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师-免疫检验习题_第1页
检验师-免疫检验习题_第2页
检验师-免疫检验习题_第3页
检验师-免疫检验习题_第4页
检验师-免疫检验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概论一、A11、能够通过胎盘屏障的免疫球蛋白是A、IGMB、IGGC、IGAD、IGEE、IGD2、初次免疫应答首先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是A、IGGB、IGMC、IGAD、IGEE、IGD3、关于外周免疫器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发生发育的时间晚于中枢免疫器官C、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D、是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E、是所有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4、既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又具有杀菌作用的细胞是A、树突状细胞B、巨噬细胞C、中性粒细胞D、B细胞E、T细胞5、机体免疫自稳功能紊乱会导致A、恶性肿瘤B、反复感染C、自身免疫病D、免疫缺陷病E、免疫耐受6、对免疫应答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A、可识别和处理抗原B、抗原呈递C、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D、产生免疫效应分子E、T细胞不参与体液免疫7、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A、B细胞在骨髓内的分化成熟B、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C、T、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D、巨噬细胞的抗原的处理和递呈E、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8、产生IFN的细胞是A、成纤维细胞B、B细胞C、自然杀伤细胞D、血管内皮细胞E、单核巨噬细胞9、免疫对机体是A、有利的B、有害的C、有利也有害D、有利无害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10、关于免疫的概念,正确的是A、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过程B、机体抗感染的过程C、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D、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的细胞的过程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过程11、T细胞表面CD3的作用是()。A、黏附分子,在抗原提呈过程中起辅助作用B、TH细胞的表面标志C、组成TCRCD8复合物D、TC细胞的表面标志E、SRBC受体12、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样活性的球蛋白是A、补体B、抗体C、免疫球蛋白D、细胞因子E、白细胞介素13、较其他IG更易透过胎盘的是A、IGMB、IGGC、IGAD、IGEE、IGD14、关于外周免疫器官,不正确的是A、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发生发育的时间晚于中枢免疫器官C、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D、是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E、是所有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15、T淋巴细胞区定位在A、脾红髓B、胸腺皮质C、淋巴结副皮质区D、淋巴小结E、脾小结16、T细胞的绵羊红细胞(SRBC)受体是A、CD4B、CD3C、CD2D、CD8E、CD1617、B细胞结合抗原的表面标志是()。A、C3受体B、SMIGC、SRBC受体D、EB病毒受体E、HIV受体18、免疫学检验的检测对象主要是具有()的物质。A、免疫分子B、抗原性C、免疫活性D、抗体分子E、免疫异常19、外周血E花环阳性细胞总数代表的是()。A、CD4T细胞数B、CD8T细胞数C、B淋巴细胞数D、自然杀伤细胞数E、T淋巴细胞总数20、成熟B细胞表面主要IG是A、IGG和IGEB、IGA和IGEC、IGD和IGMD、IGM和IGEE、IGG和IGM21、目前利用抗原抗体不能测定的微量物质是()。A、蛋白质B、酶C、激素D、药物E、核酸22、B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产生红细胞B、产生血小板C、产生各类抗体D、产生抗原E、产生酶类23、启动替代途径的成分是A、C1B、C2C、C3D、C4E、C524、关于B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A、B细胞可以分化成浆细胞B、B细胞表面CD19、CD20、CD22、CD23是全体B细胞共有标志C、可以用单克隆抗体,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D、B淋巴细胞是在骨髓内发育成熟的细胞,又称为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E、对B细胞亚群的检测是研究自身免疫病的重要指标25、胎儿合成的第一种IG是A、IGMB、IGGC、IGAD、IGEE、IGD26、外分泌液中含量最高的IG是A、IGMB、IGGC、IGAD、IGEE、IGD27、T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分子为A、磷脂酶DB、T细胞受体(TCR)C、慢反应物质(SRSA)D、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E、CD56、CD16A、CD57等28、免疫防御是指A、机体自我识别和对抗原性异物排斥反应的能力B、机体排斥外源性异物的能力C、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残损的组织、细胞的能力D、机体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E、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29、免疫系统包括A、免疫器官B、免疫细胞C、免疫分子D、以上均是E、