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设计相关理论著作简介_第1页
中国古代设计相关理论著作简介_第2页
中国古代设计相关理论著作简介_第3页
中国古代设计相关理论著作简介_第4页
中国古代设计相关理论著作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工记(战国时期各工种规范与工艺文献)考工记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这部著作记述了齐国关于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考工记中合金成分配比, 考工记中记载了六种器物的不同含锡量,称之为“六齐” 。考工记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全书共 7100余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 30 个工种的内容,反映出当时中国所达到的科技及工艺水平。此外考工记还有数学、地理学、力学、声学、建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关于考工记的作者和成书年代,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数学者认为,考工记是齐国官书(齐国政府制定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官府手工业、工匠劳动制度的书) ,作者为齐稷下学宫的学者;该书主体内容编纂于春秋末至战国初,部分内容补于战国中晚期。今天所见考工记 ,是作为周礼的一部分。 周礼原名周官 ,由“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组成。西汉时,“冬官“篇佚缺,河间献王刘德便取考工记补入。刘歆校书编排时改周官为周礼 ,故考工记又称周礼考工记 (或周礼冬官考工记 ) 。考工记篇幅并不长,但科技信息含量却相当大,内容涉及先秦时代的制车、兵器、礼器、钟磬、练染、建筑、水利等手工业技术,还涉及天文、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正因为此,历代有关考工记的注释和研究层出不穷,其中成绩卓著的学者,早期有汉代的郑玄,中期有唐代的贾公彦,晚期有清代的戴震、程瑶田、孙诒让等。重视发展社会生产力考工记十分重视生产工具的制造和改进,体现了它重视发展生产力的思想。馎是锄田器,是春秋时期一种重要的农具。斧、斤、凿、曲刀、量器等则是手工业生产不可少的工具。 考工记从青铜手工业的冶铸技术角度对这类器具的制作工艺进行了总结, “攻金之工,筑氏执下齐,冶氏执上齐,凫氏为声,栗氏为量,段氏为馎器,桃氏为刃” 。 “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 ,指出“斧斤之齐”和包括2馎器在内的生产工具所需铜和锡的比例是五比一。车辆在春秋时期不仅是重要的战争工具,也是常见的交通运输工具。考工记对车的制作甚为重视,它提出只有把车轮制成正圆,才能使轮与地面的接触面“微至” ,从而减小阻力以保证车辆行驶“戚速” 。它还规定制造行平地的“大车”和行山地的“柏车”的毂长(两轮间横木长度)和辐长(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长度) ,各有一定尺寸,说“行泽者欲短毂,行山者欲长毂。短毂则利,长毂则安” 。这种工艺也是按照不同地势条件以求达到较大的行驶效率。考工记还十分重视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和兴修,它记述了包括“浍” (大沟) 、“洫” (中沟) 、 “遂” (小沟)和“畎” (田间小沟)在内的当时的沟渠系统,并指出要因地势水势修筑沟渠堤防,或使水畅流,或使水蓄积以便利用。对于堤防的工程要求和建筑堤防的施工经验,它也作了详细的记述。重视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考工记将制作精工产品规定为手工业生产的目标,而将天时、地气、材美和工巧以及四者的结合,看作必备的条件和重要的生产方法。它认为天时节令的变化会影响原材料的质量,进而影响制成品的质量,所以强调“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它重视地气,是由于某些地方生产的某种原材料质量较优,或者有制造某种工艺的优良传统。它说, “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越)之剑,迁乎其地而不能为良,地气然也” 。至于工巧,它认为是与分工有关。考工记所记述的手工业,分工细密,攻木之工有七种,攻金之工有六种,攻皮之工有五种,设色之工有五种,刮摩之工(玉石之工)有五种,搏埴之工(陶工)有二种。分工细密,人尽其能,则有助于工匠技艺专精。它对“工”的见解非常卓越。它说,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这是对不断创新,提高工效,保持优良传统工艺的歌颂。在生产经营上,为了使制成品合乎规格,保证良好的效益,需设工师专管。 考工记对此也作了记述, “凡试梓饮器,乡衡而实不尽,梓师罪之” ,这是说工师检验梓人所制的饮器,如平爵向口,爵中还留有余沥,便不合标准,梓人就要受到处罚。考工记还指出在市场上用于交换的手工业制品,必须符合规格,为买者乐于接受,残次品不能上市。为了提高效益,必须精于算计。 考工记以修筑沟防为例,提出“凡沟防,必一日先深之以为式,里为式,然后可以傅众力” 。就是说,在沟防修筑中,应以劳工3一天完成的进度作标准,以完成一里地的劳力和日数来计算整个工程所需的人力。言官府工业而不非议民间工业考工记开宗明义就说, “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 。这一方面是说“百工”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百工”是属于官府手工业。郑玄注说, “百工司空事官之属” , “监百工者,唐虞已上曰共工” 。虽然考工记所记都是官工,但它说有些诸侯国对于有些产品,并没有设官工制造。它指出其原因是:“粤(越)之无馎也,非无馎也,夫人而能为馎也。