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建城史_第1页
圣彼得堡建城史_第2页
圣彼得堡建城史_第3页
圣彼得堡建城史_第4页
圣彼得堡建城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圣彼得堡,旧称:列宁格勒() 、彼得格勒() ,俗称:彼得堡() ,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涅瓦河口。列宁格勒州的首府,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俄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1712 年彼得大帝迁都到彼得堡,一直到 1918 年的 200 多年的时间里这里都是俄罗斯文化,政治,经济的中心。又称为俄罗斯的“北方首都” 。它拥有 4000 多个工业企业。圣彼得堡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窗口,也是一座科学技术和工业高度发展的国际化城市。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俄罗斯的科学、文化艺术和首都。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涅瓦河河口。整个城市由 100多个岛屿组成,由 700 多座桥梁连接起来,由于河渠纵横、岛屿错落、风光旖旎,素有 “北方威尼斯”之称。彼得大帝创建了这座城市,伊丽莎白女皇从意大利请来了一流的建筑师和工匠,创建了埃尔米塔日博物馆、斯莫尔尼教堂和在皇村的宏伟宫殿。叶卡捷琳娜大帝、亚历山大一世曾发誓,要把圣彼得堡变成欧洲最美丽的首都。他们请法国人设计了艺术学院,请英国人设计了巴弗洛夫斯克宫,请意大利人设计了俄罗斯博物馆和剧院,俄罗斯名匠则为亚历山大设计了喀山教堂和海军部。因此,圣彼得堡的建筑是举世闻名的。圣彼得堡是一座文化名城,拥有 50 多所博物馆,被誉为博物馆城。还是世界上少数具有白夜(不夜城)的城市。 1 1703 年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之滨从瑞典人手中夺得的领土上建起了一座全新的城市,由该城的第一座建筑物 扼守涅瓦河河口的圣彼得保罗要塞命名。彼得要求把都城建设的宏伟壮观并给海上来客一个景色美好的强烈印象,于华西里岛、涅瓦河交叉地方建设城市中心,塑造一个有河上水色衬托的组景式建筑群体。先是建造了彼得保罗堡垒教堂与尖塔。塔高 130 米,以它的 34 米高的金色尖顶显耀于河岸。这个尖塔与对面造船厂的尖塔(1727 年拆去造船厂,改建为海军部)以及华西里岛上的美术品陈列馆鼎足而立,形成彼得堡的门户。其中斜对海军部塔楼的是城市主要干道涅瓦大街。这样,严整而富于创造活力的城市格局被确定下来了。彼得大帝从一开始起就对城市建设进行了有计划的设计和改造,可以说,这是一座完全按规划建设的城市,是一座在 300 多年前就已进入现代化的城市,是俄罗斯由弱国向大国崛起的标志。1713 年-1714 年彼得大帝把首都从莫斯科搬到圣彼得堡,圣彼得堡成为君主制俄罗斯帝国首都,经过凯萨琳大帝、亚历山大一世直至尼古拉二世的不断建设,成为君主制俄罗斯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普希金将其称为俄罗斯“面向西方的窗口” 。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俄罗斯的农奴制度后,圣彼得堡的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建立了机械、造船、电力、食品等工业,并形成了产业工人阶级。彼得堡的形成在俄罗斯城市建设史上增添了光辉的一页。从城市的总体布局,可以看到法国古典主义的明显影响。它也有放射道路、纪念性广场和中心主体建筑物。中心建筑群的规划设计水平是高超的。彼得在世时修建了那时流行的法国式宫殿彼得各大(PeLerhof)。