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真题答案总结_第1页
传播学真题答案总结_第2页
传播学真题答案总结_第3页
传播学真题答案总结_第4页
传播学真题答案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名词解释1.大众传播: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大众传播的特点包括: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组织媒介;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 ;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2.受众:受众是指大众传媒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受众是一个集合概念,最直观的体现作为大众传媒信息接受者的社会人群,例如书籍或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或电影、电视的观众等。传播学家克劳斯认为,受众按其规模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特定国家或地区内能够接触到传媒信息的总人口,这是最大规模的受众;对特定传媒或特定信息内容保持着定期接触的人,如报纸的定期读者或电视节目的稳定观众;不但接触了媒介内容,而且也在态度或行为上实际接受了媒介影响的人,对传媒而言这部分人属于有效受众,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实质性的传播效果。3.拉扎斯菲尔德:拉扎斯菲尔德是奥地利籍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选举研究学者,传播学学科奠基人之一,与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和霍夫兰并称为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1924 年获维也纳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次年在维也纳创办应用社会学研究所。曾任维也纳大学应用心理学讲师。后赴美国进修心理学并加入美国籍,任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他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大众传播、选举与选民心理、市场研究、民意测验、失业、教育心理、数理社会学等领域。他在社会学上最有影响的成就首推应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定量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他重视社会调查方法,讲究严格的社会统计程序和操作化过程,强调精确的定量测量和定性的评价分析。他是民意测验中采纳社会调查方法的首创者,还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开创者。他的一系列应用研究,推进和提高了美国和欧洲社会学经验研究的发展与质量。其著作有社会科学中的数学思维 、 人民的选择 、 定性分析和应用社会学导论等。4.反馈:反馈是控制论的核心概念,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指输出的东西再输入回系统中去。系统可据此决定控制策略,达到系统功能。传播学上的反馈是指传播过程中受传者对收到的信息所做的反应,获得反馈信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5.期刊:期刊,又称杂志,是一种定期发行的连续出版物,其中包含不同作者撰写的各种文章内容。它至少包括这样几个构成要素:刊名(或具有同一标题) ;连续出版物;每年至少出一期,用卷、期或年、月顺序标号,或注明出版日期;众多作者的作品汇编成册。世界上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杂志是法国 1665 年出版的学者杂志 。最早的具有现代含义的中文期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它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于 1815 年 8 月 5 日在马六甲创办的。6.印刷媒体(介):印刷媒介,也称为纸质媒介,是指主要利用纸质印刷品进行广告传播的媒介,主要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介的总体特征主要表现在:大规模地复制和传递信息;高效率地传播文化。7.电子出版物:电子出版物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有知识性、思想性内容的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固定物理形态的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电子阅读、显示、播放设备读取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体,包括只读光盘(CD- ROM、DVD- ROM 等) 、一次写入光盘(CD- R、 DVD- R 等)、可擦写光盘 (CD- RW、DVD- RW 等 )、软磁盘、硬磁盘、集成电路卡等其他媒体形态。电子出版物与传统纸张出版物相比具有不同的特性:信息量大、可靠性高、承载信息丰富,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制作和阅读过程需要相应软件的支持。8.媒介:媒介,又称媒体,即中介或中介物,存在于事物的运动过程中。传播意义上的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也包括与媒介相关的媒介组织。具体来看,传播媒介有语言、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电影、多媒体等各种形式。这些媒介产生后,都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9.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指作为行为主体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人际传播是最典型、最直观、最大量、最丰富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它有两种途径:无需借助传播媒体作为中介物即可进行的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其基本特点:运用双重手段使全部的感官受到刺激。信息的交流性强,反应直接,快速。能够满足受众个性化需要。其覆盖面有限。10.信息:信息应有两个层次的原则性定义:(1)哲学范畴的定义:信息是泛宇宙存在着的一切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多样性,它不依赖于是否被谁接受、反映而存在。 (2)行为科学的范畴:信息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形式的反映,它只有依赖于信源、信道、信宿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被人感知的信息才是信息。信息应具备客观性、抽象性、可分享性、可贮存性、可扩缩性、可替代性、可组合性等特点。11.把关人:把关人,又称守门人,是指那些在新闻媒介系统中具有决断性的关键位置,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或组织,而这种对信息进行的过滤和加工的过程就是把关。“守门人”是一种比喻的说法,用来指对信息的筛选与过滤。