燕之无函也,非无函也,夫人而能为函也。秦之无庐也,非无庐也,夫人而能为庐也。胡之无弓车也,非无弓车也,夫人而能为弓车也” 。这是说,这些诸侯国和有的地区,或由于山出铜锡,或由于地处边区,所以民间都能制造这些产品,而不必专门设官制造。 考工记对于民间手工业的肯定态度是与春秋时期的社会改革相一致的,也与它认为“工”是“知者创物”等的见解相符合。梓人传梓人传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唐代河东解(xie)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本文选自柳河东集 。梓人指木工,建筑工匠。本文讲述了有木匠来敲翡封叔家宅的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的故事。本文作者通过一个梓人“善度材” , “善用众工”的故事,生动形象而又合理自然地阐明了当宰相治理国家的道理。 “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 ;梓人的“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 。与宰相的“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 。异曲同工!文中引用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来说明人们的社会分工不同,各司其职;有现实积极意念。文章主要思想好的管理者应该使用他的思想智慧,细致掌握全局要领、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信任下属,且不干涉下属人员的工作。谨小慎微,忙忙碌碌,以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为要,干涉下属的工作,侵夺下属应做的事拿来自己做,并夸耀自己,没有全局观,丢掉了那些重大的,长远的事情。4梦溪笔谈梦溪笔谈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作者沈括(10311095 年) ,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佑进士。熙宁中参与王安石变法。1072 年(熙宁五年)提举司天监,上浑仪、浮漏、景表三议,并推荐卫朴修奉元历 。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1075 年(熙宁八年)使辽,斥其争地要求。又图其山川形势、人情风俗,为使契丹图抄奏上。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主张减少下户役钱。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 ,加强对西夏的防御。1082 年(元丰五年) ,以徐禧失陷永乐城(今陕西米脂) ,连累坐贬。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在今江苏镇江东) ,举平生所见,撰梦溪笔谈 。他博闻多学,于天文、地理、律历、音乐、医药等都有研究。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水工高超、木工喻皓、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炼钢炼铜的方法等,凡有所及,无不详为记载。又精研药用植物与医学著良方十卷(传本附入苏轼所作医药杂说,改称苏沈良方 ) 。著述传世的尚有长兴集 。使辽所撰乙卯入国奏请 、 入国别录 ,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还保存一部分。据现可见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 梦溪笔谈一共分 30 卷,其中笔谈26 卷,补笔谈3 卷, 续笔谈1 卷。全书有十七目,凡 609 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详实的记载。梦溪笔谈成书于 11 世纪末,一般认为是 1086 年至 1093 年间。作者自言其创作是“不系人之利害者” ,出发点则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 。书名梦溪笔谈 ,则是沈括晚年归退后,在润州(今镇江)卜居处“梦溪园”的园名。该书包括祖本在内的宋刻本早已散佚。现所能见到的最古版本是 1305 年(元大德九年)东山书院刻本,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元大德刻本是为善本,其流传清晰,版本有序,历经各朝代,数易藏主,至 1965 年,在周恩来主持下,于香港购回。梦溪笔谈具有世界性影响。日本早在 19 世纪中期排印这部名著,20 世纪,法、德、英、美、意等国家都有学者、汉学家对梦溪笔谈进行系统而又深入的研5究,而在这之前,早有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等各种语言的翻译本。梦溪笔谈包括笔谈 、 补笔谈 、 续笔谈三部分,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 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各卷依次为“故事(一、二) 、辩证(一、二) 、乐律(一、二) 、象数(一、二) 、人事(一、二) 、官政(一、二) 、机智、艺文(一、二、三) 、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一、二、三) 、药议” 。 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 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 ,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 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 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 46%。