它在海岸的陡坡上,在宫殿和海岸之间,渠水像瀑布样,层层跌落,宫殿后面是一片几何形的花园。彼得死后,于 18 世纪中叶建造了冬宫。冬宫位于涅瓦河畔,海军部的东侧,是一座巴洛克式宏伟壮丽的建筑,其前设广场,为彼得堡城市,中心的另主要建筑物。 18 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并已获得巩固,一些重要城市的建设活动大为活跃。法国的建筑文化也对俄国发生巨大的影响。19 世纪初,俄国成为欧洲强国。1812 年战败了拿破仑的侵略,凯旋的激情成了城市建设的主要思想内容。19 世纪初彼得堡营建了宽阔宏伟、联成一体的十二月党人广场(原元老院广场)、海军部广场和冬宫广场。在广场和广场对岸建造了一批大型纪念性建筑物,形成了世界上极为壮丽的隔岸鼎足而立的组景式市中心建筑群。在老海军部原址上,1823 年建成了新的海军部大厦,正立面长 107 米,侧立面长 163米,在大厦正中有一座 72 米高的塔,组成了整个城市中心的垂直轴线。后来,在海军部大厦前又修建了两条大道,同原有涅瓦大街形成对称的放射形的三条大道。同海军部隔涅瓦河相对,华西里岛的尖端上建造了交易所。它同海军部和彼得罗巴夫洛夫斯克教堂鼎足而立,这三者构成了彼得堡的海上中心。在冬宫的对面,1829 年建成了一所弧形的总司令部大厦。为了纪念与拿破仑作战的胜利,在中央作了凯旋门市的构图。这凯旋门是冬宫广场的南面入口。冬宫广场中央,矗立着 1834 年完成的 47.4 米高的沙皇亚历山大的纪念柱,丰富了广场建筑群的构图。十二月党人广场在海军部西侧,一边是海军部的侧翼,对面是元老院以及1834 年完成的宗教会议大厦。北面临涅瓦河,原来有桥。迎着桥头是著名的彼得大帝的青铜骑马像,南面是 1859 年完成的伊萨基叶夫斯基教堂.1905 年俄国革命开始于圣彼得堡,并迅速蔓延到全国各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政府改称彼得格勒市,意为“彼得之城” ,以去除德语单词 圣 和 堡 。苏联成立初期, 社会政治领域的变革在城建方面也引发了巨大的变化。初期文化遗产政策出现重大失误, 由于实用主义盛行和对宗教及旧知识分子的轻视,大批的教堂和修道院被拆除和改造, 庄园也被用于公社的仓库。1924 年 1 月 26 日,列宁逝世五天后,彼得格勒改名为列宁格勒。后来街道和其他地名相应进行了更名。全市与列宁生活活动相关的地点超过 230 个,有些后来成为博物馆,其中包括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它是十月革命的象征,也是俄罗斯海军中最古老的船。到 1933 年政府对于文化遗产的态度得到转变, 通过关于保护历史文物和关于保护建筑文物的决定。列宁格勒在二战后进行了重建,并且再度成为苏联的工业中心区之一。尽管工人阶级在战后大量涌入,但该城还是保持了文化和艺术中心的地位。同时由于接近芬兰,该城成为苏联时代为数不多的可以直接收看到西方电视节目的城市之一,每年有 35 万苏联游客经列宁格勒前往芬兰旅游。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不断进行一系列的解决城建问题规划方案,从此不再一味地进行城市版图的粗放型发展,而转向规划与建筑体系的精细改造方面。1976 年最高苏维埃又以法律的形式颁布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利用, 扩大了保护范围, 古迹不仅包括个别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还包括城市建设方面建筑群、建筑综合体、街道广场以及园艺作品和自然风景等。在旧城改造方面, 苏联政府提出不应把文物古迹仅仅看成是怀旧的或反映历史丰功伟绩的物证,还要看作是反映现代生活的一种现象; 制定了严格的修复和规划程序, 最大限度的保护历史遗迹。在列宁格勒市区及周边地区 20 年总体规划(1985-2005)方案中,明确了列宁格勒发展方向,解决问题的重心是保护列宁格勒历史建筑,对于城市历史中心来讲,第一次确定了联合保护区。