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08-2101-2012 上海市区(县)丶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标准_第1页
dgtj08-2101-2012 上海市区(县)丶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标准_第2页
dgtj08-2101-2012 上海市区(县)丶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标准_第3页
dgtj08-2101-2012 上海市区(县)丶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标准_第4页
dgtj08-2101-2012 上海市区(县)丶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GTJ0821012012上海市区县丶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标准上海市区氞县氠氎镇氞乡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标准上海市建筑建材业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市暋场管暋理总站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上海市区县、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标准第1部分区县级STANDARDFORGENERALLANDUSEPLANNINGOFDISTRICTANDTOWNLEVELPART1DISTRICTLEVELDG/TJ0821012012J1208720122012暋上海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上海市区县、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标准第1部分区县级STANDARDFORGENERALLANDUSEPLANNINGOFDISTRICTANDTOWNLEVELPART1DISTRICTLEVELDG/TJ0821012012主编单位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批准部门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施行日期2012年6月1日2012暋上海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文件沪建交2012359号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批准上海市区县、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标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各有关单位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主编的上海市区县、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标准,经市建设交通委科技委技术审查和我委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统一编号为DG/TJ0821012012,自2012年6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负责管理、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负责解释。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二曫一二年四月十日前暋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以及2010年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第二批沪建交2010731号,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立项,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和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负责主编,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区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标准,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准备工作、实施评价、基础研究、规划大纲、规划编制、规划成果、规划数据库,共10章和7个附录,覆盖上海市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全过程第二部分为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标准,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准备工作、基础研究、规划编制、规划成果、规划数据库共8章和7个附录,覆盖镇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全过程。本标准两个部分中的附录9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G均为规范性附录,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是标准的组成部分。本规范由上海市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局负责实施和解释。各单位在使用本标准的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邮寄至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地址北京西路99号,邮编200003或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地址灵石路930号,邮编200072,以便在标准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主要起草人姚暋凯暋施玉麒暋胡国俊暋周甬涛暋张暋玮邵一希暋许暋伟参加起草人朱暋蕾暋吴暋燕暋金暋岚暋曹暋操暋饶良伟郭忠诚暋朱冬奇暋刘暋雯暋廖远琴暋汪燕衍张红妹暋代暋兵暋戴燕燕暋郭淑红暋夏暋晨主要审查人石忆邵暋孙新华暋袁华宝暋黄劲松暋黄吉铭卢梅艳暋管韬萍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二曫一二年四月二十五日目暋次1暋总暋则12暋术暋语23暋基本规定54暋准备工作9暋4灡1暋组织准备9暋4灡2暋技术准备95暋实施评价106暋基础研究117暋规划大纲13暋7灡1暋一般规定13暋7灡2暋编制要求13暋7灡3暋衔接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48暋规划编制16暋8灡1暋一般规定16暋8灡2暋规划目标确定16暋8灡3暋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17暋8灡4暋土地用途区划定21暋8灡5暋建设用地空间管制23暋8灡6暋基本农田分区保护24暋8灡7暋土地利用生态网络空间的构建24暋8灡8暋土地整治安排25暋8灡9暋镇乡土地利用规划25暋8灡10暋制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269暋规划成果2710暋规划数据库30暋10灡1暋总体要求30暋10灡2暋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31暋10灡3暋数据库结构定义和要素分层34附录