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 六 章微生物的代谢.ppt_第1页
【教学课件】第 六 章微生物的代谢.ppt_第2页
【教学课件】第 六 章微生物的代谢.ppt_第3页
【教学课件】第 六 章微生物的代谢.ppt_第4页
【教学课件】第 六 章微生物的代谢.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1,第 六 章 微生物的代谢,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新陈代谢:发生在活细胞中的各种分解代谢(catabolism)和合成代谢(anabolism)的总和。 新陈代谢 = 分解代谢 + 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指复杂的有机物分子通过分解代谢酶系的催化,产生简单分子、腺苷三磷酸(ATP)形式的能量和还原力的作用。 合成代谢:指在合成代谢酶系的催化下,由简单小分子、ATP形式的能量和还原力一起合成复杂的大分子的过程。,第一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第二节 合成代谢 第三节 代谢调控,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第一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生物氧化 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自养

2、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能量转换,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代谢(metabolism)是细胞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总称,它主要由分解代谢(catabolism)和合成代谢(anabolism)两个过程组成。 分解代谢是指细胞将大分子物质降解成小分子物质,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能量。 合成代谢是指细胞利用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合成复杂大分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消耗能量。,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分解代谢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将蛋白质、多糖及脂类等大分子营养物质降解成为氨基酸、单糖及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 第二阶段是将第一阶段产物进一步降解成更为简单的乙酰辅酶A、丙酮酸以及能进入三羧酸循环的某些中间

3、产物,在这个阶段会产生一些ATP、NADH及FADH2;,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第三阶段是通过三羧酸循环将第二阶段产物完全降解生成CO2,并产生ATP、NADH及FADH2。第二和第三阶段产生的ATP、NADH及FADH2通过电子传递链被氧化,可产生大量的ATP。,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微 生 物 的 营 养 和 代 谢,合成代谢所利用的小分子物质源于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或环境。 在代谢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分解代谢产生化学能,光合微生物还可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这些能量用于合成代谢、微生物的运动和运输,另有部分能量以热或光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去。,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

4、,微生物产生和利用能量及其与代谢的关系图,生物氧化: 分解代谢实际上是物质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逐步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这个过程也称为生物氧化,是一个产能代谢过程。不同类型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所利用的物质是不同的,异养微生物利用有机物,自养微生物则利用无机物,通过生物氧化来进行产能代谢。,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异养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的方式,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受体的不同可分成发酵和呼吸两种类型,而呼吸又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发酵(fermentation)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

5、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发酵的种类有很多,可发酵的底物有糖类、有机酸、氨基酸等,其中以微生物发酵葡萄糖最为重要。 生物体内葡萄糖被降解成丙酮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glycolysis),主要分为四种途径: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磷酸解酮酶途径,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EMP途径(糖酵解途径): 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认为是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及能量释放的准备阶段,只是生成两分子的主要中间代谢产物:甘油醛-3-磷酸。 第二阶段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合成ATP并形成两分子的丙酮酸。,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EMP途径可为微生物的生

6、理活动提供ATP和NADH,其中间产物又可为微生物的合成代谢提供碳骨架,并在一定条件下可逆转合成多糖。,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一)EMP途径,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1. 葡萄糖磷酸化1.6二磷酸果糖(耗能) 2. 1.6二磷酸果糖2分子3-磷酸甘油醛 3. 3-磷酸甘油醛丙酮酸 总反应式: 葡萄糖+2NAD+2Pi+2ADP 2丙酮酸+2NADH2+2ATP CoA 丙酮酸脱氢酶 乙酰CoA, 进入TCA,EMP途径关键步骤,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氧化阶段和非氧化 阶段。一个HMP途径循环的结果为:,一般认为HMP途径不

7、是产能途径,而是为生物合成提供大量的还原力(NADPH)和中间代谢产物。多数微生物中具有HMP途径.,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二)HMP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单磷酸己糖途径),HMP途径: 葡萄糖经转化成6-磷酸葡萄糖酸后,在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裂解成5-磷酸戊糖和CO2。 磷酸戊糖进一步代谢有两种结局, 磷酸戊糖经转酮转醛酶系催化,又生成磷酸己糖和磷酸丙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丙糖借EMP途径的一些酶,进一步转化为丙酮酸。 称为不完全HMP途径。 由六个葡萄糖分子参加反应,经一系列反应,最后回收五个葡萄糖分子,消耗了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成CO2 和水),称完全HMP途