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30、再次应答最主要的特征是A、产生AB潜伏期长B、IGG大量产生C、IGM产生量大D、IGG与IGM的产生量相似E、IGG的亲和力没变化31、含有T细胞百分率最高的部位是A、胸导管B、胸腺C、脾D、外周血E、扁桃体32、具有绵羊红细胞受体的细胞是A、T细胞B、B细胞C、肥大细胞D、自然杀伤细胞E、巨噬细胞33、既具有抗原加工递呈作用又具有杀菌作用的细胞是A、树突状细胞B、巨噬细胞C、中性粒细胞D、B细胞E、M细胞34、免疫细胞产生、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胸腺和淋巴结B、脾脏和胸腺C、淋巴结和脾D、胸腺和骨髓E、黏膜免疫系统35、与细胞免疫密切相关的细胞是A、大单核细胞B、中性粒细胞C、T淋巴细胞D、B淋巴细胞E、嗜碱性细胞36、抗肿瘤细胞抗体杀伤肿瘤细胞的方式不包括A、介导巨噬细胞的ADCC效应B、调理吞噬作用外C、介导NK细胞的ADCC效应D、激活补体的溶细胞作用E、直接杀伤肿瘤细胞37、体内抗病毒、中和毒素、抗真菌最重要的抗体为()。A、IGAB、IGMC、IGGD、IGEE、IGD38、主要存在于血液中的是A、IGAB、IGGC、IGMD、IGDE、IGE39、免疫自身稳定功能失调可发生A、病毒持续感染B、肿瘤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免疫缺陷病40、具有J链的IG是A、IGG1B、IGG4C、SIGAD、IGEE、IGD41、如果免疫球蛋白单体中一条重链是链,则另一条重链是()。A、链B、链C、链D、链E、链42、实验室多采用动物血清作补体来源,常用的动物是A、小鼠B、豚鼠C、家兔D、绵羊E、马43、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A、C1B、C3C、C4D、C5E、C4BP44、IGE主要的抗体效应是A、阻断中和作用B、调理作用C、裂解细胞作用D、ADCCE、参与超敏反应45、在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中,初次应答产生最早,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IG是A、IGGB、IGMC、SIGAD、IGEE、IGD46、产生TNF的细胞是A、成纤维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自然杀伤(NK)细胞E、B细胞47、免疫监视是指A、机体自我识别和对抗原性异物排斥反应的能力B、机体排斥外源性异物的能力C、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残损的组织、细胞的能力D、机体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E、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48、参与黏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是A、IGGB、IGAC、IGMD、IGEE、IGD49、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A、APC对抗原的处理和呈递B、T淋巴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C、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D、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活化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50、血清中含量最低的补体分子是A、C1B、C3C、C2D、C4E、C551、机体的免疫反应过高时易患A、排斥反应B、免疫缺陷病C、自身免疫病D、超敏反应E、恶性肿瘤52、由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与病原体结合后启动的补体激活途径是A、经典途径B、替代途径C、MBL途径D、终末途径E、唯一途径53、表达于全部T细胞表面的CD抗原是A、CD2和CD3B、CD4C、CD8D、CD4和CD8E、CD1954、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部位是A、周围免疫器官B、淋巴结C、骨髓D、胸腺E、法氏囊55、病原体感染后,血清中出现最早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是A、SIGAB、IGGC、IGMD、IGDE、IGE56、不能激活补体替代途径的物质是A、细菌内毒素B、酵母多糖C、葡聚糖D、凝聚的IGAE、甘露聚糖57、关于临床免疫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临床免疫学将免疫学基础理论与免疫学技术相结合B、感染免疫学研究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相互关系C、移植免疫学研究移植物与宿主相互关系,是传统免疫学的核心D、肿瘤免疫学研究肿瘤与宿主相关性及其实验诊断和生物治疗E、免疫性疾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免疫应答异常所致的疾病58、补体的特点不包括A、补体的性质不稳定B、不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C、在010活性保持34天D、加热5630MIN灭活E、标本保存冷冻干燥二、B1、A骨髓B胸腺C脾D扁桃体E淋巴结、属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是、富含血管的最大外周淋巴器官是2、A免疫耐受B免疫自稳C免疫防御D免疫识别E免疫监视、机体抵抗微生物感染的基本免疫功能是、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组织、细胞的功能是3、A免疫防御B免疫自稳C免疫防御作用过低D免疫自稳功能失调E免疫防御作用过高、排斥微生物侵袭()。、会引起超敏反应的是()。、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清除自身损伤衰老细胞()。