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课件_第1页
循环系统课件_第2页
循环系统课件_第3页
循环系统课件_第4页
循环系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 血管,血管遍及全身(除角膜、毛发、指甲、牙质及上皮等外)。血管分布的规律:1)身体对称部位血管具有对称性 2)血管常有神经伴行,构成血管神经束 3)血管分布的形式与器官的形态有关 4)血管的分布于机能相关。根据血管的机构及功能特点,可分为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一 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毛细血管,特点:毛细血管是体内分布最广、最长、数量最多。管径最细、管壁最薄的血管。它在组织内可分支,吻合形成毛细管网。管壁由一层内皮细胞组成,管壁外侧有一薄层基膜,具有极大的通透性,是血液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光镜HE 扫描电镜,动脉,动脉(artery)是运送血液远离心脏到全身各处的管道。 根据管径的大小:大、中、小、微四级。它们无明显界限,而是逐渐移行的。动脉在行程中不断分支,愈分愈细,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 动脉管壁结构相似:内膜、中膜、外膜。 1.内膜:内膜位于腔面,是三层膜的最薄的一层。其内表面光滑,能减少血流阻力,称内皮。 2.中膜:中膜甚厚,主要由10-40层环形分布的平滑肌、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组成。 3.外膜:外膜成疏松的结缔组织,其中含螺旋状或纵行分布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可防止血管过度扩张。,静 脉,静脉(vein)是将血液运回心脏的管道。 根据管径大小,也分大、中、小、微四级。微小静脉由毛细血管汇合而成,在向心回流过程中不断接受属支,逐渐汇合成中静脉、大静脉,最后注入新房。 其结构也大致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1由小支汇合成大支,口径逐渐变粗。2. 壁薄、腔大、血流速度慢,属支多。3腔内多有静脉瓣。4体循环静脉分深、浅两类,深静脉, 常与动脉伴行;浅静脉位于浅筋膜内,最终注入深静脉。,静脉结构和配布特点,静脉 动脉 分层 不明显 较明显 数量 多 少 管径 较粗 较细 管腔 较大(不规则) 较小(较规则) 管壁 薄而软、弹性小 厚、弹性好,与同级的动脉相比,有如下特点:,(一) 动脉,肺循环的动脉,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胸主动脉腹主动脉,体循环的动脉,左右冠状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头臂干,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左右髂总动脉,主动脉,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左右冠状动脉,头臂干,胸主动脉(肋间动脉,食管动脉,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腹主动脉,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左右髂总动脉,供上肢血液,颈内动脉,颈外动脉,供头部血液,腰动脉,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左右肾动脉,供应胸腹腔器官血液,髂内动脉,髂外动脉,供盆腔器官血液,股动脉,供下肢血液,主动脉的行程和分支,(二)静脉,肺循环的静脉,左肺上下静脉右肺上下静脉,心静脉系:收集心脏的静脉血,经冠状窦注入右心房。上腔静脉系:收集膈以上除心以外的静脉血,经上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下腔静脉系:收集膈以下的静脉血,经下腔静脉注入右心房。 下腔静脉系中收集腹腔内不成对器官(肝除外)静脉血液的血管组成肝门静脉系。,体循环的静脉,上腔静脉系,上腔静脉,左头臂静脉,右头臂静脉,奇静脉,左颈内静脉,左锁骨下静脉,右颈内静脉,右锁骨下静脉,下腔静脉系,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内静脉,髂外静脉,腹部,下肢,盆部,药物注射臀部,如何到达右拇指?,注射臀部,进入毛细血管毛细血管静脉端臀上静脉髂内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体循环,肺循环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头臂干右锁骨下动脉右腋动脉右肱动脉右桡动脉右拇主要动脉右拇指,从右手背静脉输入药物,如何到达肾脏?,药物经右手背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腋静脉右锁骨下静脉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肾脏,二、动脉血压,血压(Blood pressure ,Bp)是血管内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一般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一般所说的动脉血压是指主动脉压。主动脉至中动脉血压降落很小,故通常将在上臂测得的肱动脉血压代表主动脉血压。,(一)动脉血压及正常值,动脉血压: 心室收缩期的中期,动脉血压上升到最高值, 称收缩压。 心室舒张的末期,动脉血压下降至最低值, 称舒张压。 