8、径。,HMP途径降解葡萄糖的三个阶段,HMP是一条葡萄糖不经EMP途径和TCA循环途径而得到彻底氧化,并能产生大量NADPH+H+形式的还原力和多种中间代谢产物的代谢途径 1. 葡萄糖经过几步氧化反应产生核酮糖-5-磷酸和CO2 2. 核酮糖-5-磷酸发生同分异构化或表异构化而分别产生核糖-5-磷酸和木酮糖-5-磷酸 3.上述各种戊糖磷酸在无氧参与的情况下发生碳架重排,产生己糖磷酸和丙糖磷酸,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HMP途径关键步骤,1. 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酸 2. 6-磷酸葡萄糖酸5-磷酸核酮糖 5-磷酸木酮糖 5-磷酸核糖参与核酸生成 3. 5-磷酸核酮糖6-磷酸果糖+3-磷酸甘

9、油醛 (进入EMP),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耗能阶段 C6 2C3 产能阶段 4 ATP 2ATP 2C3 2 丙酮酸 2NADH2 C6H12O6+2NAD+2ADP+2Pi 2CH3COCOOH+2NADH2+2H+2ATP+2H2O,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HMP途径的总反应,6 葡萄糖-6-磷酸+12NADP+6H2O 5 葡萄糖-6-磷酸+12NADPH+12H+12CO2+Pi,HMP途径的重要意义,为核苷酸和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戊糖-磷酸。 产生大量NADPH2,一方面为脂肪酸、固醇等物质的合成提供还原力,另方面可通过呼吸链产生大量的能量。 与EMP途径在果糖-1,6

10、-二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处连接,可以调剂戊糖供需关系。 途径中的赤藓糖、景天庚酮糖等可用于芳香族氨基酸合成、碱基合成、及多糖合成。 途径中存在37碳的糖,使具有该途径微生物的所能利用利用的碳源谱更为更为广泛。 通过该途径可产生许多种重要的发酵产物。如核苷酸、若干氨基酸、辅酶和乳酸(异型乳酸发酵)等。 HMP途径在总的能量代谢中占一定比例,且与细胞代谢活动对其中间产物的需要量相关。,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又称2-酮-3-脱氧-6-磷酸葡糖酸(KDPG)裂解途径。 1952年在Pseudomonas saccharophila中发现,后来证明存在于多种细菌中(革兰氏阴性菌中分布较广)。

11、ED途径可不依赖于EMP和HMP途径而单独存在,是少数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的一种替代途径,未发现存在于其它生物中。,(三)ED途径,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ED途径,ATP ADP NADP+ NADPH2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葡萄酸 激酶 (与EMP途径连接) 氧化酶 (与HMP途径连接) EMP途径 3-磷酸-甘油醛 脱水酶 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 EMP途径 丙酮酸 醛缩酶 有氧时与TCA环连接 无氧时进行细菌发酵,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ED途径,ED途径,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ED途径的特点,葡萄糖

12、经转化为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后,经脱氧酮糖酸醛缩酶催化,裂解成丙酮酸和3-磷酸甘油醛, 3-磷酸甘油醛再经EMP途径转化成为丙酮酸。结果是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丙酮酸,1分子ATP。 ED途径的特征反应是关键中间代谢物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KDPG)裂解为丙酮酸和3-磷酸甘油醛。ED途径的特征酶是KDPG醛缩酶. 反应步骤简单,产能效率低. 此途径可与EMP途径、HMP途径和TCA循环相连接,可互相协调以满足微生物对能量、还原力和不同中间代谢物的需要。好氧时与TCA循环相连,厌氧时进行乙醇发酵.,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ED途径的总反应,ATP C6H12O6

13、 ADP KDPG ATP 2ATP NADH2 NADPH2 2丙酮酸 6ATP 2乙醇 (有氧时经过呼吸链) (无氧时进行细菌乙醇发酵),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关键反应: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的裂解 催化的酶:6-磷酸脱水酶,KDPG醛缩酶 相关的发酵生产:细菌酒精发酵 优点:代谢速率高,产物转化率高,菌体生成少,代谢副产物少,发酵温度较高,不必定期供氧。 缺点:pH5,较易染菌;细菌对乙醇耐受力低,ATP 有氧时经呼吸链 6ATP 无氧时 进行发酵 2乙醇,2ATP NADH+H+ NADPH+H+ 2丙酮酸,ATP C6H12O6 KDPG,ED途径的总反应(续),

14、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四)磷酸酮解途径,存在于某些细菌如明串珠菌属和乳杆菌属中的一些细菌中。 进行磷酸酮解途径的微生物缺少醛缩酶,所以它不能够将磷酸己糖裂解为2个三碳糖。 磷酸酮解酶途径有两种: 磷酸戊糖酮解途径(PK)途径 磷酸己糖酮解途径(HK)途径,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葡萄糖 6-P-葡萄糖 6-P-葡萄糖酸 5 -P-核酮糖 5 -P-木酮糖,3 -P-甘油醛 丙酮酸,乙酰磷酸 乙酰CoA 乙醛,ATP,ADP,NAD+,NADH+H+,CO2,乳酸,乙醇,异构化作用,NAD+,NADH+H+,磷酸戊糖酮解酶,CoA,Pi,2ADP+Pi,2ATP,-2H,-2H,

