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常规检查_第1页
尿液常规检查_第2页
尿液常规检查_第3页
尿液常规检查_第4页
尿液常规检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尿液常规检查,1,理学检查 尿量、颜色、透明度、比密、气味、(酸碱度)、 渗透量、电导率等物理指标。化学检查 pH、比密、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红细胞(隐血)、白细胞(粒细胞酯酶);维生素C。有形成分检查 常规检查为细胞,管型,结晶三大类,同时注意发现异常细胞和寄生虫。,2,3,4,5,不离心直接镜检法,新鲜尿液混匀后直接充入特制有形成分定量计数板内,显微镜观察、计数 一定范围内细胞、管型等数量,然后换算为1ul尿中该成分的量。,6,7,离心镜检法,定量的尿液经特定离心力离心,有形成分沉淀浓缩,涂片或用定量计数板检查,有利于检出有形成分,即尿沉渣(urinary sediment)检查。,8,红细胞,大小:直径78m。形态:圆形或近卵圆 形双凹圆盘形。,正常红细胞,9,影红细胞,环形红细胞,破碎状态,棘形红细胞,泪滴样红细胞,芽孢样红细胞,10,均一性红细胞血尿(isomorphic erythrocyte hematuria)多为非肾小球性血尿,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dysmorphic erythrocyte hematuria)多为肾小球性血尿,11,12,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例,棘形,13,肾结石病例,14,IgA型肾炎病例,15,白细胞,大小:直径1012m。形态:圆形或卵圆形核形态:新鲜尿中呈分叶状,陈旧尿中模糊、卵圆形。,16,淋巴细胞,17,中性粒细胞增加:泌尿系统炎症,特别是细菌性感染时以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如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生殖系统疾病:前列腺炎、阴道炎、宫颈炎、附件炎时,可因前列腺液或阴道分泌物混入尿中,导致尿中中性粒细胞增加,若伴有白带混入,还可见大量扁平上皮细胞出现。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加:多见于泌尿道慢性炎症和肾移植术后发生排异反应,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等。尿中出现过多的嗜酸性粒细胞,可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尿。常见于某些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药物所致变态反应、泌尿系统非特异性炎症。,18,1、肾小管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形态与白细胞相似,单较中性粒细胞大1.5倍,一般不超过15ul,含有一个较大的圆形细胞核,核膜很厚。易变形,呈不规则钝角,常为多边形。,上皮细胞,19,正常人尿中无此类细胞。当明显增多时表示肾小管病变,以急性肾小球肾炎最为多见。当大量或成堆出现时,表示肾小管有坏死性病变。肾移植后一周内,尿内可发现较多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随后可逐渐减少至恢复正常。当发生排异反应时,尿中可再度出现成片脱落的肾小管上皮细胞。,20,在慢性肾炎、肾脏慢性充血、充血性肾梗阻或血红蛋白沉着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内会出现含铁血黄素颗粒,普鲁士蓝反应染色为蓝色颗粒。当在某些慢性疾病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发生脂肪变性,细胞浆内会出现许多脂肪颗粒,称为脂肪颗粒细胞。如果脂肪颗粒或含铁血黄素颗粒较多,甚至覆盖于核上,又称为复粒细胞。,21,2、移行上皮细胞,2.1表层移行上皮细胞:又称大圆上皮细胞,其体积、形态可随器官胀缩状态不同而变化较大。正常尿中偶见。,22,2.2中层移行上皮细胞 多来自肾盂,也称为肾盂上皮细胞,有时亦可来自输尿管及膀胱颈部。体积大小不一,常呈梨形、纺锤形或带尾形,核较大,圆形或椭圆形。,23,2.3底层移形上皮细胞: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统称为小圆上皮细胞。但底层移行上皮细胞体积大,核小,肾小管上皮细胞体积较小,核较大。,24,表层移行上皮细胞(大圆上皮细胞):膀胱炎时可成片脱落。中层移行上皮细胞: 此类细胞多来自肾盂,也称为肾盂上皮细胞,有时亦可来自输尿管及膀胱颈部。在上述部位有炎症时,可成片出现。底层移形上皮细胞: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炎症或肿瘤,病变部位较深。,25,3 鳞状上皮细胞 来自于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的表层。