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ppt课件_第1页
学校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ppt课件_第2页
学校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ppt课件_第3页
学校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ppt课件_第4页
学校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什么是肺结核? 2.肺结核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传播的? 3.得了肺结核,我们应该怎么做? 4.如何预防肺结核?,一、结核病流行概况,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可以说有人类就有可能有结核病的存在。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2100年前的尸体上发现左上肺门上有结核病灶。 在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居住密集,食品匮乏和贫困,造成结核病的广泛流行。据记载,1799年,英国每3.8个死亡者中就有1人死于结核病。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自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发明了链霉素、异烟肼等特效抗结核药物,结核病不再是不治之症,全球结核病流行得到遏制,疫情明显下降。,我国结核病状况,解放前,外国人讥笑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也主要是因为结核病,还有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描写结核病的情节,如红楼梦人物中就可以发现有17人有肺结核病症状,最典型的是林黛玉死于肺结核的咳血。,在我国古代将结核病称为痨病,并流传着“十痨九死”的说法,这说明无数的生命因结核病而死亡。,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2014年新发生960万肺结核患者,151万人因结核病死亡。我国是全球第三大结核病高负担国家,2014年新发生结核病患者数估计为93万,而且我国结核病发病人数仍在持续上升。北京市属于全国结核病疫情最低的地区之一,每年新发生肺结核患者数逐年缓慢减少。2015年在北京市医疗机构报告肺结核患者约为7000例,仅次于细菌痢疾,位居第二位。近几年,我国各地在校学生结核病的疫情有明显的回升,在2006年某市中学同时发生结核病64例;同年,有30名学生因患结核病而失去了被录取的机会。,二、什么是结核病,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慢性传染病。 结核病可以发生于全身各处,但最常见的为肺结核(即“痨病”) 发生在肺部以外各组织器官的结核病统称为肺外结核,1882年3月24日德国科学家科赫氏(KOCH)发现结核杆菌,而得名。,肺结核的主要症状: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胸痛、痰血或咳血。全身症状:低热、盗汗、消瘦、疲乏,女性月经不调等。可疑肺结核症状者: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则应怀疑得了肺结核, 特别是经过一般的临床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更要高度怀疑。,三、肺结核的传染性,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痰中带有结核菌的肺结核患者 传播方式:主要通过呼吸道空气飞沫传播 传播感染发病发病机制:直接发病和内源性复发 发病条件:与细菌的数量、毒力有关;与人群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 力有关。 * 菌量越多/毒理越强/自身抵抗力越弱/免疫力低下 发病,三、肺结核的传染性,感染后是否一定发病? 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仅少部分人会发展为肺结核患者,是否发病除与感染结核菌的数量、毒性、频度等因素有关外,主要与机体对结核菌的抵抗力有关。 结核菌感染者一生中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的概率为5%-10%,大部分发生在初次感染后的5年内。对一些特定的感染者来说,发展为结核病的风险相对更高,如老年人、营养不良、尘肺、糖尿病患者、HIV感染者等各种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是否感染与接触时间长短和暴露程度有关。免疫功能紊乱或缺陷(如HIV感染)、营养不良、接触矽尘、糖尿病、重度吸烟和过度劳累等等,均能增加对结核菌的易感性。,四、肺结核有哪些危害,首先,肺结核对个体健康危害严重,患者如果发现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肺部的肺结核病变不会自愈,而且会反复恶化和播散,病程迁延,形成空洞及纤维化,对肺组织和肺功能造成严重的损害。 其次,呼吸道传播方式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传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在打喷嚏、咳嗽、大声说话时,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周围人群吸入带菌飞沫即可能收到传染。呼吸道传播方式大大增加了结核病的传染风险。不治疗的传染性肺结核患者,1年大约可以感染10-15人。,人体感染结核菌后是否一定会发生结核病 当结核菌首次侵入人体在肺泡种植并开始繁殖时,人体会针对结核菌产生抗体,使结核菌停止在体内的繁殖。并修复结核菌对人体器官产生的病灶,这一过程至良性过程。但仍会有少量结核菌没有被消灭,在人体中处于长期休眠状态,成为潜在病灶。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以重新活跃起来导致人体继发性肺结核病。有资料显示,受到结核菌感染的个体在一生中约有10%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 有些肺结核患者没有症状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病,症状大多由轻渐重,有不明显到明显,逐步发展。