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找寻生命色彩的魅力课堂人教版新课标_第1页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找寻生命色彩的魅力课堂人教版新课标_第2页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找寻生命色彩的魅力课堂人教版新课标_第3页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找寻生命色彩的魅力课堂人教版新课标_第4页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找寻生命色彩的魅力课堂人教版新课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教育论文 -找寻生命色彩的魅力课堂人教版新课标随着新课程标准实验的不断推进,我心中的困惑也越来越多: 同一班学生同一教案, 不同的教师来上为什么感觉常常是大相径庭?特别是跟名师之间差距更大, 那是什么使两者的效果相差那么大呢?带着疑惑我在自己与同行及名师的课堂中寻找答案 , 无意中我看到了美国教育家吉诺特说的一段话:“在学校当了若干年教师后, 我得出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我是决定的因素, 我个人采用的方式和每天的情绪是影响学生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 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 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创造痛苦的工具, 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 我能让学

2、生翻脸,也能使他们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原来我教师才是使课堂失去生命色彩的魅力, 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彩! 在同行与名师的课堂里, 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找寻着:一、常用课堂评价激励语,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和谐的学习氛围, 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保障。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在压抑环境中工作与人在舒畅的环境中工作, 其迸发出来的热情与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而这种氛围的营造关键在于教师。 一般的教师当学生发言进行了一半时, 就迫不及待地打断了学生的话头说: “我已经听懂了你的话。 ”在这样的课堂中, 这种话明显地预示着师生关系的不平等, 教师是主动地, 学生是被动的, 学生在老师设定的圈子里思考问

3、题, 寻找老师心中的正确答案, 表面上老师的态度和蔼可亲, 语言悦耳动听,但与学生的内在关系是紧张的, 对立的。而名师们往往把教学活动转变成学生的学习活动,把教师摆到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 教师只为学生提供帮助;学生和学生, 学生和教师都可以相互对话, 教师不再是先知, 教师在等待和学生共同探讨一个未知的问题,教师的语气是商量的口吻,如: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请再说一遍好吗?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真谢谢你!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 很有创造性, 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 这样一来师生关系自然从对立转向了对话。 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 学生作为一个现实的、主动的、

4、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 教师怎样放自己的位置决定着有怎样的课堂。 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对孩子应更多一些鼓励和表扬,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而喝彩,让他们重拾信心 ,让老师的这些言行影响着班中的每一个孩子,起着示范作用。二、改变角色,平等对话,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刘永宽老师的每个学生都会说这样“四句名言”:老师,我还不懂;老师,我懂了;老师,我不同意;老师,让我来说。简单的四句话包含着多么深沉的现代教育理论: 对一名教师来说, 比学识更重要的, 在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让学生在广阔而自由的空间里放飞思想,砥砺能力。1、要解放学生思想,消除“惧师”心理

5、,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交往环境,在共同探讨、共同体验中,拉近距离。通过共情式的理解,互通式的评价,使双方在愉悦情感的同时,迸发创造的激情。平等,就意味着坦诚相待,互相帮助,互相提高。如我在教学过程有时因笔误出现板书错误的现象, 学生会因逮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表现机会而“怯喜” :老师,你错了。学生回答后,我常常这样说:谢谢你,能指出老师的错误, 给老师一个改正的机会。 看来养成仔细审题、认真检查的习惯很重要。 让学生觉得老师也是他们中的一份子, 是平等的,同时也教育了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2、要求教师彻底地放下 “架子”,解除学生的思想包袱, 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尝试),只有这

6、样,才能实现“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培养目标,才能不断涌现精彩纷呈的瞬间。就以“万以内数的认识”为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一些数目比较小的数, “ 10000”在他们的心中没有具体的概念,没有具体的参照物, 让学生体验 10000 的实际大小应该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 “今天老师要布置一个作业,请你们回家数出 10000 个事物,并明天带回学校。 ”我话一出口,下面是一阵“哇”的声音,并个个露出犯愁的表情 ,学生产生对它的“怕”是我预料的。 “对于这个作业你有什么想说的?” ,课堂一片宁静,想举手又不敢举,终于出现了一个不怕“死”的男同学,小声

7、地说: “老师我不想做这个作业。 ”这时学生们都在下面附和着“是的是的,我也不想 , ”还是不敢抬头了,等着我的挨骂。 “首先老师为你的勇敢, 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鼓掌, 学数学有时候就需要这种精神。现在,说说你不想做的理由吧。 ”一听我这么说,这个学生胆子大了,说:“上回数 1000 已经花费我很长时间, 数错了再数,数了很长时间,这回是 10000,就要花费更长时间, 我担心其他作业要完不成。 ”“可这只是你一个人意见, 说服不了我。我想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一听我这么说,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 “老师,我也不愿意 , ” “那这样吧,我给大家一个说服我的机会,别人说过的理由不能再