15、-2H,NAD+,NADH+H+,磷酸戊糖酮解途径,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磷酸戊糖酮解途径的特点,分解1分子葡萄糖只产生1分子ATP,相当于EMP途径的一半; 几乎产生等量的乳酸、乙醇和CO2,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磷酸己糖解酮途径,2葡萄糖 2葡萄糖-6-磷酸 6-磷酸果糖 6-磷酸-果糖,4-磷酸-赤藓糖 乙酰磷酸,2木酮糖-5-磷酸,2甘油醛 -3-磷酸 2乙酰磷酸,2乳酸,2乙酸,乙酸,磷酸己糖解酮酶,磷酸己糖解酮酶戊,逆HMP途径,同EMP,乙酸激酶,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磷酸己糖酮解途径的特点,有两个磷酸酮解酶参加反应; 在没有氧化作用和脱氢作用的参与下,2

16、分子葡萄糖分解为3分子乙酸和2分子3-磷酸-甘油醛, 3-磷酸-甘油醛在脱氢酶的参与下转变为乳酸;乙酰磷酸生成乙酸的反应则与ADP生成ATP的反应相偶联; 每分子葡萄糖产生2.5分子的ATP; 许多微生物(如双歧杆菌)的异型乳酸发酵即采取此方式。,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丙酮酸在进入三羧酸循环之先要脱羧生成乙酰CoA,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再进入三羧酸循环。 循环的结果是乙酰CoA被彻底氧化成CO2和H2O,每氧化1分子的乙酰CoA可产生12分子的ATP,草酰乙酸参与反应而本身并不消耗。,1、循环一次的结果是乙酰CoA的乙酰基被氧化为2分子CO2,

17、并重新生成1分子草酰乙酸; 2、整个循环有四步氧化还原反应,其中三步反应中将NAD+还原为NADH+H+,另一步为FAD还原; 3、为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转化中心枢纽。 4、循环中的某些中间产物是一些重要物质生物合成的前体; 5、生物体提供能量的主要形式; 6、为人类利用生物发酵生产所需产品提供主要的代谢途径。如 柠檬酸发酵;Glu发酵等。,TCA循环的重要特点,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经上述脱氢途径生成的NADH、NADPH、FAD等还原型辅酶通过呼吸链等方式进行递氢,最终与受氢体(氧、无机或有机氧化物)结合,以释放其化学潜能。 根据递氢特别是受氢过程中氢受体性质的不同,把微生物能量

18、代谢分为呼吸作用和发酵作用两大类.发酵作用:没有任何外援的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模; 呼吸作用:有外援的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模式;呼吸作用又可分为两类: 有氧呼吸最终电子受体是分子氧O2; 无氧呼吸最终电子受体是O2以外的无机氧化物,如NO3-、SO42-等.,二、递氢、受氢和ATP的产生,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概念:在生物氧化中发酵是指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不经过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一内源氧化性中间代谢产物的一类低效产能反应。在发酵工业上,发酵是指任何利用厌氧或好氧微生物来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类生产方式。 发酵途径:葡萄糖在厌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产能途径主要有EMP、

19、HMP、ED和PK途径。 发酵类型:在上述途径中均有还原型氢供体NADH+H+和NADPH+H+产生,但产生的量并不多,如不及时使它们氧化再生,糖的分解产能将会中断,这样微生物就以葡萄糖分解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中间产物为氢(电子)受体来接受NADH+H+和NADPH+H+的氢(电子),于是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发酵产物。根据发酵产物的种类有乙醇发酵、乳酸发酵、丙酸发酵、丁酸发酵、混合酸发酵、丁二醇发酵、及乙酸发酵等。,1、发酵作用,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酵母型酒精发酵同型乳酸发酵丙酸发酵 混合酸发酵2,3丁二醇发酵丁酸发酵,丙酮酸的发酵产物,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C6H12O6 2CH3

20、COCOOH 2CH3CHO 2CH3CH2OH,NAD,NADH2,-2CO2,EMP,2ATP,乙醇脱氢酶,酵母菌的乙醇发酵:,概念 菌种 途径 特点 发生条件,该乙醇发酵过程只在pH3.54.5以及厌氧的条件下发生。,(一)乙醇发酵,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当发酵液处在碱性条件下,酵母的乙醇发酵会改为甘油发酵。 原因:该条件下产生的乙醛不能作为正常受氢体,结果2分子乙醛间发生歧化反应,生成1分子乙醇和1分子乙酸;,CH3CHO+H2O+NAD+ CH3COOH+NADH+H+ CH3CHO+NADH+H+ CH3CH2OH+ NAD+ 此时也由磷酸二羟丙酮担任受氢体接受3-磷酸甘油