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一、A11、抗原抗体反应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A、电解质、温度和酸碱度B、抗原抗体浓度、反应体积和温度C、抗原分子量和抗体效价D、温度、电解质和反应体积E、酸碱度、温度和抗原抗体浓度2、抗原抗体反应最适PH为A、6274B、7274C、6284D、7284E、60903、对抗原抗体反应叙述正确的是A、抗原抗体结合特异性指抗原表位与抗体铰链区结合B、抗原越多肉眼可见免疫复合物越多C、抗体越多肉眼可见免疫复合物越多D、抗原抗体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解离E、抗原抗体结合是一种共价结合4、关于抗原抗体反应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抗体只有在适当比例时才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团块B、抗原抗体反应依赖于两种的特异性结合C、抗原抗体反应具有可逆性D、抗原过量称为前带E、抗原抗体比例合适反应充分,称为等价带5、抗原抗体反应中,何种条件形成肉眼可见的免疫复合物A、抗原显著多于抗体B、抗体显著多于抗原C、抗原略多余抗体D、抗体略多于抗原E、抗原抗体比例适当6、抗原特异性主要取决于抗原分子的A、物理性状B、结构的复杂性C、分子量大小D、表面的特殊化学结构E、异物性7、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不包括A、特异性B、可逆性C、可见性D、比例性E、阶段性8、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抗原抗体结合牢固不易受环境影响B、解离后的抗体结构活性改变C、解离后抗体不能再与抗原结合D、抗体与抗原结合后仍可与其他抗原结合E、解离后抗体的活性和特异性不变9、不属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是A、放射免疫技术B、免疫电泳技术C、酶联免疫技术D、免疫比浊技术E、淋巴细胞转化试验10、体外抗原抗体反应,最适合的条件是A、065NACL、PH26、35B、085NACL、PH68、37C、085NACL、PH26、35D、085NACL、PH26、37E、065NACL、PH68、3711、抗原抗体反应中,抗体的合适浓度是A、固定的B、规定的C、与抗原相对而言D、随便设定的E、人为规定的12、抗原抗体反应最适宜的温度()是A、25B、30C、33D、37E、4013、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抗原的理化性质和分子量B、抗体的浓度、特异性和亲和力C、抗原决定簇的种类和数目D、电解质和酸碱度E、湿度14、在抗原抗体反应中,通常被用作抗原抗体稀释液的溶液是A、070NACL溶液B、060NACL溶液C、075NACL溶液D、085NACL溶液E、095NACL溶液15、有关交叉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为非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命B、由于不同抗原分子上存在公共抗原表位所致C、对免疫学诊断结果判断无影响D、利用交叉反应进行诊断典型例子是肥大试验E、抗原分子大小相似可导致交叉反应16、人类ABO血型抗原属于A、异种抗原B、异嗜性抗原C、同种异性抗原D、自身抗原E、半抗原17、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A、抗原的化学组成B、抗原结构的复杂性C、抗原表位的数量D、抗原决定簇的性质及空间构型E、抗原分子量的大小18、抗原抗体结合过程中,下面哪种力所起作用最小A、静电引力B、范德华引力C、氢键结合力D、疏水作用力E、共价键19、必须与蛋白质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的是A、超抗原B、变应原C、半抗原D、完全抗原E、耐受原20、人体血清中的抗原、抗体等分子不会发生自然沉淀,主要原因是A、带有大量的氨基和羧基残基形成水化层B、周围电荷的相吸作用C、亲水肢体转化为疏水胶体D、抗原抗体比例合适E、静电引力21、供氢体上的氢原子与受氢体上氢原子间的引力是A、静电引力B、范德华引力C、氢键结合力D、疏水作用力E、分子间结合力22、抗原抗体反应中为促进沉淀物或凝集物的形成,常用下列何种作为抗原抗体的稀释液A、085NACLB、095NACLC、075NACLD、070NACLE、080NACL23、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时,若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则无沉淀形成,称为A、后带B、前带C、带现象D、等价带E、拖尾24、免疫学技术中的亲和层析是利用的抗原抗体反应的哪种特点A、特异性B、比例性C、可逆性D、结合性E、不可逆性25、抗原抗体反应的PH值一般为A、5060B、6090C、6070D、6080E、507026、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哪种特性,是其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基础A、特异性B、可逆性C、比例性D、阶段性E、交叉反应性27、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以下提法哪一点是错误的A、特异性B、最适比例C、反应分阶段D、反应都不可逆E、最适反应温度为3728、完全抗原的特钲是A、有反应原性,无免疫原性B、有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C、无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D、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E、必须与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29、沉淀反应中抗体过量的现象称为A、后带B、前带C、带现象D、等价带E、拖尾30、下列哪种不属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A、特异性B、敏感性C、比例性D、可逆性E、存在交叉反应31、可以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来检测相对应的抗体或抗原,是由于抗原抗体反应的A、特异性B、比例性C、可逆性D、亲和性E、带现象二、B1、A沉淀反应B凝集反应C补体参与的反应D中和反应E溶血反应、琼脂凝胶扩散试验的反应类型、抗球蛋白试验的反应类型第三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一、A11、不能作为半抗原的载体是A、牛血清清蛋白B、牛甲状腺球蛋白C、多聚赖氨酸D、绵羊红细胞E、羧甲基纤维素2、载体至少连接多少数目以上的半抗原才能有效地产生抗体A、10B、20C、30D、40E、503、制备人工抗原常用的载体是A、类毒素B、人血清白蛋白C、甲状腺球蛋白D、牛血清白蛋白E、内毒素4、完全弗氏佐剂的成分为A、羊毛脂B、液体石蜡C、BCGD、羊毛脂液体石蜡E、羊毛脂液体石蜡卡介苗5、以下具有免疫原性的佐剂是A、石蜡油B、羊毛脂C、磷酸钙D、卡介苗E、表面活性剂6、下列佐剂中具有免疫原性的是A、脂多糖B、氢氧化铝C、石蜡油D、羊毛脂E、多