A暋土地规划地类对照表50附录B暋规划文本表格51附录C暋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备图件图例57附录D暋数据单位要求60附录E暋区县级规划编制流程61附录F暋资料性附录基础资料收集分类62附录G暋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备图件参考示例63本标准用词说明75引用标准名录76条文说明77CONTENTS1暋GENERALPROVISIONS12暋TERMS23暋BASICREQUIREMENTS54暋PREPARATIONS9暋4灡1暋ORGANIZATIONALPREPARATIONS9暋4灡2暋TECHNICALPREPARATIONS95暋EVALUATIONOFIMPLEMENTATION106暋BASICRESEARCHES117暋PLANNINGOUTLINES13暋7灡1暋GENERALREQUIREMENTS13暋7灡2暋REQUIREMENTSFORPLANNINGCOMPILATION13暋7灡3暋CONNECTINGMUNICIPALGENERALLANDUSEPLANNING148暋PLANNINGCOMPILATION16暋8灡1暋GENERALREQUIREMENTS16暋8灡2暋PLANNINGGOALSDETERMINATION16暋8灡3暋LANDUSESTRUCTUREADJUSTMENTANDLAYOUTOPTIMIZATION17暋8灡4暋ZONINGBYTHEPRIMARYLANDUSEPLANNING21暋8灡5暋REGLATINGTHESPATIALEXPANSIONOFCONSTRUCTIONLAND23暋8灡6暋PARTITIONPROTECTIONOFCAPITALFARMLAND24暋8灡7暋BUILDINGTHESPATIALECOLOGICALNETWORKOFLANDUSE24暋8灡8暋LANDCONSOLIDATIONANDIMPROVEMENTARRANGEMENT25暋8灡9暋TOWNCOUNTRYLANDUSEPLANNING25暋8灡10暋MAKINGTHEGUARANTEEMEASURESFORIMPLEMENTATIONOFPLANNING269暋PLANNINGRESULTS2710暋PLANNINGDATABASE30暋10灡1暋GENERALREQUIREMENTS30暋10灡2暋DATABASECONTENTANDFEATURECLASSIFICATIONCODE31暋10灡3暋DATABASESTRUCTUREDEFINITIONANDFEATUREDELAMINATION34APPENDIXA暋LANDTYPECOMPARISONTABLEOFLANDUSEPLANNING50APPENDIXB暋PLANNINGTEXTTABLE51APPENDIXC暋THELEGENDOFESSENTIALGRAPHOFTHEDISTRICTCOUNTY灢LEVELGENERALLANDUSEPLANNING57APPENDIXD暋DATAUNITREQUIREMENTS60APPENDIXE暋THECOMPILATIONPROCESSOFTHEDISTRICTCOUNTY灢LEVELGENERALLANDUSEPLANNING61APPENDIXF暋BASICDATACELECTIONANDCLASSIFICATION62APPENDIXG暋THEEXAMPLEOFESSENTIALGRAPHOFTHEDISTRICTCOUNTY灢LEVELGENERALLANDUSEPLANNING63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75NORMATIVEREFERENCES76EXPLANATIONOFTHESTANDARD771暋总暋则1灡0灡1暋为加强对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促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明确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要求及其成果形式,特制定本标准。1灡0灡2暋本标准适用于本市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包括浦东新区、宝山区、闵行区、嘉定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县。临港新城产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参照本标准进行编制。1灡0灡3暋编制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按照“保护资源、保障发展、引领布局暠的总体目标,坚持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土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加强土地生态环境建设等原则。1灡0灡4暋开展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上海市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12暋术暋语2灡0灡1暋集中建设区CONCENTRATEDCONSTRUCTIONZONE是指规划期内引导城镇集中建设和产业集聚发展的建设区域,主要包括中心城、新城、新市镇镇区、集镇社区、产业园区、特定大型公共设施等。按照不同规划用途可分为城镇建设用地区、产业用地区和生态农地区。2灡0灡2暋土地用途区ZONINGBYTHEPRIMARYLANDUSE为指导土地合理利用、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依据区域土地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划定的空间区域。根据土地资源特征和土地利用主导用途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按照不同的规划引导作用,将集中建设区内划分为城镇建设用地区、产业用地区和生态农地区三类分区集中建设区外划分为其他建设用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其他农地区三类分区。1暋城镇建设用地区,是集中建设区内为城镇发展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2暋产业用地区,是集中建设区内为产业项目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3暋生态农地区,是集中建设区内为发挥生态间隔作用,进行农用地主要是林地建设的土地用途区。4暋其他建设用地区,是指集中建设区外,规划期内基本确定建设范围的,用于开展独立项目建设的土地用途区。5暋基本农田保护区,是为对基本农田实施特殊保护和管理而划定的保护区域。6暋其他农地区,是指集中建设区外,除基本农田保护区外为2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2灡0灡3暋建设用地管制区ZONINGFORREGULATINGTHECONSTRUCTIVEEXPANSION为引导土地利用方向、管制城乡建设活动所划定的空间区域。具体划分为允许建设区、管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1暋允许建设区,是指规划期内可优先作为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的区域,主要包含城镇建设用地区、产业用地区和其他建设用地区。2暋管制建设区,是指规划期内以农业生产和生态保育为主,禁止大规模城镇建设和产业开发,限制村庄和其他独立项目建设,控制市政、交通、水利、特殊用地建设的农用地规划区域,主要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农地区和其他农地区。3暋禁止建设区,是指规划中确定的,以生态与环境保护为主导用途、禁止开展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各项建设活动的空间区域。2灡0灡4暋基本农田保护区ZONINGFORREGULATINGCAPITALFARMLAND是为对基本农田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划定的区域。