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感觉器官_第1页
第九章 感觉器官_第2页
第九章 感觉器官_第3页
第九章 感觉器官_第4页
第九章 感觉器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1 第九章 感觉器官授课内容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视觉器官 第三节 听觉器官 第四节 前庭器官 第五节 其他感受器的功能P2 教学要求1、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2、掌握眼折光系统的功能。3、熟悉眼的折光异常及其矫正,视觉功能的检测。4、掌握眼感光系统的功能与信息传递。5、掌握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及内耳(耳蜗)的感音功能。6、熟悉前庭器官的功能。7、了解味觉、嗅觉。P3 感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感觉是认知过程的开始,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它可为思维活动提供素材。感觉的产生过程,首先是感受器或感觉器接受环境的刺激,并将其转变为生物电信号,然后通过一定途径传入中枢的相应部位,再经过脑的分析处理而产生主观意识上的感觉。所以感觉是由感受器或感觉器官、传入通路和感觉中枢三个部分共同完成。P4 第一节 概 述一、感觉器与感觉器官的概念和分类(一)概念1、感受器:指专门感受刺激并将刺激的能量转变为电信号的特殊结构。2、感觉器官:感受器加附属结构。例:眼、耳(二)分类1、根据感受器所在部位分类:(1)外感受器:分布在皮肤,感受痛、温、触、压等。可引起清晰的主观感觉。(2)内感受器:分布在心脏、血管、内脏、肌肉、关节和脑等处。接受体内变化的信息。往往不引起主观意识上的感觉,或只是产生模糊的感觉,它们对维持机体功能的协调统一和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 2、根据感受器所接受剌激的性质分类:机械感受器(牵张感受器) ;化学感器、光感器、温度感器等。3、根据剌激物所引起的感觉或效应的性质:听觉感受器、视觉感受器、味觉感受器、嗅觉感受器等。P5 二、感受器的生理特性(一)适宜剌激概念:不同感受器对不同的特定形式的刺激最为敏感,感受阈值最低,将这种特定形式的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如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 370-740nm 的电磁波,耳的适宜刺激是 16-20000Hz 的疏密波。意义:使机体能够准确地对内外环境中那些有意义的变化进行灵敏的感受和精确的分析。举例:光 眼;声 耳P6(二)换能作用概念: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是指它具有转换能量形式的作用。能把剌激能量转变为感受器电位,最终触发神经冲动(AP)感受器电位:感受器在换能过程中,先在感受器细胞内引起过渡性电位变化称感受器电位。感受器电位特点:1、局部电位:阀下去极化,随刺激强度加大而加大。2、电紧张扩布3、可以总和P7(三)编码作用概念:感受器能将剌激所包含的信息编排成神经冲动的不同序列(电信号) 。1、不同种类感觉的产生事实表明:不同种类感觉的引起,既取决于剌激的种类和被剌激的感受器,也取决于被兴奋的感觉纤维及其传入所达到的大脑皮层的终端部位。例:声音剌激和大脑皮层听觉区电剌激产生的 AP 波形相同,感觉也相同。2、不同程度感觉的产生事实表明:不同强度的剌激是通过每个传入纤维上冲动的频率和参与这一信息传递的数量来编码的。例:小声音剌激,听觉冲动频率低,被兴奋的神经纤维数量少,固产生小声的感觉。P8(四)适应现象概念:指当一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其感觉神经产生的动作电位频率,将随刺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的现象。适应现象不是疲劳。适应是所有感受器的一个功能特点。分类:1、快适应感受器:有利于机体再接受其他新的刺激。2、慢适应感受器:使感受器能不断地向中枢传递信息,有利于机体对某些生理功能进行经常性的调节。P9 第二节 视觉器官视觉:是由视觉器官(眼) 、视神经、视觉中枢共同完成的。眼的结构很复杂,主要是折光系统和感光系统(图 9-1) 。P10 一、眼的折光功能(一)眼的折光与成像眼折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光通过这 4 种界面和 4 种不同的介质,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基本原理同照相机,用简化眼来说明。