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PPT课件_第1页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PPT课件_第2页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PPT课件_第3页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PPT课件_第4页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目录,1.概述2.命名3.临床特点4.影像学表现5.病理学特征6.鉴别诊断7.发病机制8.治疗及预后,2,概述,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 SANT)是近年新确认的一种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的脾脏良性病变。其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表达,手术切除即可治愈。由于该病较罕见,临床缺乏足够的认识,过去常被误诊为脾炎性假瘤、错构瘤甚至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血管肉瘤等交界性或恶性肿瘤,故正确认识该病变对临床诊治有重要意义。,3,命名,Trendy Design in contemporary colors and styles - PowerPoint Templates & Backgrounds, PowerPoint Diagrams & Charts for your Presentation,1978年Silverman等2首先描述了此病,认为是脾脏错构瘤的一种。,1993年Krishnan等3将其称为“脾索毛细血管瘤”。,SANT是由Martel等1于2004年首次提出,之前也有相似病变报道,但命名各异。,2003年Krishnan等4根据免疫表型,将其重新认定为脾脏错构瘤的一种特殊类型。,第9版Rosai和Ackerman外科病理学中称为“多结节性血管瘤” 5 。,2004年Martel总结意大利和香港共25例病变,根据其特征性的病理形态、免疫组化表型及良好的临床经过,提出使用“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该命名一经使用即得到广泛认同。,4,临床特点,5,影像学表现超声,肿块体积一般较大,边界不清,呈不均质等或低回声,可有钙化,部分周边可有声晕,周边见血流信号或内部有点簇状血流信号。 Menozzi等6对1例SANT行超声造影,发现病灶在动脉早期见多条动脉从周边直线穿行进入肿块中心,呈轮辐状,动脉期整体高增强,静脉期消退略早于周边正常脾脏实质。,6,影像学表现超声,7,影像学表现CT,平扫:脾内稍低密度或等密度病灶。增强:动脉期 边缘有轻度强化 门静脉期 病灶内不均匀强化,密度 仍低于脾脏 延迟期 接近周围脾脏组织密度 增强后呈轮辐状强化,从动脉期到延迟期向心性轮辐状充填强化填充。,8,影像学表现CT,平扫稍低密度,动脉期边缘有轻度强化,9,影像学表现CT,门静脉期病灶内不均匀强化,密度仍低于脾脏,延迟期接近周围脾脏组织密度,10,影像学表现MRI,T1WI 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 以低信号为主,或周围为高信号, 中间为车轮状低信号动脉期: 边缘及分隔状强化门静脉期:强化逐渐向中央推进而形成“轮 辐状”强化延迟期: 肿块持续强化且信号高于脾实质,中 央星芒状结构始终呈低信号。,11,影像学表现MRI,平扫T1WI等信号,平扫T2WI低信号,中心星芒状更低信号,12,影像学表现MRI,增强动脉期边缘及分隔状强化,门静脉期强化逐渐向中央推进而形成轮辐状强化,延迟期肿块持续强化且信号高于脾实质,13,病理学特征大体,SANT确诊依赖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大体上,肿瘤位于脾实质内,境界清楚或与周围脾组织相交错,无明显包膜。病灶内可见由瘢痕样灰白色条索穿插分隔的多个大小不等的灰红色或棕红色结节。,14,病理学特征镜下,镜下病变表现为显著增生并胶原化的纤维组织包绕多个血管瘤样结节。结节大小不等,有时可相互融合。 高倍镜下血管瘤样结节由枝芽状、裂隙样或不规则扩张的窦隙状血管腔隙构成,内衬肿胀的内皮细胞,部分血管腔内可见红细胞。个别病例还可见异物巨细胞反应和钙化,致使病变类似血栓机化。有学者发现,血管瘤样结节有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15,病理学特征镜下,16,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血管瘤样结节内包含三种类型的血管腔隙:分化好的狭窄的网架状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CD34+、CD31+、CD8-。部分窦性腔隙,其内皮细胞CD34-、CD31+、CD8+。小静脉型血管,其内皮细胞CD34-、CD31+、CD8-。,17,鉴别诊断,18,鉴别诊断,SANT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尤其是超声造影或CT及MRI动态增强扫描后的强化方式(“轮辐状”强化),然而单纯依靠影像学表现做出初步诊断仍然比较困难。对于大多数影像科医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当影像学表现出上述特征时需要考虑到此病的可能。最终大多数患者确诊还需术后的病理学明确。,19,发病机制,到目前为止,SANT的病变本质尚不清楚。它是一个新的肿瘤实体,抑或瘤样病变,甚或是血肿的最后转归仍有待进一步阐明。,红髓对间质过度增生发生的独特转化。机制类似于淋巴结的窦血管化,即小血管流出道受阻导致近端血管床增生和结节变。,SANT由初始病变如炎性假瘤或血管瘤等演变而成。依据是在SANT的血管瘤样结节间区常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炎性假瘤的形态难以鉴别。,2010年侯君7等通过复习2000年到2008年间1549例脾脏标本检出10例SANT,并提出SANT可能与血管瘤淤血、出血、坏死机化有关。,20,治疗及预后,虽然有关SANT的发生有待进一步研究,但该病预后良好,脾脏切除即可治愈。Matel随访的25例患者中,有23例未再发现病变。侯君等对10例患者随访473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由于迄今尚无SANT手术后复发的报道,因此可认为SANT是一种良性病变。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被认为是治疗SAN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21,参考文献,1 Martel M, Cheuk W, Lombardi L, et al. 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 (SANT): report of 25 cases of a distinctive benign splenic lesionJ. Am J Surg Pathol, 2004, 28: 1268-1279.2 Silverman ML, Livolsi VA. Slpenic hamartomaJ. Am J Clin Pathol, 1978, 70: 224-229.3 Krishnan J, Danon A, Frizzera G. Use of anti-factor VIII-related antigen(F8) and QBEN10(CD34) antibodies helps classify the benign vascular lesions of the spleenJ. Mod Pathol, 1993, 6: 94A.4 Krishnan J , Frizzera G. Two splenic lesions in need of clarification: hamartoma and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J. Semin Diagn Pathol, 2003, 20: 94-104.5 Rosai J. Spleen. Rosai and Ackermans Surgical PathologyM. Edinburgh, Scotland: Mosby, 2004: 2019-2045.6 Watanabe M, Shiozawa K, Ikehara T, et al. A case of 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 of spleen: correlations between contrast-enhan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