传播学先驱者库尔特卢因于 1947 年发表的群体生活渠道一文中最先提出了这个概念,传播学者怀特对把关人进行了系统的个案研究。1950 年传播学者怀特把这个概念引入新闻研究领域,明确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的把关模式。12.传播: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在把握这个定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它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它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13.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是指组织所从事的社会信息活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这两个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组织传播的总体功能,就是通过信息传递将组织的各部分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它既是保障组织内部正常运行的信息纽带,也是组织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保持互动的信息桥梁。组织传播的功能可分为: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形成共识。14.网络传播:网络传播是一种以多媒体为终端,以光纤为通道,所有的个人和组织都联结在一起的,并且能与“个人化”受众进行互动沟通的信息交流形式。其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个人化、个性化的传播;传受双方双向互动的传播;有较大的可供选择的自由信息空间;可以提供多媒体信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15.冷、热媒介:冷媒介是指信息鲜明度低、受传者必须平衡使用多种感官以进行想象补充来完成接收活动的媒介。如电视、漫画、拼音文字、有声电影等。热媒介指讯息鲜明度高的媒介,通过这类媒介,受传者不需要维持感觉平衡即任由某一感官单独承担起接受讯息刺激,不必补充和想象即可参与来完成接收信息的活动。如照片、象形文字、无声电影、报刊等。这一概念由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他对于冷热媒介的分类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如从信息的清晰度和所需的想象力而言,无声电影显然比有声电影电视更为模糊和需要联想;但他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液各具特点,研究媒介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16.议程设置: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于 1972 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即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 ,最早提出“议程设置理论” 。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的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揭示大众传媒的有利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到重要作用。议程设置理论中所包含的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的观点,把西方主流传播学长期以来力图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重新摆在人们面前。17.二级传播:两级传播是关于“传播流”的一种理论。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根据意见领袖在传播过程中的存在,提出大众传播的信息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的中介,即表现为“大众传媒意见领袖一般个人”的两级过程。两级传播理论是最早经学术研究而产生的有关传播效果的理论,它从根本上动摇了当时流行的枪弹论的想象,并启发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效果研究思路,引发了更多的相关研究,如传播的社群影响以及人际环境、多级传播、有限效果、创新与扩散等。18.内向传播:内向传播,又称人内传播、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是“主我(I) ”同“客我(me ) ”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内向传播既是人的自我需要,也是人的社会需要,它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其主要特征是:隐蔽性、内动性、短途性。自我传播的实质是个人的意识活动与思维活动。完成内在传播的两条途径是:不断接受外部信息的刺激;自我认知。19.香农模式:香农韦弗数学模式是由美国的信息学者香农和韦弗在 1949 年传播的数学理论中提出的传播过程模式。这个模式是描写电子通信过程的,它的第一个环节是信源,由信源发出讯息,再由发射器将讯息转变为可以传送的信号;经过传输,由接收器把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讯息,将之传送给信宿。在这个过程中,讯息可能受到噪音的干扰,产生一定衰减或失真。噪音的概念,对考虑传播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影响具有启发意义。这一模式的缺陷是没有考虑到反馈的因素,没有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20.多媒体:多媒体一词最早是美国的一个叫平克弗洛伊德的摇滚歌手于 20 世纪 80年代初开始使用的,他在自己的音乐录像中加入了多种变幻的背景图像,使观众能够有多种感受。传播学上,多媒体就是集电视、录像、音响、电话、传真等功能于一体的电脑。不过,我们所说的多媒体,实际上是在说信息高速公路。只有连接在信息高速公路网上的多媒体才是真正和完善的多媒体。21. 创新扩散理论:1962 年罗杰斯和休梅克通过深入调查农村中的新事物的采用和普及过程,出版了创新的传播一书,该书对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对两级传播理论作了重要的补充,研究了社会进程中创新成果是怎样为人知晓并在社会系统中得以推广的。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为:大众媒介与人际传播的结合是新观念传播和说服人们利用这些创新的最有效的途径,大众传播可以较为有效地提供些信息,而人际传播对改变人的态度与行为更有利。创新扩散过程至少包括四个环节:知晓、劝服、决定、确认。大众传播早期过程比以后更有影响,传播过程呈 S 形曲线,即用开始时速度很慢,当扩大至居民一半时速度加快,而当其接近最大饱和点时又慢下来。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结合是新事物的传播和说服人们采用他们的最有效途径。但是由于缺少反馈环节和与实际情况不相吻合等原因,该理论存在着一些局限性。22.约哈里窗口: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勒夫特和哈林顿英翰姆提出了一个模式,有助于我们理解自我表露。这个模式画成一个窗口,以两位提出者的名字命名,成为“约哈里窗口” 。