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_第1页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_第2页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_第3页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_第4页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文一、填空题。( 1*10)二、诗歌赏析。(2*9 )三、名词解释。(4*4 )四、简答题。( 4*8 )五、论述题。( 2*12)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1、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写出了大海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辣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2、曹操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比如汉乐府的薤露和蒿里本是挽歌,曹操却用来描写当时的社会现实。 3、曹丕,典论。 4、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

2、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此诗写一女子在不眠的秋夜思念淹留他乡的丈夫,情思委曲,深婉感人。 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5、“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始于曹丕典论论文为孔融、陈琳、王粲、徐幹、刘祯、阮瑀、应玚七人。其中孔融年辈较长,且在建安十三年被杀,因此实际上只有六人参加了邺下时期的文学活动。其中王桀、刘祯的成就最突出,钟荣诗品列之于上品。王桀的诗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刘勰许为“七子之冠冕

3、” 。 6、曹植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西安市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其内容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满。如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

4、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第二类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如浮萍篇 、美女篇、杂诗(“西北有织妇”、“南国有佳人”)第三类是述志诗。杂诗(仆夫早严驾)第四类是游仙诗。如仙人篇 游仙诗远游篇升天行等。. 7、曹植的诗确如钟嵘诗品所说: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披文质。 ” 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8、七哀诗:“西京乱无象, 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

5、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 9、刘祯,他的答赠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 10、蔡琰,其诗今存三首,其中五言体的悲愤诗较可信。 11、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一、整体风貌:政治理想的高扬,悲凉慷慨的精神。1、建安文人既饱受离乱之苦,也富有饱满的政治热情,他们共同追求建功立业,扬名后世。(1)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天下为己任,其政治理想最具代表。( 2)曹丕博通经史百家,又善骑射,好击剑,颇有“救民涂炭”之志。2、建安文人高扬的政治热情,造成了当时诗歌“雅好慷慨”、“志深笔长”的特点。( 1)“慷慨”一词为建安

6、诗人所习用: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曹丕与谁作诗 “慷慨时激扬”(2)“悲风”一词也常出现。阮瑀诗:“临川多悲风”曹植野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二、人生观:人生短暂的哀叹:1、社会动乱,生灵涂炭,疫病流行,人多短寿。曹丕享年 40 岁,曹植享年 41 岁,王桀、徐幹等死于建安二十一、二十二年。 2。、面对短促多艰的人生,建安诗人三种态度: (1)单纯的哀叹,徐幹室思诗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2)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曹操短歌行 (3)努力突破天命所限,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曹操龟虽寿 。三、个性色彩:强烈的个性表现。 1、诗歌创作独特风貌:曹操古直悲凉,气

7、韵沉雄。曹植诗骨奇高。 2、诗体运用各具匠心:曹操擅长四言,曹丕燕歌行二首被誉七言之主。 3、诗歌语言:曹操、阮瑀、陈琳:质朴。王桀:秀美。曹植:风骨与文采兼具,最杰出代表。四、感情色彩:浓郁的悲剧色彩。 1、世纪乱离,风衰俗怨,曹操诗“悲凉” ,曹植诗颇有忧生之嗟。 2、建安诗人处于时代与个人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敢于正视社会与人生的苦难,勉励自己及他人惜时如金,及早建功立业,赢得不朽名声。 12、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阮籍诗的风格隐约曲折, “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 13、嵇康的诗,现存五十余首。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而以四言成就较高。其四言赠秀才

8、入军诗共十八章。 14、竹林七贤 :魏正始年间,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阮籍 7 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也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段,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批判现实。其中,嵇康的诗成就最高。.第二章、两晋诗坛 1、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2、在诗歌技巧方面,陆机、潘岳诸人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形成了与汉魏古诗不同的艺术风貌繁缛。繁,指描写繁复、详尽不必繁琐。缛,指色彩华丽。 3、与汉魏古诗相比,太康诗风“繁

9、缛”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如陆机拟古诗中的拟西北高楼:高楼一何峻。苕苕峻而安。绮窗出尘冥。飞阶蹑云端。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芳草随风结。哀响馥若兰。玉容谁能顾。倾城在一弹。伫立望日昃。踯躅再三叹。不怨伫立久。但愿歌者欢。思驾归鸿羽。比翼双飞翰。 。二、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如陆机猛虎行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 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静言幽谷底, 长啸高山岑。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三、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例