简化眼是一个人工假象的模型,其光学参数和其它特征与正常眼等值。利用简化眼可方便地计算出不同远近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据此可检测眼对像的分辨能力,建立视敏度的检查方法。正常人眼辨别视网膜上像的大小的能力即视力或视敏度:5m,约相当于视网膜中央凹处视锥细胞的平均直径。P111、简化眼的条件:眼内容物是均匀的,具有水一样的折光指数;节点到角膜前表面是 5mm,到视网膜 15mm;前主焦点在角膜前表面的前方 15mm,后主焦点在节点后方15mm。2、折射特点:X= = = 0.45mm通过节点的光线不发生折射;通过前主焦点的光线通过眼的折光系统成为平行光线;平行光线通过眼的折光系统则被聚焦在视网膜上(图 9-2) 。P123、物像的形成:AnB 和 anb 是一个相似三角形,可用下式算出视网膜上物像的大小。物象大小(ab) 物象到节点的距离 bn实物大小(AB) 实像到节点的距离 Bn例:眼前 10m 处有一个 30cm 的物体,求物象:X 15mm=30cm 10m30015 450010000 10000P13(二)眼的调节:含义:眼折光系统能随物体的距离而变化称调节。1、晶状体调节晶状体是一种富有弹性的折光体,呈双凸透镜形,周边借悬韧带附着在睫状小体上,睫状体内有平滑肌,称睫状肌,受动眼 N 中的副交感纤维支配。人眼在安静时,晶状体处于扁平状态,6 米以外光线正好在视网膜上成像,6 米以内需调节才能使物体成像于视网膜上。=环状肌 sm悬韧带松晶状体前凸曲率折光力;辐射状肌 sm悬韧带紧晶状体变平由率折光力(1)反射过程:近物感光 C视 N外侧膝状体枕叶皮质额叶皮质 模糊物像皮质正中核(皮质中脑束)动眼 N 缩瞳核 副交感 N睫状 N 节睫状短 N睫状肌 环形肌 sm晶状体度凸。P14(2)影响因素:晶状体的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主要取决于晶状体的弹性,弹性好,凸起能力强,调节能力就强(图 9-3) 。用近点来表示:近点:通过眼最大调节后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10 岁:8.8 20 岁:10.4 40 岁:52.6 60 岁以上 83.3远点:不需调节,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远距离,从理论上讲远点是无限的,但实际是有限的。P152、瞳孔的调节:瞳孔直径在 1.5-8.0mm 之间瞳孔近反射:看近物时瞳孔缩小的反射,反射弧同晶状体的调节。即动眼 N 副交感支在使睫状环形肌 sm 的同时,也使虹膜环形肌 sm,使瞳孔缩小,入眼光线集中。瞳孔对光反射:瞳孔的大小能随视网膜上光照强度而变化的反射。互感光反射:一侧眼被照射时,除被照射眼瞳孔缩小外,另一侧瞳孔也缩小。意义:a.调节入眼光量,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 st。b.减少折光的球面差和色像差,使视觉清晰。c.临床用来了解麻醉深线度与中脑功能、两眼会聚含义:当双眼凝视一个向前移动的近物时,两眼向鼻侧靠拢。意义:使双眼视网膜成像相称,形成清晰的单一视觉。P16(三)眼折光异常:正视眼:看物体时,通过眼调节能看清物体,平行光线能聚焦在视网膜上成像。非正视眼:由于眼球形态异常或折光系统异常,平行光线不能在静息眼的视网膜上成像(图 9-4) 。P171、近视:(1)概念:轴性近视:眼球前后经过长,物像聚焦在视网膜前(与遗传有关) 。折光性近视:睫状肌长期过度紧张,导致调节能力降低,导致物像聚焦在视网膜前。(2)特点:远点近移,近点更近(3)矫正:配戴凹透镜。2、远视眼与老花眼(1)含义:远视:眼球前后径缩短,聚焦在视网膜网后(遗传) 。老视:球壁弹性减退(2)特点:远视:看近物,看远物都需调节老视:远点不变,近点远移。(3)矫正:配戴凸透镜。3、散光眼(1)含义:角膜不是正图形,经纬线曲率不一,光线不能聚焦在同一点。(2)矫正:配戴圆柱镜。P18 二、眼的感光功能(一)视网膜的结构和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1、结构特点: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神经组织膜(厚 0.1-0.5mm), 但结构非常复杂,可分为为 4 层(图 9-5):P19(1)色素细胞层:含色素颗粒 V2tA,对感光细胞有营养保护作用(2)感光细胞层:视杆细胞:感受弱光视锥细胞:感受强光(3)双级细胞层:上接感光细胞终足的信息并下传给神经节细胞层(4)神经节细胞层盲点:视神经穿出的部位,即视神经乳头。P202、两类感光细胞的异同: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分 布 视网膜周边多,中央凹处无 视网膜中心部多 外段形状 杆状 锥状视 觉 夜光觉(对光敏感度高) 昼光觉色 觉 无 有空间分辨能力 弱 强视 色 素 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