收缩压舒张压(两者的压力差),称为脉差(脉压)。 我国正常青年人在安静状态下的血压为: 13.316/810.6 kPa(100120/6080 mmHg),动脉血压存在个体、年龄和性别差异。,(二)动脉血压的形成,足够的血液充盈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心室收缩射血为血压形成提供能量血管的外周阻力(血管口径的变化)是影响动脉血压的重要因素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形成,收缩压的形成: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主动脉,但在收缩期并没有相同量的血液离开动脉进入外周,通常只有搏出量1/3的血液在心室收缩期流到外周,其余的血液暂时储存在主动脉和大动脉中,因而使动脉血压升高,形成收缩压。舒张压的形成:心室收缩射血,动脉压力升高而弹性扩张,心舒张时,射血停止,扩张的动脉管壁弹性回缩,血流压力推动血液向前流动,并随血量逐渐减少而下降,到下次心缩以前达最低,这时血液对动脉管壁形成的侧压力即为舒张压。,(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心脏每博输出量的变化主要影响收缩压 心率的改变主要影响舒张压 外周阻力的改变以影响舒张压为主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可使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减小 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三、静脉血压与血流,体循环的血液由左心室射出,流经动脉、毛细血管,不断克服外周阻力消耗能量,到达微静脉时,血压降低至15-20mmHg,因而静脉压很低,血液流经下腔静脉时,静脉压只有4-4mmHg,进入右心房时,血压最低,接近0.静脉血压和右心房压之差是血液回流入心脏的驱动力。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将各器官静脉的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一)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心脏射血能力强,能及时将回流入心脏的血液射入动脉,中心静脉压则低。静脉回流速度加快,中心静脉压升高。在中心静脉压升高时,静脉回流减慢,较多的血液滞留在外周静脉内,外周静脉压升高。,(二)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是反应血管系统充盈程度的指标。血液充盈程度越高,静脉回心血量越多。2、心肌收缩力 心脏收缩为推动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提供动力。静脉回心血量与心肌收缩力呈正相关。心肌收缩力强,射血时心室排空比较完全,心室舒张期室内压就较低,对心房和静脉内血液的抽吸力就较大,回心血量较多。,3、重力与体位对静脉压有较大的影响平卧时,身体各部分处于和心脏相同的水平,对血流影响不大。直立时,由于血液重力的关系,大量血液滞留在身体心脏水平以下的静脉血管中,导致静脉血液回流减少。(高温环境中更明显),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直立时,如果下肢进行肌肉运动,肌肉收缩可对肌肉内和肌肉间的静脉产生挤压作用,静脉回流加快。骨骼肌(将静脉中血液挤向心脏)和静脉瓣膜(使血液流向心脏,不倒流)对静脉回流起着“泵”的作用,称为“静脉泵”(肌肉泵)。 肌肉泵的作用对于立位时降低下肢静脉压和减少血液在下肢静脉内的潴留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站立不动时,足部的静脉压为90mmHg,步行时可降低到25mmHg. 下肢肌肉泵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环,对心脏的泵血起辅助作用。,5、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能促进静脉回流,称为呼吸泵。 吸气时,胸腔扩大,胸内负压增加,使大静脉和右心房扩张,压力降低,有利于体循环静脉回流入心脏,故回心血量增加。 呼气时,胸内负压减小,由静脉回流入右心房的血量也相应减少。,四、微循环,(一)微循环的组成,概念:,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主要由毛细血管组成。是心血管系统与组织直接接触的部分,遍布于全身各脏器与组织。血液循环最基本的功能是在微循环部分实现的。,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控制进入真毛细血管血量,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支,微动脉,微静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后微动脉,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直捷通路),(二)微循环的血流通路,直捷通路:,微A,后微A,通血毛细血管,微V,经常开放,骨骼肌中较多,意义:使动脉血迅速回流至静脉之中,迂回通路:,微A,后微A,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V,意义:物质交换 又称营养通路,动-静脉短路:,微A,动静脉吻合支,微V,关闭,皮肤中较多,意义:调节体温,微循环组成模式图,血浆中的液体经毛细血管滤过至组织间隙而形成组织液,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组织液除蛋白质较少外,其他成分基本与血浆相似。