为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的分类管控,可根据基本农田多功能的差异性,分为生产型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生态型基本农田保护区。1暋生产型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以粮食和蔬菜等生产功能为主,布局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域。2暋生态型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具有区域性生态功能,兼顾粮食和食品生产,布局相对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域。2灡0灡5暋土地整治LANDCONSOLIDATIONANDIMPROVEMENT是指对低效、空闲和不合理利用的土地进行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是各类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活动3的统称。2灡0灡6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LAND灢AREABALANCEMECHANISMBE灢TWEENTHEURBANANDRURALSETTLEMENTS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等措施,实现耕地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建设用地不增加、布局更合理、节约集约用地目标的土地整治活动。43暋基本规定3灡0灡1暋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区级规划的定位应为区级规划是落实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市级规划和指导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镇级规划编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统筹协调和合理安排区域各类、各业用地,引导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控,进行土地用途管制,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灡0灡2暋区级规划基本任务应为根据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市级规划的要求,综合研究、确定规划期间土地利用的方针、目标和调控措施,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严格保护耕地等重要土地资源和生态用地,进行土地用途管制,并将规划调控指标分解到镇乡、街道。具体包括1暋落实市级规划任务,协调上下级规划。2暋制定区域差异化的土地利用空间战略,确定土地利用的方针和目标。3暋统筹协调各区域、各业、各类用地,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4暋确定规划调控指标,重点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基础设施用地、城镇用地等的规模和范围。5暋划定土地用途区。6暋划定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分区,制定管制规则。7暋确定土地整治的规模、范围和重点区域。58暋分解下达镇级规划土地利用调控指标。9暋制定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3灡0灡3暋区级规划编制的范围应包括1暋区县级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沿江、沿海地区除现状土地外,规划期间自然和人工形成的土地应纳入规划范围。2暋全域城镇化的镇乡、街道,可不编制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在区级规划文本中加以说明。3暋城镇化水平高的镇乡、街道,可不单独编制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按照本标准合理确定其各类用地规模,进行土地用途分区、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管制分区,制定管制规则,并在区级规划文本中加以说明。3灡0灡4暋区级规划的期限应为10年15年,目标年应与上级规划相一致。规划期内,可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出分阶段安排。3灡0灡5暋区级规划的编制应依据为1暋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国家有关土地资源利用、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地方法规。2暋国家政策。国家有关土地资源利用、保护与管理的政策文件。3暋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国土资源部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规程、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等涉及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4暋相关规划。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经依法批准的其他相关规划。65暋依法组织开展并公布的相关调查评价成果。6暋区级规划编制所依据的基础数据应当符合有关法律的规定。规划成果数据统一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参见附录D。3灡0灡6暋编制区级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区级规划的编制主体为区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工作由区县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承担区级规划编制的技术单位和人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土地规划机构资质认证的规定。3灡0灡7暋区级规划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暋依法编制。区级规划编制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符合地方有关土地管理法规的要求。2暋统筹兼顾。区级规划编制应全面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条件和土地供需状况,妥善处理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统筹安排土地利用。本区域的土地利用活动应不对或尽量减少对相邻地区产生负面影响。3暋上下结合。区级规划编制在确定土地利用政策、规划目标与主要指标、土地利用布局与用途分区过程中,应注重上下级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区、镇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原则上应同步编制。4暋多规合一。区级规划编制应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农业布局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在用地规模和布局等方面做到协调一致。