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泡蝶鞍综合症_第1页
空泡蝶鞍综合症_第2页
空泡蝶鞍综合症_第3页
空泡蝶鞍综合症_第4页
空泡蝶鞍综合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空泡蝶鞍综合症一、定义 造成蝶鞍空泡的疾病有很多,主要是一些颅脑疾病(下丘脑,垂体疾病),中枢神经占位性疾病和内分泌紊乱性疾病, 临床和文献报导最多的是“空泡蝶鞍综合症”.要诊断蝶鞍空泡的病因,需要根据临床表现,内分泌改变情况, 颅脑受压所致的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各种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二、发病原因 1.原发性空鞍 原发性空鞍指非鞍内手术、放射治疗或垂体梗死引起者,而是由于鞍膈孔(即漏斗孔)变大,不能被垂体柄充填,致使鞍上蛛网膜下腔经此孔隙疝入鞍窝。据尸检资料,原发性空鞍的发生率为 5.5%23.5%。本病的发生原因尚未充分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先天性鞍膈发育缺陷:在鞍膈发育缺陷的基础上,脑脊液向鞍内的搏动性压力增加,在此种压力的持续作用下,使蛛网膜挤入鞍窝(图 1)。然据许多资料证实,正常人有鞍膈缺如或发育不全者高达 20%以上,然未必均发生空鞍综合征,所以鞍膈发育缺陷并非造成空泡蝶鞍的惟一因素。(2)肿大的垂体缩小后发生空鞍:例如,妇女妊娠期垂体常增大 2 3 倍,可能使鞍膈孔及垂体窝撑大,分娩后(尤其是多次妊娠者)垂体复原而缩小,遂可造成空鞍。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因负反馈抑制解除,可使垂体增大,经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因负反馈抑制使垂体缩小,也可能引起空鞍。然据文献报道,因此类情况引起者并不多见。应当指出的是:催乳素瘤是 1 个较常见的肿瘤,于应用多巴胺促效剂后,偶尔因腺瘤(一般为大腺瘤)缩小而导致空鞍甚至垂体卒中。文献中还曾报道,催乳素巨腺瘤自发变性,可使第三脑室疝入扩大的鞍窝,导致空鞍,突发颅内高压症状,脑脊液检查示无菌性脑膜炎样异常,值得加以警惕。 (3)颅内压增高:肥胖综合征、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良性颅内高压症(又称假性脑瘤)、高血压、脑积水以及其他颅内疾病,可引起脑脊液压力增高,并可使第三脑室扩大,压迫蛛网膜下腔,尤其在鞍膈缺损及鞍孔扩大的基础上,更易促使蛛网膜下腔挤入鞍窝。(4)鞍区蛛网膜粘连及鞍上蛛网膜囊肿:此类蛛网膜病变可使脑脊液局部引流不畅,即使正常的脑脊液压力也可因持续冲击鞍膈使之下陷变薄,进而缺损开放,迨至一定程度后,蛛网膜下腔及第三脑室的前下部即可疝入鞍窝。(5)下丘脑-垂体疾病:以往认为,少见有垂体供血不足及自身免疫性垂体机能不全等引起垂体萎缩的病变可发生空鞍综合征。而且注意到在青少年中因下丘脑-垂体疾病而发生空鞍者却也并不少见。Cacciari 等观察了 339 例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症、尿崩症、继发性性腺机能不全、青春期延迟,性早熟或多种垂体激素缺乏症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其中 10.9%的患者经磁共振检查证实有空鞍,亟应引起注意,以免空鞍综合征延误诊治而导致下丘脑-垂体机能减退及视力受损。晚近,Bianconicini 等分析 1 组 71 例的空鞍综合征,发现有 57例(占 80.2%)有精神障碍,如伴有行为障碍的焦虑或抑郁症,有数例下丘脑疾病的患者,突出表现为精神障碍和肥胖。为此,作者提出一假设,认为空鞍综合征可能是一种“新”的下丘脑综合征。可能由于蛛网膜下腔压迫或牵拉垂体及(或)垂体柄导致一系列激素和神经递质分泌异常所致。如瘦素、神经肽 Y(NPY)、Orexins、阿片黑素细胞皮质激素原(POMC)衍生肽等。