聚核苷酸7、以下哪项不是免疫佐剂的作用A、增强免疫原性B、增加抗体的滴度C、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D、增强迟发型超敏反应E、引起速发型超敏反应8、免疫接种后易引起局部持久溃疡和形成肉芽肿的佐剂为A、福氏完全佐剂B、福氏不完全佐剂C、细胞因子佐剂D、内毒素E、多聚核苷酸9、下列哪种物质免疫原性最弱A、多糖B、蛋白质C、类脂D、核酸E、糖蛋白10、实验室中需要制备大量免疫血清时,应选用哪种动物A、马B、家兔C、豚鼠D、鸡E、小鼠11、分离亚细胞成分或大分子蛋白质最常用的方法为A、超速离心法B、低速离心法C、高速离心法D、选择性沉淀法E、凝胶过滤法12、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完全抗原B、TD抗原C、TI抗原D、半抗原E、自身抗原13、纯化抗原的鉴定方法一般不用A、凝胶电泳B、免疫电泳法C、酚试剂法D、免疫双扩散法E、溶血反应14、纯化抗原的鉴定,不包括A、含量鉴定B、理化性质鉴定C、纯度鉴定D、免疫活性鉴定E、效价鉴定15、以下抗原中哪一种属于颗粒性抗原A、各种蛋白质B、各种细胞C、细菌毒素D、核酸E、免疫球蛋白片段16、不适于做半抗原载体的物质为A、血清清蛋白B、甲状腺球蛋白C、多聚赖氨酸D、活性炭E、内毒素17、半抗原的特性是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B、只有免疫原性,而无免疫反应性C、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D、只有与蛋白质载体结合才能与抗体结合E、只有与蛋白质结合才具有免疫反应性18、首次与第二次免疫接种的时间间隔最好为A、1周内B、1020天C、710天D、2030天E、30天以上19、厂家生产的抗IGG制剂一般的保存方法为A、室温保存B、液氮冻存C、真空干燥保存D、20保存E、加叠氮钠保存20、实验室中抗血清制备后,抗体特异性鉴定最常采用的方法是A、单向免疫扩散B、双向免疫扩散C、免疫电泳D、亲和层析E、免疫吸附法21、某免疫原有10G以下,制备抗血清应选择的免疫途径是A、肌内注射B、皮内注射C、腹腔注射D、淋巴结内注射E、静脉注射22、抗血清保存时间最长的方法为A、液体4保存B、液体20保存C、真空冰冻干燥保存D、25保存E、加叠氮钠保存23、实验室中抗血清制备后,抗特异性鉴定最常采用的方法是A、单向免疫扩散B、双向免疫扩散C、免疫电泳D、亲和层析E、免疫吸附法24、免疫小鼠的采血方法常为A、静脉采血法B、心脏采血法C、颈动脉采血法D、断尾法或摘除眼球法E、股动脉放血法25、抗体效价的鉴定常用以下何种方法A、单向免疫扩散B、双向免疫扩散C、免疫电泳D、亲和层析E、免疫吸附法26、H型抗血清是大型动物产生的抗血清,其代表是A、人B、马C、大象D、老虎E、牛二、B1、A盐析沉淀法B有机溶剂沉淀法C凝胶过滤D离子交换层析E亲和层析、根据抗原分子大小进行纯化分离的方法为、利用一些带电离子基团的凝胶或纤维素,吸附带有相反电荷的蛋白质抗原2、A木瓜蛋白酶B胃蛋白酶C胰蛋白酶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内酰胺酶、可将IGG裂解成一个FC和两个FAB片段的酶是、可将IGG裂解成F(AB)2和数个小片段的酶是第四章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一、A11、细胞克隆化的常用技术为A、加饲养细胞B、HAT培养基培养C、有限稀释法D、软琼脂培养法E、显微操作技术2、HAT培养基中,阻断细胞DNA合成主要途径的成分是A、HB、AC、TD、HAE、TA3、能够在HAT培养基长期存活的细胞是A、脾瘤融合细胞B、脾细胞C、骨髓瘤细胞D、脾脾融合细胞E、瘤瘤融合细胞4、制备单克隆抗体最常用的细胞融合剂为A、HATB、8AGC、PEGD、PHAE、BSA5、各种单克隆抗体分子都有的特性是A、分子量在10000以下B、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C、H链与L链借非共价键相连D、能结合补体E、能产生沉淀反应6、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是B淋巴细胞杂交瘤细胞的理想细胞,其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A、稳定和易培养B、自身无分泌功能C、改变细胞恶性变化D、融合度高E、HGPRT缺陷7、阳性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时,多少细胞数才能进行克隆化培养A、单个B、多个C、双个D、混合E、没有数目限制8、杂交瘤细胞保存最好在A、室温B、4C、20D、70E、1969、B细胞杂交瘤技术中细胞融合的选择培养基是A、HAT培养基B、次黄嘌呤培养基C、甲氨蝶呤培养基D、嘧啶核苷培养基E、胸腺嘧啶核苷培养基10、小鼠骨髓瘤细胞与下列哪种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单克隆抗体A、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B、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C、未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D、未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E、以上均不对11、关于杂交瘤细胞特点的错误描述A、具备了双亲细胞的特点B、分泌人源性单克隆抗体C、分泌鼠源性单克隆抗体D、体外繁殖快速E、能分泌抗体12、杂交瘤细胞保存最好在A、室温B、4C、20D、70E、液氮13、双特异性抗体分子的应用不包括A、免疫学诊断B、肿瘤放射显像C、介导药物杀伤D、介导细胞杀伤E、介导补体的生物学活性14、HAT培养基中三种关键成分为A、次黄嘌岭、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B、黄嘌呤、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C、氨基嘌岭、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D、腺嘌呤、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E、鸟嘌呤、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15、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是制备B淋巴细胞杂交瘤细胞的理想细胞,其特点不包括A、稳定和易培养B、自身无分泌功能C、改变细胞恶性变化D、融合度高E、亲缘较近16、人鼠嵌合抗体是A、人IGV区与鼠IGC区连接B、人IGC区与鼠IGV区连接C、人IG与鼠IG重组D、鼠IGV与人IGV区重组E、以上都是17、生产单克隆抗体细胞最常用的培养方法为A、液体培养B、半固体培养C、固体培养D、鸡胚