为尿中最大的上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多边多角,边缘常卷曲,胞核很小,圆形或卵圆形,有时可有多个核。又称扁平上皮细胞。,26,线索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表面覆盖有大量的细菌。一般为泌尿道炎症导致。,27,常见的鳞状上皮细胞来自尿道前端,女性可来自阴道分泌物污染。增多并伴有白细胞或脓细胞,主要见于尿道炎。,28,吞噬细胞,约为白细胞的2-3倍。小吞噬细胞来自于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等微小物体后;大吞噬细胞来自于单核细胞又称为巨噬细胞,边缘不整,胞核呈肾形或类圆形,结构细致,稍偏位;胞质丰富,可吞入红细胞、白细胞碎片、脂肪滴等。,29,尿中吞噬细胞可见于泌尿系统急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切常伴有白细胞增多,伴有脓细胞和细菌。吞噬细胞的多少常与炎症程度有密切关系。,30,尿液管型,管型是蛋白质、细胞、及其崩解产物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凝聚体,是尿沉渣中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成分。,31,形成具备4个条件:,1、原尿中有清蛋白、Tamm-Horsfall蛋白(T-H蛋白):这是构成管型的基质和首要条件,其中T-H蛋白最易形成管型的核心;2、肾小管具有浓缩和酸化尿液的能力:浓缩可使形成管型的蛋白质及盐类浓度增高,而酸化则促进蛋白质进一步变性凝集、沉淀;3、尿流缓慢,有局部性尿液淤积:尿液有足够的时间是各种成分沉析、凝聚成大的有形体。4、具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有利于管型的形成和排泄。,32,透明管型,33,颗粒管型,34,35,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36,上皮细胞管型,37,蜡样管型,38,脂肪管型,39,脂肪管型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折光性很强的脂肪滴,当脂肪滴较大时,用偏振荧光显微镜检查可见马耳他十字,40,宽大管型,41,其他管型和类管型相似物,细菌管型 大量细菌内,真菌被封入管型内,形成了细菌管型,假管型 粘液性纤维状物粘附了非晶形尿酸盐、磷酸盐及细胞的崩溃碎片形成,42,其他管型和类管型相似物,纤维,粘液丝,43,44,结晶,结晶可分为生理性结晶和病理性结晶两类。尿液结晶的形成与机体进食各类食物后的代谢情况有关,因此会产生各种酸性产物,如硫酸、磷酸、碳酸、尿酸、氨基酸等,这些物质与钙、镁、铵等离子结合,产生各种无机盐和有机盐类,再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及分泌,排入尿中即容易形成结晶。结晶的生成还与尿液的pH、温度、形成该结晶的物质及其胶体物质的浓度和溶解度有关。,45,生理性结晶,当大量持续出现于患者新鲜尿液内时,又时尿路结石诊断依据之一。在新鲜尿中伴随红细胞而大量出现此结晶,且同时有肾或膀胱刺激症状,多为肾或膀胱结石的征兆。尿路结石约90为草酸钙结晶。,1、草酸钙结晶,46,2、尿酸结晶,尿酸盐结晶:正常人酸性尿中较常见,有多种形式。尿中尿酸浓度增高,大量尿酸沉淀于肾小管及其间质中,可产生高尿酸肾病及尿酸结石,引起肾小管堵塞及肾小管间质病变。高尿酸盐尿可引起肾功能衰竭。高尿酸亦见于急性痛风症,儿童急性发热等。,47,尿酸铵结晶:碱性尿液中唯一出现的尿酸盐结晶,常在陈旧尿液中发现,无临床意义。如在新鲜尿液中见到大量尿酸铵结晶,提示膀胱有细菌性感染。,48,磷酸盐类结晶,磷酸铵镁结晶,磷酸钙结晶,非晶型磷酸盐,49,磷酸盐类结晶:常在碱性或中性尿中见到。尿中长期出现磷酸盐结晶时,应该注意有形成磷酸盐结石的可能。磷酸钙结晶:如长期在尿液中见到大量磷酸钙结晶,应该考虑是否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小管酸中毒、长期卧床骨质脱钙等。磷酸胺镁(三联磷酸盐):感染引起结石时,尿中常出现磷酸胺镁结晶。非晶型磷酸盐:碱性和中性尿中可见,无临床意义。,50,病理性结晶,51,胆红素结晶,52,亮氨酸结晶,53,酪氨酸结晶,54,胆固醇结晶,55,胱氨酸结晶,56,抗生素磺嘧啶结晶棕黄色 不对称麦秸状或球状,磺胺甲基异噁唑结晶长方形六面体,无色透明,57,造影剂结晶(碘番酸)球形,轮廓不清,边缘模糊,造影剂结晶(泛影葡胺)细针形,辐射状排列,造影剂结晶(泛影酸)平行四边形,无缺角,58,球菌,杆菌,大量生芽的椭圆形酵母样真菌,大量未生芽的圆形酵母样真菌,59,酵母菌,滴虫,60,精子,卵磷脂小体,61,质量保证,常规检查可随时留取,若标本用于有形成分检查,宜使用第1次晨尿。标本不加防腐剂,及时分析,非冷藏条件下放置时间不超过2h,若不能及时检查应加防腐剂并冷藏保存,有形成分检查一般在1L尿中加400g/L甲醛 进行防腐。尿标本应避免混入各种分泌物,如: 月经血、阴道分泌物、前列腺液。器材应使用清洁干燥的不与尿液成分发生反应的材料,一次性使用,带有密封装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