绝大部分呈胶冻状,不能自由流动,因而不会因重力作用而流到身体的低垂部分。,五、组织液的生成及回流,体液分布示意图,(一)组织液的生成取决于毛细血管的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生成:,由毛细血管的动脉端管壁过滤产生,回流,经淋巴管回流入血液循环,过滤,重吸收,+,+,组织液生成压,组织液回流压,=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动脉端,静脉端,有效滤过压,4.0kPa,1.6kPa,1.33kPa,-1.07kPa,生成,回流(90),经静脉端返回毛细血管,组织液的生成,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1. 毛细血管压或通透性,生成,水肿,2. 淋巴回流,回流,水肿,3. 血浆胶体渗透压,受阻,生成,回流,水肿,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自主神经),通过心血管反射完成的。,1. 心脏的神经支配,(1)心交感神经,(2)心迷走神经,心脏的神经支配,T1-5灰质侧角,疑核和迷走神经背核,2. 血管的神经支配,血管运动神经(自主N),缩血管神经,舒血管神经,(1)交感缩血管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节后纤维末梢释放:NE,NE +,受体,受体,血管平滑肌,收缩,舒张,血管收缩,皮肤血管,骨骼肌和内脏血管,冠状血管和脑血管,几乎所有血管都受交感缩血管神经支配。,动脉(微动脉密度最高),静脉,许多血管仅受交感缩血管神经支配(单神经支配),副交感舒血管N纤维:,(2)舒血管神经纤维,交感舒血管N纤维:,节后纤维分布:骨骼肌血管,释放:Ach + M受体,血管舒张,节后纤维分布:,脑、唾液腺、胃肠道腺体、外生殖器等血管。,释放:Ach + M受体,血管舒张,(二)心血管中枢,中枢神经系统中与控制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称为心血管中枢。控制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元广泛分布于从脊髓到大脑皮层的多个水平,它们共同作用使控制心血管中枢的神经元处于一定程度的兴奋状态,维持心率、血压的正常。,脊髓存在支配心脏和血管的交感节前神经元,支配血管的副交感节前神经元。正常情况下这些神经元的活动完全受高位心血管中枢的控制,在各种心血管反射活动中,脊髓心血管神经元仅起最后传出通路的作用。,1.脊髓心血管神经元仅起最后传出通路的作用,2. 延髓是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按N元功能及存在部位,延髓头部腹外侧部的缩血管区,延髓尾部腹外侧部的舒血管区,传入神经接替核(孤束核),心迷走中枢(心抑制区),3. 延髓以上的结构对心血管中枢具有调整作用,下丘脑、边缘系统、小脑等,部位:,功能:,使心血管活动与机体各种行为的改变相协调。,(三)心血管反射,指体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变化被相应的感受器感受,将有关环境变化的信息传入心血管中枢后,经各级中枢分析和整合后,再发出传出信号,使心血管活动发生相应的变化。,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在血压的短期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当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可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结果使动脉血压降低;而当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则可引起相反的效应。这种因动脉血压改变而发生的使动脉血压恢复到原先水平的反射,称为压力感受性反射,或减压反射或降压反射。,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血压,血管壁扩张,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N冲动,传入N,窦N,舌咽N,迷走N,延髓,(反射中枢),缩血管区,心交感区,心抑制区,交感缩血管N,心交感N,心迷走N,血管舒张,心脏:,心率,收缩力,外周阻力,心输出量,血压,恢复正常,(-),(-),(+),传出N,颈动脉窦区与主动脉弓区的压力感受器与化学感受器,颈动脉窦反射,意义:,负反馈调节,对动脉血压进行快速调节,使动脉血压保持相对稳定。,但是,当血压在在正常动脉压附近波动时,压力感受器反射最敏感,纠正偏离正常水平的血压的能力最强;动脉压偏离正常值越远,压力感受性反射纠正异常血压的能力越低。,2.化学感受性反射在缺氧或缺血时能对心血管活动进行调节,PO2,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传入神经,窦神经,迷走神经,呼吸中枢,(孤束核),缩血管区,不在于调高血压水平,而是在缺氧、窒息或脑供血不足时发挥作用。,延髓,血压,血管收缩,PCO2,pH,呼吸加快加深,(+),(+),意义:,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3. 心肺感受器反射的生理作用主要在于调节循环血量和细胞外液量,在心脏和肺循环大血管壁内存在着的感受器,称为心肺感受器。 按感受适宜刺激的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感受压力和容量变化的容量感受器。另一类为感受某些化学物质(前列腺素、缓激肽等)刺激的化学感受器。