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26课《灰雀》4教学设计_第1页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26课《灰雀》4教学设计_第2页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26课《灰雀》4教学设计_第3页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26课《灰雀》4教学设计_第4页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26课《灰雀》4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 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教学设计一、课文内容简析三年级上册第二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板块,以“名人故事”这一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的要求,此外,在灰雀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 中“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灰雀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小鸟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纵览课文内容,采用了明线和暗线相结合的写法,写列宁喜爱灰雀,寻找灰雀,再见到灰雀,这是一条明线。文章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发现灰雀不见了,怀疑可能是男孩抓走了,诱导他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第二条暗线才是文章的用意和中心所在,作为从低段向中段过渡的三年级起始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若不细细品味,就很难理解其中韵味,因此好文章要多读、多品,方能明其意,知其味。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受到的启示,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学习本文的难点。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领会文章的主题;通过抓住人物间的对话,逐步引导、感悟人物心理。二、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1、课前预习,情感预热这一部分的关键应该是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抓住课文这个“本体”,来体现学生这个“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并与学生一起用课外阅读等方式回顾或收集有关列宁的故事,收集爱护小动物的资料(故事、照片、图画、文字等)也可以回顾自己跟小动物接触的情景。生字的学习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在以往学习的经验积累中自主预习。变过去学生被动地学为自我主动探究,变老师要我知道什么为我要知道什么。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提高学生对列宁、对灰雀等鸟类的认识,培养对列宁的敬仰和对鸟类的喜爱之情,以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对课文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前,则可以继续保留传统的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并设计一些多媒体课件为情境引入,或重难点突破。2、创设情境,导情导趣鲜明的图画、生动的录像、活灵活现的投影、美好的音乐、形象的表演、绘声绘色的语言、实物图片、多媒体动画等手段的恰当运用,能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教学灰雀时,理清线索是关键,可将课文分成两部分来学习。第一部分是讲有一年冬天,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非常喜欢公园里三只美丽的灰雀。情境创设就是让学生感情悟性,使之产生对灰雀的喜爱之情,此时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是动画逼真,视觉冲击力强,配以鸟的鸣叫歌唱,生动活泼;而用简笔画三笔两笔画下一棵大树,枝头上贴上可爱的小灰雀的方式,更简便易行。导语激情,可以设问:“列宁在养病期间,有一天到公园散步,来到一棵白桦树下,看到了三只什么样的灰雀?”学生结合课前学习的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语来回答。第二部分,可以把胸脯深红的灰雀取走,调动学习兴趣:“可是,有一天,当列宁又来到白桦树下时,却发现了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那么可爱的灰雀不见了,列宁是怎么做的呢?”借用情景,一句话就能引起学生想知道灰雀下落的欲望,并导出他们对灰雀失踪的惋惜之情。3、自读自悟,层层深入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灰雀一课时,教师可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读、齐读、范读、引读、分角色朗读,学生在读中体验“自读感知导读启思悟读明理”的过程,实现“体会列宁对灰雀、对诚实男孩的喜爱之情,体验男孩的诚实可爱的学习目标。灰雀一课中列宁与小男孩都喜爱灰雀,正是因为那只灰雀,两人进行了一次有趣的交谈。课文的重点之处,也正是列宁与小男孩之间的那一段对话。(四次问答共八句)他们的对话体现出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只有反复朗读比较品评,学生才容易受到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的感染。因此,教师引导的重点是让学生多读多想,加强学生对对话的了解,进而领会课文内容,理解角色特色,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强化教育效果。学生通过再读一读列宁说的话,来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学生通过自己读书了解灰雀哪儿去了,通过读书质疑,通过读书解疑,通过读书交流共同解疑,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体会列宁爱鸟之情对孩子的感染、教育,最后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在阅读与讨论中领悟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列宁对孩子的爱。也可以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高潮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认为灰雀到哪里去了,然后通过自由朗读,介入与课文情境相符的氛围中从语感里体会列宁当时焦急的心情,理解列宁说话的用意,同时也积极体验男孩的天真。接下来再默读课文,想一想,男孩受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的感动之后,他每次说话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在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从原来想把真相告知列宁又不敢讲出来的矛盾心理,以及想要放回灰雀到最终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灰雀送回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的变化。一次一次不同的心理条件下说话的语气也不同。因此,朗读的语气,语调也应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学生就能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边读边想象,边读边品味。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入境,入情,明理,达到层层深入。在学生自读自悟中,教师要随机引导探究,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主动探究。例如“男孩为什么不敢告诉列宁自己把灰雀带回家”,见到那只丢失的灰雀回到树上“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等问题,只有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珍视,才能逐步培养出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只有这样,学生无论是汇报,还是提问、回答,才能从课文中捕捉相关的信息,然后加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实现多角度的、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4、结合训练,导之以行学习灰雀同样要有课堂的训练意识。课文第 210 自然段应为训练重点,师生要把读、思、议、练贯穿全过程。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可惜” “自言自语” “果然”等,联系上下文理解,落实课后作业,在扎实地抓句与段训练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练习角色对话,积累口语交际经验,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开展适当的学生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晓意” “明理” 。例如引导学生思考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等问题,教师还应该注意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联系实际,说说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教育。让学生联系自己做过的事,进行自我分析,明辨是非。做到“导之以行” ,引导学生向小男孩学习,自我反思、自我修正,知错就改,不仅要做诚实的孩子,也要保护好鸟类。5、运用好文中提示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与“学习伙伴”交朋友,逐步学会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阅读能力。从一年级开始出现的“学习伙伴”的形式,到三年级上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本册教材在精读课文内部或结尾处,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泡泡”的呈现方式插入了许多提示语,用来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深入感悟和思辨,以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能引导我们的学生充分利用好“学习伙伴”,与“学习伙伴”交朋友,从小就养成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勾画、旁批等读书习惯,语文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极大提高。“学习伙伴”除了利于学生学习外,还利于教师的教学。教师可根据“学习伙伴”的提示,选择备课上课的着力点,提高教学效益。在教学中运用好“学习伙伴”的提示语,还应当在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方面发挥提示语的作用。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例如:灰雀中的第二个提示语“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提示语指向的语句深入领会列宁的人格、情感和诙谐风趣。可以开展如下教学活动:1 (师叙述 12 自然段。 )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生:列宁为什么微笑?生:男孩为什么不敢告诉列宁自己把灰雀带回家?生:见到那只丢失的灰雀回到树上,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生:鸟儿会回答吗?2师:是啊,老师也弄不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讨论讨论吧。(生同桌讨论,师巡视并加入讨论。 )生:因为他知道男孩是诚实的。师:为什么这样说呢?生:因为男孩在列宁爱鸟之情感染下,把鸟放回来了。师:像男孩这样知错并改错的孩子就是什么样的孩子?生:诚实的孩子。师:可是刚才那个问题老师还是没弄明白。生:列宁知道男孩是诚实的,他就不会问男孩了。师:为什么呢?生:因为列宁不想伤害男孩的自尊心。师:你多了解列宁的心啊!是啊,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生:爱!师:列宁爱孩子,幽默的话里含着多么深的爱,读(生齐读 12 自然段。 )师:列宁为什么而微笑?生:男孩承认了错误。生:鸟儿又回到了枝头唱歌。师: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放鸟归园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三、 灰雀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会文中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小男孩诚实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1)读为主线,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了解灰雀的可爱,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2)通过联系上下文,诵读、点拨,体会小男孩所具有的优秀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