5暋公众参与。区级规划编制应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基层政府、部门、专家和社会公众对规划目标、方案、实施措施等的意见和建议。73灡0灡8暋区级规划编制应依照以下程序1暋准备工作2暋现行规划实施评价3暋基础研究4暋编制规划大纲5暋编制规划成果6暋征询公众意见7暋规划报批8暋规划成果应用9暋规划具体程序应符合附录E的规定。84暋准备工作4灡1暋组织准备4灡1灡1暋区级规划编制应建立相应的领导决策机制、组织编制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4灡1灡2暋区级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前,应拟订相应的工作方案或计划。4灡1灡3暋区级规划编制应开展必要的技术培训和宣传动员工作。4灡2暋技术准备4灡2灡1暋技术准备阶段应根据规划需要解决的土地利用问题和规划目标,有针对性地收集行政区划、地质地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状况、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等方面的资料。基础资料调查应符合以下要求1暋基础资料包括文字、数据、图件等电子信息或纸质形式。2暋基础资料调查时,应进行信息核查、归档整理工作。3暋在基础研究、成果编制时,可开展必要的补充调查。4暋资料分类可参照附录F。4灡2灡2暋区级规划编制中,规划基期各类用地面积应采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并结合实际需要,按照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转换,形成规划基数。规划基础分类与土地现状分类的对应关系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4灡2灡3暋在规划基数确定的基础上,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并应符合附图G灡0灡1的规定。95暋实施评价5灡0灡1暋实施评价阶段应全面评价现行规划实施情况,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总结经验,提出改进建议。5灡0灡2暋现行规划实施评价的主要内容应包括1暋现行规划编制、实施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2暋现行规划的执行情况分析,包括规划目标及其主要规划指标执行情况、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规划调整和修改情况、重点项目落实情况、违法违规用地及其查处情况。3暋现行规划实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4暋现行规划实施的社会影响分析,包括公众对规划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参与情况。5暋现行规划实施的其他重要影响或问题分析。6暋现行规划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7暋改进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建议。106暋基础研究6灡0灡1暋基础研究应包括基本问题研究、专项调查评价和重大问题研究,并因地制宜、有选择地开展。基础研究应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作基础和成果,依照相关技术标准或规定开展。具体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土地适宜性与潜力评价和土地供需分析等。6灡0灡2暋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应对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和比较,明确土地利用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通过土地利用的资源与社会经济背景分析、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及变化分析、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等归纳总结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及其原因,结合现行规划实施评价,提出要解决的土地利用重大问题及措施建议。6灡0灡3暋土地利用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中应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分析区域城市发展趋势、空间拓展模式和主要发展方向,提出区域城镇体系格局、产业发展战略、生态网络结构等,制定土地利用空间发展战略,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和布局提供基础。6灡0灡4暋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应针对改变土地用途和利用方式的情况,评定土地对于特定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性,为规划用途的确定提供依据。评价应遵循客观公正、有针对性、持续利用、实用可行等原则。6灡0灡5暋土地利用潜力评价中应针对某种用途,分析和测算在一定经济社会条件下土地资源所具有的潜在生产能力或利用能力,确定各类土地的潜在供给量。重点评价农用地整理潜力、建设用11地整理潜力、废弃地复垦潜力和未利用土地开发潜力等。6灡0灡6暋土地供需分析应包括土地需求预测、土地供给分析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并符合以下规定1暋土地需求预测,应以经济社会发展预期为基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上级下达的规划指标和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对规划期间各类用地需求及布局发展趋势进行测算和分析。可按照土地规划分类,分别预测耕地、园地、林地等农用地,城镇用地、工业仓储用地、农村居民点、交通、水利等建设用地,以及生态用地的需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暋1建设用地需求。可结合实际采用以结构比例法、趋势分析法、定额法等方法。暋2农用地需求。可结合实际采用目标产能法、结构比例法等方法。暋3生态用地需求。可在调查评价基础上,按照保护自然生态和保障环境安全的要求确定。2暋土地供给分析,应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等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类用地的实际利用水平和规划期间调整用途、整治利用的可能性,提出规划期间各类用地可能的供应规模。3暋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应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需求预测、土地供给潜力分析等基础上,对各类用地的供需情况和土地总供给、总需求进行汇总,并结合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127暋规划大纲7灡1暋一般规定7灡1灡1暋为在规划过程中加强自上而下的政策落实和质量控制,应当在编制正式规划成果前,形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并逐级上报规划批准机关的同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7灡1灡2暋规划大纲是指导未来土地利用安排和规划成果编制的框架性文件,应立足于现行规划实施评价和各类基础研究,提出规划目标、规划布局和实现规划目标的途径,对主要用地的供需进行综合平衡,开展规划初步方案的多方面论证。