培养E、动物接种18、双特异性抗体分子的构建是A、特异性不同的两个小分子抗体连接B、特异性相同的两个小分子抗体连接C、在小分子抗体的氨基端设计半胱氨酸残基D、提高抗体的特异性E、只能从FAB组建19、制备单克隆抗体,选择培养基要选择融合的A、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B、骨髓瘤细胞与淋巴瘤细胞C、脾细胞与脾细胞D、骨髓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E、淋巴瘤细胞与淋巴瘤细胞20、可以得到完全人源化抗体,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独特优越性的是A、嵌合抗体B、小分子抗体C、双特异性抗体D、单克隆抗体E、噬菌体抗体库技术二、B1、A次黄嘌呤B胸腺嘧啶核苷CHGPRTD甲氨蝶呤E叶酸、次黄嘌呤磷酸核酸核糖转化酶是、是叶酸的拮抗药第五章凝集反应一、A11、广泛用于HIV1抗体和抗精子抗体检测的试验方法是A、明胶凝集试验B、胶乳凝集试验C、间接血凝试验D、反向间接血凝试验E、外斐试验2、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为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C、直接凝集反应D、协同凝集法E、间接凝集抑制反应3、直接凝集反应是A、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不可见的凝集现象B、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C、可溶性抗原与相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不可见的凝集现象D、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E、以上均不对4、IGG抗体难以直接与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的原因是IGGA、抗体亲和力不够B、分子量太小C、不能同时连接两个红细胞D、抗体分子数量太少E、特异性不强5、临床中进行外斐试验最常采用的方法是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C、玻片凝集法D、试管凝集法E、血凝抑制试验6、临床中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最常采用的方法是A、间接凝集反应B、玻片凝集法C、试管凝集法D、间接凝集抑制反应E、协同凝集反应7、间接血凝可检测的是A、直接抗ABO系统抗原B、不完全红细胞凝集素C、直接致敏红细胞上的抗原D、直接抗RH抗原E、白细胞表面抗原8、SPA协同凝集试验中的抗体类别是A、IGMB、IGGC、IGAD、IGEE、IGD9、临床中AB0血型鉴定最常采用的方法为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C、玻片凝集法D、间接凝集抑制反应E、试管凝集法10、小鼠骨髓瘤细胞与下列哪种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单克隆抗体A、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B、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C、未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D、未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E、以上均不对11、血清学试验用于急性传染病诊断最可靠的发现是A、高抗体滴度B、抗体滴度逐渐下降C、抗体滴度逐渐增高D、阳性补体结合试验E、没有相应抗体12、参与凝集反应的抗体俗称A、凝集原B、沉淀素C、血细胞凝集素D、凝集素E、凝集抗体13、COOMBS试验是A、用于检测红细胞上结合的抗原B、用于检测白细胞上结合的抗原C、使用抗球蛋白作为第二抗体测血清中的游离抗原D、利用抗球蛋白抗体与红细胞结合的抗体作用E、使用特异性抗体作为诊断试剂14、在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COOMBS试验是检测抗红细胞完全抗体的一种有效的方法B、直接COOMBS试验常用于新生儿溶血症等的检测C、间接COOMBS试验多用于检测母体RH(D)抗体D、COOMBS试验是一种抗人球蛋白参与的血细胞凝集试验E、直接COOMBS试验常用于自身免疫溶血症等的检测二、B1、A协同凝集试验B正向间接血凝试验C反向间接血凝试验D正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E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用红细胞包被抗原检测抗体的是、先将可溶性抗原与相应的抗体混合,然后再加入抗原致敏的红细胞,则能抑制原先的血凝现象,称为第六章沉淀反应一、A11、免疫比浊实验属于A、中和反应B、凝集反应C、沉淀反应D、补体结合反应E、溶血反应2、免疫固定电泳的英文缩写是A、ECLB、RIEC、RIAD、IFEE、IEP3、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是A、单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B、双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C、单向免疫扩散与两相反向的规律改变的电流相结合的免疫扩散技术D、双向免疫扩散与两相反向的规律改变的电流相结合的免疫扩散技术E、抗原抗体反应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免疫扩散技术的统称4、能够定量测定待检标本的免疫学试验是A、间接凝集试验B、协同凝集试验C、单向扩散试验D、双向扩散试验E、对流免疫电泳5、免疫比浊法对抗体的要求不正确的是A、特异性强B、效价高C、亲和力强D、使用H型抗体E、使用R型抗体6、免疫比浊法的基本原则是A、反应体系中保持抗原过量B、反应体系中保持抗体过量C、反应体系中保持抗原抗体为最适比例D、抗体特异性强E、抗体亲和力强7、直接影响絮状沉淀实验的因素是A、抗原分子量B、抗体分子量C、抗原抗体比例D、反应体系的PHE、反应体系的例子强度8、免疫沉淀法目前应用最广、定量比较准确的主要是下列哪种方法A、免疫比浊法B、絮状沉淀试验C、单向扩散试验D、双向扩散试验E、棋盘滴定法9、关于双向扩散试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用于抗原抗体定性分析B、抗原或抗体相对分子量的分析C、可用于抗原纯度分析D、可用于抗原抗体半定性分析E、可用于抗体效价的滴定10、关于免疫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说法正确的是()。