段切割第四系,有明显的水系错位

19、现象,分布有断层陡坎, 沿断层有温泉分布,水平活动速率4、2mm/a,垂直活动速率1、4mm/a,是一条活动性很强 的断裂,历史上曾发生多次5、5级地震和8级地震。见图21。图21 中强震震中分布及构造纲要图 近场区范围内次级断裂主要有:*断裂、四十四号断裂、别鲁阿嘎希断裂、*支断裂、 *断裂和*断裂。*断裂 F2 位于工程区的北部、四十四号断裂(F1)的东侧,两断层相距约2、43、0km。延伸 长度约63km,距工程区 0、52、0 公里,总体走向 NEE,略呈向东南突出的弧形,断裂产 状225NW70,左行压扭性正断裂,切穿 D1ml岩层,沿断裂岩层极破碎,岩层产状 相顶,地貌上为负地形,

20、航片上线性构造明显,是高倾角断裂,近代曾有复活,错断 Q4 地层。在*-*公路139km道班至切特库都科泉约750m长的地段沿断层展布古地震顺、反坡 向断层陡坎,坎高3040cm,剖面(见图22)显示断层面倾向305310,倾角5770,为正断层,古地震断层坎的出现,是*断层最新活动的表现。中泥盆统碎裂 片岩西侧被掩埋的正断层,约在距今11726104年前活动,垂直断距近3m,凝灰岩与碎 裂岩西侧的正断层断到地表,表土下 C14年龄为距今722979年,断层在表土堆积后活 动,表明该断层为全新世活断裂。四十四号断裂 F1 左行压扭性断裂,走向北东向45,倾向不明,在工程区多数通过第四纪地层,为

21、 隐伏断裂,规模不大,延伸长度约10km,断面平直,在航片上有线性构造显示,是第四系与花岗岩的直线形边界,线迹平直,为高倾角,老断层,不活动。9 别鲁阿嘎希断裂 分布于别鲁阿嘎希岩体以北,铁厂沟岩体以南,产状70 NW75,为北部中低山和 南部剥蚀丘陵地貌界线,结构面舒缓,为张扭性断裂。*支断裂 长度大于22km,地貌上顺断裂发育一系列小片长条洼地和沟谷,并有泉水出露,左 行压扭性,断层产状230240NW7080,断层面平直,航片和卫片上线性构 造明显,地面有约200m宽的断裂破碎带,直线形沟谷和凹地发育。*断裂 长度大于40km,左行压扭,断层产状65NW6070,断层面平直,控制了* 山

22、的东南边,其主干断裂标志明显,地貌形态上为平直醒目的大宽沟,沿断层有一系列 泉水分布,断层北侧为中泥盆统地层,南侧为石炭纪地层。*断裂 F3 位于工程区的中南部,通过*,向西经过*岩体的西北边缘,与玛依力-*深断裂相交, 向东经过阿克塔木侏罗纪盆地的南缘,插入铁厂沟花岗岩体内部,断裂迹象不明显,但 在延伸方向上仍可以见到花岗岩破碎带、脉岩带,并且作为肉红色花岗岩与灰白色花岗 岩的接触界线,总的延伸长度约40km,断裂产状7080N7080,断层面呈 舒缓波状弯曲,与褶皱的延伸方向一致,在地貌上形成南高北低的构造阶地,高差约50m,断层破碎带内具硅化和退色化,两侧地层产状紊乱,在航片上有明显的线

23、性反映, 地貌上形成线性凹地,泉水呈线状分布,形成时代为中石炭世以后,二叠纪以前,在侏 罗纪以后仍有微弱活动,高倾角,老断层,不活动。除以上区域性断裂,近场区还发育一些次级断裂,主要有 F2-1、F2-2、F2-3、F2-4、F2-5、F2-6等。它们是*断裂的派生构造,呈“入”字型,从其复合关系看,多属次级断裂构 造。F2-1:位于坝址的下游1、2公里,延伸长度9、0公里,断裂产状310NE72,倾向 NE,为高角度压扭性断层。F2-2:位于坝址上游1、0公里处,延伸长度9、0公里,断裂产状80NW73,*河 大角度相交,在库区回水线以上约100m,下盘倾向下游,为高角度压扭性次级断裂,以