,心房、心室、肺血管压力,血容量,心、肺血管壁牵拉,心肺感受器(+),传入神经迷走神经,交感N紧张下降,迷走N紧张升高,血压,心血管中枢(延髓),化学物质,如前列腺素、缓激肽等,心率减慢收缩力下降,心输出量减少,(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肾素(肾近球细胞分泌),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I,血管紧张素III,血管紧张素受体,升压效应,入血,肺,转化酶,酶A,(1)(2)(3)(4),(血浆中),二、体液调节,(1)使全身微A收缩,微V收缩(2)促进交感缩血管N末梢递质释放(3)促醛固酮合成释放,保Na+保水 血量(4)增强渴觉 饮水,Bp,使中枢交感缩血管紧张性加强,(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分泌,(Adr),(NA),作用:,Adr,1,2,血管,心脏,皮肤粘膜、肾、胃肠道, 受体为主,收缩,骨骼肌、肝,2受体为主,小剂量 舒张,大剂量 收缩,NA,1,2,收缩,血管,心脏,正性作用,血压,(三)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ADH),(四)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促进肾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血量,大剂量时收缩血管平滑肌,外周阻力,血压,血管内皮细胞舒张因子:前列环素PGI2,内皮舒张因子EDRF,血管内皮细胞收缩因子: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II,第五节 淋 巴 系 统,一、淋巴管道二、淋巴器官三、淋巴液的生成与淋巴循环四、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毛细淋巴管,淋巴干,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左支气管纵隔干左腰干肠干,淋巴导管,胸导管,右淋巴导管,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右支气管纵隔干,右腰干,淋巴管,一、淋巴管道,毛细淋巴管,通透性较毛细血管大,故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细菌和癌细胞等较易进入毛细淋巴管称为淋巴。复网状结构,使组织液只能进入淋巴然而淋巴中的液体不能流出,从而收集细胞间隙液(组织液)成为淋巴液。,毛细淋巴管是淋巴管道的起始部分,以膨大的盲端起始,彼此吻合成网,其管壁仅有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无基膜。,淋巴管,淋巴管由毛细淋巴管汇合而成,其形态结构与静脉相似,瓣膜较多且发达,具有防止淋巴逆流的功能。淋巴管根据其位置分为浅、深二种。 浅淋巴管位于皮下,常与浅静脉伴行,收集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淋巴。 深淋巴管与深部血管伴行,收集肌肉和内脏的淋巴。浅、深淋巴管之间有广泛的交通支。,淋巴干,全身各处的淋巴管经过一系列淋巴结群后,在颈根部和膈下汇合成淋巴干。淋巴干包括腰干、支气管纵膈干、锁骨下干、颈干各2条和1条肠干,共9条。,淋巴导管,胸导管:收集全身3/4的淋巴,注入左静脉角。,右淋巴导管:收集全身1/4的淋巴,注入右静脉角。,9条淋巴干汇合成2条淋巴导管,即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一)、淋巴结,二、淋巴器官,二)、脾三)、胸腺四)、扁桃体,淋巴结,淋巴结为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灰红色或淡黄色小体,一侧隆凸,另一侧凹陷,凹陷中央处为淋巴结门。与淋巴结凸侧相连的淋巴管称输入淋巴管,数目较多。淋巴结门由血管和神经出入,出淋巴结门的淋巴管称输出淋巴管。,淋巴结多沿血管排列,位于关节屈侧和体腔的隐藏部位。按位置不同分为浅淋巴结和深淋巴结。浅淋巴结位于浅筋膜内,深淋巴结位于深筋膜深面。,结构:见书图P192,淋巴结的主要功能是产生滤过淋巴,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进行免疫应答。淋巴细胞在淋巴结内成熟后,被淋巴液带入血液循环,保持机体有一定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水平。当细菌、异物随淋巴进入淋巴结时可被淋巴窦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二)、脾,1、位置:左季肋区,胃底和膈之间,第9-11肋深面。,2、形态和结构,脏面:脾门 膈面:脾切迹结构与淋巴结相似。,3、功能,脾门,脾切迹,具有储血、造血、清除衰老红细胞和进行免疫应答的功能。,四、淋巴液的生成与淋巴循环,毛细淋巴管壁外无基膜,通透性极高,组织液易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毛细淋巴管盲端为一封闭的管道,一层内皮细胞互相叠合,形成瓣状结构,防止液体倒流。淋巴液通过淋巴结,最后经左侧胸导管和右侧淋巴管进入两侧的锁骨下静脉。,五、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分子很难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却很容易通过毛细淋巴管进入淋巴,即淋巴回流是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回到血液循环的唯一途径。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对营养物质特别是脂肪(80%-90%)的吸收起重要作用。淋巴回流还能清除组织液中不能被毛细血管吸收的较大分子、进入组织间隙的红细胞或侵入机体的细菌等,后者可被淋巴结中的巨噬细胞清除。