21、醛脱下的氢而生成 -磷酸甘油,后者经-磷酸甘油酯酶催化,生成甘油。,2葡萄糖 2甘油+乙醇+乙酸+2CO2,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概念:有氧条件下,发酵作用受抑制的现象(或氧对发酵的抑制现象)。 意义:合理利用能源 机理:,通风对酵母代谢的影响,巴斯德效应(The Pasteur effect ),现象:,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乙酰CoA,柠檬酸,草酰乙酸,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 -ATP、柠檬酸, -ADP,AMP, 6-磷酸-葡萄糖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6-二-

22、磷酸-果糖,巴斯德效应(续),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细菌的乙醇发酵,葡萄糖,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3-磷酸甘油醛 丙酮酸,丙酮酸,乙醇 乙醛,2乙醇,2CO2,2H,2H,+ATP,2ATP,菌种:运动发酵单胞菌等 途径:ED,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酵母菌(在pH3.5-4.5时)的乙醇发酵 脱羧酶 脱氢酶 丙酮酸 乙醛 乙醇 通过EMP途径产生乙醇,总反应式为: C6H12O6+2ADP+2Pi 2C2H5OH+2CO2+2ATP 细菌(Zymomonas mobilis)的乙醇发酵 通过ED途径产生乙醇,总反应如下: 葡萄糖+ADP+Pi 2乙醇+2CO2+

23、ATP 细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的乙醇发酵 通过HMP途径产生乙醇、乳酸等,总反应如下: 葡萄糖+ADP+Pi 乳酸+乙醇+CO2+ATP 同型乙醇发酵:产物中仅有乙醇一种有机物分子的酒精发酵 异型乙醇发酵:除主产物乙醇外,还存在有其它有机物分子的发酵,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利用Z.mobilis等细菌生产酒精,优点: 代谢速率高;产物转化率高;菌体生成少;代谢副产物少;发酵温度高;,缺点: pH5较易染菌;耐乙醇力较酵母低,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二)乳酸发酵,乳酸细菌能利用葡萄糖及其他相应的可发酵的糖产生乳酸,称为乳酸发酵。 由于菌种不同,

24、代谢途径不同,生成的产物有所不同,将乳酸发酵又分为同型乳酸发酵、异型乳酸发酵和双歧杆菌发酵。 同型乳酸发酵:(经EMP途径) 异型乳酸发酵:(经HMP途径) 双歧杆菌发酵: (经HK途径磷酸己糖解酮酶途径),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葡萄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2( 1,3-二-磷酸甘油酸),2乳酸 2丙酮酸,同型乳酸发酵,2NAD+ 2NADH,4ATP,4ADP,2ATP 2ADP,Lactococcus lactis Lactobacillus plantarum,概念 菌种 途径 特点,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异型乳酸发酵,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酸,

25、5-磷酸木酮糖,3-磷酸 甘油醛,乳酸,乙酰磷酸,NAD+ NADH,NAD+ NADH,ATP ADP,乙醇 乙醛 乙酰CoA,2ADP 2ATP,-2H,概念 菌种 途径 特点,-CO2,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三)混合酸发酵,概念: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的一些肠道细菌通过EMP途径将葡萄糖转变成琥珀酸、乳酸、甲酸、乙醇、乙酸、H2和CO2等多种代谢产物,由于代谢产物中含有多种有机酸,故将其称为混合酸发酵。,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葡萄糖 琥珀酸 草酰乙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乳酸 丙酮酸 乙醛 乙酰 CoA 甲酸 乙醇 乙酰磷酸 CO2 H2 乙酸,丙酮酸甲酸裂解酶

26、,乳酸脱氢酶,甲酸-氢裂解酶,磷酸转乙酰酶,乙酸激酶,PEP羧化酶,乙醛脱氢酶,+2H,pH6.2,发酵途径:,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四)2,3-丁二醇发酵,概念:肠杆菌属、沙雷氏菌属、和欧文氏菌属中的一些细菌具有-乙酰乳酸合成酶系而进行丁二醇发酵。,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葡萄糖 乳酸 丙酮酸 乙醛 乙酰CoA 甲酸 乙醇 乙酰乳酸 二乙酰 3-羟基丁酮 2,3-丁二醇,CO2 H2,-乙酰乳酸合成酶,-乙酰乳酸脱羧酶,2,3-丁二醇脱氢酶,EMP,发酵途径:,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鉴别肠道细菌的V.P.试验,鉴别原理 缩合 脱羧 2丙酮酸 乙酰乳酸 乙酰甲基甲醇 碱