A、应将凝胶扩散置于交流电场中B、抗原及抗体在一定条件下离解成为带正电或负电的电子,在电场中向同相电荷的电极移动C、电子所带净电荷量越多、颗粒越小,泳动速度越慢D、电流会阻碍抗原、抗体的运行速度,延长两者结合的时间E、多种带电荷的物质电泳存在,抗原决定簇不同的成分可得以区分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免疫电泳技术的实质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试验B、对流免疫电泳是将双向扩散试验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C、火箭免疫电泳是将单向扩散试验与电泳相结合的免疫扩散技术D、免疫电泳是区带电泳和免疫单向扩散相结合的一种免疫化学技术E、免疫固定电泳是区带电泳与免疫沉淀反应相结合的技术12、免疫电泳技术的实质是A、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试验B、在交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试验C、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双扩散试验D、在交流电场作用下的双扩散试验E、在交流电场作用下的沉淀试验13、免疫固定电泳是下列哪两种技术的结合A、区带电泳免疫沉淀反应B、区带电泳免疫凝集反应C、免疫双扩散区带电泳D、免疫单扩散区带电泳E、免疫双扩散免疫凝集反应14、免疫电泳技术的实质是A、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试验B、在交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试验C、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双扩散试验D、在交流电场作用下的双扩散试验E、在交流电场作用下的沉淀试验15、以下哪种类型不属于沉淀反应A、双向免疫扩散B、单向免疫扩散C、对流免疫电泳D、血清蛋白电泳E、火箭电泳16、关于免疫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说法正确的是()。A、应将凝胶扩散置于交流电场中B、抗原及抗体在一定条件下离解成为带正电或负电的电子,在电场中向同相电荷的电极移动C、电子所带净电荷量越多、颗粒越小,泳动速度越慢D、电流会阻碍抗原、抗体的运行速度,延长两者结合的时间E、多种带电荷的物质电泳存在,抗原决定簇不同的成分可得以区分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免疫电泳技术的实质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试验B、对流免疫电泳是将双向扩散试验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C、火箭免疫电泳是将单向扩散试验与电泳相结合的免疫扩散技术D、免疫电泳是区带电泳和免疫单向扩散相结合的一种免疫化学技术E、免疫固定电泳是区带电泳与免疫沉淀反应相结合的技术18、下列哪一项不是与免疫浊度法测定密切相关的因素A、抗原抗体的比例B、抗体的质量C、抗原抗体反应的溶液D、增浊剂的应用E、佐剂的应用19、双向琼脂扩散试验中,若抗原抗体含量相同,但抗原的分子量比抗体大,则沉淀线应为A、靠近抗原孔,且弧线弯向抗原侧B、靠近抗原孔,且弧线弯向抗体侧C、靠近抗体孔,且弧线弯向抗原侧D、靠近抗体孔,且龅线弯向抗体侧E、居于抗原孔和抗体孔中间,且弧线弯向抗原侧20、免疫沉淀法目前应用最广、定量比较准确的是下列哪种方法A、免疫比浊法B、絮状沉淀试验C、单向扩散试验D、双向扩散试验E、棋盘滴定法21、免疫比浊的基本原则是在反应体系中A、保持有电解质溶液B、保持在37进行C、保持抗原过量D、保持抗体过量E、保持抗原抗体比例合适22、下列有关沉淀反应第一阶段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A、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B、几秒钟至几分钟内即完成C、可用散射比浊测定反应结果D、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线或沉淀环E、肉眼见不到免疫复合物23、下述抗原抗体反应中,不属于沉淀反应的是A、单向琼脂扩散试验B、双向琼脂扩散试验C、免疫比浊D、抗球蛋白试验E、免疫电泳24、参加沉淀反应的抗原可以是多糖、蛋白质、类脂等,但其物理性状必须是A、颗粒状的B、可溶性的C、脂溶性的D、不溶性的E、长条形的25、沉淀反应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A、溶液的PHB、溶液的离子浓度C、抗体的质量D、抗原抗体的比例E、温度26、以下哪种类型不属于沉淀反应A、双向免疫扩散B、单向免疫扩散C、对流免疫电泳D、血清蛋白电泳E、火箭电泳二、B1、A单向扩散法B双向扩散试验C对流免疫电泳D免疫电泳E火箭免疫电泳、待测抗原从局部向含有相应抗体的凝胶内自由扩散,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二者在比例适当处出现白色沉淀环,沉淀环的大小与抗原浓度呈正相关()。、将区带电泳和双向免疫扩散相结合的免疫化学分析技术()。、实质上是将单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在直流电场中加速定向扩散的单向免疫扩散技术()。、将抗原和抗体溶液分别加在同一凝胶板的不同孔内,让两者在凝胶中向四周扩散,彼此在相遇处特异性结合,形成白色沉淀线()。、实质上是将双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在直流电场中加速定向扩散的双向免疫扩散技术()。第七章放射免疫分析一、A11、关于放射免疫分析(RIA)正确的是A、只需固定标记抗原量B、待测抗原要先标记C、标记抗原和抑制抗体的量都是固定的D、只需固定抑制抗体的量E、三者的量均需要固定2、免疫放射分析(IRMA)的最大特点是A、应用过量标记抗体B、应用过量标记抗原C、有分离步骤D、无分离步骤E、应用放射标记物3、属于免疫放射分析特征的是A、核素标记在抗体分子上B、竞争性免疫分析C、均相免疫分析D、体系中抗体限量E、常选用3H作为标记物4、与RIA比较,IRMA的特点不包括A、IRMA的反应速度更快B、非竞争结合,使IRMA更易检测微少含量的抗原C、抗体用量大但K值要求不高D、反应参数与待测抗原含量成反比E、具有更高的灵敏度5、常见放射免疫分析用的碘同位素为A、123IB、124IC、125ID、126IE、127I6、标记免疫技术实际应用时测定的是A、待测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形成的结合物B、待测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的复合物C、标记物在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