这个创个将人们进行自我表露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按照自己或对方是否了解分为开放区域、盲目区域、私密区域和未知区域。由于人们相互交往过程中自我表露的情况不同,各个区域的大小也不同,而且受时间、地点、交往对象等制约。一般而言,扩大对他人的自我开放区域可以提高人机互动的效率,自我表露是扩大这一区域的最为有效的办法。故此,信息交流互动可以扩大开放区域、缩小未知区域。可以说,自我表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未知区域向开放区域过渡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向对方展现了自身、沟通了信息,也促进了个人对自身的了解,进一步使人认识和实现自身,并建立和谐人际关系。23.文化传播:文化传播是研究文化和传播的互相影响及其影响规律的学问。从广义上讲,传播精神信息的方式都可以认为是文化传播。狭义地说,文化传播主要指传播的过程中文化发生的变化以及文化的变化对传播的影响,泛指对文化信息的传播,重点研究传播对人类文化行为、文化习俗的文化传承的作用。文化传播分为一般性文化传播、专门性文化传播和系统间文化传播三种形态。其特征为:历史传承性;延伸性;普遍性。24.维模原理:文化的维模功能是社会文化的最基本功能之一,在文化传播中,维模功能使文化圈对外来文化起选择作用和自我保护作用。 (1)当外来文化有利于原有文化模式的时候,便容易被接受,并被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营养为原有文化所吸收;(2)如果外来文化对原有文化模式有破坏性时,维模功能就会起“守门人”的作用,拒绝外来文化的侵入。25.认知不和谐理论:又称认识的连贯论,是由美国学者费斯廷格在 1957 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受众的选择性因素,是帮助受众成员避开与自己固有观念不和谐的信息的骚扰,从而保持心理平衡和认识一贯性的机制。根据这种观点,人们有意识地选择那些与自己的立场、观点、信仰一致的内容,而对那些不一致的内容则不予注意、回避或不接触,避不开时则通过选择性理解和解释减少其对自己固有观念的冲突。这一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忽视了社会和社会集体对个人认知心理活动和行为态度改变的作用与意义。26.英尼斯:英尼斯是加拿大政治经济学家、麦克卢汉的老师。其媒介理论主要集中在1950 年后发表的帝国与传播 、 传播中的偏倚两本书中,主要观点有:传播媒介能极大地影响社会组织的形态和人们交往的方式;媒介可分为“偏倚时间”的媒介和“偏倚空间”的媒介两类。其媒介理论具有观点新颖、别开生面的特点,对媒介研究的影响较大,但他的研究方法多用演绎分析,而较少使用归纳法谈理论。当代社会科学追求高层次理论、数理分析,而英尼斯在总体社会系统的情景下,以历史观点去观照媒介,因而未受到学术界青睐。简答题1.介绍传播学产生和确立时期的 5 位先驱人物的主要成就。 【参考戴】答:哈罗德拉斯韦尔,美国著名政治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它对传播学研究的贡献主要集中在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研究。1972 年其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的出版轰动一时,成为宣传学的经典著作。1948 年发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这是他的传播过程、结构及功能作的一个较全面的论述,成为早期传播研究的经典成果之一。文章明确提出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著名的 5W: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了什么效果,后人称之为拉斯韦尔公式;指出了传播的三大作用和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总之,他在宣传分析领域的成就是巨大的,对传播内部结构和外部功能的分析影响深远,这些开创性的研究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范围和层面。库尔特卢因,又译莱温、勒温,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心理学中的“场论”和“群体动力论”的最先提出者,并创立了群体动力研究中心。群体动力论主要研究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群体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制约和影响。从研究中可以得到出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如此紧密,以至于群体的规范可以直接制约和影响个人的行为。卢因的群体动力论对美国传播学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层面和方法。卢因对传播学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信息传播的把关人概念。把关人理论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控制机制的重要理论。卡尔霍夫兰,美国实验心理学家,毕生研究人的心理对人行为的影响,具体研究了说服与态度的关系,态度的形成与转变,说服的方式、技巧与能力等,主要是集中在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人的态度与说服之间的关系。他对传播学的贡献在于:把心理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领域,大大开拓了传播学的视野研究领域;对信源的可信性、传播技巧、受众属性等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大量实验考察,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认早期枪弹论效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最早将社会调查法系统的应用于受众研究。基于对研究方法做出的贡献,他被称为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作者。他对传播研究方法的贡献在于提出统计调查、抽样分析、数据整理等科学主义研究方法。他和卡兹在美国伊利县进行选民投票影响因素研究后发表的人民的选择成为传播学研究史的一座里程碑,该书提出了“既有倾向假说” 、 “选择性接触” 、 “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等概念和观点,结束了枪弹论理论统治传播研究的时代,进入了有限效果论时代。两级传播理论的提出,一方面使研究者深入认识到传播环节中的众多因素,另一方面推动了传播学的研究特别是传播过程的研究,后来学者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级传播理论。威尔伯施拉姆,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传播学家,传播学学科创始人,人称传播鼻祖、传播学之父。他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表现如下:a. 把美国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联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归纳总结与修正,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并创立了传播学这是其最大的功绩。1949 年其第一本权威性著作大众传播学出版,标志着传播学的创立;b. 不断著书立说,推进传播学的壮大,主要著作有大众传播学 、 传播过程与效果 、 报刊的四种理论等;c. 