27、性条件 2,3-丁二醇 二乙酰 (与培养基中精氨酸的胍基结合)红色化合物,-CO2,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鉴别肠道细菌的产酸产气甲基红(M.R)试验,产酸产气试验: Escherichia与Shigella在利用葡萄糖进行发酵时,前者具有甲酸氢解酶,可在产酸的同时产气,后者则因无此酶,不具有产气的能力。 甲基红试验:大肠杆菌与产气气杆菌在利用葡萄糖进行发酵时,前者可产生大量的混合酸,后者则产生大量的中性化合物丁二醇,因此在发酵液中加入甲基红试剂时,前者呈红色,后者呈黄色。,大肠杆菌:产酸较多,使pH4.5 产气杆菌: pH4.5,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IMViC试验,= 吲哚(

28、I)、甲基红(M)、V.P.试验(Vi)柠檬酸盐利用(C)共四项试验。用以将大肠杆菌与其形状十分相近的肠杆菌属的细菌鉴别开来。,第六章 微 生 物 的 代谢,概念:是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或氢)受体的氧化过程;是最普遍、最重要的生物氧化方式。 途径:EMP,TCA循环 特点:必须指出,在有氧呼吸作用中,底物的氧化作用不与氧的还原作用直接偶联,而是底物在氧化过程中释放的电子先通过电子传递链(由各种电子传递体,如NAD,FAD,辅酶Q和各种细胞色素组成)最后才传递到氧。,2、有氧呼吸, 由此可见, TCA循环与电子传递是有氧呼吸中两个主要的产能环节。,Figure. Aerobic respira

29、tion,电子传递与氧化呼吸链,定义:由一系列氧化还原势不同的氢传递体组成的一组链状传递顺序。在氢或电子的传递过程中,通过与氧化磷酸化反应发生偶联,就可产生ATP形式的能量。 部位:原核生物发生在细胞膜上,真核生物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成员:电子传递是从NAD到O2,电子传递链中的电子传递体主要包括FMN 、CoQ、细胞色素b 、c 1、 c、 a 、a和一些铁硫旦白。这些电子传递体传递电子的顺序,按照它们的氧化还原电势大小排列,电子传递次序如下:,MH2 NAD FMN C0Q b (-0.32v) (0.0v) C1C a a3 O2 H2O (+0.26) (+0.28) (+0.82v)

30、 呼吸链中NAD+/NADH的E0值最小,而O2/H2O的E0值最大,所以,电子的传递方向是:NADH O2 上式表明还原型辅酶的氧化,氧的消耗,水的生成。NADH+H+和FADH2的氧化,都有大量的自由能释放。证明它们均带电子对,都具有高的转移势能,它推动电子从还原型辅酶顺坡而下,直至转移到分子氧。 电子传递伴随ADP磷酸化成ATP全过程,故又称为氧化呼吸链。,呼吸链的功能: 一是传递电子; 二是将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合成ATP这就是电子产地磷酸化作用(或称氧化磷酸化作用)。,典型的呼吸链,典型的呼吸链,原核生物呼吸链的特点,存在于细胞膜上 呼吸链中的氧还载体取代性强,如CoQ可被MK取

31、代 呼吸链中的氧还载体的数量在不同的种间,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增可减 有分支呼吸链的存在,表现在来自不同的底物的还原力进入呼吸链时有不同的分支,不同的微生物细胞色素系统有别,如E.Coli在缺氧时,呼吸链分为两支,即Cyt.b556 Cyt.o; Cyt.b558 Cyt.d,NAD:含有它的酶能从底物上移出一个质子和两个电子,成为还原态NDAH+H+。 FAD和FMN:黄素蛋白的辅基, 铁硫蛋白(Fe-S):传递电子的氧化还原载体辅基为分子中的含铁硫的中心部分。存在于呼吸链中几种酶复合体中,参与膜上的电子传递。在固氮、亚硫酸还原、亚硝酸还原、光合作用、分子氢的激活和释放以及链烷的氧化作用中也有

32、作用。在呼吸链的“2Fe+2S”中心每次仅能传递一个电子。 泛醌(辅酶Q):脂溶性氢载体。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线粒体内膜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膜上;革兰氏阳性细菌和某些革兰氏阴性细菌则含甲基萘醌。在呼吸链中醌类的含量比其他组分多1015倍,其作用是收集来自呼吸链各种辅酶和辅基所输出的氢和电子,并将它们传递给细胞色素系统。 细胞色素系统:位于呼吸链后端,功能是传递电子。,微生物中重要的呼吸链组分,NAD+ is one of a small number of biomolecules that function as redox carriers; alternately get reduced

33、, then oxidized. View NAD in oxidized and reduced forms Note: very small concentrations of NAD+ in cell; so must continually be recycled from (red) to (ox) state and back. Like an electron shuttle. Other redox carriers FAD - carries 2H Ubiquinone (Coenzyme Q) - carries 2H Heme groups (in cytochromes