信号D、直接测定样品中抗原的含量E、直接测定样品中抗体的含量7、免疫放射分析(IRMA)的最大特点是A、应用过量标记抗体B、应用过量标记抗原C、有分离步骤D、无分离步骤E、应用放射标记物8、在用RIA检测某种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时,其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放射性强度越大,表明A、该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越高B、该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越低C、游离的标记激素的浓度越高D、对这种激素的特异性抗体浓度越高E、AD9、RIA试验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放射性强度与待测抗原呈A、正比关系B、函数关系C、反比关系D、曲线关系E、正弦关系2017第八章荧光免疫技术一、A11、荧光效率的决定因素是A、荧光素本身特性B、激发光波长C、激发光强度D、环境因素E、温度2、FITC的吸收波长为A、495NMB、520NMC、570NMD、450NME、360NM3、荧光素发射荧光属于A、光照发光B、化学发光C、生物发光D、电化学发光E、偏振光4、纯化荧光素标记抗体时,去除游离荧光素可采用的方法是A、盐析法B、离子交换层析C、亲和层析D、透析法E、活性炭吸附5、下列何种方法的灵敏度最高A、荧光法B、磷光法C、分光光度法D、比浊法E、化学发光法6、下列哪项方法不属于免疫荧光细胞化学A、直接法B、夹心法C、间接法D、补体法E、捕获法7、为了保证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的准确性,排除某些非特异性染色,必须在初次实验时进行对照试验。下列选项中不必要的A、替代对照B、吸收试验C、阴性对照D、阳性对照E、补体对照8、下列组成荧光显微镜的结构中,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相同的是A、光源B、滤板C、聚光器D、目镜E、物镜9、荧光色素中呈现明亮黄绿色荧光的是A、藻红蛋白B、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C、四乙基罗丹明D、异硫氰酸荧光素E、亮绿10、荧光效率是()。A、指荧光色素将吸收的光能转变为荧光的百分率B、指荧光色素产生荧光的强度C、指接受激发光后,荧光物质所产生的荧光的色调D、指特异性荧光和非特异性荧光的强度比E、指物质产生荧光的效率11、在荧光素标记抗体技术中,荧光素的抗体之间的结合是靠A、范德华力B、氢键C、离子键D、共价键E、静电引力12、免疫荧光技术的基本原理是A、将特异性抗体标记上荧光检测抗原B、将特异性抗原标记上荧光检测抗体C、将特异性抗体标记上荧光检测抗原或抗体D、将特异性抗原标记上荧光检测抗原或抗体E、以上都不对13、荧光免疫技术中,间接法所使用的第二抗体可以是A、抗种属特异性IGA荧光抗体B、抗种属特异性IGG荧光抗体C、抗种属特异性IGM荧光抗体D、以上都正确E、以上都不正14、免疫荧光技术的基本原理是A、将特异性抗体标记上荧光检测抗原B、将特异性抗原标记上荧光检测抗体C、将特异性抗体标记上荧光检测抗原或抗体D、将特异性抗原标记上荧光检测抗原或抗体E、以上都不对15、下列哪项方法不属于免疫荧光细胞化学A、直接法B、夹心法C、间接法D、补体法E、捕获法16、实验本身即可避免内源性非特异性荧光干扰的检测方法为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B、荧光偏振免疫测定C、荧光酶免疫测定D、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E、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17、下述间接法描述不确切的是A、第一抗体为针对抗原的特异性抗体B、第二抗体为荧光标记抗体,是针对第一抗体的抗抗体C、可用于检测抗原,也可用于检测抗体D、操作简便,特异性高E、可以用于多种抗体的检测18、免疫荧光技术的基本原理是A、将特异性抗体标记上荧光检测抗原B、将特异性抗原标记上荧光检测抗体C、将特异性抗体标记上荧光检测抗原或抗体D、将特异性抗原标记上荧光检测抗原或抗体E、以上都不对19、下列有关间接荧光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敏感性高于直接荧光法B、以荧光素标记针对抗原的特异性抗原C、既可检测抗原,也可检测抗体D、荧光素标记抗体是抗抗体E、一种标记物可对多种抗原进行检测20、下列有关间接荧光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敏感性高于直接荧光法B、以荧光素标记针对抗原的特异性抗原C、既可检测抗原,也可检测抗体D、荧光素标记抗体是抗抗体E、一种标记物可对多种抗原进行检测21、用于标记抗体的荧光素应符合下列要求,除外A、与蛋白质分子形成离子键B、荧光效率高,与蛋白结合后仍能保持较高的荧光效率C、荧光色泽与背景组织色泽对比鲜明D、与蛋白质结合后不影响蛋白质原有的生化与免疫学性质E、标记方法简单,安全无毒22、双标记法荧光素标记抗体技术的主要用途是A、提高荧光强度B、提高荧光效率C、可同时检测同一标本中两种抗原D、使用一种标记物可检测多种抗原E、减少非特异性荧光23、下列不符合荧光素标记免疫技术直接法的描述是A、荧光抗体直接加于标本上B、常用于抗核抗体的检测C、每检查一种抗原需制备特异的荧光素标记抗体D、灵敏度偏低E、特异性高,非特异荧光染色因素少24、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检测抗核抗体的方法A、ELISAB、放射免疫技术C、直接荧光法D、间接荧光法E、补体法2017第九章酶免疫技术一、A11、HRP与TMB反应后,加H2SO4终止反应前呈A、蓝色B、橙黄色C、棕黄色D、黄色E、紫色2、HRP与底物OPD反应后的测定波长为A、278NMB、450NMC、403NMD、495NME、492NM3、HRP与底物TMB反应后的测定波长为A、278NMB、450NMC、403NMD、495NME、492NM4、用于标记的HRP的RZ值应大于A、24B、30C、15D、35E、505、酶免疫技术中酶的要求A、酶的活性要强,催化反应的转化率高,纯度高B、易与抗体或抗原偶联,标记后酶活性保持稳定C、作用专一性强,酶活性不受样品中其他成分的影响D、酶催化底物后产生的产物易于判断或测量,方法简单易行、敏感和重复性好E、以上都是6、酶免疫技术中酶的要求A、酶的活性要强,催化反应的转化率高,纯度高B、易与抗体或抗原偶联,标记后酶活性保持稳定C、作用专一性强,酶活性不受样品中其他成分的影响D、酶催化底物后产生的产物易于判断或测量,方法简单易行、敏感和重复性好E、以上都是7、酶免疫测定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后是否需要分离结合的与游离的酶标记物而分为下述哪几种类型A、均相异相B、同相均相C、异相固相D、固相均相E、固相异相8、辣根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性基团为A、糖蛋白B、亚铁血红素C、活跃糖基D、醛基E、羟基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MB是ELISA中应用最广泛的底物。