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及学术界的影响,培养众多知名学者,形成施拉姆学派。2.简介社会信息传播(从传播范围的大小划分)的基本类型。答:人类的传播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按照传播的规模,可将人类传播活动分为 5 种类型:内向传播,又称人内传播、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是“主我(I) ”同“客我(me) ”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内向传播既是人的自我需要,也是人的社会需要,它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人际传播是指作为行为主体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人际传播是最典型、最直观、最大量、最丰富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它有两种途径:无需借助传播媒体作为中介物即可进行的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其基本特点:运用双重手段使全部的感官受到刺激;信息的交流性强,反应直接快速;能够满足受众个性化需要;其覆盖面有限。群体传播是指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其本质特征是:a.目标取向具有共同性共同的利益、关注点、兴趣等;b.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组织传播是指组织所从事的社会信息活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这两个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组织传播的总体功能,就是通过信息传递将组织的各部分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它既是保障组织内部正常运行的信息纽带,也是组织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保持互动的信息桥梁。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首先,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组织媒介;其次,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其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即受众,其信息产品既具有商品属性,又有文化属性;最后,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3.从人类传播发展的历史角度看,传播媒介有哪些基本类型。答:口语传播阶段的语言媒介,主要有歌谣、聚谈、流言等。口语传播是人类社会传播的起点,而作为语言符号的媒介,是与口语传播相伴随产生的,口头语言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标志。口头语言传播是人类社会早期唯一的独特的传播形态,但语言媒介却是人类社会任何发展阶段中最基本的媒介。语言媒介的特点主要有:简便快捷;亲切性;生动性;易于控制;,保存性差,空间范围有限。文字传播阶段的文字媒介。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文字是在原始图画、记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字的发明具有重要意义:a.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能够长期保存信息;b.文字打破了空间和距离的限制,扩大了人类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c.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信息系统,它的产生加速了人类开发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文字传播阶段的印刷媒介。文字出现后,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手抄传播阶段。手抄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开始掌握文字信息的复制技术,并有了批量生产意识。古登堡印刷术和印刷机的发明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现实。印刷技术的进步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书籍和报纸等印刷媒介的普及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引起了巨大变革。电子传播阶段的电子媒介。电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等电子媒介的出现和普及为人类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飞跃:a.电子媒介实现了时空两个领域的突破,使远距离的实时传播成为现实;b.电子媒介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音声和影像信息系统;c.计算机的诞生使人类的信息处理、记忆和传输能力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有了巨大飞跃。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是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社会。4.比较分析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的优缺点。答:印刷媒介,主要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等,标志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而电子媒介,如广播、电视、电影等,为人类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飞跃。这两种媒介各有优缺点,下面做简要分析:印刷媒介受众的选择性较电子媒介强。读者在接触印刷媒介时,可以自由选择阅读的时间和地点;而电子媒介的受众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须顺从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安排,顺序收听观看。印刷媒介较电子媒介具有便携性和易存性。电子媒介如广播电视的传播内容稍纵即逝,若不经过专门录制很快就会消失;印刷媒介如报纸书籍等却能将信息有效保存下来。印刷媒介较电子媒介更能适应分众化的趋势。除了一些综合性报纸以外,印刷媒介不像其它媒介那样强调以标准化的内容来适应大部分受众的共同兴趣。电子媒介为了争取最大数量的受众,都力求能适应大众的口味,强调老幼皆宜雅俗共赏,这就导致了内容上的同一化趋势。而专业化的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介以其具有针对性的内容拥有特定的读者群,适应了专业化受众的特殊需要。电子媒介较印刷媒介具有跨时空性的特点。电子媒介能突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把信息即时传送到四面八方,速度之快,覆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