(6)其他:文献中尚报道有黏多糖贮积病、女子男性化、性腺发育不全、肾小管性酸中毒、某些染色体异常症、尖头-多指( 趾)畸形(Carpenter 综合征)等偶尔可与空鞍并存,但其因果关系尚不清楚。卡尔曼综合征(Kallmann 综合征)偶可并发空鞍综合征,可能由于本病常有颅脑中线融合缺陷,鞍膈发育不良可能是发生空鞍的病理基础。2.继发性空鞍 继发性空鞍一般指鞍内肿瘤经手术或放射治疗后引起者,尤其是伴有颅内压增高时,不论是否伴有脑积水,都可引起继发性空鞍综合征。此外,鞍内肿瘤,尤其是垂体巨腺瘤变性坏死。使鞍内形成空隙,并因该区炎症引起鞍旁局部粘连而牵引蛛网膜下腔。鞍内肿瘤囊性变或鞍内囊肿向上扩展,破坏鞍膈,与蛛网膜下腔相通,也可引起空鞍。继发性空鞍较易并发垂体机能不全,并易于手术后视神经因瘢痕收缩牵拉至垂体窝内而引起视野缺损或视觉障碍,慎勿误认为肿瘤复发而错误地施行放射治疗,应作影像学检查,若证实为空鞍综合征可避免不适当的治疗。(二) 发病机制正常鞍膈孔(漏斗孔)仅容纳垂体柄通过。如鞍膈孔较大,垂体柄周围留有空隙,由于垂体包膜与颅内蛛网膜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在脑脊液的搏动压力下,脑脊液可循此蛛网膜通道进入鞍内,使鞍内充满脑脊液,形成所谓蛛网膜囊肿。蛛网膜囊肿大多位于垂体的前方,将垂体压向后方而被压扁,最后紧贴于鞍背,使蝶鞍在解剖上成为空腔,并促使蝶鞍扩大。在颅内压增高情况下,如脑积水、脑瘤、良性颅高压、高血压病、肥胖、慢性心力衰竭时,则更有利于脑脊液挤入鞍内。鞍内空腔的作用:垂体体积缩小时易促使空蝶鞍的形成,诸如:经产妇多次垂体体积伸缩后;垂体腺瘤自发性坏死变性后;Sheehan 综合征引起血管源性垂体萎缩;垂体原发性萎缩如儿童垂体功能不足时;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垂体增生经甲状腺素治疗后垂体缩小等。表现及诊断 女性病人多见,占 80%90% 。经产妇常见,平均有 4个子女。肥胖者居多。发病年龄平均为 40 岁左右,从 20 多岁至 70 岁都可发病,儿童罕见,在有内分泌症状者中,经产妇占 43%。1.头痛最常见,见于 50%病人。1/3 病人因头痛前来求治,故其发生率高于垂体腺瘤病人。头痛大多位于额眶部,无定时,往往单独出现,可能是由于硬脑膜被牵扯所致。不伴有恶心呕吐。2.肥胖常见,尤其是女性,占 40%78%,于男性,仅见于 10%病人。通常伴糖耐量下降。肥胖可能与经产、饮食因素以及更年期有关。3.视力障碍见于 38%病人,其中有视力减退者占 30%。视野缺损 12%、视盘水肿 10%、视神经萎缩 10%。视野缺损的原因有别于垂体腺瘤鞍上扩展压迫视交叉所致而是由于视交叉被压迫向下而推入鞍内,有时第三脑室前部疝入鞍内,以致引起视神经扭曲、视交叉嵌塞在鞍背嵴上导致不规则视野缺损。主要累及鼻侧或双鼻侧,或单鼻侧缺角等。亦可出现双额侧偏盲。总之,不对称且多变。4.其他症状发生率为高血压 15%30%、脑脊液鼻漏 10%、良性颅高压 11%。其他少见症状有癫痫、意识障碍等。5.内分泌功能 垂体被蛛网膜囊肿挤向后紧贴在鞍背壁上,但临床上大多数病人无垂体功能障碍的表现,仅少数病人有垂体功能亢进如闭经-泌乳、高催乳素血症、肢端肥大症或腺垂体功能减退的症状。继发性空蝶鞍综合征:垂体腺瘤经放射治疗(外照射或放射性核素金-198 或钇-90 鞍内植入法内照射)或垂体手术后,可发生继发性空鞍征。病人出现蝶鞍扩大,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表现,易被误认为垂体肿瘤复发。气脑造影或 CT 可证实空鞍征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根据病史及有限临床症状可拟诊为 ESS,但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空蝶鞍一般对视力无影响,但疝较大以致挤压视交叉时则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害,视野缺损,单侧或双侧视盘苍白。文献报告空蝶鞍患者视力障碍发生率约 34.2%,但儿童病例则仅为 6%。蝶鞍的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大小形态正常;球形对称性扩大,深蝶鞍:深径大于前后径 4.0mm 以上; 呈杯形或四边形。