34、) - carries single electron View FAD and heme structures,Redox Carriers,Figure. The Structure of NAD and NADP,细胞色素系统,功能:从泛醌中接受电子,并将同等数目的质子推到线粒体膜或细胞膜外的溶液中。 分类: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至少含有5种不同的细胞色素,按其吸收光谱和氧还电位的差别分为cyt.a, cyt.a3, cyt.b, cyt.c和cyt.o等。细胞色素b c c1 a a3整合在一起存在。Cyta a3以复合物形式存在,称为细胞色素氧化酶。细胞色素a a3含有两个必需的铜原子。

35、由还原型a3将电子直接传递给分子氧。 电子从CoQ传到b c c1 ,Fe-S旦白, a a3 。 结构组成:以血红素为辅基,通过其卟啉分子中心铁原子的价电荷的变化而传递电子。 cyt.a3即细胞色素氧化酶是许多微生物的末端氧化酶,能催化4个电子还原氧的反应,激活分子氧。,ATP的结构和生成,2. ATP的生成方式:,微生物能量代谢活动中所涉及的主要是ATP(高能分子)形式的化学能. ATP是生物体内能量的载体或流通形式.当微生物获得能量后,都是先将获得的能量转换成ATP.当需要能量时,ATP分子上的高能键水解,重新释放出能量.,光合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电子传递磷酸化,1. 结

36、构:,Figure. The structure of ATP,光合磷酸化:利用光能合成ATP的反应. 光合磷酸化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以用于从二氧化碳合成细胞物质.主要是光合微生物。 光合微生物:藻类、蓝细菌、光合细菌(包括紫色细菌、绿色细菌和嗜盐菌等)。 细菌的光合作用与高等植物不同的是,除蓝细菌具有叶绿素、能进行水的裂解进行产氧的光合作用外,其他细菌没有叶绿素,只有菌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只能裂解无机物(如H2、H2S等)或简单有机物,进行不产氧的光合作用。,氧化磷酸化:利用化合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生成ATP的反应。 氧化磷酸化生成ATP的方式有两种: 底物水平磷酸化不需氧 电子传递磷

37、酸化需氧。 底物水平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是在某种化合物氧化过程中可生成一种含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这个化合物通过相应的酶作用把高能键磷酸根转移给ADP,使其生成ATP。 这种类型的氧化磷酸化方式在生物代谢过程中较为普遍。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内。,底物水平磷酸化举例,由于脱掉一个水分子,2一磷酸甘油酸的低能酯键转变为2一磷酸烯醇丙酮酸中的高能烯醇键。这种高能连接的磷酸可以转给ADP,产生ATP分子。在微生物代谢活动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除上述一些物质外,还有1,3一二磷酸甘油酸和乙酰磷酸等。,在电子传递磷酸化中,通过呼吸链传递电子,将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和ADP的磷酸化偶联起来

38、,形成ATP。 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体主要由各种辅基和辅酶组成,最重要的电子传递体是泛琨(即辅酶Q)和细胞色素系统。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中细胞色素的成员是不同的。 通过呼吸链生成的ATP数量主要是根据呼吸链成员的多少而不同,而呼吸链的组成因微生物种类而异,如酵母菌可生成3个ATP,而细菌大约只生成1个ATP磷酸化作用是在电子自供体向最终受体的传递过程中发生的。从氧化营养物质产生的一对电子或氢原子向最终电子受体转移时,中间经过一系列电子传递体,每个电子传递体构成一个氧化还原系统,这一系列电子传递体在不同生物中有其自己一定的排列次序,构成一条电子传递链,因而称为呼吸链。流动的电子通过呼吸链时逐步释放出

39、能量生成ATP。,电子传递磷酸化,呼吸链在传递氢或电子的过程中,通过与氧化磷酸化作用的偶联,产生生物的通用能源ATP。 目前获得多数学者接受的是化学渗透学说。 主要观点: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通过呼吸链酶系的作用,将底物分子上的质子从膜的内侧传递至外侧,从而造成了质子在膜两侧分布的不均衡,即形成了质子梯度差(又称质子动势、pH梯度等)。这个梯度差就是产生ATP的能量来源,因为它可通过ATP酶的逆反应,把质子从膜的外侧再输回到内侧,结果一方面消除了质子梯度差,同时就合成了ATP。,氧化磷酸化产能机制,氧化磷酸化与质子浓度差,一个NAD分子,通过呼吸链进行氧化,可以产生3个ATP分子。它分别在三个位