24、受压作用为主,为老断裂,不活动,透水性差,对水库暂时性渗漏有影响。F2-3:位于坝址的上游2、2公里处,延伸长度12、5公里,断裂产状66NW70, 为压扭性断层。10 F2-4: 位于坝址的上游3、0公里处,延伸长度12、5公里,断裂产状80NW68, 为压扭性断层。F2-5: 位于坝址的上游4、5公里处,延伸长度11公里,断裂产状70NW68,切 割花岗岩体,为压扭性断层。F2-6: 位于坝址的上游4、5公里处,延伸长度11公里,断裂产状70NW68,切 割花岗岩体,为压扭性断层。F2-1与 F2-2、F2-3、F2-4、F2-5、F2-6在其不同部位复合,表明 F2-2、F2-3、F2-

25、4、F2-5、F2-6为同一期次的次级构造。2、3、3地震 在工程区近场区和外围区发生过历史地震,工程区300km范围内地震统计结果见表21。表21 工 程 区 历 史 地 震 统 计 表 震级( I。) 频率 发震地点 与工程区位置关系 59 *、 *、 *、 *等 分布于工程区外围,距工程区187260km5611 *、 *南、 *、 *、 *等 分布于工程区外围,距工程区83192km671 分布于 *盆地西南 分布工程区外围,距工程区330km 从表21 中可以看出,工程区发生地震的地点多为工程区外围,地震多为56 级 地震。2、4 地震及区域构造稳定性 从活动断层与强震震中分布关系来

26、看,工程区附近的构造走向为北东-南西,由于 凹陷盆地的特殊构造环境以及场区外围构造的影响,使得其应力得到释放,故本区没有 强震发生。强震主要分布在工程区外围,一是东部*及二台断裂交汇处,距工程区约430 公里;二是西部*-*断裂带,距工程区150km,为潜在震源区,1944 年曾发生过*南 级417 及多次66、5 级强震。由区域构造活动性及中强地震分布分析,区域性大断裂尤其是断裂复合部位是强震 震源发生地,从地震分布图看,强震震中分布于工程区东部和西部150km以远,中小地 震也在80km以远,工程区60km范围内无中强地震分布,场区属外围地震波及影响区。对于近场区的断裂构造对工程区的影响,

27、*项目部专门委托*防御自然灾害勘察所进 行地震安全性评价,评价结论见2、5。112、5 地震安全性评价结论1)地震活动性评价 (1)区域主体位于北*地震带,东北角进入*山地震带。各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具有强 度大、频度高的特点。地震活动趋势分析反映,未来百年内,北、南*及*山地震带的地 震活动水平与过去百年相当,存在着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2)区域范围有地震记录以来共发生 M4、7 以上地震13次,其中 M6 地震2次,5、05、9 级地震8次,最大地震为1765年2月9日精河 级地震,地震活动水平相对216 较低。5 级以上地震大都发生*构造带内的活动断裂带及其附近。区域未来有发生5以上

28、 级地震的危险。(3)1970 年来地震台网共记录到区域范围 M2、0 地震640次,其中5、05、9 级地 震3次,4、04、9 级12次,最大地震为1991年8月19日和布克赛尔5、8级地震。地震 分布在区域西部及北部,明显受活动断裂控制,具有片状、团状分布特征。(4)根据对区域震源机制解、水系分布和地震构造特征分析,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 为 SN向水平挤压力作用,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与构造线走向垂直,震源断错方式主要 以倾滑或逆冲兼走滑错动为主。(5)场地主要受区域外的破坏性地震影响,对场地的最大影响烈度为度。(6)近场区历史上未发生过 M4、7 级地震。1970 年来发生 M1、0 地震

29、46次,其 中2、02、9 级地震7次,3、03、9 级地震1次,无4级以上地震发生,最大地震为2001年12月12日*东北3、1级地震。地震沿 NW向呈条带展布,受冬格列克和*断裂控制。场区范围仅记录到1次1级地震,微、小震活动较弱。2)地震构造评价 本区域横跨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两个一级构造单元,区域北部为*山 脉,南部为*盆地,新构造运动较强烈,活动断裂发育,主要以北东向构造为主,区域西 南部为北西向构造。其中有多条深大断裂,均为中等以上地震发震构造。区域内可能发生7级地震的构造有1条:*断裂;区域内具备6级地震发震构造 条件的有5条活动断裂:冬格列克断裂、*断裂、*断裂、扎娄

30、勒山断裂、阿拉套山山前 断裂等。近场区东部是*山区,西部为*山间盆地,在新构造单元上属*坳陷,以沉降为主。坝 址位于*盆地东缘,*河出山口处。近场区内有冬格列克断裂和*断裂,两断裂均为全新世 活动断裂,是具备发生6级地震的发震构造。距坝址最近的断裂是*断裂,位于坝址下游12 约坝址约500m。3) 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 根据区域地震活动性及地震构造研究成果,按照构造类比、历史地震重演原则划分 潜在震源区。区域范围共划分11个潜在震源区,按震级统计,7、5级潜源2个,7、0 级 潜源5个,6、5 级潜源3个,6、0 级背景潜源1个。根据区域地震活动性及地震构造研究成果,按照构造类比、历史地震重演原