10、如陆机名作赴洛道中作二首。总之,追求华词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是太康诗风“繁缛”特征的主要表现。 4、左思曾以三都赋名震京都,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却是其咏史诗八首。 5、左思咏史诗的内容主要是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 6、钟荣诗品置左思于上品,评其诗曰: “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 ” 他的诗多引史实,故曰“典” 。借古讽今,对现实政治持批评态度,故曰“怨” 。而借古讽今又能做到深刻恰当,故曰“精切” 。他的诗能起到讽喻作用,故曰“得讽喻之致” 。 7、郭璞的游仙诗。 8、兰亭之会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朋友们在会稽的一次聚会,此次聚会名流荟萃,规模宏大

11、,与会者多达四十余人。聚会的目的主要是欣赏山水,饮酒赋诗。此次聚会共成诗 37 首,编为兰亭集。采用流觞赋诗的方法,流觞所至,即席赋诗。兰亭之会在后世享有盛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 。 9、玄释合流,给东晋玄言诗人的思想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思想上,支遁注逍遥游之新义,为众人所接受。东晋诗人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又处于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环境中,没有采取老庄以至阮籍、嵇康那样鄙弃功名、追求自然的生活方式,而是追求“心隐”,无论在朝野,只求适意而已。以优雅从容的风度,过着风流潇洒的生活。当时方内名士与方外高僧无不追求这种生活方式,而这一生活的主体,便是山水、清淡和诗酒风流。东晋玄言诗便是在

12、这一背景下产生、发展的。 10、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所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 11、陶诗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田园诗是他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一、田园诗歌中所包含的内容: ( 1)、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如归园田居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2)、写躬.耕者的切 感受和生活体 。 部分是其田园 最 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 可 的部分。如 酒“种豆南山下”。(3)、写自己的 苦和 村生后的凋敝。如 园田居(其四)“徘徊丘 ,依依昔人居” ,在 乱和灾害之中 村的面貌。二、咏

13、 与咏史 ,抒 孤独苦 和慷慨不平,所用偏重于古代人物。出仕与 个中心,表 自己不与 治者同流合 的品格。如清晨 叩 。三、悲 行役的辛苦,表 仕宦的 倦, 田园的思念和 的决心。如庚子 五月中从都 阻 于 林 。四、 答 中表 友人的敦厚之情。 以其真 的感情、 家常的内容来 写。 如停云:“ 停云,濛濛 雨。八表同昏,平坦伊阻。静寄 ,春醪独 。”构建桃花原始的社会理想 。 12、陶 的 特色:(自然:陶 的 体 特征。 造了安静悠 的田 境界)一、情、景、事、理的 融。 ( 1)陶 乎事,源乎景, 乎情,而以理 。如 酒“ 在人境,而无 喧。 ”( 2)“理”不是抽象的哲学 教,而是在生

14、活中 自体 到其中包含生活情趣。 (其一)“落地 兄弟,何必骨肉 。 ”“及 当勉励, 月不待人。 ”二、平淡中 警策,朴素中 。 (1)描写的 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 犬、豆苗等。而且一切如 来没有什么奇特之 ,然而一 人笔触,往往出 警策。(2)很少用 的 藻、夸 ,只是白描,朴素。如 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3) 言不是未 的,只是不露痕迹, 得平淡自然。 (其一)“及 当勉励, 月不待人”中“待”常 ,且用的精彩。 13、由于陶渊明的吟咏,酒和菊已成 他的象征。第四章、南北朝 歌 1、南北朝民族中的抒情 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 木 ,分 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2、

15、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所 府 集清商曲 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 。吴 共 326 首,西曲共 142 首。 3、南朝 歌的形式特点:体制小巧,大多 五言四句, 言清新自然,正如大子夜歌所 “慷慨吐清音,明 出天然” ,“不知歌 妙,声 出口心” 。大量运用双关 ,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 著特点。 存南朝 歌内容狭窄, 大多数是情歌。 4、木 在 表 手法上很有特点:首先,是描写有繁有 ,剪裁精当而 构 。其次,通 人物的行 和气氛的烘托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性格,将叙事与抒情完美 合在一起。此外, 中复沓、排比、 偶、 答的句式;叠字、比 、夸 的运用;或叙事、或摹声、或写景,如百川 海,均服

16、 于木 形象的塑造。 5、 灵运 歌的主要特点是 清新,如南史 延之 : “延之 照己与灵运 劣,照曰: 五言如初 芙蓉,自然可 ;君 若 列 ,亦雕 眼。 ”.此外, 惠休 :“ 如芙蓉出水。 如 采 金” ( 品卷中引用) 。 6、沈德潜曾将 与陶 做 比 : “陶 合下自然,不可及 ,在真在厚。 而反于自然,不可及 ,在心在俊。陶 人在不排, 人正在排。 ”从陶到 , 歌 的 主要表 在两个方面:一、从写意到写象。 不像陶 那 以写意 主,注重物我合一,表 出整体的自然美,而是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 些山水景物又往往是独立于 人性情之外的,因此他的 歌也就很 达到陶 那种情景交融、 然