8、重复。”“我上回数了 1000 颗石子,太重了,这回是10 个一千,我怕拿不过来。”“数 10000 数目太大,很容易忘,忘了又得重新数,很麻烦”, 听着学生的一个个理由,看着他们那认真劲,我笑了,“看来你们有很多理由,我被你们完全说服了, 那好就不布置了。”学生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现在愿意回家去试试的小朋友,有吗?”有3 个小朋友举了手,“老师很欣赏这3 个小朋友,敢于向困难挑战。 那你们把数的过程、 数中碰到的困难和数时心中的感受,明天和我们小朋友来交流一下,好吗。 ”我及时对这几个小朋友进行了表扬,并又引导学生:“如果现在让你们拿约10000 个事物,你们愿意吗?”大家一边点头,一边

9、大声回答“愿意” “哦?现在怎么愿意了?”我故意装出一副疑惑的表情。“因为是约 10000 个,就可以用估算的方法。 上回我们数了 1 把米大约 1000 颗,那只要抓 10 把就大约是 10000 颗了。”“老师发现你们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了。”这样让学生明白 “10000”也不是触不可及的, 它也在我们的身边,为了对“ 10000”有更深的体验,学生对“现在你们觉得10000 大不大?”进行了交流: “我 觉得 10000 很大,因为 10000 元钱可以帮助很多象我们这样大的贫困学生上学。 ” “我觉得 10000 不大,因为数位顺序表中万后面有省略号,说明后面还有很多计数单位,那对于它们

10、来说万不是很小吗。 ” “那对于你来说呢?”我这样引导学生,他坚持着“我还是觉得很少,我爸爸坐坐办公室就有 2000 多元。”我有点无所适从, 又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那我们大家一起来算算吧”我只能用这种办法来解决困境, “爸爸赚 10000 元大约需要多长时间?一个月以30 天来算的话,就大约需要 150 天。我们小朋友 1 学期上学的时间大约是 100 天,那就要一个学期多了。 ”经过这样一算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全班都“哇”的一声,露出惊讶表情“原来要这么长时间” ,不但让这位学生自觉改变原先的看法,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父母赚钱的艰辛进行了一次教育。 然后再让学生根据体验 1

11、000 的经历体验 10000 张纸大约有多高, 10000 个人大约有多少个我们学校人数那么多,这样让“ 10000”真正扎根在学生的心中。看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 认可学生对教材、 教法,甚至是对教师提出不同的意见, 允许学生为此在课堂上打岔。 借此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提供练习和表现的机会, 让学生在祥和轻松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 真正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试想如果没有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 积极性、注意力、思维方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情绪方式的表达,没有师生的

12、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作用于课堂教学,怎能会有上面精彩的动态生成?三、正确处理好教学前的“预设目标”与课堂上的“节外生枝”。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 提倡课堂应是充满活力的, 课堂应是时时生成的。 教学设计需要有 “预设目标”,教学必须有计划, 正所谓凡事 “预则立, 不预则废”。但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面对课堂上的“节外生枝” ,与“预设目标”有关的,我们应该怎么办?怎样积极利用、 即时生成课程,促进教学?与 “预设目标”无关的,怎样引导,在不经意间“无痕”解决?与“预设目标”关系不大的,是否都能“下课后跟老师个别交流”来解决?面对“突发”事件的产生,如何运用教师的课堂智慧?如在

13、教学新课标第四册 “锐角和钝角” 这一课,在画钝角的过程中, 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给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你能画多少个钝角?很多学生说: 很多很多的, 画也画不完的 , 应该是无限的。 这正是我要的答案,但有一个学生却说: “老师我不同意,我有意见,我认为钝角应该是有限的。因为钝角不是比直角大、比平角小嘛(平角的概念前面有所渗透) ,那钝角一定是在直角和平角的中间这个范围,应该是有限的。 ”多么有思想的学生,我暗暗叫绝!但“无限与有限”的关系,我又怎样解释,使一群只有7、 8 岁年龄的孩子能明白?只能 “我们以后学下去你就能明白了” 搪塞过去。 看来一堂成功的课立足于教师课堂的智慧与经验外,

14、还应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来武装。四、课外延伸,开拓思维。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人必善于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思维呈发散型。因此,多角度思维训练、 发散型思维训练, 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特性。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向课外延伸,课后作业的设计也尤为重要。 如对于“长度单位” 这一单元,会度量是重点, 但我觉得重中之重还是学生能根据“1 厘米”“ 1 米”建立的表象去估算物体的实际长度。 估算不只是存在与计算与数学课中,更多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 因此我布置了这样一个课外作业: 小朋友已经掌握了估算的本领,回家与爸爸、妈妈比比,看看谁估算的本领大。对于这种类型的作业学生最感兴趣, 学生也很想用学到的知识到父母面前表现、炫耀一翻。作为教师, 何不好好利用学生这种心理?这样学生不但课本知识学得扎实,而且学有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