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干脑炎_第1页
儿童脑干脑炎_第2页
儿童脑干脑炎_第3页
儿童脑干脑炎_第4页
儿童脑干脑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脑干脑炎(BBE),定义,广义上属于病毒性脑炎,因临床表现特殊而单独列出。有人认为本病是ADEM或多发性硬化的一种亚型,其基本特点是颅神经与锥体束、感觉传导束的交叉综合征。多数表现为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及反射消失,故本病属于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反射消失综合征(SOAA)。,定义,临床主要分为2型:Bickerstaff型,前驱表现有倦怠、肌肉酸痛、低热等,1-3周后出现头痛、嗜睡,由上而下的脑神经麻痹,小脑性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病情进行性加重2周,3-18个月完全恢复;饭冢型:慢性经过、缓慢复发交替、以延髓麻痹及锥体束症状为主,无小脑及精神症状。有学者尚将Bickerstaff型分为伴或不伴肢体力弱2个亚型。,定义,1951年Bickerstaff和Cloake报告3例头痛患者,除急性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外,尚有倦睡、半身感觉丧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表现。1957年Bickerstaff再次报道5例,并提出诊断名称Bickerstaff脑炎或Bickerstaff-Cloake脑炎。虽有生后4个月患BE报道,但是在儿科并不常见,近年来因手足口病出现而发病率增高。,脑干解剖,脑干为一蒂状结构(stalk-like structure),是脊髓在颅内的延续。传统上将脑干分为3部分,即中脑、桥脑和延髓;,脑干解剖,共有10对颅神经(-)位于此处,按所在部位也可分为3组,即: 延髓有-颅神经 桥脑有-颅神经 中脑有及颅神经,病因及发病机制,确切病因尚不明了。目前认为可能发病原因是:( 1)某种病原未明的感染(主要是病毒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异常,通过 1-2 周潜伏期后,造成自身免疫性损伤,在脑干部位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 2)病毒直接感染引起,如单纯疱疹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流感病毒。,病理变化,BE主要累及脑干,也可波及小脑及半球。大体改变主要为脑干体积增大、质地变软,切面显示组织结构模糊、部分有软化灶,半球轻度水肿。镜下可见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增多、水肿及脱髓鞘,神经细胞不同程度变性。,神经病理,Bickerstaff(1957)报道尸检材料并无明显神经元死亡,可见水肿,星形细胞增生,小脑轻度细胞脱失,额叶某些血管可见淋巴细胞血管套,认为是病毒感染继发性改变或感染所致。,神经病理,另有报道尸检材料,脑干可见大量坏死损害,小胶质细胞激活,星形细胞增生,小灶性淋巴细胞浸润,明显的血管周围淋巴套,偶见大量巨噬细胞浸润,提示脑炎。,临床表现,小儿BE特点:多数起病急,发病前1-2周一般有感染或发热史。早期通常表现为倦睡、呕吐及共济失调。男女均可发病,男生多见,3-5发病率较高。查体:可有经脑干的颅神经不对称损害,常以复视、震颤及不同程度的瞳孔及眼肌瘫痪开始,继而又其余多对颅神经功能障碍。也可有长束征、惊厥和脑电图异常,可与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格林-巴利综合征、Miller-Fisher综合征、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重叠。,脑干不同水平病变的表现不同,延髓:脊髓受累部分功能障碍,中间结构多不受影响,包括椎体、中间丘系、第对颅神经核。第对颅神经不在延髓,故如存在面瘫体征,则一定伴有桥脑或更高部位的病变。若累及下行交感神经纤维,则有病变同侧的Horner征(眼睑下垂、瞳孔缩小和少汗)。,脑干不同水平病变的表现不同,桥脑:延髓向上首先是、颅神经,在桥脑前部,侧面观两者较接近,故该区域的损害,常产生同侧该两对颅神经的同时瘫痪;桥脑外侧病变则是痛、温觉障碍。延髓桥脑连接处病变可出现垂直眼球震颤。桥脑中部有 V 对颅神经发出,若该水平受累,则产生面部疼痛及同侧的角膜反射消失。高位桥脑病变发生对侧面部 、肢端疼痛及感觉消失;高位桥脑以下部位者则产生同侧面瘫及对侧肢体的痛温觉消失。,脑干不同水平病变的表现不同,中脑:病变继续向上,则首先波及对颅神经 ,表现为头倾斜,但很少单独受累。中脑最主要的病变是涉及神经核或传出纤维,引起瞳孔扩大及眼肌麻痹。,辅助检查,脑脊液常规及生化:多正常,少数细胞数增多,蛋白可升高或正常,个别病例在病程1周左右有蛋白-细胞分离。血抗神经节苷脂抗体(GQ1b-IgG)60%阳性;EEG 清醒状态下广泛慢波;肌电图(EMG)多数病例下肢肌电图正常,部分小儿类似格林-巴利综合征表现;运动诱发电位(MEP) 与影响学检查有良好的相关性,较临床表现更能提示预后。,影像学检查,CT对病灶的发现率低 仅0%-12.5% 以基底核等区域低密度灶为特点。,影像学检查,MRI对病灶的定位诊断较CT敏感、可靠;小儿BE的MRI特点:1.可单发于脑干,多数与脑白质及深部核团共同受累发病,较少合并灰质病变;2.呈双侧对称性斑片状长T1、T2信号,以桥脑及中脑受累为主,延髓少见,脑内其他部位以白质及深部核团为多,皮质病变较少;3.增强扫描较少强化,MRA常无异常。,注意问题,MRI所见与病情轻重不一定相关,桥脑中央的2-3mm的长 T2、短 T1信号区有时临床可能并无相应的损害。 MRI对本病的检出率 因病变部位而有差异BE临床分4期,究竟在哪一期更能发现病灶尚不清楚。部分病例复查可见病灶。如果临床提示BE,即使影像学未发现明显病变,亦可诊断,从这个层面上说,影像学检查更多的是具有鉴别诊断的意义。,诊断,BBE诊断主要根据典型临床症状、体征,抗GQ1b抗体阳性。,鉴别诊断,需鉴别的常见疾病有Miller-Fisher 综合征、脑干肿瘤、脑血管意外(如脑干脑梗死)、多发性硬化症初期,少见情形如细胞毒性物质、代谢性因素(如 Wernicks脑病)、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鉴别诊断,脑干梗死:具有典型的交叉型瘫痪临床特征。二者的MRI表现相似,但脑干梗死区相对较局限且多为单侧,椎-基底动脉MRA检查多有异常,增强可有斑点状或环状强化。激素治疗无效。,鉴别诊断,Fisher综合征:二者均可见急性起病的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一般多有前驱性感染,如存在意识障碍或反射活跃,常诊断为BBE。,鉴别诊断,脑干肿瘤临床以儿童多见,病程缓慢,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MRI表现为单侧信号异常,周边多伴有水肿。脑干肿胀变形明显,周围脑池可见受压变形,增强扫描可有异常肿块强化影。头MRA检查无异常或有椎-基底动脉的受压移位。,治疗,迄今为止尚无肯定的有效治疗; 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基础上,补充足够营养,并补充包括VitB1、VitB12在,内的多种维生素,可适当应用脑细胞活化剂。特异性治疗: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1-1.5月后逐渐减停,个别案例对激素特别敏感,应用3天即明显改善。病情重或常规激素治疗效果差时,可考虑应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治疗,有报道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后病情迅速好转,通常剂量400mg/(Kg.d),连用3-5天。丙球不能缩短病程,但可明显改善意识障碍水平。对肺炎支原体性BE患儿,在用丙球后48小时内可显著改善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