从内容上说, 梦溪笔谈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如技艺正确而详细记载了“布衣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深受国际文化史界重视。 “辩证”门谈韩愈画像条,使后人了解从北宋就产生并沿袭下来的一个错误:把五代韩熙载的写真当成韩愈的画像。此外,北宋其他一些重大科技发明和科技人物,也赖本书之记载而得以传世。如记载喻皓木经及其建筑成就、水工高超的三节合龙巧封龙门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卫朴的精通历法、登州人孙思恭解释虹吸龙卷风、河北“团钢” “灌钢”技术,羌人冷作冶炼中对“瘊子”的应用、 “浸铜”的生产等,均属科技史上珍贵史料。因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该书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 宋史沈括传作者称沈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梦溪笔谈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被世人称为“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 。 然而, 梦溪笔谈也存在着一些局限与瑕疵,被研究者普遍认定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一是由于所处时代的局限,该书的部分条目充斥着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的意识与观点;二是由于人类当时认知水平的局限,该书部分条目的论述已经显得不够科学;6三是主要由于作者自身的原因,该书的部分条目特别是“神奇” 、 “异事”类条目中,充斥着浓重的怪诞、宿命唯心色彩,成为该书受批评最多的方面;四是由于种种复杂原因,该书中的部分条目特别是据二手资料写就的条目存有讹误,胡道静梦溪笔谈校证 、吴以宁梦溪笔谈辨疑等多有校订。但是瑕不掩瑜,些许缺憾并不影响笔谈的总体价值,这也是众多研究者的共识。天工开物天工开物初刊于 1637 年(明崇祯十年) ,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作者宋应星(公元 1587约 1666 年) ,中国明末科学家,字长庚,汉族江右民系,奉新(今属江西)人。 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于乡;崇祯七年(1634)任江西分宜教谕,十一年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1641)为安徽亳州知州;明亡后弃官归里,终老于乡。 在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达到新水平的条件下,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内著成天工开物一书。宋应星的著作还有野议 、 论气 、 谈天 、 思怜诗 、画音归正 、 卮言十种等。 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 18 卷。并附有 123 幅插图,描绘了 130 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书名取自尚书皋陶谟 “天工人其代之”及易系辞“开物成务” ,作者说是“盖人巧造成异物也” (五金 ) 。全书按“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序 )分为乃粒 (谷物) 、 乃服 (纺织) 、 彰施 (染色) 、 粹精 (谷物加工) 、 作咸 (制盐) 、 甘嗜 (食糖) 、 膏液 (食油) 、 陶埏 (陶瓷) 、 冶铸7、 舟车 、 锤煅 、 燔石 (煤石烧制) 、 杀青 (造纸) 、 五金 、 佳兵 (兵器) 、丹青 (矿物颜料) 、 曲蘖 (酒曲)和珠玉 。 天工开物全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天工开物中分散体现了中国古代物理知识,如在提水工具(筒车、水滩、风车) 、船舵、灌钢、泥型铸釜、失蜡铸造、排除煤矿瓦斯方法、盐井中的吸卤器(唧筒) 、熔融、提取法等中都有许多力学、热学等物理知识。在五金篇中,明确指出,锌是一种新金属,并且首次记载了它的冶炼方法。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农民培育水稻、大麦新品种的事例,研究了土壤、气候、栽培方法对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又注意到不同品种蚕蛾杂交引起变异的情况,说明通过人为的努力,可以改变动植物的品种特性,得出了“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的科学见解。创作背景主观因素宋应星出生于士大夫家族,有较好的学习氛围。加上自身的勤奋好学,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激烈的科场竞争,曾留给他屡次不中的阴影。往后的仕途生涯也未达到决策圈的显赫地位,但其对于学问的追求却从未松懈。宋应星治学旨趣最大的特色在于“新”和“异” ,其最主要的治学途径就是走出书斋,接触社会。其游历考察和底层官员的仕途经历,使之有更多的机会来了解基层群众生产领域的工艺流程。 学术背景八股取士的确定,理学逐渐变为僵化的科举教条,严重阻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明嘉靖以后,王阳明的心学风行大江南北,江西成为王学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阵地。有别于以性理道学为上的主流思潮,远承阳明之学的泰州学派等有为于世、反虚务实的小众思想在这一时期也有所发展。