31、则划分 潜在震源区。分析区域地震活动环境和地震构造等因素,综合评价其对场地地震危险性 的影响。根据地震动衰减关系及地震带、潜在震源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应用概率方法 计算得出场地及灰场不同超越概率的基岩峰值加速度,结果见表22。表22 坝址处基岩峰值加速度(gal)结果 超越概率水平 P50=10% P50=5% P100=2% 坝 址82、6105、4164、84)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与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坝址位于*县境内的*河出山口处为低山丘陵区,海拔高程9821035m,谷底宽3050m,谷坡2545,坝址区河谷两岸场地基岩出露,场地覆盖层厚度小于5m, 依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

32、32000) 第3、1条判定综合判定,场地类别为 类;坝址河谷段对应的河床内地层岩性主要由级配不良砂砾石组成,沿坝轴线两个面 波(M01、02)测试结果显示,覆盖层等效剪切波速252257m/s,覆盖层厚度为5、87、8m,场地土属中硬土,依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 第3、1 条判定综合判定,河谷场地类别为类。坝址场地两岸岩体有一定坡度,节理比较发育,存在地震滑坡、崩塌等地震地质灾 害潜在隐患,应注意防范。坝址场地主要由基岩和砂砾石构成,不存有砂土液化条件。场地未发现全新世活动断层通过,不存在发生地震地表错动的条件。5) 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 应用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采用

33、三角级数叠加法对地震动三要素地震强度、反应谱 及持时的模拟。得到50年超越概率63%、10%、2%下各6条相互独立相位的人造基岩地震 波,作为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输入波。根据钻孔资料,利用不同岩性土的物理学参数及土类动力特性参数建立计算模型, 输入基岩人造地震波进行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得到地表加速度峰值及反应谱特征周 期。综合分析判定,确定坝址处不同概率水平下的设计地震动参数结果见表23,场地 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01g,基本烈度为度。13 表23 坝址地表水平向设计地震动参数 概率水平 (gal)maxAmaxb(s)0T(s)gg P50=10%99、02、5 0、10 0、4

34、5 0、9 P50=5%120、72、5 0、10 0、55 0、9 P100=2%188、72、5 0、10 0、65 0、9 利用坝址地表的设计地震动参数,采用数学模拟方法,提供超越概率水准为50年10%、5%及100年超越概率水准2%的地表地震动时程曲线,供设计部门设计使用。6) 结果适用性说明及建议 (1)本项目潜在震源区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的划分基础 上,根据区域地震构造调查与研究,对部分潜在震源区的震级上限、位置、活动性参数 等均进行了调整,充分反映了区域地震构造分布及活动特征。(2)本项目所得结果经地震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后,可作为*县*水库坝址抗震设防

35、 的依据。(3)如果需要竖向设计地震动参数,其峰值加速度可取相应的水平相峰值加速度的2/3,加速度反应谱参数值取相应的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参数值。(4)根据对近场区断层追踪调查结果,*断裂距坝址的最短距离为500m,应按相关 规范采取一定措施。综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防御自然灾害研究所对本工程进行的地震安全性 评价结论,确定工程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0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3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3、1 水库地质概况 *水库库区处于*河下游段的低山丘陵区,河谷呈“U”形,坝顶高程1030、00m,坝长220m, ,河床宽一般3050m,局部宽约80m。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1026、1

36、6m,对应的水 库谷顶宽度200250m ,最宽处位于坝址上游350m处,该处发育一条规模较大的冲沟, 使河谷宽度变大到约280m。库区两岸山势较平缓,大部分坡度2545,基岩多祼露, 河谷与岩层走向近于垂直。河谷两岸阶地零星分布,阶面较窄,级阶地阶面宽一般810m,分布高程980982m,级阶地阶面宽1080m,分布高程9871003m。库区冲沟较发育,间距150300m,延伸长度100300m,宽度1015m,切割深度1520m,与河谷近于垂直,冲沟内分布少量的冲洪积物。14 库区出露地层较为单一,岩性为上古生界下泥盆统玛拉苏组(D1ml)灰绿色、灰紫色 凝灰质砂岩,碎裂结构,岩层走向变化