,第六节 儿童和青少年血液循环的功能特点,一、儿童和青少年心脏功能特点(一)心率 新生儿心肌纤维较细,弹力纤维分布较少,心瓣膜发育较差,心缩力弱;迷走神经发育不完善,心脏的神经支配以交感神经占优势,心率快。,(二)心输出量 新生儿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都低于成人,而相对值(每千克体重的输出量)却大于成人。年龄越小,相对值越大。这就保证了成长过程中因代谢旺盛需要较多氧气的供应。(三)血压 由于心缩力弱,儿童的收缩压低于成人。儿童的动脉弹性好,对心脏射血有较大的缓冲作用。微血管特别粗,造成血流的外周阻力变小,舒张压较低。,第七节 冠脉循环和脑循环,一、冠脉循环冠脉循环(冠状循环)是指供应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由冠状动脉(左右冠状动脉)、毛细血管和冠状静脉组成。心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回流的静脉血,绝大部分经冠状窦汇入右心房,一部分直接流入右心房。冠状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左右冠状动脉-心的毛细血管-冠状窦(大部分)-右心房,生理功能,冠脉循环的正常运转,保证了心脏能不停地进行泵血。 供给心肌氧气和营养物质,带走代谢产物。,二、脑循环,脑循环(cerebral circulation)是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血液循环的统称。高等脊椎动物大脑循环在脑循环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所以也叫大脑循环,又因脑循环主要在颅腔内进行,故又叫颅内循环。 供应脑的血液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它们在脑底吻合成大脑动脉环,然后分支进入脑内,静脉血由颈内静脉返回心脏。,生理功能,脑循环是特殊区域循环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人脑的耗氧量约为全身耗氧量的1/5,人脑血流量约占全部心输出量的13%15%。充足的脑血流量是保证脑部正常活动的首要条件。脑血流供应不足很快会严重影响脑的功能。大脑皮层对脑循环缺血和血中缺氧非常敏感,脑循环血中缺氧半分钟或完全阻断脑血流10秒钟即会导致昏迷,缺氧3分钟可能造成脑神经细胞的不能恢复的损伤,缺氧6分钟可以致死。由此可见,脑循环关系到动物的生死存亡。脑循环供给中枢神经系统营养并排除其有害的代谢产物,从而维持其正常功能。,习 题,一、填空:1.血液是存在于心血管系统内的流体组织,由()和()组成。2.血浆渗透压由()和()两部分组成。3.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和()这两项。4.白细胞可分为()、()、()、()、()五种。5.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6.血细胞由()、()、()三部分组成。7.心壁由(),()和()3层构成。8.心内腔被分为(),(),(),()4个腔。9.循环系统包括()和(),是人体内一套封闭的管道系统。10.心血管分为(),()和()。11.心肌细胞具有(),(),()和()四种生理特性。12.支配心脏传出神经为()和()。13.左心房的入口有()。14.右心房的入口有()。15.左心室的入口和出口分别是()和()。16.右心室的入口和出口分别是()和()。,二、判断:1。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 截面的血流量称为血压。2。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3、典型的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或称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和微静脉七部分组成。4、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的。5、液体通过毛细血管壁的滤过取决于毛细血管压和组织液静水压,重吸收取决于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6、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7.457.65。7、血型抗体和血型抗原又分别被称为凝集原和凝集素。8、我国健康年轻人安静状态时的平均动脉压为90mmHg。9、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成为心脏活动周期。10、静脉分肺循环静脉和体循环静脉。11.白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12.血小板无细胞核,但有完整的细胞膜。13. AB型血的人称为“万能供血者”,O型血的人称为“万能受血者”。,三、选择:1、正常人血液的PH值为()A 7.357.45 B 7.257.35 C 7.557.65 D 不确定2、无细胞核、体积很小、直径为78微米、形如双凹愿碟状的血细胞为()A 白细胞 B 红细胞 C 血小板 D 淋巴细胞3、有吞噬活性,能吞噬侵入的细菌、病毒、寄生虫、抗原抗体复合物及坏死的组织碎片的一类白细胞为()A 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淋巴细胞4、细胞免疫主要由淋巴()细胞实现的。