17、一体的境界。如石壁精舍 湖中作中先叙出游,次写 ,最后 感喟。而陶 中 是 自然的的流露,不 世俗的 分描写。二、从启示性到写 性。 陶渊明的 歌, 十分注重言外的效果, 言的启示性,以 者的 想和想象, 去体会那些只可意会而不可言 的 西。 陶 中的物象描写,常采用白描的手法, 然只是淡淡的几笔,但在平淡的外表下,却 含着 的感情和 郁的生活气息。如他笔下的青松、 酒秋菊、孤云、 园田居 等意象,无不渗透着 人的性情与人格, 甚至成 人的化身和人格的象征。 而 灵运的 歌 言, 更注重写 性。他充分 了 言的表 力,增 了 言描写 景 物的效果。他凭着 致的 察和敏 的感受,运用准确的 言,

18、 山水景物作精心 致的刻画,力求真 地再 自然美。石壁精舍 湖中作 “昏旦 气候,山水含清 。因而他笔下的物象,就更多地 有独立性和客 性。 7、元嘉三大家 :主要人物有: 照、 灵运和 延之。宋文帝 期,活 在 个 期。他 的 似之 是注重描 山水景, 究辞藻 , 仗工整。 8、 照 歌的的 型:一、他将 腔的悲愁苦 之情与怨 不平之气 而 ,因而其 歌的突出内容,就是表 其建功立 的愿望和抒 寒 之士被遭 抑的痛苦。如 行路 十八首其四:泻水置平地,各自 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 复坐愁。酌酒以自 , 杯断 歌路 。 心非木石 无感,吞声 躅不敢言。二、描写 塞 争、反映征夫戍卒的生活

19、,是 照 歌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也渗透着 人自己的慷慨不平。如代出自 北 行 :羽檄起 亭, 烽火入咸阳。征 屯广武, 分兵救朔方。 秋筋竿 , 精且 。天子按 怒,使者遥相望。雁行 石径, 度 梁。 鼓流 思,旌甲披胡霜。疾 冲塞起, 沙 自 。 毛 如蝟,角弓不可 。 危 臣 , 世乱 忠良。投躯 明主, 身死 国 。三、描写游子、思 和弃 的 ,在 照的 中也占相当的比例。 些 歌的共同特点是哀怨凄 , 致感人。如代白 吟:直如朱 。清如玉 冰。何 宿昔意。猜恨坐相仍。人情 恩旧。世 逐衰 。毫 一 瑕。丘山不可 。食苗 鼠。点白信 。 成美。薪 前 陵。申黜褒女 。班去 升。周王日

20、 惑。 帝益嗟称。心 犹 恃。貌恭 易凭。古来共如此。非君独 膺。四、反 治者横征暴 和百姓的疾苦。如 行路 其六: 案不能食。拔 柱 息。丈夫生世会几 。安能蝶躞垂羽翼。弃置 官去。 家自休息。朝出与 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9、鲍照的诗歌 艺术风格 俊逸豪放, 奇轿凌厉,但在当时却被目为 “险俗”或“险急”。一、从诗歌思想内容与情调来看,鲍照以寒士的身份抒发贫寒之士的强烈呼声,表现昂扬激越之情,慷慨不平之气和难以抑制的怨愤。他描写边塞战争,征夫戎卒,以及游子、思妇和弃妇的生活,反映普通百姓及不幸家庭的悲哀。同情百姓的疾苦,揭露统治者横征暴

21、敛和官僚政治的腐朽等。 (诗歌可借鉴鲍照诗歌类型)二、从诗歌的艺术形式,表现技巧以及风格特征方面来看,鲍照的诗歌尤其是乐府诗,多益于汉魏乐府和南朝民歌的艺术经验。 (吴歌)三、鲍照的诗歌,征服同时代的许多读者和诗人,而且也深得后代诗人与诗论家的赞许。第六章、永明体和齐梁诗坛 1、永明体 :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诗体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间,故称“永明体” ,又称新诗体。以沈约、谢朓为代表人物,诗歌具有音节和谐流畅的音韵美,声律圆美流畅。永明体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进步。 2、在永明体的诗人中,沈约在当时甚是有名望,诗歌成就也较为突出。钟嵘诗品以“长于清怨