7灡2暋编制要求7灡2灡1暋规划大纲编制所涉及的规划实施措施应有针对性,引导成果编制相关内容的制定。规划大纲重在体现土地利用规划战略、规划目标和用地布局设想,并分解镇乡和街道的主要规划指标、编制初步规划方案。7灡2灡2暋规划大纲应包括规划大纲文本和有关材料。7灡2灡3暋规划大纲文本主要内容应包括1暋前言。简述规划编制的目的、依据、任务、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等。2暋规划背景。简述区县域概况、上轮规划实施的评价结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和特点、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形势。3暋规划目标确定。阐明规划总体目标、土地利用调控指标13和土地利用主要任务。4暋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优化。表述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的原则、各类用地的规模和布局调整情况区县规划方案与市级规划方案进行比较分析。5暋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划示城镇建设用地区、产业用地区、生态农地区、其他建设用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其他农地区等用途分区,阐述各类用途分区的分布、制定管制措施。6暋镇乡规划指标分解。7暋规划实施保障的重点措施。附表在附录B中选用。附图及表达参照附录C。有关材料包括与大纲编制相关的说明和研究报告等。7灡3暋落实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7灡3灡1暋区县规划应延续市级规划明确的空间布局,结合土地供需分析和土地适宜性评价成果,在符合规划控制指标的前提下,保障市级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和民生工程用地,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编制集中建设区土地利用状态分析表、规划方案与市级规划分析表、集中建设区土地利用状态图基期年、与市级规划对比分析图,如附表B灡0灡8、B灡0灡9、附图G灡0灡8、G灡0灡9。7灡3灡2暋衔接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应包括1暋落实市级规划确定的生态空间结构和布局,结合区域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和空间发展战略,构建区县级基本生态网络空间体系。2暋以市级基本农田集中区为基础,初步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明确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布局、规模,逐步引导基本农田集中布局。143暋结合交通、水利、能源等专项规划,优化完善基础设施用地布局。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应尽可能避让耕地和生态用地。4暋以市级集中建设区空间布局为依据,初步划定集中建设区。明确集中建设区规模、布局、范围。集中建设区应包括中心城、新城、新市镇镇区、集镇社区、产业园区、特大型公共设施等城镇和产业集中发展的区域。集中建设区建设用地规模应与有关规模控制指标相协调,并充分征求镇乡、街道意见。5暋合理安排集中建设区外交通运输、市政用地,结合有关专项规划,落实能明确用地范围的高速公路、主干道路、铁路、轨道交通站点、市和区级市政项目用地。158暋规划编制8灡1暋一般规定8灡1灡1暋规划编制应根据经审定的规划大纲,深化相关研究,完善规划内容,编制规划文本、图件和说明。8灡1灡2暋规划编制应重点开展以下工作1暋规划目标确定2暋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3暋土地用途区划定,制定土地用途区管制规则4暋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区划定,制定分区管制规则5暋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6暋土地整治安排7暋生态网络空间构建8暋镇乡土地利用控制9暋规划实施措施制定。8灡1灡3暋编制中的规划方案应在公共媒体上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特别是相关权利人的意见,修改完善后的规划成果应按规定程序逐级上报有权批准机关审批。8灡2暋规划目标确定8灡2灡1暋区级规划编制,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着眼解决土地利用的重大问题,提出土地利用规划目标。8灡2灡2暋区级规划目标的制定,应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市16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为依据,综合考虑区县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土地利用重大问题等方面。提出的规划目标应具有战略性、科学性和可控性。规划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土地综合整治等。8灡2灡3暋规划目标应通过具体的规划调控指标进行量化,主要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集中建设区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义务量、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规模、土地集约用地指标等。8灡3暋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8灡3灡1暋制定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方案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暋明确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的条件。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必须满足上级规划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以及资源环境条件中的硬性约束。2暋进行土地供需综合平衡。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潜力评价和需求预测,进行土地供求综合平衡。当区域内土地供给和需求难以平衡时,应依据规划编制原则和规划目标,提出对各类用地数量、结构与布局进行合理调配,解决供需矛盾的措施。3暋提出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方案。在土地供需综合平衡的基础上,提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方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预期、实施途径和规划保障措施的不同,提出多个备选方案。4暋多方案评价比较。从方案实施的可能性、效益、保障条17件、社会敏感性等方面,对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选优。5暋确定结构和布局调整方案。对备选方案进行论证,征求有关地方、部门和专家意见,提出推荐方案和备用方案。8灡3灡2暋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方案的拟定应遵循以下次序1暋构建基本生态网络屏障2暋优先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3暋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用地4暋优化集中建设区及城乡建设用地布局5暋拓展城乡生产和绿色空间。