在郊外带有皇宫的历史中心也建立保护区,于 1989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1991年,苏联政府签署特别决议,对列宁格勒历史中心进行修复改造。1991 年 9 月 6 日,该城市民以 54%的多数通过了恢复 “圣彼得堡” 旧名的决议。另一方面,圣彼得堡经济状况于苏联解体后开始恶化。自从 1940 年以来的第一次,食物配给制引入圣彼得堡,接受国外人道主义粮食援助。1995 年,圣彼得堡地铁因水灾停止运作,阻碍城市发展将近十年之久。21 世纪初,为迎接建城 300 周年,联邦政府和地方财政共投入 30 多亿美金对城市进行拆迁、修缮、改造和扩建,使圣彼得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街道旁的楼房都按照外部修缮内部改造的方案进行施工,包括各景点和主要河道及桥梁。新开放五十多个历史景点,原来占据这些历史景点的国家和军队机构都已迁走,同时也搬迁了三十多家工厂。经过修缮的圣彼得堡全城都重现古典主义风格的特色。2005 年 12 月 21 日圣彼得堡通过关于圣彼得堡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圣彼得堡境内的文化遗产保护地区边界的法律,至此圣彼得堡的保护工作达到了最高境界,这座古都将会永远重温 18、19 世纪的辉煌。在老城整体格局保护方面,圣彼得堡也堪称典范。18 世纪俄罗斯从意大利和法国引进了 “干道广场体系” 。圣彼得堡以海军部大厦为焦点,用三条放射形城市干道控制了城市,使城市庄严宏伟,标志性建筑的形象得到充分展现。在海军部东西两侧,东部建有冬宫和总司令部办公楼围合成的冬宫广场。西部则是以青铜骑士像为主体的开放式广场,其北侧直接敞向涅瓦河。在这东西 1 公里多长的范围内,空间之变化、景观之更替都反映着俄罗斯民族在 18、19 世纪曾有的辉煌。圣彼得堡市的中心区,自建设之初基本格局始终未发生过大的变化,正是这种相对稳定的统一性和各时期的微差赋予了城市空间以特定的魅力。圣彼得堡城市空间遵循了西欧古典城市的体系, 即由中心向外延伸形成区域,由几个中心或标志性的建筑空间相连形成街道。于是以广场、街道为主的点、线空间构成了清晰完整的城市空间框架。对比城市最早及最新的两个规划,清晰可见老城区整体格局的继承与保护。此图是1717 年沙俄首都第一个统一的总体规划设计,它第一次统一将岛屿纳入被运河所环绕的椭圆形城市里,对于现在的城市形成了自己所独具的文化基调。在 2005 年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虽然城市整体扩大不少,但仍保持着老城区的路网形式,街道原有的线形、空间尺度,老城区整体格局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面貌。对古典建筑保护,俄罗斯修复科学院主席普鲁金指出要建立“建筑历史环境保护的新概念, 从空间环境及人道精神两方面解决文物建筑古迹及建筑历史环境的保护问题。 ”一系列措施较好地保护了俄罗斯的历史遗迹,大量的教堂和建筑艺术作品得到修复和重建。到 20 世纪后期, 如何在建筑中的表达民族性和地方性得到重视。至今,圣彼得堡老城区没有一幢摩天大楼,300 年前的街道和建筑依然保持着原貌,即使新建的建筑传承着原始风貌,从风格、形态、色彩、高度几方面进行保护,这都是历代规划设计积淀而成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修复与改造是比较困难的一个议题,但近十年来, 圣彼得堡成功地在涅瓦河畔历史街区完成了若干历史建筑的修复和改造。所取得的成果体现在建筑历史环境保护的所有方面, 包括城市建筑、建筑美学、功能布局、自然景观等等,还调整了城市街区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扩大了公共空间, 提高了街区舒适度,同时也取得了现实、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效益。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