B、一般采用四甲基联苯胺作为AP的底物C、AP系统的敏感性一般高于应用HRP系统D、AP较难得到高纯度制剂,稳定性较HRP低,价格较HRP高,制备酶结合物时得率也较HRP低E、半乳糖苷酸的底物常用4甲基酮基RD半乳糖苷10、下列对血清中酶活力的测定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可测定产物生成量B、可测定底物消耗量C、需最适PHD、需最适温度E、与底物浓度无关1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中应用最多的底物是A、邻苯二胺(OPD)B、四甲基联苯胺(TMB)C、ABTSD、对硝基苯磷酸酯(PNPP)E、以上都不是12、下述哪一种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最常用于抗原测定A、间接法ELISAB、反向间接法ELISAC、竞争法ELISAD、双抗体夹心法ELISAE、捕获法13、下列哪项不是血药浓度免疫学测定的技术A、化学发光免疫测定B、免疫电泳法C、放射免疫法D、荧光免疫法E、酶免疫法14、选择ELISA的标记用酶,下面哪一项特性是不需要的A、具有可与抗原、抗体结合的基团B、标记抗原后,酶活性保持稳定C、当酶标抗原与抗体结合后酶活性可出现激活或抑制D、酶催化底物反应后生成的信号易于测定、重复性好E、酶的稳定性、可溶性好15、酶免疫技术中最佳工作浓度的选定常采用A、抗原稀释法B、抗体稀释法C、酶标记物稀释法D、棋盘滴定法E、AB16、下列哪项不是血药浓度免疫学测定的技术A、化学发光免疫测定B、免疫电泳法C、放射免疫法D、荧光免疫法E、酶免疫法17、ELISA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抗体时,固相载体包被物是A、酶标记的抗原B、酶标记的抗体C、未标记的已知抗原D、未标记的已知抗体E、未标记的抗抗体18、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中应用最多的底物是A、邻苯二胺(OPD)B、四甲基联苯胺(TMB)C、ABTSD、对硝基苯磷酸酯E、以上都不是19、在双位点ELISA实验中,造成抗原检测值低于实际含量的常见原因是A、固相抗体过多B、反应时间不够C、标记抗体过多D、待测物过浓E、酶活性过高20、ELISA中最常用的固相载体是A、聚氯乙烯B、聚苯乙烯C、三聚氰胺D、琼脂糖E、尼龙膜21、ELISA板包被后,最常用的封闭物质是A、人白蛋白B、人球蛋白C、牛血清白蛋白D、牛血清球蛋白E、鼠白蛋白22、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原A时,固相载体的包被物是A、酶标记A抗体B、未标记的抗A抗体C、未标记抗原AD、酶标抗球蛋白抗体E、酶标记抗原A二、B1、A间接法B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C竞争法测抗体D捕获法E竞争法测抗原、以下示意图是哪一种ELISA检测模式、以下示意图是哪一种ELISA检测模式、以下示意图是哪一种ELISA检测模式2017第十章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一、A1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临床应用广泛,在日常工作中一般不用于检测A、肿瘤标记物B、甲状腺素C、病毒标记物D、血药浓度E、免疫球蛋白2、电化学发光法的检测范围很广,其检测灵敏度可达A、G/LB、MG/DLC、PG/MLD、NG/MLE、MG/L3、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UA)常采用的标记物是A、吖啶酯B、HRPC、ALPD、三丙胺E、三联吡啶钌4、作为电化学发光反应的底物是A、鲁米诺B、吖啶酯C、碱性磷酸酶D、三丙胺E、三联吡啶钌5、下列关于化学发光效率说法错误的是A、又称化学发光反应量子产率B、发光效率决定于生成激发态产物分子的化学激发效率C、发光效率决定于激发态分子发射效率D、发光效率、光辐射的能量大小以及光谱范围,完全有发光物质的性质决定E、所有的发光反应都具有相同的化学发光效率6、下列有关化学发光错误的说法是A、化学发光是指伴随着化学反应过程所产生的光的发射现象B、化学发光与荧光形成激发态分子的激发能相同C、化学发光是吸收了化学能使分子激发而发射的光D、大多数化学发光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E、化学发光必须提供足够的化学能7、具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最重要的条件是A、反应过程中必须保证信号接收的灵敏度B、反应过程中必须保证产生足够的先量子C、反应过程中必须保证有发光物质对光的吸收D、反应过程中必须保证产生足够的激发能E、反应过程中必须保证有发光物质对光的发射8、电化学发光法的检测范围很广,其检测灵敏度可达A、G/LB、MG/DLC、PG/MLD、NG/DLE、MG/L9、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临床应用广泛,在日常工作中一般不用于检测A、肿瘤标记物B、甲状腺素C、病毒标记物D、血药浓度E、免疫球蛋白10、发光物吖啶酯标记的化学发光反应体系应在何种环境中进行A、酸性B、碱性C、中性D、酸性或中性E、碱性或中性11、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的荧光剂不包括A、鲁米诺B、吖啶酯C、碱性磷酸酶D、异鲁米诺E、三联吡啶钌12、影响发光剂标记的因素有A、被标记蛋白的性质B、原料比C、标记率D、温度E、以上都是2017第十一章生物素亲和素放大技术一、A11、每个亲和素能结合生物素分子的数目是A、4B、2C、1D、3E、82、以下关于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AS)的说法错误的是A、1个亲和素分子可结合4个生物素分子B、1个生物素分子可以结合多个亲和素分子C、生物素易与抗体、酶、多聚核苷酸结合D、亲和素易与酶、铁蛋白、荧光素、核素结合E、亲和素和生物素有极强的亲和力3、免疫组化技术的优点不包括A、高特异性B、高敏感性C、形态学的直观性D、精确定量分析E、能对抗原表达情况进行分析4、BAS在ELISA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反应模式是A、ABAB、ABCC、BRABD、BAE、LAB5、免疫组化染色前,对标本进行固定的目的是A、保存组织细胞的抗原性B、防止细胞脱落C、防止细胞自溶D、终止胞内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