8灡3灡3暋构建基本生态网络屏障应包括以下内容1暋落实规划大纲确定的基本生态网络结构的布局。2暋保护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各类用地,保障生态网络的连续性与完整性,构建基本生态屏障。3暋统筹协调生态用地与生产、生活用地。4暋在市级生态用地布局的基础上,优化外环绿带、近郊绿环、区级主要生态廊道、生态间隔带、生态保育区等的布局和功能要求。5暋将基本生态网络建设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现有自然保护管理体系相结合,形成多样化的生态网络屏障。6暋根据景观风貌和视觉效果的要求,限制或引导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和布局。交通沿线限制沿路建设,城乡建设用地集中布局,形成具有较高视觉质量或较高可视度区域的景观风貌耕地、园地、林地连片保护和利用,穿插合理分布,保证重要视点之间的视觉通廊开敞安排土地整治区域,调整不合理土地利用类型和布局,实现景观修复和再造。188灡3灡4暋在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应根据市级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指标,确定规划期内耕地增减数量,提出基本农田调整的规模、范围,拟定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保护措施,编制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如附表B灡0灡6。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暋严格控制耕地减少暋1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按照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布局新增建设用地,确需占用耕地的,尽量占用质量较差的耕地。暋2合理引导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不因农用地结构调整降低耕地保有量。耕地调整为其他农用地的,不得破坏耕作层。各类防护林、绿化带等生态建设应尽量避免占用耕地,确需占用的,应补划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2暋利用多渠道补充耕地暋1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按照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的要求,严格落实上级规划下达补充耕地义务。暋2加大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力度。加强农村土地整理、工矿废弃地复垦,适度开发滩涂资源等宜耕后备土地,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3暋优化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暋1在保持耕地布局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按照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农业基础设施完善、质量较好、集中连片的耕地纳入重点保护和整治。19暋2以农用地分等定级、产能核算等为依据,优先把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区。有良好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集中连片的耕地,水田、水浇地,粮、棉、油、菜生产基地内的耕地,土地整治新增的优质耕地,应当优先划为基本农田区。8灡3灡5暋保障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应包括以下方面1暋规划期内保障交通、能源、水利、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城市发展功能性、引导性的重大建设项目用地,用地规模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行业发展规划与用地定额标准等确定。2暋交通、水利等线性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应尽可能避让基本农田、生态用地。3暋编制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如附表B灡0灡7。8灡3灡6暋优化集中建设区及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应包括以下方面1暋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应按照“三个集中暠的原则,形成城镇紧凑发展、工业园区集中发展、农村居民点集聚发展的土地利用格局。2暋城镇新增用地主要位于集中建设区内,应当在统筹利用存量土地的基础上,依托现有城镇及基础设施,少占耕地和水域,避让基本农田和重要的生态环境用地。3暋各类产业区必须位于集中建设区内,并与周边其他用地布局相协调。4暋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内部结构与布局,协调内部生产、生活、生态用地,控制生产用地空间,保障生活用地空间,提高生态用地空间。8灡3灡7暋拓展城乡生产和绿色空间应包括以下方面1暋在调查评价基础上,可按照土地适宜性合理确定园地、林20地、水产养殖地等用地的规模和布局。2暋根据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潜力,按照土地适宜性合理安排农、林、渔的用地布局。3暋充分发挥农用地的生产、生态、景观和间隔的综合功能,拓展绿色空间。在城市组团之间保留连片的农地、水面等绿色生态空间。8灡4暋土地用途区划定8灡4灡1暋区级规划编制,应在分析土地资源利用差异性的基础上,根据土地主导用途的不同,划分土地用途区,控制和引导各用途区内土地利用方向。集中建设区是指规划期内引导城镇集中建设和产业集聚发展的建设区域,主要包括中心城、新城、新市镇镇区、集镇社区、产业园区、特定大型公共设施等,是未来新增建设项目主要布局区域。以集中建设区为界,土地用途分区主要分为集中建设区内和外两部分,实行差别化的用途管制。集中建设区内划分为城镇建设用地区、产业用地区和生态农地区,集中建设区外划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其他农地区和其他建设用地区,并编制各镇乡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如附表B灡0灡5。8灡4灡2暋下列土地应划入城镇村建设用地区1暋集中建设区内现有的城市、建制镇、集镇建设用地。2暋集中建设区内规划预留城市、建制镇、集镇建设用地。3暋规划期间应整理、复垦的城镇、集镇用地,不得划入城镇村建设用地区。8灡4灡3暋集中建设区内的产业区块应划入产业用地区。8灡4灡4暋位于集中建设区内高压走廊等以发挥生态锚固功能为主的成片农用地分布区域应划入生态农地区。218灡4灡5暋集中建设区外能源、交通、水利、军事、旅游、墓葬等独立项目建设的区域应划入其他建设用地区应划入其他建设用地区。