有进一半的患者早期症状轻微,常不引起注意,有的被误认为是“感冒”或是“气管炎”。因此保持对肺结核的警惕性,定期体检对于发现肺结核患者有重要意义。,诊断肺结核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1.有肺结核可疑症状的患者到医院一般要做如下检查:(1)X线胸片检查,明确是否有胸膜炎、肺结核、纵膈淋巴结核等。如需进行鉴别诊断可以进行胸部CT检查。(2)查痰:包括痰涂片、痰结核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目的是查找病原体(结核分支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能提示是否为耐药结核菌,即哪种药物治疗可能有效。哪种药物可能是无效的。,五、肺结核的诊断与治疗,2.对于使用X线检查及痰检无法确诊的患者,可以进行如下检查: (1)PPD皮试或血抗结核抗体检测。(2)纤维支气管镜。(3)痰结核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如PCR、GeneXpert等。(4)当需要于肺炎做鉴别时,需抗炎治疗两周后再次复查胸部CT。(5)肺内病变经上述检查仍不能明确时,还需要做肺穿刺活检。,得了肺结核如何治疗 1.专业医疗机构: 当发现自己可能得了肺结核时,一定要去肺结核专业医疗结构,因为在专业机构中,诊疗方法及医务人员都是经过专业系统规范过的。可以使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好的、最准确的治疗。 2.药物:目前治疗肺结核的药物分为一线药物和二线药物。(1)一线药物:一般指利福平、异烟肼等,疗效好并且对人体副作用小,是初治肺结核的首选药物。(2)二线药物:主要为抑菌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较大,目前主要用于肺结核复发的治疗;常用药有左氧氟沙星、卡那霉素等。,3.治疗时间: 目前治疗肺结核的疗程一般为6-8个月,也有9个月、12个月。 4.注意事项:(1)抗结核要遵循“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的原则。(2)到结核病防治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治疗,以获得正规有效的结核病治疗。(3)服药前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每种药物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4)服药过程中,按要求定期做好肝功功能及血常规的检查,一旦出现不舒服,尽快就医,(5)按医嘱决定是否停止抗结核治疗,不要擅自停药。,5.相关政策: 国家针对肺结核有相关的免费治疗的政策,在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可享受该政策。 某市的相关免减政策包括免费提供1次痰检、1次X线胸片检查,对于确诊患者免费提供结核药品,6次肝功检测、3次痰检、2次X线胸片检查,以及提供药敏试验和定期随访。,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增强自身免疫力、降低易感性等,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基本原则。 减少结核病感染和发病机会的措施有:1.早发现、早治疗,治愈传染源,减少结核杆菌传播的机会。这是结核病的预防控制的主要措施。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对人打喷嚏或大声说话。,四、结核病的预防控制措施,3.经常保持室内通风换气,经常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4.新生儿接种卡介苗。5.对已感染结核杆菌并有较高发病可能的人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预防。,* 自己或周围人有“肺结核可疑症状”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1.发现自己或身边有“肺结核可疑症状”的人时,应立即到专业医院检查,及早确定或排除肺结核诊断。如果是肺结核患者,及时就医有助于及早规范治疗,避免传染他人。,2.不应歧视患者,要积极主动协助患者规律全程治疗,让患者早日康复,也保护自己避免肺结核的感染。,3.作为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应及时、定期到医疗机构进行结核病筛查。 4.针对肺结核患者所居住环境,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结核病传播风险。 5.规律生活、平衡心理、合理膳食,提高机体免疫力。,实践证明,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是结核病的高发人群,对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病筛查十分必要。 1.对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可以了解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对密切接触者的传染情况,及早检出新患者和感染者,及早处置,防止传染持续。 2.密接筛查也可以检测出潜在的肺结核患者,从而阻断结核菌的继续传播,保护健康人群。,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筛查的原因,* PPD试验,1.PPD是结核菌素的纯蛋白衍生物,不同于卡介苗;2.PPD试验主要是用来判断是否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方法;3.对于出生时未接种卡介苗的新生儿,3月龄后在接种时均需进行PPD试验,该方法运用很普遍,且筛查所用PPD均由北京市结核病控制研究所经正规途径统一采购,所以PPD试验是安全的,请为了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及时筛查。,学生患者治疗管理,1.至辖区结防机构规律服药治疗2.根据规范要求,进行休学和复学 注意及时至辖区结防机构检查,开具病情诊断证明;,防控相关措施 1、校方(园方)将加强缺勤追访工作,做好相关记录;及时完成场所消毒工作。2、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