37、较大,总体走向与河道近于垂直,倾向北东(下 游) ,倾角在6085之间变化;库区第四系地层主要为冲洪积卵砾石、洪积含砂粉土、 崩坡积碎石土等。库区回水长度1、5km,处于*断裂次级构造 F2-1、F2-2和 F2-3断层之间,这三个次级断 层与主干断层呈锐角相交,走向多为 NE向,倾向下游,倾角与岩层产状一致,为顺层断 层,斜穿水库左右岸,沿断层形成冲沟,断层破碎带宽度23m,由碎裂岩组成。受断裂影响,库区岩体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库区发育4组主要节理,见图42。NWW 向1组,节理延伸长度35m,间距 0、30、5m,张开度35mm,充填物以碎屑岩岩和风 积物为主,与河流走向近于一致;NNE 及

38、 NE向2组,与河流走向近于垂直,节理延伸长 度410m,间距 0、30、5m,张开度24mm,充填物以碎屑岩和风积物为主;NEE 向1 组,与河流走向小角度相交,倾向下游,节理延伸长度35m,间距 0、30、8m,张开度23mm,充填物以碎屑岩和风积物为主。3、2 水库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3、2、1 水库渗漏 水库区位于*河中下游近于出山口位置,河谷谷底海拔高程9871043m,两岸邻谷海 拔高程均高于正常设计蓄水位,组成库盘的地层为上古生界下泥盆统玛拉苏组(D1ml)灰 绿色、灰紫色凝灰质砂岩,碎裂结构,根据渗水试验、钻孔压水试验资料,组成库盘的 地层除河床有薄层卵砾石层为强透水性外,基岩弱

39、透水岩体埋深39m,库区没有大的区域 性断层通过,在水库回水线上游附近有 F2-2通过,受其影响,附近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 育,会使水库蓄水初期造成暂时性渗漏。库区两岸山体宽厚,两岸邻谷最低处均高于设计正常蓄水位以上,不存在永久渗漏。3、2、2 库岸稳定 水库回水线全长约1、5km,库区岸坡坡度较平缓,一般2545,基岩绝大部分 裸露,只有极少部分地段有薄层第四系覆盖,从库区第四系覆盖层的分布情况看,两岸 山体每5080m 就有1处基岩在河道里出露,库岸岩层走向与岸坡近于垂直,库区岩层 发育四组主要节理,北西西向的结构面与岩坡走向近于平行,北东东向结构面与岸坡小 角度相交,倾向坡里,岸坡不存在

40、大的库岸稳定问题。水库左岸处于放水洞出口附近的岩体,发育9组结构面,这些结构面相互切割,组15 成多个楔形体,其中 L1与 L2间的楔形体方量最大,高度约20m、平均宽度15m,厚度20m,方量约6000m3,对坝体和放水洞影响较大,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3、2、3 水库淤积、淹没与浸没 水库淤积的的固体径流物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水库上游泥沙、砾石等带入水 库中,根据水文资料,*河水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 0、107万吨;二是两岸的冲沟中的 部分泥沙、块石等的来源。两者总和方量不大。水库区处于出山口附近,人烟稀少,不存在重要矿产。库区范围内没有耕地,水库 建成后,淹没面积不大,可不考虑淹

41、没损失。坝下游河道内岩性为细砾,毛细水上升高度小,不会产生大的浸没问题,可不考虑 浸没问题。3、2、4水库诱发地震 水库诱发地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水库区内没有区域性活动断层。2)工程区岩体为软质岩,不利于应力积累。3)工程区强、弱风化岩体为中等透水性岩体,微-新鲜岩体为微透水岩体,库水不 会向深部入渗,不利于水库诱发地震;4)水库属低坝(坝高41m)小库(库容 0、026亿 m3)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分析,不具备诱发地震的地质条件,并经验类比,本工程产生诱 发地震的可能性极小。4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4、1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4、1、1坝址地质概况 从*河的长度、宽度、汇流情况、是否有合适库

42、盘等条件来看,经比较,选择上坝址 作为建设坝址,该坝址处于低山丘陵区,海拔高程9821035m,位于*河出山口附近河段, 谷底宽3050m,谷坡2545,左右两岸较为对称,左岸冲沟不发育,右岸发育两 个冲沟,分别位于坝址区的上、下游,沟宽510m,沟深1015m,冲沟间距约400m, 与河谷垂直或斜交。坝址区局部发育、级阶地,级阶地阶面宽一般810m,分布高程980982m;级阶地阶面宽1080m,分布高程9871003m,属基座阶地,阶地上的岩 性以含砾粉土为主,由于洪水的侵蚀和冲刷,使其厚度变化较大,最厚处可达1013m,16 最薄处不足1m,干燥时坚硬,强度高,但遇水时强度降低,具软化性、崩解性,工程地 质条件差。坝址区出露地层岩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