8灡4灡6暋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原则应包括1暋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或者市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蔬菜生产基地内的耕地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改造或已列入改造规划的中、低产田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集中连片程度较高的耕地城市组团间、相邻城镇间和交通干线间绿色隔离带中的耕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2暋为基本农田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和其他农业设施,以及农田之间的其他零星土地,可以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3暋已列入城镇建设用地区、产业用地区、其他建设用地区的土地原则上不再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4暋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边界,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建设安排、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尽可能利用主要道路、铁路、河流、行政界线、绿带等自然或人工地物界线。8灡4灡7暋其他农地区的划定原则应包括1暋除已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城镇建设用地区、产业用地区、生态农地区、其他建设用地区外的其余农用地原则上划入其他农地区。2暋规划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增加的耕地和园地可划入其他农地区。3暋为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服务的农田防护林、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等其他农业设施,以及农田之间的零星土地可划入其他农地区。4暋滩涂圈围开发补充的农用地应划入其他农地区。228灡5暋建设用地空间管制8灡5灡1暋建设用地管制区应按照“保护资源、保障发展、引领布局暠和有利于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结合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安排和指标控制要求划定,包括允许建设区、管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建设用地管制区应与土地用途分区相衔接,与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相协调。8灡5灡2暋允许建设区主要包含城镇建设用地区、产业用地区和其他建设用地区。划定要求应包括1暋按照有利发展、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在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及与其他相关规划充分协调的基础上,根据各类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划定,应涵盖规划期内将保留的现状建设用地和规划新增的建设用地。2暋允许建设区应与城镇建设用途区、产业用地区和其他建设用地区的规模和范围相协调。8灡5灡3暋管制建设区主要包含生态农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其他农地区。划定要求应包括1暋允许建设区、禁止建设区以外的区域划为管制建设区。2暋管制建设区应与生态用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其他农地区在规模和范围上相协调。8灡5灡4暋禁止建设区的划定要求应包括1暋一级水源保护区及其他为维护生态环境安全需要进行特殊控制的区域,应划入禁止建设区。2暋禁止建设区的划定应与相关专业规划相衔接。238灡6暋基本农田分区保护8灡6灡1暋根据基本农田多功能的差异性,结合生态网络结构,可将基本农田保护区进一步细分为生产型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生态型基本农田保护区两类。8灡6灡2暋生产型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要求集中连片程度较高、生产率较高,具有主要的粮食、蔬菜生产功能的基本农田应划入生产型基本农田保护区。8灡6灡3暋生态型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要求以保护区域生态空间为主,兼顾粮食和食品生产,布局相对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应划入生态型基本农田保护区。8灡7暋土地利用生态网络空间的构建8灡7灡1暋依托市级规划确定的基本生态网络,落实市、区两级生态结构,划定区级土地利用生态网络空间。应以基本农田布局为基础,在充分发挥耕地和基本农田的生态功能的同时,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落实生态主导用途管制,阻隔现有的集中建设区连绵发展。8灡7灡2暋区级土地利用生态网络空间应包括1暋外环绿带,是指环绕中心城外环线两侧的林带。2暋近郊绿环,是指环绕中心城区及拓展地区的林带。3暋生态间隔带,分为市级和区级两级。市级生态间隔带是联系外环绿带和近郊绿环,是维护中心城区及拓展地区基本生态架构的间隔型林带。区级生态间隔带,是指集中建设区内,发挥生态间隔作用的城市林带。4暋生态廊道,是指分布在环城绿带外的市域放射状、畅通性24生态空间。可分为市级和区级两级。5暋生态保育区,是指位于市域边缘的生态空间,生产型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该区域。8灡8暋土地整治安排8灡8灡1暋区级规划编制中,要根据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划示土地整治规划示意图。8灡8灡2暋各区县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土地整治实施过程中的资金、技术、管理等保障措施。8灡9暋镇乡土地利用规划8灡9灡1暋区级规划编制中,应分析区域内各镇乡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土地资源现状和利用潜力,明确镇乡土地利用的方向及有关政策。8灡9灡2暋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方案、土地用途分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基本农田保护、土地整治安排,在充分协调的基础上,分解各镇乡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形成各镇乡规划控制指标表,如附表B灡0灡4。8灡9灡3暋全域城镇化,不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镇乡、街道,在区级规划文本中阐述规划调控指标及其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的结果。8灡9灡4暋不单独编制镇乡、街道的土地利用规划,主要阐述规划调控指标及其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的结果,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管控图。258灡10暋制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8灡10灡1暋围绕规划目标和方案,制定行政、经济、技术和社会等规划实施措施,确保规划有效实施。8灡10灡2暋规划实施措施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同时要从区县实际出发,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8灡10灡3暋规划实施措施要重点针对规划滚动修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管控、土地整治等方面,提出领导责任、组织制度、财政保障和监督管理等具体要求。269暋规划成果9灡0灡1暋区级规划成果应符合以下要求1暋区级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说明、图件、数据库及其他材料。