40、置,各产生一个ATP。如图41所示,第一个ATP大约在辅酶1和黄素蛋白之间;第二个ATP大约在细胞色素b和cl之间;第三个ATP大约在细胞色素c和a之间。,电子传递磷酸化举例,回补途径,TCA循环重要功能除产能外,为一些氨基酸和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中间产物; 生物合成中所消耗的中间产物若得不到补充,循环就会中断; 回补方式:通过某些化合物的CO2固定作用, 一些转氨基酶所催化的反应也能合成草酰乙酸和-酮戊二酸, 通过乙醛酸循环,通过某些化合物的CO2固定作用使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得到回补: 丙酮酸羧化酶: CO2+丙酮酸+ATP+H2O Mg+ 草酰乙酸+ADP+Pi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41、: CO2 +PEP+ H2O 草酰乙酸+H3PO4 苹果酸酶: CO2 +丙酮酸+NADPH+H+ 苹果酸+ NADP+,为了能够在己糖或戊糖的中间代谢物上进行好氧生长,异养微生物至少要具备上述几种酶之种的一个酶。,CO2固定作用补充TCA环的中间产物,乙醛酸循环,草酰乙酸,柠檬酸,琥珀酸,异柠檬酸,苹果酸,延胡索酸,乙醛酸,乙酰CoA,乙酰CoA,乙酸,乙酸,乙醛酸循环,能够利用乙酸的微生物具有乙酰CoA合成酶,它使乙酸转变为乙酰CoA; 然后在异柠檬酸裂解酶和苹果酸合成酶的作用下进入乙醛酸循环。 乙醛酸循环的主要反应: 异柠檬酸 琥珀酸 +乙醛酸 乙醛酸 + 乙酸 苹果酸 琥珀酸 + 乙

42、酸 异柠檬酸 净反应:2乙酸 苹果酸,回补顺序,谷氨酸,+NH3,谷氨酸脱氢酶,-酮戊二酸氧化酶,柠檬酸发酵,菌种:能产生柠檬酸的菌种很多,但以霉菌为主,其中又以黑曲霉产生柠檬酸的能力较强,并能利用多种碳源,故常是生产上使用的菌种。 发酵机理:细胞内有三羧酸循环和乙醛酸循环;柠檬酸合成酶活力较高,而乌头酸酶或异柠檬酸脱氢酶可被某些因素,如金属离子的缺乏,受到抑制,这有利于柠檬酸的积累。 工艺流程:发酵液的pH值对柠檬酸生成影响很大;pH23时,发酵产物主要是柠檬酸; pH值中性或碱性时,会产生较多草酸和葡萄糖酸; 可往培养基中加入亚铁氰化钾或采取育种手段改造菌种,使乌头酸酶或异柠檬酸脱氢酶缺失

43、或尽量降低活性,以阻碍TCA循环的正常进行,从而增加柠檬酸的积累。,谷氨酸发酵,谷氨酸发酵菌种: Corynebacterium pekinense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Brevibacterium flavu 发酵机理: 谷氨酸以-酮戊二酸为碳架;当以糖质为发酵原料时,合成途径包括EMP,HMP,TCA循环,乙醛酸循环等; 谷氨酸产生菌的-酮戊二酸氧化酶活力很弱或缺少,而谷氨酸脱氢酶的活力要很高; 生物素是谷氨酸产生菌必需的一种维生素,在谷氨酸生物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缺乏或量太高都会使谷氨酸合成受阻。 生物素通过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而影响谷氨酸发酵。,概念:以

44、无机氧化物中的氧作为最终电子(和氢)受体的氧化作用。 一些厌氧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无机氧化物:如NO3-、 NO2-、SO42-、S2O32-等。 在无氧呼吸过程中,电子供体和受体之间也需要细胞色素等中间电子递体,并伴随有磷酸化作用,底物可被彻底氧化,可产生较多能量,但不如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多。 如:以硝酸钾为电子受体进行无氧呼吸时,可释放出1796.14KJ自由能。,3、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 1. The final electron acceptors in anaerobic respiration include NO3-, S0

45、42 and C032-. Nitrate (NO3-) is reduced to nitrite (NO2-) or further via denitrification to nitrous oxide (N2O) or nitrogen gas (N2) by some bacteria, e.g., Pseudomonas or Bacillus. This reaction is important in the nitrogen cycle occurring in nature.Sulfate (S042) is reduced to hydrogen sulfide (H2

46、S) by some bacteria, e.g. Desulfovibrio. Carbonate (C032-) is reduced to methane (CH4) by methanogenic bacteria. 2. The total ATP yield is less than aerobic respiration because only part of the Krebs cycle operates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第三节 微生物的代谢调控,本节提要: 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的自我调节 酶活性的调节 酶合成的调节 代谢调控理论的应用,

47、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的自我调节,微生物代谢调节系统的特点:精确、可塑性强,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能力超过高等生物。 成因:细胞体积小,所处环境多变。 举例:大肠杆菌细胞中存在2500种蛋白质,其中上千种是催化正常新陈代谢的酶。每个细菌细胞的体积只能容纳10万个蛋白质分子,所以每种酶平均分配不到100个分子。如何解决合成与使用效率的经济关系? 解决方式:组成酶(constitutive enzyme)经常以高浓度存在,其它酶都是诱导酶(inducible enzyme),在底物或其类似物存在时才合成,诱导酶的总量占细胞总蛋白含量的10%。,微生物自我调节代谢的方式,1.控制营养物质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2