泰州学派在长江中下游,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和赣江流域等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影响较大,其创始于王艮,影响最大的是李贽,他们提出8“百姓日用是道”的命题,体现了崇尚经世致用的进步思想,反映了平民、布衣等阶层的要求和愿望,具有反封建统治的进步意义,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之风的兴盛对中国传统文化也产生了巨大反响。时代背景明代是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比较发达的阶段,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中期后,部分地区,不少行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农业中,耕地面积扩大,作物品种得到改良和增加,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都有了明显提高。一些地区出现了专业化经营。明代手工业种类较多,且已具备了一定规模,尤其是与国计民生关系较为密切的冶金、陶瓷、纺织等行业最为发达。棉纺织业成为主要的家庭副业,制瓷业驰名中外,冶矿业由官营向民营发展,造船业发达等。明代商业和交通亦较发达,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一些巨商往往致富于数千里之外,涌现了一些有名的商帮;沿海地区商贸中心和新兴市镇进一步发展。作品鉴赏学术水平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其特点是图文并茂,注重实际,重视实践。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天工开物的可贵之处,在于记述了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先进的科技成果。书中用技术数据给以定量的描述,显露出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理论阐述,注重引入理论概念,而非单纯技术描述。在农业方面, 乃粒指出水稻育秧后三十天即拔起分栽,一亩秧田可移栽二十五亩,即秧田与本田之比为 125。又说旱稻食水三斗,晚稻食水五斗,失水即枯。这些技术数据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是育秧、插秧和灌溉的理论基础,在以前的农书中未曾提到过。天工开物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反映西学,如“凡焊铁之法,西洋诸国别有奇药。中华小焊用白铜末,大焊则竭力挥锤而强合之,历岁之久终不可坚。故大炮西番有锻成者,中国惟恃冶铸也。 ”天工开物中的“物种发展变异理论”比德国卡弗沃尔弗的“种源说”早一百多年;“动物杂交培育良种”比法国比尔慈比斯雅的理论早两百多年;挖煤中的瓦9斯排空、巷道支扶及化学变化等,也都比当时国外的科学先进许多。尤其“骨灰蘸秧根” 、 “种性随水土而分”等研究成果,更是农业史上的重大突破。天工开物详细记述了家蚕新品种的培育:将黄茧蚕同白茧蚕杂交,培育出褐茧蚕,将“早雄”和“晚雌”杂交,培育出“嘉种” ,比法国的同类记录早 200 多年。在五金篇中,宋应星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地论述锌和铜锌合金(黄铜)的科学家。他明确指出,锌是一种新金属,并且首次记载了它的冶炼方法。这是中国古代金属冶炼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使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大规模炼锌的国家。宋应星记载的用金属锌代替锌化合物(炉甘石)炼制黄铜的方法,是人类历史上用铜和锌两种金属直接熔融而得黄铜的最早记录。1 总结提出的炼铁与炒铁炉的串连使用,直接把生铁炒成熟铁,具有现代冶金技术的重要特色。这种方式在17 世纪的欧洲还没有。 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农民培育水稻、大麦新品种的事例,研究了土壤、气候、栽培方法对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又注意到不同品种蚕蛾杂交引起变异的情况,说明通过人为的努力,可以改变动植物的品种特性,得出了“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的科学见解,把中国古代科学家关于生态变异的认识推进了一步,为人工培育新品种提出了理论根据。天工开物所述活塞式鼓风技术,较欧洲皮囊式鼓风设备更为先进。响铜合金、响器成型、铁锚锻造、钢针拉制以及“生铁淋口”等特殊化学热处理工艺和金属复合材料技术,亦为最早期的明确记载。在现代,其基本原理仍然适用。在机械动力学方面, 天工开物记载了中国在机械动力方面的许多发明创造,如纺织花布用的花机,是当时外国所没有的。 “粹精”中介绍中国汉代发明的水碓装置,把动力机、传动机和工作机三部分连在一起,比英国试用一个水轮带动两盘磨要早 1000 多年。 “作咸”中的顿钻打井技术,比俄罗斯钻井技术早 300 多年。哲学观点天工开物主要根植于中国的固有文化传统。天工开物取自“天工人其代之”及“开物成务” ,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当时占正统地位的理学相异。这种异端化的思想趋势,反映着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和时代取向。但是,个人的思想可以有异于主流,却不能超脱于时代。古代素以农业作为重中之重,所以宋应星的文章中也处处体现出贵五谷轻金玉的思想。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潘吉星在宋应星评传中提到天工开物作咸及论10气气声五都说“天有五气,以有五行” ,认为水火土金木五行由相应的气而生,不是万物的最原始本原,又对五行或五气逐个分析,认为水火二气是较基本的。宋应星在剖析水火土金木相互关系及过渡层次,即解决了“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