22、”概括沈约诗歌的风格。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他的山水诗和离别哀伤诗。 3、永明体的代表诗人谢朓,不仅在“竟陵八友”中最为突出,而且也是齐梁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 4、谢朓曾说:“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 5、谢朓与谢灵运诗歌比较 :一、谢灵运诗风以繁复典丽为主, 又有清新明丽的特色。 谢朓诗风以清丽高华为主,又有细密幽寒的一面,二人面目不同而有相近之处,称为山水诗的双壁。二、谢灵运是山水诗走向成熟的代表人物,他走向山水与其政治上的失意是分不开的,他不满足与被动地接受自然,而是以一种凌驾其上的感觉征服者姿态去面对自然,他与自然的关系是不和谐的。谢朓仕途得意,平静地走向自然,与自然有一种亲和感,时时处处

23、都能领略到山水的美,能从旧识中见出新情,多呈现平秀清发之态。三、谢灵运是通过山水诗来发泄以心中的怨愤,他的山水诗往往与玄理结合,拖着一条玄言的尾巴,目的借山水体悟玄理。谢朓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发现山水之美,表达感情成为诗歌创作的自觉追求,以审美的态度在山水中寻求心灵的契合,以寄托自己的惆怅。四、谢灵运的山水诗注重音调的节奏只是初步的探索。谢朓则自觉地运用“四声”进行诗歌创作,从而使诗歌形式以华丽典雅的建筑美,进一步发展到了音韵巧变的音乐美。五、谢朓在摄取和表现自然景物及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段上比谢灵运高出一筹。 6、在南朝作家中,如范云、江淹、阴铿、何逊等人,都受“永明体”的影响,而其中诗歌成就较为突

24、出的,则是梁朝的何逊和陈朝的阴铿。. 7、宫体诗 :宫体诗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最突出的代表梁武帝萧衍、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徐、庾父子及陈后主等人。所谓宫体诗是指用永明新体诗来描写宫廷生活,尤其是以描写女性为主,也有咏物的题材等,其突出的艺术特点是: a、讲究声律,对偶; b、辞藻华艳,风格轻靡柔弱。宫体诗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续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 8、齐梁诗人集团: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文学集团(创建了“永明体” ,竟陵八友:萧子良、谢朓、沈约、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 ,梁代萧衍、萧统文学集团(进行诗赋创作和学术研讨,便成为他东宫的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萧纲

25、文学集团(这个集团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大力创作宫体诗) 。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1、在“大雅大盛”的风气下,开始出现值得称道的文学名家或名著。北魏出类拔萃的文人是温子昇,曾被梁武帝誉为“曹植、陆机复生于北土” (魏书本传)。他的文章传世较多,擅长于碑版之文,行文多用排比对偶,雕饰而不浮艳,近于东汉文章的气格。 2、庾信的文学之路:前期创造,以贵公子之尊,出入宫禁,既写奉和陪驾之作,有供君王娱乐的性质, 思想内容清浅单薄, 风格伤于轻艳。间有佳作,如 秦和山池寻周处士弘让,描摹景物,锤炼辞藻,谐协声韵已属上乘,于诗意的运用和诗境的创造已有相当功力。后期创作,感伤时变,魂牵故国,是其“乡关之

26、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汉族士人入仕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传统的华夷之辨,使他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后期诗作不独有离别之苦,叹恨羁旅、忧嗟绅士,是其“乡关之思”的另一重要方面,更有亡国之悲。移节之耻,思想感情复杂深沉,文学风格自此一变。如拟咏怀 。 3、庾信文学风格:绮艳、清新、老成。 4、庾信风格成因:北朝的背景,南朝的技法,深厚的文学修养,全新的人生感受和充沛的情感表现。 5、庾信贡献和地位:、南北之风集大成者。、促成律诗走向成熟,开启唐诗繁荣先声,功不可没。、进一步推动了六朝抒情赋与咏物赋的发展。、文学史上第一位俳赋与骈文大家。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和散文 1、被曹丕成为“章表书记,今之隽

27、也” (典论论文)的陈琳和阮瑀,他们享有盛名的代表作分别是为袁绍檄豫州与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 2、论辩文至魏晋才出现高潮,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题广泛,主要有研寻哲理、横论宗教、品藻人物、针砭风俗、讨论礼制等内容;二是名家辈出,并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风力,刘勰举出傅嘏论才性同,以及王桀去伐论 、嵇康声无哀乐论、夏侯玄本无论、王弼易略例、何晏无为论与无名论为代表,评为“并师心独见,锋颖精密,盖人伦之英也” 。 3、南朝时期著名而享有盛名的,莫过于晋陈寿三国志和刘宋范晔后汉书。. 4、齐梁时期,文学的“新变”意识更加突出,对于文章体貌深有影响。这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永明声律说兴起。二、文笔之辨的深入。三、不拘常体的呼声。 5、丘池与陈伯之书收到“强将投戈”的奇效,其原因在于不仅晓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如“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 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