用 CT 检查可发现约 50%蝶鞍骨质侵蚀吸收。84.3% 蝶鞍体积扩大。有的患者随访可见其体积进行性增大。垂体高度4.0mm ,其余为水的密度,垂体柄延长进入垂体窝,有的垂体柄偏移或后移(图 2)。全脑造影或造影剂可经鞍上池进入鞍内。MRI 检查与 CT 的效果相仿,但可在横、冠、矢 3 相检查,脑脊液为更长 T1 及 T2。至于部分性或完全性空泡蝶鞍的 CT 诊断标准, 尚有争议。Krysick 依据 106 例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缺陷的妇女,经CT 测定垂体容积及凹入鞍内的蝶网膜疝的结果,提出垂体容积 150mm3 的影像改变可作为完全性空蝶鞍的诊断标准。检查内分泌功能试验:原发性空鞍患者垂体激素的血浓度大多正常,即使作垂体激素的兴奋试验,多数患者也基本正常。但新近 Bianconcini 等对 71 例原发性空鞍综合征作了全面和详尽的垂体激素测定,包括垂体贮备功能的兴奋及抑制试验。结果显示,50.7% 的患者存在 1 种或多种内分泌异常,其中催乳素增高占 14%,腺垂体功能减退占 10.4%,性腺机能减退7%,尿崩症 2.8%, ACTH 增高 1.4%,生长激素降低15.4%,垂体腺瘤 8.4%。笔者曾对 10 例重症原发性空鞍作垂体-靶腺体动力学试验,其中腺垂体叶机能减退、催乳素增高(然 CT 扫描无微腺瘤迹象) 、生长激素缺乏、促性腺激素降低及 ACTH 降低各 1 例。5 例显示垂体贮备功能正常,其中1 例绝经后妇女的促性腺激素仍然增高;1 例胰岛素-低血糖兴奋试验显示生长激素呈弱反应,然该例明显肥胖,而正常人单纯性肥胖的生长激素也可呈弱反应。因此,空鞍综合征仍宜定期随访内分泌功能。继发于垂体瘤引起的空鞍,不仅部分患者常测得血催乳素增高,而且可测得功能性腺瘤相关激素的血浓度增高。然而脑脊液中的垂体激素却很低或测不出。提示蝶鞍中存在垂体- 脑脊液屏障,惟于垂体瘤向鞍上扩展,破坏血-脑屏障,则垂体激素可直接释放进入蛛网膜下腔;此外,孕妇的垂体显著增大,其催乳素细胞明显增生,催乳素分泌量也显著增多,可能使催乳素直接透过血-脑屏障。催乳素的昼夜分泌节律的变化也有助于空鞍与垂体腺瘤的鉴别:正常人及空鞍患者血催乳素的水平,午夜 13 时与上午 10 时的比值大于 1.5,而垂体瘤患者上述比值常小于 1.5。1.X 线检查 蝶鞍平片和体层摄片:典型形态改变占75%,如:(1)变形:侧位片示蝶鞍扩大,蝶窦发育不良时,鞍深径增大呈卵圆形。蝶窦发育良好时,鞍扩大呈矩形。正位片示鞍底呈均匀对称下陷呈凹形。(2)鞍底骨质变化:侧位片上,空蝶鞍时鞍底骨质均匀性增厚,而垂体腺瘤时则鞍底骨质变薄。2.气脑造影(PEG) 显示鞍内有气体充盈,偶见垂体呈新月形影被推挤在蝶鞍后下部。3.颈动脉造影 未能显现有鞍内肿瘤向鞍上扩展的情况,有助于否定垂体腺瘤的存在。4.同位素脑池造影 惟有发生脑脊液鼻漏者才有需要进行此检查。5.CT 扫描及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力的 CT 冠状位扫描或磁共振成像能迅速而又无创伤地作出诊断。典型图像示鞍窝扩大,垂体萎缩变形,被充满与鞍上池同样低密度的脑脊液取代。若作造影剂强化直接冠状位 CT 扫描,则未见增强。重症患者垂体严重受压,被推移至后下方呈薄片状,垂体柄可深达鞍底,形成特征性的“漏斗症”(infundibulum)并发病 1.伴有内分泌功能紊乱者可以纠正之(如腺垂体功能低下者用靶腺激素替代,高 PRL 血症者可用溴隐停抑制)。注意定期复查,使补充或替代治疗的剂量处于合适水平,防止过量或不足。2.并发垂体瘤要特别注意根据肿瘤的大小及性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3.如有视力、视野改变或脑脊液鼻漏则需手术探查或蝶窦入路手术修补,经蝶手术的术后并发症有报道为 7%,也可采取鼻腔镜手术治疗。注意手术禁忌证和恰当的术式选择。术后应进行相应的激素检测,做好术后的处理。治疗 (一) 治疗视病因及症状而定。轻症患者无需治疗。内科治疗包括对症处理及激素替代治疗。以下情况有手术指征:严重的视力障碍及视野改变; 疑有鞍区肿瘤并引起垂体机能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