A B B C C T D P5、下列哪个不属于红细胞的生理特性()A 可塑变形性 B 渗透脆性 C 悬浮稳定性 D 趋化性6、表现型为AB型的父母不能生下表现型为()子女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C皆不能,7、健康成年人静息状态下心率每分钟()次ABCD8、下列哪个不是液体通过毛细血管壁的过滤和重吸收的决定因素()A毛细血管压 B组织液静水压 C血浆胶体渗透压 D有效过滤压9、冠脉循环特点正确的是()A血流量小 B途径短、血流快 C血压较低 D平静时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很小10、下列是支配心脏传出神经的为()A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 B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 C心交感神经和减压神经 D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11、下列不属于从微动脉到微静脉通路的是() A迂回通路 B直接通路 C动-静脉通路 D后微动脉通路12、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呀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底值称为() A收缩压 B舒张压 C脉压 D血压13、心脏每分钟一侧心室能射出的量称为() A心输出量 B射心量 C博出量 D血流量14、我过健康青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收缩的范围是() A60-80mmHg B100-120mmHg C30-40mmHg D60-100mmHg,名词解释,血液凝固凝血因子血型收缩压舒张压自动节律性心动周期心输出量动脉静脉血压,血液凝固: 简称凝血,指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凝血因子: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过程的物质称为凝血因子。血型:指血细胞膜上所存在的特异抗原的类型,通常所谓血型,主要是指红细胞血型,根据红细胞膜上凝集原进行命名。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的中期达到最高值。这时的动脉血压值为收缩压。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值称为舒张压。,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在没有受到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脏机械活动周期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排出的血液总量,。动脉:是血管由心脏射出后流往全身各个器官所经过的血管。静脉:是血液由全身各器官流回心脏时所经过的血管。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通常以毫米汞柱为单位。,试输血液凝固的主要过程。,血液凝固反应是由凝血因子参与的一系列酶促反应。血液凝固可人为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首先由凝血因子激活因子X,然后由凝血酶原激活物激活凝血酶,最后导致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形成不容性的纤维蛋白。血凝是一个逐级放大的级联正反馈过程。机体存在血凝和抗凝两个系统,互相颉颃的、两个作用相反系统的平衡是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必要条件。,试述输血的基本原则。机体中的抗凝血和凝血系统是怎样维持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的?,正常血管中,少量、轻度的血凝会经常发生,如果所形成的血凝块不能及时清除,将使血管阻塞,引起严重后果。然而,正是由于血将中存在纤溶酶,他可使血凝时形成的纤维蛋白网被溶解,清除不必要的血栓,使血管变得通畅。同时,血浆中还存在对抗纤溶酶,两者对抗的结果,可以使纤溶的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如果纤溶过弱,可能导致血栓生成或纤维蛋白沉积过多等现象;纤溶过强,可使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消耗过多,产生出血倾向。纤溶系统对于限制血凝范围的扩展和保持血液流畅具有重要意义。,简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和意义。,体循环:左心室搏出的血液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到全身毛细血管(肺泡毛细血管除外),进行物质交换后,再经各级静脉汇入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回右心房。血液沿上述路径循环称体循环。由于左心室的血液来自于肺部,经气体交换,是含氧较多的、鲜红的动脉血,在全身毛细血管除进行气体交换后,变为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搏出的血液经肺动脉及其分支流到肺泡毛细血管,在此进行气体交换后,经肺静脉回左心房。血液沿上述路径循环称肺循环。由于右心室的血来自于由全身返回心脏的、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后,静脉血变成含氧较多的动脉血。,简述人体心脏的基本结构。,心脏为一中空的肌性器官,由中隔分为互不相通的左、右两半。后上部为左心房和右心房,两者间以房中隔分开;前下部为左心室何有信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