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ppt_第1页
第六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ppt_第2页
第六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ppt_第3页
第六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ppt_第4页
第六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地形图基本知识,按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在平面上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图,通称地图,按内容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及专题地图。普通地图是综合反映地面上物体和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内容包括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如水系、地貌、植被等)和社会经济要素(如居民点、行政区划及交通线路等),但不突出表示其中的某一种要素。专题地图是着重表示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中的某一种或几种要素的地图,如地籍图、地质图和旅游图等。 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1 地图、平面图和地形图,地貌地表面的高低起伏形态,如高山、丘陵、洼地等。,地物地面上各种固定物体,如房屋、

2、道路和农田等。,地物和地貌统称为地形。,1 地图、平面图和地形图,对于一个小地区,不考虑地球的曲率,把地球椭球体当成平面,将地面上的图形投影在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小绘在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平面图,2 地形图的比例尺,二、比例尺的种类 (1)数字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是用分子为1,分母为整数的分数表示。设图上一线段长度为d,相应实地的水平距离为D,则该地形图的比例尺为:,式中 M比例尺分母。,一、地形图比例尺的概念 地形图上任一线段的长度与它所代表的实地水平距离之比,称为地形图比例尺。,(2)图示比例尺,比例尺的大小是以比例尺的比值来衡量的。比例尺分母M越小、比例尺越大,比例尺越大,表示地物地

3、貌越详尽。数字比例尺通常标注在地形图下方。,2 地形图的比例尺,为了用图方便,以及减小由于图纸伸缩而引起的使用中的误差,在绘制地形图时,常在图上绘制图示比例尺,最常见的图示比例尺为直线比例尺。,三、地形图按比例尺分类 (1)小比例尺地形图 1:20万、1:50万、1:100万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小比例尺地形图; (2)中比例尺地形图 1:2.5万、1:5万、1:10万比例尺的地形图称为中比例尺地形图; (3)大比例尺地形图 1:500、1:1 000、1:2 000、1:5 000、1:10 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大比例尺地形图。工程建筑类各专业通常使用大比例尺地形图。,2 地形图的比例尺,四、比

4、例尺精度 通常人眼能分辨的图上最小距离为0.1mm。因此,地形图上0.1mm的长度所代表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用表示,即,根据比例尺的精度,可确定测绘地形图时测量距离的精度;另外,如果规定了地物图上要表示的最短长度,根据比例尺的精度,可确定测图的比例尺。,2 地形图的比例尺,例7-1 如果规定在地形图上应表示出的最短距离为0.2m,则测图比例尺最小为多大?,解:,3 地形图的图名、图号、图廓及接合图表,一、地形图的图名 每幅地形图都应标注图名,通常以图幅内最著名的地名、厂矿企业或村庄的名称作为图名。图名一般标注在地形图北图廓外上方中央。,白吉树村,3 地形图的图名、图号、图廓及接合图

5、表,二、图号 为了区别各幅地形图所在的位置,每幅地形图上都编有图号。图号就是该图幅相应分幅方法的编号,标注在图廓上方的中央、图名的下方。 1分幅方法 1:500地形图的图幅一般为50cm50cm,一幅图所含实地面积为0.062 5km2,1 km2的测区至少要测16幅图纸。这样就需要将地形图分幅和编号,以便于测绘、使用和保管。大比例尺地形图常采用正方形分幅法,它是按照统一的直角坐标纵、横坐标格网线划分的。,3 地形图的图名、图号、图廓及接合图表,2编号方法 (1)坐标编号法 图号一般采用该图幅西南角坐标的公里数为编号,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有短线连接。 编号时,1:500地形图坐标取至0

6、.01km,1:1000、1:2000地形图取至0.1km。 (2)数字顺序编号法 如果测区范围比较小,图幅数量少,可采用数字顺序编号法。,3 地形图的图名、图号、图廓及接合图表,三、图廓和接合图表 1图廓 图廓是地形图的边界线,有内、外图廓线之分。 内图廓就是坐标格网线,也是图幅的边界线,用0.1mm细线绘出。在内图廓线内侧,每隔10cm,绘出5mm的短线,表示坐标格网线的位置。外图廓线为图幅的最外围边线,用0.5mm粗线绘出。内、外图廓线相距12mm,在内外图廓线之间注记坐标格网线坐标值。 2接合图表 为了说明本幅图与相邻图幅之间的关系,便于索取相邻图幅,在图幅左上角列出相邻图幅图名,斜线