48、.通过酶的定位控制酶与底物的接触 3.控制代谢物流向:,1.控制营养物质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如:只有当速效碳源或氮源耗尽时,微生物才合成迟效碳源或氮源的运输系统与分解该物质的酶系统。,2.通过酶的定位控制酶与底物的接触 1)真核微生物酶定位在相应细胞器上;细胞器各 自行使某种特异的功能; 2)原核微生物在细胞内划分区域集中某类酶行使 功能: 与呼吸产能代谢有关的酶位于膜上; 蛋白质合成酶和移位酶位于核糖体上; 同核苷酸吸收有关的酶在G-菌的周质区。,3. 控制代谢物流向:( 通过酶促反应速度来调节) 1)可逆反应途径由同种酶催化,可由不同辅基或辅酶控制代谢物流向:如: 两种Glu脱氢酶:以NA

49、DP为辅基 Glu合成 以NAD为辅基 Glu分解 2)通过调节酶的活性或酶的合成量。 关键酶: 某一代谢途径中的第一个酶或分支点后的第一个酶。 粗调:调节酶的合成量 细调:调节现有酶分子的活性 3)通过调节产能代谢速率。,Possible points for Regulation of Various Metabolic Control Mechanisms,一、酶活性的调节,通过改变现成的酶分子活性来调节新陈代谢的速率的方式。是酶分子水平上的调节,属于精细的调节。 (一)调节方式:包括两个方面: 1、酶活性的激活:在代谢途径中后面的反应可被较前面的反应产物所促进的现象;常见于分解代谢途径

50、。 如:粗糙脉孢霉的异柠檬酸脱氢酶的活性受柠檬酸促进 2、酶活性的抑制:包括:竞争性抑制和反馈抑制。 概念:反馈:指反应链中某些中间代谢产物或终产物对该途径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凡使反应速度加快的称正反馈; 凡使反应速度减慢的称负反馈(反馈抑制); 反馈抑制主要表现在某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过量时可反过来直接抑制该途径中第一个酶的活性。主要表现在氨基酸、核苷酸合成途径中。 特点:作用直接、效果快速、末端产物浓度降低时又可解除,Feedback Inhibition,Figure 3.,Figure 4.,1.直线式代谢途径中的反馈抑制: 苏氨酸脱氨酶 苏氨酸 -酮丁酸 异亮氨酸 反馈抑制 其它实例:

51、谷氨酸棒杆菌的精氨酸合成 2.分支代谢途径中的反馈抑制: 在分支代谢途径中,反馈抑制的情况较为复杂,为了避免在一个分支上的产物过多时不致同时影响另一分支上产物的供应,微生物发展出多种调节方式。主要有: 同功酶的调节, 顺序反馈,协同反馈,积累反馈调节等。,(二)反馈抑制的类型,(1)同功酶调节isoenzyme,定义:催化相同的生化反应,而酶分子结构有差别的一组酶。 意义:在一个分支代谢途径中,如果在分支点以前的一个较早的反应是由几个同功酶催化时,则分支代谢的几个最终产物往往分别对这几个同功酶发生抑制作用。某一产物过量仅抑制相应酶活,对其他产物没影响。 举例:大肠杆菌的天冬氨酸族氨基酸合成的调

52、节,(2)协同反馈抑制concerted feedback inhibition,定义:分支代谢途径中几个末端产物同时过量时才能抑制共同途径中的第一个酶的一种反馈调节方式。 举例: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 天冬氨酸族氨基酸合成中天冬氨酸激酶受赖氨酸和苏氨酸的协同反馈抑制和阻遏。,(3)合作反馈抑制cooperative feedback inhibition,定义:两种末端产物同时存在时,共同的反馈抑制作用大于二者单独作用之和。 举例:在嘌呤核苷酸合成中,磷酸核糖焦磷酸酶受AMP和GMP (和IMP

53、)的合作反馈抑制,二者共同存在时,可以完全抑制该酶的活性。而二者单独过量时,分别抑制其活性的70%和10%。,(4)积累反馈抑制cumulative feedback inhibition,定义:每一分支途径末端产物按一定百分比单独抑制共同途径中前面的酶,所以当几种末端产物共同存在时它们的抑制作用是积累的,各末端产物之间既无协同效应,亦无拮抗作用。,Try 16% CTP 14% 氨甲酰磷酸 13% AMP 41% ,积累反馈抑制E.coli谷氨酰胺合成酶的调节,(5)顺序反馈抑制sequential feedback inhibition,一种终产物的积累,导致前一中间产物的积累,通过后者反馈抑制合成途径关键酶的活性,使合成终止。 举例:枯草芽孢杆菌芳香族氨基酸合成的调节,(6)平衡合成,在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lavus)中天冬氨酸的合成 PEP Py草酰乙酸 乙酰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