2暋规划成果除纸质形式外,还应符合区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的有关要求,形成电子数据。3暋规划成果应确保图件、数据、表格的一致性。9灡0灡2暋规划文本的主要内容包括1暋第一章总则。包括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依据、规划范围和期限等。2暋第二章规划背景。包括区域概况、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特点、上轮规划实施评价、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等。3暋第三章规划目标和主要调控指标。包括规划总体目标、规划调控指标、土地利用空间战略等。4暋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阐述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的原则、各类用地调整的方向和数量、土地利用的总体布局等。5暋第五章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阐述各类土地用途区的面积、分布等。6暋第六章土地利用重点任务。包括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及加强生态网络建设等。7暋第七章镇乡、街道土地利用调控。阐述各镇乡、街道土地利用的方向和重点,主要用地调控指标和要求。8暋第八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阐明实施规划的行政、经济、27技术手段等。9暋第九章附则。规划组成、法律效力、实施期限、修改程序、解释权等说明。10暋规划文本的表格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要求。9灡0灡3暋规划说明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暋规划修编的主要过程,包括规划修编的必要性、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规划修编过程、关于上轮规划实施的情况、存在问题和经验。2暋关于规划基础数据及规划基数转换。3暋关于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的落实情况和指标分解的依据、原则和方法。4暋关于规划主要内容的说明。主要包括土地用途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基本农田保护分区、生态网络空间等的划分与管控等。5暋关于与相关规划的协调,规划论证和修改情况等。如与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与城乡总体规划的衔接、与各部门专项规划的衔接等。9灡0灡4暋区级规划必备图件应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建设用地管制图、基本农田保护图、土地整治规划示意图、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不单独编制的镇乡、街道应在区县级文本中附其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管制图。必备图件内容及要求应包括1暋土地利用现状图,主要标注按照土地用途规划分类进行转换形成的现状地类以及主要水系、地形、地名和行政区划要素。2暋土地利用规划图、建设用地管制图、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土地整治规划图、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在土地利用现状28图基础上,标注相应的规划要素以及水系、交通、行政区划等其他要素。3暋必备图件参考图例参考附录C。4暋必备图件示例参见附录G。9灡0灡5暋规划成果除纸质形式外,还应提交符合数据库标准的区级规划数据库,数据存放和组织形式需严格按照本市数据汇交要求。具体见第十章规定。9灡0灡6暋其他材料应包括规划编制过程中形成的专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规划大纲、基础资料、会议纪要、部门意见、专家论证意见等。9灡0灡7暋区级规划成果经批准后,应对规划目标、规划期限、规划范围、规划批准机关和批准时间、违反规划的法律责任等内容,依法公告。鼓励将区级规划成果纳入国土资源管理的信息化体系。规划实施中鼓励对区级规划成果实施状况进行动态评估、监测和预警。区级规划成果的调整、修改应遵照有关规定进行。2910暋规划数据库10灡1暋总体要求10灡1灡1暋坐标系统应选用上海市城建坐标系统。10灡1灡2暋提交成果与数据格式应采用ARCGISPERSONALGEODATA灢BASE9灡2及以下版本格式,包括规划空间要素和表格数据灡MDB。10灡1灡3暋数据库文件命名规则应为TDGH2010_XXXXXX灡MDB。其中,X为行政区代码,命名规则应符合以下要求1暋行政区代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中查取,采用6位数字代码,具体见表10灡1灡3所示。2暋空间要素属性表名,具体见表10灡3灡1所示。3暋非空间要素属性表名,具体见表10灡3灡3所示。4暋示例TDGH2010_310114灡MDB表示为上海市嘉定区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规划时间为2010年。表10灡1灡3暋上海市区县行政区代码表310112闵行区310117松江区310113宝山区310118青浦区310114嘉定区310120奉贤区310115浦东新区310230崇明县310116金山区3010灡2暋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10灡2灡1暋数据库内容应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土地信息中的土地利用规划要素。10灡2灡2暋要素分类大类应采用面分类法,小类以下应采用线分类法。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依次按大类、小类、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四级类划分,分类代码采用十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其结构如下图10灡2灡2暋要素分类代码结构图其中1暋大类码为专业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基础地理专业为10,土地专业为20。2暋小类码为业务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土地利用规划的业务代码为03。3暋一至四级类码为要素分类代码,其中一级类和二级类要素代码分别为二位数字码,三级类和四级类要素代码分别为一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4暋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三级类码和四级类码引用GB/T139232006中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与代码。数据库要素与代码应符合表10灡2灡2的规定。31表10灡2灡2暋数据库要素与代码表要素代码要暋暋素暋暋名暋暋称说暋暋明1000600000境界与行政区1000600100暋暋行政区1000600200暋暋行政区界线1000609000暋暋行政区注记2003000000土地利用规划要素2003010000暋暋基期现状地类要素2003010100暋暋暋暋基期地类图斑2003020000暋暋目标年规划要素2003020100暋暋暋暋土地用途区要素2003020110暋暋暋暋暋暋土地用途区2003020200暋暋暋暋集中建设区要素2003020210暋暋暋暋暋暋集中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