7、部分表示本图位置。,4 地物符号,地形图上表示地物类别、形状、大小及位置的符号称为地物符号。根据地物形状大小和描绘方法的不同,地物符号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比例符号 地物的形状和大小均按测图比例尺缩小,并用规定的符号绘在图纸上,这种地物符号称为比例符号。如房屋、湖泊、农田、森林等。,4 地物符号,二、非比例符号 有些地物,轮廓较小,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按比例缩绘到图上,而采用相应的规定符号表示,这种符号称为非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只能表示物体的位置和类别,不能用来确定物体的尺寸。,4 地物符号,三、半比例符号 地物的长度可按比例尺缩绘,而宽度按规定尺寸绘出,这种符号称为半比例符号。用半比例符号表示

8、的地物都是一些带状地物,如管线、公路、铁路、围墙、 上述三种符号在使用时不是固定不变的,同一地物,在大比例尺图上采用比例符号,而在中小比例尺上可能采用非比例的符号或半比例符号。 四、地物注记 对地物加以说明的文字、数字或特有符号,称为地物注记。如城镇、工厂、河流、道路的名称;桥梁的尺寸及载重量;江河的流向、流速及深度;道路的去向及森林、果树的类别等,都以文字或特定符号加以说明。,第四节 地貌符号,地貌是指地表面的高低起伏状态,如山地、丘陵和平原等。地貌的表示方法很多,大比例尺地形图中常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用等高线表示地貌不仅能表示出地面的高低起伏状态,且可根据它求得地面的坡度和高程等。 一、等高

9、线的概念 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称为等高线。 二、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也称为等高线间隔,用h表示。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用d表示。h与d的比值就是地面坡度i,第四节 地貌符号,三、几种基本地貌的等高线 地面的形状虽然复杂多样,但都可看成是由山头、洼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或陡崖和峭壁组成的。 1山头和洼地的等高线 山头和洼地(又称盆地)的等高线都是一组闭合曲线。山头内圈等高线高程大于外圈等高线的高程;洼地则相反。这种区别也可用示坡线表示。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并指示坡度降落方向的短线。示坡线往外标注是山头,往内标注的则是洼地

10、。,图7-7 山头与洼地的等高线,第四节 地貌符号,2山脊与山谷的等高线 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高地称为山脊,山脊上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山脊线或分水线。山脊的等高线是一组凸向低处的曲线。 在两山脊间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洼地称为山谷,山谷中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山谷的等高线是一组凸向高处的曲线。 山脊线、山谷线与等高线正交。,图7-8 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第四节 地貌符号,3鞍部的等高线 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分称为鞍部,鞍部是两个山脊和两个山谷会合的地方。鞍部的等高线由两组相对的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组成,即在一圈大的闭合曲线内,套有两组小的闭合曲线。,第四节 地貌符号,4陡崖和悬崖的表示方法 坡

11、度在70以上或为90的陡峭崖壁称为陡崖。陡崖处的等高线非常密集,甚至会重叠,因此,在陡崖处不再绘制等高线,改用陡崖符号表示,上部向外突出,中间凹进的陡崖称为悬崖,上部的等高线投影到水平面时与下部的等高线相交,下部凹进的等高线用虚线表示。,图7-11 悬崖的等高线,第四节 地貌符号,四、等高线的分类 为了更详尽地表示地貌的特征,地形图上常用下面四种类型的等高线。 1首曲线 在同一幅地形图上,按规定的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首曲线,也称基本等高线。首曲线用0.15 mm的细实线描绘。 2计曲线 凡是高程能被5倍基本等高距整除的等高线称为计曲线,也称加粗等高线。为了计算和读图的方便,计曲线要加粗描绘并注记高程,计曲线用0.3 mm粗实线绘出。,第四节 地貌符号,3间曲线 为了显示首曲线不能表示出的局部地貌,按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间曲线,也称半距等高线。间曲线用0.15 mm的细长虚线表示。 4助曲线 用间曲线还不能表示出的局部地貌,可按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助曲线用0.15 mm的细短虚线表示。,第四节 地貌符号,五、等高线的特性 (1)等高性 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